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2 ,大小:178.91KB ,
文档编号:1002430      下载积分:1.4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00243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刘老六)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备考速记手册(精编).docx)为本站会员(刘老六)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备考速记手册(精编).docx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1 课 鸦片战争 【知识框架】 鸦片战争 原因 英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结果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出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梳理】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 片 走 私 (1)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影响: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 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虎 门 销 烟 (1)经过: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

2、门海滩当众销毁 (2)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 程 (1)第一阶段(1840 年 6 月至 1841 年 5 月) 概况: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 派琦善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于 1841 年初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对英作 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后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2)第二阶段(1841 年秋至 1842 年 8 月) 概况: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 年,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后攻占镇江。8 月初,英军

3、 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3.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英 南 京条 约 (1)签订: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2)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 100 万 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危害:五口通商便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手工业;割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 完整,开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先河;赔款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协定关税,破 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其他 条约 (1)1843 年,英国又强迫清

4、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 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 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 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 战争 的影 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 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延伸】 南京条约中,最能够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意图的规定是什么?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意图是开拓海外市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口通商和协定 关税都是英国发动鸦片的真正意图

5、的具体体现。但从长远来看,协定关税是一种制度,可以从 根本上保障英国的利益。所以协定关税最能够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意图。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框架】 第二次 鸦片战争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 签订天津条约等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割占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重点梳理】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 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

6、 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 年,英法联军北 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天 津 条约 (1)主要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 口岸自由航行等 (2)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火烧 圆明 园 1860 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 月, 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

7、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北 京 条约 (1)经过: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奕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 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主要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 也大幅增加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 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 次 鸦片 战争 的影 响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延伸】 为什么说第二

8、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性质:都 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 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扩大: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延长;侵略区域扩大;清政府被迫签订的 条约数量以及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都有所增加。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设的通商口岸 数量增加,被割占的领土面积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主权遭到更严重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 国的内河航行权受到严重侵害,加之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使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第 3 课 太平天国

9、运动 【知识框架】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原因 列强侵略激化阶级矛盾 开始 金田起义 全盛军事征战 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制度建设 天朝田亩制度 失败事件 天京事变、重建领导集团、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 意义 【重点梳理】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兴 起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 平军” (2)永安建制: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 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定都天京 定都天 京 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

10、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天朝 田 亩制 度 (1)颁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2)主要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 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局限性: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 行 北伐 和 (1)目的:1853 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2)结果: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 西征 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3)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天京陷落 天京事 变 (1)概

11、况:1856 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 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2)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资政 新篇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失败 1862 年,湘军围困天京。1864 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 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 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

12、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局限性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 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知识延伸】 如何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了革命的反封建性。 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实现的 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分配土地原则,满足了他们要求获得土地 的愿望;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产品原则,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的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

13、无法实现的空想。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 4 课 洋务运动 【知识框架】 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时间 世纪 年代 口号 “自强”“求富”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重点梳理】 1.洋务运动的兴起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时间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 洋务派 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洋务运动 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

14、用企业 创办 军 事企 业 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 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兴办 新 式学 校 (1)目的:为了洋务的需要 (2)举措: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局,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等 创办 民 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其中比 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用企 业 3.建立新式海陆军 组建 新 式陆 军 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

15、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 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筹建 新 式海 军 (1)背景: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在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 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2)成果:到 19 世纪 80 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 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左宗 棠 收复 新疆 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 新疆。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洋务 运动 的评 价 (1)地位:洋

16、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积极意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 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知识延伸】 与洋务运动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改革和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 1861 年改革以及日本明治维新是世界历史上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 期发生的改革和革命。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领域,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而美国南北战 争、 俄国 1861 年改革以及日本明治维新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都推动了资本主 义发展。 第 5 课 甲午中

17、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框架】 甲午中日战 争与瓜分 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经过主要战役 爱国官兵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重点梳理】 1.甲午中日战争 背 景 (1)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2)1894 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经 过 (1)爆发:1894 年 7 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 被迫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1894 年 9 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

18、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 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3)黄海大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同舰官兵 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4)辽东战役:黄海大战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 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迎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 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5)威海卫战役:1895 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 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

19、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签订 签订 1895 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 约 马 关 条 约 (1)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 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2)危害:割地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埠使列 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等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影响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

20、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 瓜分 中 国狂 潮 (1)背景: 马关条约 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 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 000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概况: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门 户开 放” 政策 (1)背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2)提出:1899 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 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这个照会得到各国 的同意 (3)实质:“门户开放”政

21、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知识延伸】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与今天中国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有何本 质不同? (1)背景不同:前者是近代中国在丧失独立主权的情况下,实行的被迫开放;后者是现代中国在 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主动开放。 (2)影响不同:前者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后 者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第 6 课 戊戌变法 【知识框架】 戊戌变法 背景 经过 序幕 公车上书 发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高潮 百日维新 结果 戊戌政变 六君子遇害

22、意义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重点梳理】 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 车 上 书 (1)背景: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2)过程: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 1 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宣 传 变 法 (1)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2)表现: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 (3)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百日维新 时 间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

23、”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戊 戌 变 法 (1)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 练新式军队 (2)作用: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治,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 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结 果 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 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影 响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

24、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延伸】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 (1)不同点:在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 开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在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 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学习西方先进 的思想文化。在阶级属性上,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维新派是资产阶级。 (2)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 第 7 课 抗击八国联军 【知识框架】 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发展 口号 “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 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义和

25、团运动的失败 八国联军的暴行 辛丑条约的签订具体内容 深远影响 【重点梳理】 1.义和团运动 义和 团性 质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斗争 方式 义和团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 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口号 (1)提出: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2)评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 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 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

26、制、利 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2.抗击八国联军 过程 (1)廊坊大捷:1900 年 6 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 2 000 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 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2)围攻教堂、使馆区:在北京,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 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3)天津保卫战: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 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

27、壮烈殉国。7 月中旬,天津失陷 (4)失败:8 月 14 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 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 有无限蓬勃生气” 八国 联军 侵华 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3.辛丑条约的签订 签订 1901 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 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 辛丑 条约 主要内 容 (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

28、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 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 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 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使馆界成为列强监控清王 朝的场所,使清王朝内政外交完全被洋人控制;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29、、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 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延伸】 近代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1)破坏性:使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建设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 的近代化进程。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8 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知识框架】 革命先行 者孙中山 早年活动 政治思想 思想传播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政党成立 条件 革命团体 建立 年 同盟会成立 政治纲领

30、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机关报 民报 性质 【重点梳理】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地 位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创 建 兴 中 会 (1)创办: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2)宗旨:“振兴中华” (3)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广 州 起 义 (1)准备:1895 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 立革命据点 (2)结果:10 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同 盟 会 的 成 立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宣传民

31、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各 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3)成立:1905 年 8 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 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机关报:民报 (6)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 命运动的发展 三 民 主 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

32、”“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 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知识延伸】 三民主义的三大主张。 三民主义完整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被视为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属民权主义内容;“平均地权”则被认为是民生主义的实现方式。 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 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民权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 社会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 是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

33、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拥有民主权利和发展经 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第 9 课 辛亥革命 【知识框架】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 【重点梳理】 1.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 醴起 义 (1)经过:1906 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2)影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 振 安 庆、 绍兴 起义 1907 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

34、恩铭。 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广西 起义 1907 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 药缺乏,最终失败 黄花 岗起 义 (1)经过:1911 年 4 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他亲率 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 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

35、人民的斗志 2.武昌起义 起义 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经过 (1)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 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意义 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 族

36、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知识延伸】 关于孙中山和武昌起义关系的问题。 孙中山对武昌起义起着领导和指导作用,原因在于“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 的领导,但是起义的人们仍然把他当作革命的领袖,用他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和组织群众”,而且 孙中山通过同盟会领导起义,孙中山的思想,同盟会的纲领、 方略对武昌起义都起着指导作用。 第 10 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知识框架】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重点梳理】 1.中华民国的建立 建 立 1911 年 12 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

37、南京宣誓 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 施 以 1912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评 价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经 过 (1)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2)1912 年 2 月 13 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1912 年 2 月 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

38、京就职等条件。但袁世 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结 果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 布 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 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 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意 义 中华民

39、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知识延伸】 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1)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 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2)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

40、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第 11 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知识框架】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宋案” 引发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引发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主要派系 目的 巩固地盘、争权夺利 影响 【重点梳理】 1.二次革命 背 景 (1)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于 1912 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 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 (3)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是袁世凯 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经 过 “宋案”发

41、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 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结 果 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2.袁世凯复辟帝制 复辟 准备 (1)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 (2)1914 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3)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2、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袁世 凯 称帝 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3.护国战争 经 过 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 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 果 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4.军阀割据 背 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不同派系 影 响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

43、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 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知识延伸】 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由于北洋军阀失去了中心人物,原来的大一统局面不复存在,各派军阀割据 称雄。由于权势之争与对南方问题的意见分歧,皖系与直系两派分裂。直系后来转向与西南 军阀结盟,皖系则继续分裂,部分人转向同情直系。 同时,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也在东北成 为一支影响时局的独立力量。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 12 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框架】 标志 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科学 主

44、要内容 评价 【重点梳理】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概 况 (1)开始: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 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口号:民主与科学 (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主 要 内 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 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 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

45、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 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 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 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 通俗的新文学 意 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 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 性,但它仍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延伸】 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在

46、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 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 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 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表现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运 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4)三个阶段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

47、,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 13 课 五四运动 【知识框架】 五四运动 导火索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经过 时间 年 月 扩大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等地集结军舰 国内北京 学生罢课 上海 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胜利 性质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重点梳理】 1.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 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对中国的 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 发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3 000 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 行示威游行 口 号 和 要 求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 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 果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