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形象分析之人物形象分析之 贾宝玉的出场 贾宝玉的前世 贾宝玉的今生 荣国府中独一无二的骄子 平等对待女性的多情公子 困于笼中的富贵闲人 封建正统的叛逆者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最终的穷途末路 贾宝玉形象贾宝玉形象 1 1、分析作者是怎样为贾宝玉的出场进、分析作者是怎样为贾宝玉的出场进 行铺垫的。行铺垫的。 王夫人王夫人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是家里的 “混世魔王混世魔王 ” 。 贾敏贾敏 :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 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 爱爱,无人敢管无人敢管。 分析:通过他人之口品评人物,是对分析:
2、通过他人之口品评人物,是对宝玉宝玉的侧面描写。的侧面描写。 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的正统观念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的正统观念 相抵触,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是封建家庭相抵触,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是封建家庭 的的 “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的 惟一的儿子,自幼受贾母的疼爱,在贾府便居惟一的儿子,自幼受贾母的疼爱,在贾府便居 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贾宝玉形象贾宝玉形象 2 2、分析贾宝玉出场安排的特点及其用意。、分析贾宝玉出场安排的特点及其用意。 林黛玉: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林黛玉:怎生个惫懒人物,
3、懵懂顽童?倒不见那倒不见那 蠢物也罢了。蠢物也罢了。 亮亮 相相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 公子:头上戴着公子:头上戴着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两次亮相两次亮相 何等眼熟到如此!何等眼熟到如此!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看其外貌最是极好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 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 着五彩
4、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 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 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 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 系着一块美玉。”系着一块美玉。” 宝玉出场可谓光彩照人,通过黛玉的眼 睛从着装打扮到神止容貌对宝玉作了具 体详尽描写: 这是宝玉的第一次亮相,一会换了 装再出来,宝玉又是一番打扮: “一时回来,再
5、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 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 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 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 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 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 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 多情,语言常笑。
6、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 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 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3 3、分析贾宝玉肖像描写、分析贾宝玉肖像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眉如墨画, , 面如桃瓣面如桃瓣, ,目若秋波目若秋波. .虽怒虽怒 时而若笑时而若笑, ,. . 分析:分析:通过黛玉的客观观察,展现了贾宝玉眉清目秀、通过黛玉的客观观察,展现了贾宝玉眉清目秀、 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形象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形象,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不但看不出有什
7、么惫 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了亲切感。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了亲切感。 两次亮相两次亮相 面如敷粉面如敷粉, ,唇若施脂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转盼多情, ,语语 言常笑言常笑. .天然一段天然一段 风骚风骚, ,全在眉梢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平生万种情思, ,悉堆眼角悉堆眼角 石头、神瑛的隐喻: 贾宝玉的身世来历 贾宝玉的前世贾宝玉的前世 红楼梦开头虚构了两个神话故事。一个是石 头故事,一个是还泪故事。在石头的故事中,那块无 材补天被弃在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下日夜磋叹的顽石, 由于借助一僧一道的幻术,得以将一块高十二丈、方 二十四丈的巨大顽石幻化成一块形似扇坠般大小可佩
8、可拿的美玉。后来一僧一道趁神瑛、绛珠等“一干风 流冤家”投胎入世的机会“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 去经历经历”。于是,读者从第二回开始,便看到了 神瑛侍者入世而成的贾宝玉和石头下凡而成的通灵宝 玉。 石头、神瑛的隐喻:贾宝玉的身世来历 身份一:荣国府中独一无二的骄子身份一:荣国府中独一无二的骄子 贾宝玉的今生贾宝玉的今生 荣国府中独一无二的骄子荣国府中独一无二的骄子 第一,他是荣国府的贾政的独子。本来他有一 个哥哥贾珠,但是贾珠娶妻生子后不久就死了, 因此,是家族唯一“略渴望成”的“继业者”。 独苗苗独苗苗 第二,他一出生就与众不同,他是含玉而生, 嘴里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到人世,其名 “宝玉
9、”者,它象征着宝玉聪明灵秀夫人天 赋,也象征着他在这个大家族中所处的特殊 地位。 天赋异禀 第三,宝玉长相不凡,聪明俊秀,而且有几分像 他的祖父,正如贾母所说,“我养了这些儿子孙 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 爷。”而那个当年做过荣国公替身的张道士也说: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 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可见其备受追捧。 备受追捧 身份二、平等对待女性的多情公子身份二、平等对待女性的多情公子 贾宝玉见到每一个女的,无论是姐妹、丫鬟还是优 伶,他都善于用自己的柔情和痴情去体贴,整天“姐 姐”“妹妹”不离口,在姐妹丫鬟群中厮混。 鲁迅说他“周旋 于姐妹中表及侍儿袭
10、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 间” 贾宝玉对那些地位低贱的丫鬟婢女尤其倾注 了同情,他“甘心为诸丫头重役”,乐意为他们 “理妆”“换裙”。 对女奴的尊重同情,突出体现在同情晴雯晴雯和金钏儿金钏儿的关系上。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俏丫环抱屈夭风流俏丫环抱屈夭风流 金钏儿投井后,他仍记得她的死辰忌日,为她焚香祭祀; 而晴雯死后,他写下那篇著名的芙蓉女儿诔芙蓉女儿诔,倾 注了宝玉真诚深挚的感情。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俏丫环抱屈夭风流俏丫环抱屈夭风流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11、芙蓉女儿诔是我国长 篇古典名著红楼梦第 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 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心爱 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 祭文,作品文采飞扬、感 情真挚、寓意深刻 宝玉作为多情公子,他的可贵之处,在于突破 了传统的束缚,不但把处于封建压迫之下的女性看 的无比圣洁,而且提高到男性的地位之上,这都建 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女人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女人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 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 子,便觉浊臭逼人。子,便觉浊臭逼人。 贾宝玉贾宝玉 身份三、困于笼中的富贵闲人身份三、困于笼中的富贵闲人 贾宝玉对贵族的富贵
12、生活感到束缚和窒息,“可 恨我为什么生长于这侯门公府之家,綾锦沙罗, 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 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把人荼毒了。” 此事有两条线。一是宝玉在一次聚 会中认识了蒋玉涵,此人是忠顺王 府中王爷心爱的戏子,与宝玉交好, 遂成朋友。宝玉与蒋玉涵有比较密 切的私交,所以忠顺王府找不到蒋 即来贾府寻人。二是宝玉在王夫人 处和金钏说话,被王夫人听到,即 要撵金钏出去,金钏羞愤难挡,自 杀。正值贾政听说丫头自杀,问起 此事,贾环背地使坏,说宝玉逼死 金钏。贾政气极。忠顺王府又正好 来人问贾政要寻蒋玉涵,指名要问 宝玉。贾政又怕极。素来,贾政又 最器重宝玉,连气带怕又恨铁
13、不成 钢,数罪并罚,将宝玉毒打。 宝玉挨打宝玉挨打 在在红楼梦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中,宝玉挨打的原因是: (1)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2)私下与琪官、柳湘莲等“下层人物”来往,而且相交甚欢, 还悄悄为琪官置宅,惹怒忠顺王,于是上门找人,使贾政难以 下台。 (3)金钏被逐和投井自杀,王夫人本应负主要责任,宝玉只是 唤醒金钏,塞给她一颗糖,说了几句话,但这事到了贾环口里 就加油添醋,成了“宝玉导致金钏投井”,贾政听了自然生气。 这个事件表面上是写父亲教训儿子这样一件普通小事,实际上 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贾政几乎要把儿子打死,反映 出正统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
14、端仇恨。但宝玉并不因挨打就放弃 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对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 情愿的。”可见他是不会改变初衷的。 贾宝玉在贾政的淫威如此紧逼之下,始终没有求饶,也没有 “悔改”的表示,这表现出他不屈服于封建势力;但是,他也 没有作出正面的反抗,在贾政的喝禁之下,既不敢轻动一步, 连趁隙溜到后面去利用贾母来作抵抗也不敢。这种软弱的表现, 在贾宝玉初期反封建的斗争中尤其明显。 从宝玉挨打的事件中看出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一方面他是 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逆子”,另一方面又因为他毕竟是在“温 柔富贵之乡”长大的,终于免不了出身阶级和时代历史的限制。 正像他居住的怡红院回廊上“各色笼子内的仙
15、禽异鸟”一样,太 多的束缚固然不断地激发着他自由自由生活的意志;但狭窄而温饱的 生活,却也软化着奋飞的毛羽,使他还不能毅然冲破荣国府这个 封建牢笼封建牢笼。 身份四、封建正统的叛逆者身份四、封建正统的叛逆者 首先,表现在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上。 宝玉说程朱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 撰”出来的,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理 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却阅读西厢 记牡丹亭一类的“小说淫词”,他称赞西厢记 “真真这是好书”,看了“连饭也不想吃”; 一次贾雨村来了,他“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 史湘云劝他“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 讲这些仕途经济的学
16、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他听了说: “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 问的”。 其次,表现在对仕途经济的厌恶上。 对八股文深恶痛绝,斥之为“饵名钓誉之阶”,是 “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把“读书上进的人” 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将“仕途经济” 的说法斥为“混账话”。平时更“懒于士大夫诸男人接 谈”,更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还之事”,不肯走“学而 优则仕”的道路。 第三十六回说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 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 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 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
17、,猛拚一死,他只顾图 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最后,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嘲笑。 怀疑儒家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对“文死谏”、 “武死战”进行了批判,认为此“皆非正死”;无 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不喜与官绅交往,好结交 蒋玉菡之类的伶人戏子。 原著中第三回,作者借的西江月 词概括道出了贾宝玉的叛逆的性格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愚顽怕读文章;行怕读文章;行 为为偏僻偏僻性性乖张乖张,那管世人诽谤,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富贵不
18、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 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西江月解析 无故寻愁觅恨,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有时似傻如狂; 表现宝玉不愿做封建家庭传宗接代的命根子, 不愿做封建门第的孝子贤孙。 纵然生得好皮囊,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腹内原来草莽。 “好皮囊”含有讥笑人有学无术,撒囊饭袋之 意。“草莽”有讥人“绣花枕头一肚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意。 潦倒不通世务,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愚顽怕读文章; 指宝玉不拘礼法
19、,放浪形骸。“世务”指宝 玉不搞仕途经济,不贪功名利禄,“文章” 批考功名的时文八股。 行为偏僻性乖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那管世人诽谤! 突出宝玉鲜明的叛逆性格 西江月解析 富贵不知乐业,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贫穷难耐凄凉; “乐业”是满意安于富贵的意思。补足了 宝玉在大观园里吟风弄月,怡红快绿的 生活。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于国于家无望。 以封建家长的口气,指责宝玉平日不争 分夺秒图取功名富贵,不是封建王朝、 封建家庭的忠臣肖子。 天下无能第一,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古今不肖无双; “无双”突出形容宝玉是封建礼法唯一的 叛逆者。 寄言纨
20、袴与膏粱,寄言纨袴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莫效此儿形状! “纨绔与膏粱”是形容穿丝着娟的富贵子 弟。 西江月这两首词作用: 西江月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 手法提示了贾宝玉的思想性格。表面上是用世表面上是用世 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是贾宝玉叛逆性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是贾宝玉叛逆性 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 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 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 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性解放,因此被人
21、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 张”。张”。这两首词是塑造贾宝玉形象的基本构想。 作者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贬斥宝玉,实际 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在宝玉的孩提时代,围绕他的爱情婚姻选择就有着 两种说法,一叫“木石前盟”“木石前盟”,一叫“金玉良缘”“金玉良缘”。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自 然 天 成 自 然 天 成 世 俗 婚 姻 世 俗 婚 姻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 的绛珠草,极具灵气。这三生石便是贾宝玉 前身女娲遗石。这株长绛珠草在接受了三生 石幻化的赤瑕宫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恩后化成 仙女,才得以久延岁月。所以林黛玉注定是 为情而生,且必定要为情而死,要为情把眼 泪
22、哭尽了才能魂归离恨天。 木石前盟木石前盟之之还泪故事还泪故事 这也契合了林黛玉作为才女的才气和幽 怨,最终的茕茕孑立和孤苦无依,只有宝玉 的爱情是她活下去的希望。可以说,林黛玉 和贾宝玉是自然天成,情意相投的爱意情侣, 这份情感与周遭的一切无关。 薛宝钗平时专爱对他说些“仕途经济”、“举人进士” 之类的“混账话”,这些“混账话”使宝玉非常反感。 与此相反,林黛玉却不曾说过,“自幼不曾劝他去立 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在这里,宝玉实际上提出一种富有异彩的崭新的爱情 理想,这种理想突破了历来那种“金榜题名”、“德 言工貌”、“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而把爱情的意把爱情的意 义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
23、高度,即以内在的思想性格的义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即以内在的思想性格的 一致作为爱情的基础的高度一致作为爱情的基础的高度。 崭新的爱情理想 第8回“宝玉”与“金锁”亮相,相会。 宝钗鉴赏时发现玉上还有八个字:莫失莫莫失莫 忘,仙寿恒昌忘,仙寿恒昌。 后宝玉听了 宝钗的丫头莺儿的话也要看 宝钗的项圈,宝玉托着锁看时,果然一面 有四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夫妻之间不分 离,不抛弃,才能做到青春永驻,幸福永 远;“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也是讲夫妻 间要不要分离,不要相忘,这样才能白头 谐老,幸福永远。 一“金”一“玉”
24、,长相厮守,一个是青 春永驻,一个是白头谐老,这就是传统的 幸福观,这就是“金玉良缘”的内涵。 “金”与“玉”的结合体现的正是传统的 幸福理念。 金玉良缘金玉良缘 在“宝玉”亮相,薛宝钗鉴赏贾宝玉的“玉”之时, 作者告诉读者:“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 石的幻相”,后面又紧跟了一首描写“宝玉”的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首诗,名义上是描写贾宝玉的
25、脖子上戴的那块玉,实际上 写的却是:人生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能够不被历史长河人生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能够不被历史长河 淹没的,只有永恒的男女真情。淹没的,只有永恒的男女真情。人世间一切都会消逝,“金” 会无彩,“玉”会无光,唯有永恒的爱情不会改变。那么永 恒的爱情在哪里呢?不言而喻,就在“木石姻缘”“木石姻缘”之中。 “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强调的是夫妻间的长相厮守与白头谐老, “木石姻缘”“木石姻缘”看重的是夫妻间心灵的契合与永恒的真情; “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反映的是传统的幸福理念, “木石姻缘”“木石姻缘”表现的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独特的新理念; “木石姻缘”“木石姻缘”是前世的姻缘,
26、“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则是现世的姻缘; “木石姻缘”“木石姻缘”是天然生成的心灵组合, “金玉良缘”“金玉良缘”是文化传统的人为组合。 比较“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真正内涵比较“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真正内涵 正因为宝玉的爱情理想是崭新的,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只 是建立于两人的爱情基础之上,因此对它的追求在封建 大家庭中必然是痛苦的,封建家庭和礼教是不允许都这 样的爱情存在的;加之黛玉的多愁和多疑,更使这种追 求充满了痛苦和煎熬。 痛苦的执着追求 对于封建贵族来说“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这种端倪 在书中早有显示: 1.一次家常谈话,宝玉有心想“勾着贾母”赞美黛玉, 贾母
27、反而当众赞起宝钗来:“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 太太面奉承,千真万确,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 不如宝丫头”。王夫人也说:“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 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2.宝玉误信紫鹃的谎话,以为黛玉真要回南方去了,因 而吓的人事不省,当众暴露了他对黛玉的感情,但贾母 和王夫人只是安慰他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再没有 人来接她,你只管放心吧!”(就是不提他俩的婚姻问 题) 3.最后,早已入不敷出的荣国府,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 衰落,更加陷入了难以维持的困境。封建家族统治者出 于维护“家世的利益”的考虑,牺牲掉“宝黛爱情”, 采用“掉包计”。使得宝玉娶了符合封建伦理道德利益 标准的薛宝钗,
28、将贾宝玉的爱情推向坟墓。 最终的穷途末路最终的穷途末路 早已入不敷出的荣国府,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衰落,更加陷入 了难以维持的困境。家里的开支是“鸡儿吃了过年粮”,东省 的地亩,也“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这使得宝玉不得不走 他所深恶痛绝的“仕途经济”“仕途经济”之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妥协妥协, 更是最终遁入空门遁入空门的先兆。 最后在多种因素的催逼下,宝玉挣断了那条无形的黄金锁链, 抛弃了为世俗社会所羡慕的一切,包括功名富贵、娇妻美妾, 在王夫人和宝钗的哭声中,“仰面大笑”,决然而去。 封建大家族的穷途末路封建大家族的穷途末路 文中写到: “贾政打发众人 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开船,都不敢
29、劳动。 船上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 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早到 家。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 的雪影里面一 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 倒 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 已拜了四拜,站起来 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 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 问道:“可是宝玉么?” 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 如何这 样打扮,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 僧一道, 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 王国维赞同贾宝玉因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解脱方式王国维赞同贾宝玉
30、因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解脱方式 “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 者也。彼知生活之无所逃于苦痛,而求入于无生之域。当其终 也,垣干虽存,固已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矣。若生活之欲如故, 但不满于现在之生活而求主张之于异日,则死于此者固不得不 复生于彼,而苦海之流又将与生活之欲而无穷。” 此外,对于解脱之中,又有二种之别: “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 存于觉自己之苦痛。然前者之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其高百 倍于后者,而其难亦百倍,但由其成功观之,则二者一也。通 常之人,其解脱由于苦痛之阅历,而不由于苦痛之知识。唯非 常之人,由非常之知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苦 痛之不能
31、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 走向“空”和“无” 如果一定要为贾宝玉的生存活法进 行价值定位,那么: 第一,修齐治平的价值系统已失去了对贾宝玉的感 召力与约束功能,尊重人与尊重个性已成为他的思 维定势; 第二,作为贾宝玉赖以生存的脐带还绾结在以君父 为纲的儒家伦理价值系统的母体之中,他还不是拥 有独立结实挺拔的人文主义精神脊梁的新人; 第三,他是一种伟大的过渡。是从三国演义中 的诸葛亮(实现传统价值达到极致的典型)到鲁迅 笔下的狂人(怀疑传统价值到达极致的典型)之间 的一座眩人眼目的桥梁。 贾宝玉形象的哲学意义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悲剧本质上是一个哲 学的悲剧。贾宝玉否定的是儒家的根本,即道德 人性,他在对现实彻底绝望之后,并没有选择儒 学信奉者通常选择的赴死以明志的人生结局,而 是选择了遁世而去的结局,正表明封建社会末期 的信仰危机和哲学贫困,这实际上宣告着儒家哲 学的失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