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 与文学艺术 第32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考点归纳梳理考点归纳梳理】 知识点知识点1 1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1.儒家:儒家: 代表代表 时代时代 思想贡献思想贡献 对儒学发对儒学发 展的贡献展的贡献 孔子孔子 春秋春秋 政治: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政治: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 统治者“统治者“_”_”,推行“德治”;注重,推行“德治”;注重 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教育:开创中国古代
2、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_。整理。整理诗诗书书礼礼 易易乐乐春秋春秋,统称“六经”,统称“六经” 开创了儒开创了儒 家学派家学派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代表代表 时代时代 思想贡献思想贡献 对儒学发对儒学发 展的贡献展的贡献 孟子孟子 战国战国 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_”_”学说。学说。 提出“提出“_,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继承了孔子的学继承了孔子的学 说说 荀子荀子 战国战国 天人关系: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天人关系:一方面强调“天行有 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
3、道有为,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 提出“提出“_”_”的重要思想。的重要思想。 政治思想:讨论“礼”的思想,政治思想:讨论“礼”的思想,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广泛吸收各家思广泛吸收各家思 想的精华,丰富想的精华,丰富 了早期儒家思想了早期儒家思想 的内容的内容 仁政仁政 民为贵民为贵 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 2.2.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1)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朴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朴 素的素的_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
4、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_ _”_”的社会。的社会。 (2)(2)庄子。庄子。 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_。 “_”_”说:“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没有界限和差说:“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没有界限和差 别。别。 辩证法辩证法 小国小国 寡民寡民 自然无为自然无为 齐物齐物 3.3.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1)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推行变法运动。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推行变法运动。 (2)(2)韩非。韩非。 内容:加强内容
5、:加强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 可”“事异则备变”。可”“事异则备变”。 影响:对中国影响:对中国_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 作用;汉代以来,其作用;汉代以来,其_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 具。具。 君主集权君主集权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 法治思想法治思想 4.4.墨家的主张:“墨家的主张:“_”_”,进一步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进一步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 非命、节葬、节用等,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6、的主张。非命、节葬、节用等,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 知识点知识点2 2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发展了孔子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发展了孔子的“_”_”思思 想,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们对于想,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们对于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贡献。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知识点知识点3 3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
7、义 1.1.这些学派的思想都为这些学派的思想都为_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 2.“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_运动,对当时与后世的社会发运动,对当时与后世的社会发 展影响深远。展影响深远。 德治德治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第一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 知识点知识点4 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背景:背景: (1)(1)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2)以以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3)秦朝“焚书坑儒”,
8、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汉民族汉民族 2.2.过程:过程: (1)(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2)(2)董仲舒主张确立董仲舒主张确立_的地位,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的地位,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 基。基。 (3)(3)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_、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 此开始提升。此开始提升。 儒学独尊儒学独尊 太学太学 3.3.影响:影响: (1)(1)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
9、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 由发展。由发展。 (2)(2)积极影响:使积极影响:使_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 步具有积极意义。步具有积极意义。 平等竞争平等竞争 儒学儒学 知识点知识点5 5 太学的创建太学的创建 1.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_和和_的标志。的标志。 2.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_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中下层的人
10、,也能进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 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 官方化官方化 制度化制度化 积极向学积极向学 知识点知识点6 6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1.背景:背景: (1)(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_”_”为主。为主。 (2)(2)汉武帝时,汉武帝时,_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2.2.特点: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特点: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_。 3.3.影响: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影响:有益于中
11、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 工具;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工具;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_研究的人研究的人 才力量相对薄弱。才力量相对薄弱。 世官制世官制 察举制察举制 儒学经典儒学经典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微点精讲点拨微点精讲点拨】 1.1.仁政: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仁政: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是 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12、。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 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至战国时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至战国时 期,社会中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期,社会中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 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13、 3.3.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的“新”,是指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的“新”,是指儒学已经不是春秋 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的一种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的一种 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史料研析素养提升 考点一考点一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史料分层探究史料分层探究】 1.1.基础探究基础探究 (1)(1)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材料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
14、度、文化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 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探究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孔子的“救世之策”在当时的处境。分析孔子的“救世之策”在当时的处境。 提示:提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处境: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儒家思想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处境: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重大变
15、革时期,儒家思想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 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故孔子的救国思想在当时受到冷落。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故孔子的救国思想在当时受到冷落。 (2)(2)法家思想及其影响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材料材料 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 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 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
16、的 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 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 伊佩霞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剑桥插图中国史 【探究探究】据材料归纳法家法治思想的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据材料归纳法家法治思想的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 势的影响。势的影响。 提示:提示:特点: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的意愿。特点: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的意愿。 影响: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7、影响: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2.提升探究提升探究 材料材料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 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 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儒林列传儒林列传 【探究探究】根据材料,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 【解题思维解题思维】 提示:提示:门徒的
18、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的发展。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的发展。 【史论深化拓展史论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百家争鸣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 1.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1)(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 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2)(2)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体现
19、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但在当时诸侯割据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但在当时诸侯割据 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而已。而已。 2.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 (1)(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 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2)战国时期,庄
20、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 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
21、权”“法治”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 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 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备选要点备选要点】 一、孔子的思想体系一、孔子的思想体系 二、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价值二、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价值 1.1.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
22、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 2.2.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 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 3.3.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主张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主张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每个人在“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每个人在 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务和
23、权利。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务和权利。 4.4.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齐之以礼。齐之以礼。 5.5.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为最高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为最高 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 6.6.强调修养践履的重要:儒家认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强调修养践履的重要:儒家认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 径。因此儒家关注现实政治,具有理性精神。径。因此
24、儒家关注现实政治,具有理性精神。 【典题例证典题例证】 1.(20181.(2018浙江浙江4 4月选考真题月选考真题T2)T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 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 现了现了( ( ) ) A.A.民贵君轻的主张民贵君轻的主张 B.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C.克己复礼的思想克己复礼的思想 D.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解析解析】选选B B。由材料中“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
25、贫,则语之节。由材料中“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 用、节葬”,可以看出该思想家根据不同的社会实际,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用、节葬”,可以看出该思想家根据不同的社会实际,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体现出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选体现出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选B B。A A中“民贵君轻”、中“民贵君轻”、C C中“克己复礼”、中“克己复礼”、 D D中“精神自由”都不符合题意。中“精神自由”都不符合题意。 2.(20182.(2018浙江浙江1111月选考真题月选考真题T1)T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 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
26、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 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 ) A.A.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B.B.道家思想道家思想 C.C.法家思想法家思想 D.D.墨家思想墨家思想 【解析解析】选选C C。根据材料中的“耕战”“富国强兵”可以得知这是法家的思想,。根据材料中的“耕战”“富国强兵”可以得知这是法家的思想, 故选故选C C。 【预测新题速递预测新题速递】 1.1.先秦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说“宽则得先
27、秦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说“宽则得 众”众”( (论语论语) );孟子说“与众乐乐”;孟子说“与众乐乐”( (孟子孟子) )。由此可知,先秦儒学。由此可知,先秦儒学 ( ( ) ) A.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D.极力宣扬“兼爱”思想极力宣扬“兼爱”思想 【解析解析】选选C C。先秦儒学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意思是统治者要善。先秦儒学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意思是统治者要善 待百姓,这有利于缓和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选
28、待百姓,这有利于缓和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选C C;先;先 秦儒学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武帝时期儒学才秦儒学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武帝时期儒学才 成为正统思想,变成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排除成为正统思想,变成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排除A A;材料强调先秦儒家学者对;材料强调先秦儒家学者对 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没有涉及对法家刑罚的批判,排除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没有涉及对法家刑罚的批判,排除B B;“兼爱”是墨家;“兼爱”是墨家 的思想,排除的思想,排除D D。 2.2.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主卖韩
29、非认为君臣关系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主卖 官爵,臣卖智力”的买卖关系,这一观点意在官爵,臣卖智力”的买卖关系,这一观点意在( ( ) ) A.A.宣扬加强君主集权宣扬加强君主集权 B.B.恢复贵族等级秩序恢复贵族等级秩序 C.C.重建政治统治秩序重建政治统治秩序 D.D.批驳墨家“兼爱”思想批驳墨家“兼爱”思想 【解析解析】选选C C。据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主卖官爵,。据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主卖官爵, 臣卖智力”可知韩非将君臣关系看作买卖的利益关系,君主可以利用臣子自臣卖智力”可知韩非将君臣关系看作买卖的利益关系,君主可以利
30、用臣子自 私好利的本性进行管理,其目的是重建政治统治秩序,故选私好利的本性进行管理,其目的是重建政治统治秩序,故选C C;君主集权是把;君主集权是把 中央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与材料主旨君臣关系不符,排除中央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与材料主旨君臣关系不符,排除A A;春秋战国时;春秋战国时 期分封制瓦解,贵族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并非主张“恢复”,排除期分封制瓦解,贵族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并非主张“恢复”,排除B B;材料中;材料中 强调把君臣关系看作买卖的利益关系,并未强调君臣等级,并未批驳墨家强调把君臣关系看作买卖的利益关系,并未强调君臣等级,并未批驳墨家 “兼爱”思想,排除“兼爱”思想,排除D
31、D。 3.3.战国时期,楚国攻打宋国。有一学派的弟子慨然主动赴宋抗楚,因为他们战国时期,楚国攻打宋国。有一学派的弟子慨然主动赴宋抗楚,因为他们 “循其主义”而“兼爱者必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最终有“循其主义”而“兼爱者必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最终有72 72 人死人死 难其间。该学派是难其间。该学派是( ( ) ) A.A.儒家儒家 B.B.道家道家 C.C.法家法家 D.D.墨家墨家 【解析解析】选选D D。根据所学可知“兼爱者必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是墨。根据所学可知“兼爱者必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是墨 家的主张,体现的是兼爱思想,展现的是一种游侠主义,故家的主
32、张,体现的是兼爱思想,展现的是一种游侠主义,故D D正确;正确;A A、B B、C C 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考点二考点二 汉代儒学汉代儒学 【史料分层探究史料分层探究】 1.1.基础探究基础探究 材料材料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公孙弘以公孙弘以春春 秋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儒林列传儒林列传 【探究探究】材料中“白衣”指平民,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出现材料现象的推动材料中“白衣”指平民,结合所学,概括指出
33、出现材料现象的推动 因素及影响。因素及影响。 提示:提示:因素:汉武帝因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影响: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 国家大政,直接促成儒学地位的提高,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国家大政,直接促成儒学地位的提高,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 2.2.提升探究提升探究 材料材料 太学和汉画像石“讲经图”太学和汉画像石“讲经图” 【探究探究】“讲经图”中“经”指讲经图”中“经”指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五,“五 经”属于儒家经典,结合所学指出图示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你如何认识?经”属于儒家经典,结合所学指出图示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你如何认识? 提
34、示:提示:联系:汉武帝正式规定联系: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五经”为太学专用教材,并设立为太学专用教材,并设立“经学博经学博 士士”。认识:教育为儒家所垄断。认识: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史论深化拓展史论深化拓展】 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1.1.社会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社会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 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 学说才成为主流思想。学说才成为主流思想。 2.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
35、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1)对汉代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对汉代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 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 调人伦关系,有利于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调人伦关系,有利于构建中国传
36、统道德体系。 (3)(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 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 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 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备选要点备选要点】 一、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一、汉代新儒学
37、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1.区别:区别: (1)(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 自己的思想体系,改造与发展了先秦儒学。自己的思想体系,改造与发展了先秦儒学。 (2)(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 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如皇权专 制制) ),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
38、统治。 (3)(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 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 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 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 承
39、。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 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1.1.特点:特点: (1)(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 权色彩。权色彩。 (3)(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
40、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 思想。思想。 (4)(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 统思想。统思想。 (5)(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制如皇权专制) ),即维护现实统治。,即维护现实统治。 2.2.评价:评价: (1)“(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
41、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2)“(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 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 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 价。价。 (4)“(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抛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三纲”思
42、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抛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 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 部分,应该弘扬。部分,应该弘扬。 【典题例证典题例证】 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 (学校学校) )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 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 ( ) ) A.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B.认为
43、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解析解析】选选D D。根据材料“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根据材料“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 (学校学校) )以化于邑,渐民以以化于邑,渐民以 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可知,董仲舒主张用儒家的仁、义、礼来教化人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可知,董仲舒主张用儒家的仁、义、礼来教化人 民,故民,故D D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出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故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出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故A A错误;材错误;材 料也没有反映改革受不良风气
44、阻碍,故排除料也没有反映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故排除B B;材料未涉及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材料未涉及民众平等接受学校 教育,故教育,故C C错误。错误。 【预测新题速递预测新题速递】 1.1.董仲舒在董仲舒在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中认为,秦律普遍存在“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中认为,秦律普遍存在“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 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的问题,因而反对机械地依照刑律进行处罚,希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的问题,因而反对机械地依照刑律进行处罚,希 望通过伦理道德的温情化解现实刑法的暴戾。董仲舒的建议望通过伦理道德的温情化解现实刑法的暴戾。董仲舒的建议( ( ) ) A.A.直接促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
45、立直接促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B.能够彻底修正秦朝以来的严刑酷法能够彻底修正秦朝以来的严刑酷法 C.C.有助于教化民众遵守儒家伦理道德有助于教化民众遵守儒家伦理道德 D.D.导致儒家经义成为司法的唯一依据导致儒家经义成为司法的唯一依据 【解析解析】选选C C。董仲舒认为秦律是“诛名而不察实”的,也就是仅仅根据案件。董仲舒认为秦律是“诛名而不察实”的,也就是仅仅根据案件 的表象来简单僵化地适用法律,其后果,就是“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的表象来简单僵化地适用法律,其后果,就是“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 必刑”,会产生大量不公正的判决乃至冤狱,因而希望通过伦理道德化解刑必刑”,会产生大量不
46、公正的判决乃至冤狱,因而希望通过伦理道德化解刑 法的暴戾,即教化民众遵守儒家伦理道德。正确答案为法的暴戾,即教化民众遵守儒家伦理道德。正确答案为C C。 2.2.汉代太学招生可通过郡县官员选送具有“好文学,敬长上”等品质的学子,汉代太学招生可通过郡县官员选送具有“好文学,敬长上”等品质的学子,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限八品官员以下的子弟和庶民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限八品官员以下的子弟和庶民 的俊异者。这反映出儒学教育的俊异者。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 ) A.A.不断向社会基层扩展不断向社会基层扩展 B.B.日益强化德行修养日益强化德行修养 C.C.成为选官的关键依据成为选官的关键依据 D.D.具有官方化的特征具有官方化的特征 【解析解析】选选D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是汉武帝创立的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是汉武帝创立的以教授儒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