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一道原创作文题引发的主题作文合集:不材之木,亦可成材;无用 之用,终为大用 01 一道关于“材与不材”的原创作文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行走亍山丨,看见一颗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丌去劢手砍伐,问 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丌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 出山来留宿在朊友家丨,朊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丌能 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丌能叫的。 班级计划丼行读乢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对“材不丌材”的问题讨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 验和思考写一篇収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2、,自拟标题;丌要套作,丌得抄袭; 丌得泄露丧人信息;丌少亍 800 字。 文章出处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 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 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审题立意 1、表格式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庄子行走于山中, 看见一
3、颗大树枝繁叶茂, 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 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是什么原因?说: “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 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材料区)(材料区) 班级计划举行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围绕上述材料展开展开对对“材与不材材与不材”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讨论。请结合你的。请结合你的 生活体验和思考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写一篇发言稿发言稿。(任务区)(任务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
4、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信息; ;不少于不少于 800800 字。字。(要求区)(要求区) 任务指令 具体内容 情境指令(写作背景) 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 身份指令(我是谁) 同班同学 读者指令(写给谁) 同班同学与老师 内容指令(写什么) 1、围绕上述材料、围绕上述材料 2、“材与不材材与不材”你怎么看你怎么看 3、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 文体指令(用什么文体) 发言稿发言稿 标题指令(扣题扣材) 无用、有用无用、有用 无才、有才无才、有才 2 2、材料解析、材料解析 材料与庄子两次生活的经历为关联点
5、,围绕材与不材的话题,构成了内在意蕴:一方面是材料与庄子两次生活的经历为关联点,围绕材与不材的话题,构成了内在意蕴:一方面是 木材不材而得以存活,凸显木材不材而得以存活,凸显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众享天年;另一方面是鹅能叫得存,不能则被杀,与前面木,众享天年;另一方面是鹅能叫得存,不能则被杀,与前面木 材的境遇相反,有能叫之才者生无才者死,确实是材的境遇相反,有能叫之才者生无才者死,确实是有用之用有用之用。材料是历史故事,却深有寓言特质,。材料是历史故事,却深有寓言特质, 隐喻生活成长过程中的隐喻生活成长过程中的无用之用和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和有用之用。 “展开材与不材的讨论”,要求学生对“不材”与
6、“材”都要有阐释。“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展开材与不材的讨论”,要求学生对“不材”与“材”都要有阐释。“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 感悟”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自我认知,谈论“不感悟”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自我认知,谈论“不材(无用)”与“材(有用)”的辩证关材(无用)”与“材(有用)”的辩证关 系。明辨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无材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大才”的道理。系。明辨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无材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大才”的道理。学生依学生依 此即可展开行文,可以写成横向议论,也可以写成纵向议论。此即可展开行文,可以写成横向议论,也可以写成纵向议论。 3 3、素材积累、素材积累
7、(一)有用和无用的名言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 3.社会不但需要果蔬和药材,也一样需要蔷薇和地丁。(周作人) 4.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刀子,锋利但是不好看。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 样的刀来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泰戈尔) 5.在功利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 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因为它毫无用处。(丹齐格) 6.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 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梁文道) (二)
8、有用和无用的典例 1.当下无用,将来可能有大用 乔布斯读大学的时候,曾去旁听一节书法课,进而迷上了书法。随后他花了大量时间去 上书法课。 他的同学都不以为然, 但他却坚持下来了。 多年后, 乔布斯负责苹果电脑项目时, 他学过的书法派上了用场。他要求开发团队让苹果电脑支持不同的字体,而且每一种字体都 要求工整、美观,有书法的韵味。这些特性成为了苹果电脑的一个大卖点。 2.圆珠笔上的“生命之孔” 圆珠笔因其书写阻力小、书写长度长而广受人们的欢迎。渐渐的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 好用,更是开始追求好看。但是,不论笔的设计如何,在笔帽上总会留下一个小孔好多 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殊不知,这个小孔,其实大有作
9、用:低龄儿童将笔盖误吞后,可以保 障呼吸,防止窒息。简而言之,这是生命之孔。 3.更重要的是,教学生生活 中国的一个教师团访问日本大学,发现日本大学生不仅有繁重的课本知识,还要学习农 业、 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一位中国教师问出了那句经典的问题: 这有什么用?日本教授回答: 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生活。 4.段子中的问题:单靠文凭不一定有用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农民工去找工作,对方开出的工资太低,答曰:别逗了,这点 钱只够请大学生。段子虽然有戏谑的成分,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 经从精英化迈入大众化,单靠一纸文凭不一定能找到高薪而体面的工作。(来源:人民网智 春
10、丽) (二)有用和无用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一:蔡康永:人生不是拿来用的:蔡康永:人生不是拿来用的 蔡康永:“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 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 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人生,并不是 拿来用的。” 观点二: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观点二: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 来源:人民网夏磊 时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的 所谓有用的人。若真的读了那些“无用”的书,就可以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
11、这样一 个纷繁的世界。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 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很容易读到这样几句:“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 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就是这样一些无用的书,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 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来的 风雨。 观点三:别对读书丧失信心观点三:别对读书丧失信心 来源:人民网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 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 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
12、身。它反馈于人的“好处”,未必能够实实在 在,看得见,摸得着,马上兑现,而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 观点四:学中文有什么用?观点四:学中文有什么用? 来源:人民微评 一句“学中文有什么用?”让人无言。所谓“无用之用,即为大用”,学中文不能立马 变现, 可能还很不容易找到待遇优厚的职业, 但能够充盈我们的灵魂, 塑造我们的精神气质, 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有质量。最关键的是,中国人不学中文、不学好汉语,注定将失去文化 的根! 1 王安忆致复旦毕业生:多想些无用的价值 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 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
13、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 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王安忆 同学们: 下午好。 在这个庄严美好的时刻, 能够代表导师们作一个发言, 感到荣幸, 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你们更上一层,完成学业,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为你们高兴,更是羡慕你们。我没有受过正统 的高等教育,是我终身遗憾,也因此对学府生活心向往之,可说是个教育信仰者。请不要把我当作一个 在大学门外完成教养的范例,事实上,倘若我能在学府中度过学习的日子,我会比现在做得更好。以我 这样一个对教育没什么经验的人来看教育,一方面是觉得深不可测,你可能穷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 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简单,
14、那就是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是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 不能阅读,生活将是多么凄惨啊!受教育也许就是这样,使得人生变得有趣一些,不那么无聊。在今天 这送别的时候,我不打算对你们谈论深奥的那一方面,因为那不可能由我来告诉你们,而是需要你们和 我们共同探寻,一代又一代,永远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对你们说些浅显的嘱咐。 首先, 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 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 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 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
15、变得光滑,坚 硬,并且单一。 今年千分考面试的时候,我与一位报考临床医学的考生面谈,我们谈到医学伦理的问题,她说“安 乐死” 是一种奇怪的人道主义, 我问为什么?这位女同学说, 一个人的生与死不能用意义来核算, 我说, 你的意思是还有感情的因素, 也就是关系到他的至亲、 家人?她说也不是, 而是她思考了很久, 说, 生命本身就有价值。我希望我们学校不要错过这位考生,她解释了我的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观念。 其次,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大 约可说是生活的本质,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观念。乔布斯 确实改变了世界,
16、但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不好,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后来的人们,会不会以为,存 在就隐藏于那苹果机的屏幕之后,所有的到达与归来就在于手指头轻轻的一触碰。无论是体能还是智能 的劳动全被缩减成零,我们还能做什么?又还需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更幸福了还是不幸福? 在效率至上的社会里,过程被轻视成为一种累赘,它核计为成本,然后被压缩甚至消除,为演算的 方便考虑,它概括为符号,在这人工模拟的系统里,我们如何认识存在的实质性呢?假定说我们可以放 弃认识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又如何去确定我们的目的? 第三,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还会 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
17、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 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说要傲视社会,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史只是一 个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阶段里的阶段,所以,在我们可视的范围之外,实在有着更大的价值,而竞 争会限制我们的参照物,在一时一地以内选择标准,决出胜负。而胜负的概念也是我们要警觉的,因为 这里面已经潜在着不公平,只是用措辞平衡了合法性。 最后,我想说的还有一点,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 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不仅使同学你 们,也使我们,单是想着,你们慷
18、慨将青春交给我们负责,就不敢有半点怠惰。感谢同学们! 2012 年 6 月 29 日 2 艺术也需无用之用 崔树强 莫言在其简短的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 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在实用工具理性统治的现代社会,在追 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过程中,文学因为它的“无用”性,已经被人们逐渐冷落。推而广之,实际上一切 人文学科似乎都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近些年艺术市场和“艺考”的持续火爆,却带给人们一种艺术繁荣的景象。在一些家长们 看来,似乎学习艺术就是孩子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实际上,这种繁荣和梦想
19、,恰恰使人们远离了艺术 的真精神。 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和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艺术与科学互 补,有用与无用合一。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物理学大师都认为,物理世界的“真”和“美”是统一的, 科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美的境界。钱学森生前也提议,教育要把科技和文艺结合起来,科学研究需 要创新,创新需要灵感,而艺术常常是灵感的源泉。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因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 对美的欣赏,而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艺术为什么能让人快乐?因为艺术是自由的、创造的、充实的、 圆满的。艺术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完善人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颐养人的生命,它使人成为一个活得 有意思的人、一个
20、有活力的人、一个充满创造性的人、一个人性得到和谐发展的人。 艺术的精神,本可以对现代人偏激乖戾的心灵作一种极好的救赎。艺术教育,也本可以通过对现 代文明悖论的反思, 在对与人类生命有密切关联的自然的思考方面有更好的作为, 让学生真正了解到 “平 淡天真”的中国艺术的基本性格,不是装腔作势、怪僻虚伪,而是平正平实、雅淡素朴,唯此,才可以 了解到平淡天真的艺术精神,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甚至借此可以突 破很多精神的屏障和技巧的抗拒。 然而, 现代社会 “有用性” 的价值观念, 早已渗透到艺术教育实践之中。 “无用” 的艺术, 却以 “用” 为衡量标准。艺考生的逐年增加,
21、其实并不意味着可以招到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因为很多艺考生竟然是 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于是通过突击和速成,转过来报考艺术专业,艺考成了他们高考最直接“有用” 的捷径。一个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为了文化缺乏的避难所,这无疑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缺陷 和学科发展的瓶颈。 今天的艺术教育,很多就是以艺术技巧为目的,重“技”轻“道”,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 那颗“心”的培养以及一种精神的熏陶,导致学生过多地以艺术技巧为对象来加以考察和体认。尤其是 受到商业诱惑和市场刺激, 艺术的学习日益沦为技巧的卖弄和精巧的制作, 这样就逐渐偏离了 “诗言志, 歌咏言”、“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这种艺术根植人
22、心的传统。在现代化的今天,要想在艺术 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去认识古典文化和艺术,把我们的灵魂从 单一的物质和技术的“有用性”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们更多地去触摸到人类历史中曾经达到的有深度、 有厚度的永恒性的智慧资源,从而淡化那种纯功利的、 “有用”的生存状态,追求一种艺术的、自由的、 “无用”的价值观念。 艺术,在其起步的地方,实际上和游戏一样,正是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到解脱的。艺术的 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来源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当一个人沉 浸到艺术精神境界之中时,他的生命是整全的、和谐的,甚至浑然一切皆忘,自然也会忘记现
23、实事功的 “有用”性,“无用”自然成为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必须具备的观念,所以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与 言用矣”。相反,被荀子批评为“蔽于用”的墨子,一切皆从有形的、物质的、直接的“利”和“用” 着眼,排斥无形的、精神的、间接的“用”,其结果必然带来“非乐”,也就是对一切艺术活动的彻底 否定。 世人皆知用之为用,其所谓“用”,系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人要得到这种价值,就必 须受到社会的束缚。而“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社会价值所束缚。“无用”之所以为艺术之大用,就 是因为“无用”为精神的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对于“用”的超越,成就了美的观照,也成就了艺术的 观照。 自然科学回答了“是什么”,人
24、文学科则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 艺术却营构了 “无用” 的精神世界。 艺术虽然没有经世之用, 却有生命之用, 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大用。 3 读点“无用之书” 张业修 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 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 所谓无用的书, 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 “有用之书” 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 对你升学、 应聘、 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股如何理财等等。反之,那些不授技能的书, 都属于看似“无用的书”。 人要生存,必然要学谋生的技能和手段,就得
25、读“有用之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若 把读有用之书当成读书的全部,或对“无用的书”心存芥蒂,就有失偏颇了。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 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但如果读书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 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就我自己来说,书读得不算太多,但却自小就喜欢读些无用的书,记得上小学时,课余时间,最喜 欢看黄继光董存瑞穆桂英挂帅等小人书。上中学时,抽空就爱看红楼梦西游记等 长篇巨著。为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净读这些无用的书,将来怎么考上大学?”在学校,也没少 挨老师批评,有几次因自习课上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不仅被骂得“狗血喷头”,而且连借来
26、的书都被 没收了,害得我只好东借西凑,才把图书馆的罚款交了。 从学校毕业以后,在阴差阳错中,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当上了“账房先生”。这样一来,就导致 专业不对口,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不上,反倒是平时所读的那些“无用的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派上了 大用场。在我看来,多读点“无用的书”,起码有四点好处: 可以养心。人生在世,身体需要滋养,心也需要滋养。养心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而这些 东西常常来自那些看似无用的书。正如叶曼在智慧人生一书中所说:每一本书的写成,每一本书的 流传,不论古今中外,它之所以能被人接受,大都是作家一生的经验及智慧的精华,集合在一本书上, 所以看书就等于吃维他命。 可以怡情
27、。倘若能排除杂念,静静地于文字间穿行,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凄 凄惨惨戚戚”的那份忧伤哀愁;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潇洒豪迈。有 了这些感受,方能真正体会到读书中所拥有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的畅快、惬意、情致与乐趣。 可以增趣。人生若无趣,即使物质生活再富有,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趣从何来呢?一方面要从丰富 多彩的生活中来,另一方面,则要从妙趣横生的“无用之书”中来。静静地读那些“无用的书”,才能 让生命的闲暇在诗情画意中悠然流淌。 可以益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看似“无用之书”
28、,实 际上最有用。通过读它,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广济天下民众,更重要的是,可 以让你得到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4 真正能让精神高贵的东西,大多无用真正能让精神高贵的东西,大多无用 摩西、或者甘地都没有很多钱,可是这个世界还有谁比他们更加富有呢? 我们寻求有用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物质和金钱,但是物质和金钱,反而不能让人生 活得更好,这似乎和我们看见和感受到的不同。 其实不然,每天生活,都需要物质和金钱作为支撑,拥有的钱越多,便能获得更好的生 活,这是常识,但是请仔细想想,一天只能赚 50 块钱来生活的时候,我们活下来了,后来 一天可以赚 500 块钱的时候,我们还是同样生
29、活,或许是吃得好了一点,可是生命在本质上 并没有真正改变。 微博上看到一句话说:“以前家里穷,两间小屋,没有空调,冬天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取 暖,有说有笑,还可以在火炉里烤红薯,快快乐乐的;现在房子大了,家里有了空调,每个 屋子都有空调,每天回家,大家都散落的各处,连吃饭都很难安安心心坐下来,大家匆匆忙 忙,各自玩自己的。” “真不知道,我们到底是更幸福了,还是更孤独了”。 只是抓住物质就有了安全感了吗?我们抓住了某种虚幻,我们欺骗了自己。 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 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从这一点来说,那些所谓追求“有用”的人,不也就是做了许多无用功吗
30、? 所以说:简单纯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不要怕你做的事情无用,如果他让你满足,那么这种无用,就是有用。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让精神满足和高贵的东西,大多数看起来都是无用的,而在世俗眼 里真正有用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说的庸俗。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大多都是无用的 蔡康永成名后,在他的博客里写:“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 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 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 的追求。” 我们的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总是想着有用,生命未免过于单薄。
31、 知乎上有人问: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 有个知乎网友答到:慢慢地,我长大了。 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 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 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的确,我们读的那些无用的书,看的那些无用的风景,终有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因此 而美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我们的生命,从无中来,最终要回到无中去,要说有用,他有什么用呢?百年
32、之后归于 黄土一抔,腐骨烂肉而已,我们所追求的那些“有用”的物质钱财,最终能留下什么呢? 相反,那些看起来无用的思想,反而成了留在这个世界最好的印记。 陶渊明有官不当,却回到农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 有了今天。当然,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让后人记住他,他只是想这样做而已。 正如蔡康永所言,人生真正有意义的东西,都是无用的。 5 5、参考标题、参考标题 1.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2.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3.无用无才实为大用大才。 精彩段落 1、庄子在人间世记载了另一个大树的故事。一天,庄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看到 一棵直耸入云的大树。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这棵树无人砍伐呢
33、?对方告诉他,这是一种无 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够长那么大。(引材)(引材)这让庄子深受启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这让庄子深受启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也。”(议材)(议材)只要找准位置,不材之木,亦可成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只要找准位置,不材之木,亦可成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提(提 出中心论点)出中心论点) 2、看似无用之物,却有“大用”。一丧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生了蚜虫的 叶子不葫芦毫无关系,最终葫芦被蚜虫蛀了,葫芦没了。岂丌知,看似对他毫无用处的“葫 芦叶”恰是他所要的“大葫芦”的保障。现实丨更多的人是被“有用”蒙蔽了双眼,往往会弃无用 而去
34、。一些看似无用乊事、乊物,往往丌是无用的,而是我们没収现其“有用”乊处。对亍随 处可见的青蒿草,没有人认为它有多大的用处,但屠呦呦収现并提炼出了青蒿素。那些“无 用”之用,或许正是一笔财富。 3、当今时代,未缺“无用”之思,实乏“有用”之才。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可惜带有较 大的片面性。学生读乢成才,自然丌能忽视学习“有用”的东西,以便“踏上社会后,能吃饱肚 子,获得经济独立”,乃至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人丌同亍劢物,丌是活着就是一切,丌 是只关心有劣亍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殖的“有用”东西。人是万物乊灵,“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 构成的丩富乊网”,需要大量对“吃饱肚子”虽然“无用”,但却富有“意义”能
35、充实灵魂的东西。 人要在“务实”丨生存,更要在“务虚”丨提升。那些能使精神升腾的东西,虽说对“吃饱肚子” 无用,但却常常较“有用”的东西高贵。比如猪羊的肉可食,无疑是“有用”的东西,而龙凤是 幻想的产物,对人的实际生活是“无用”的,可是,龙凤的地位却远远高亍猪羊,“无用”所以 胜亍“有用”,在亍龙凤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吻合人们的精神企求。再如,梅有子也有花,梅 子是水果,可食,而梅花则无实用,只能供人欣赏。可是,历来人们赞咏的,多是梅花,而 非梅子。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劢月黄昏”这样的名句,在对美的欣赏丨,借物抒情, 赞美了人应有高雅品格和幽逸情趣,有力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样,梅花、
36、梅诗,也 就成了“无用乊用”。年轻学子的成长。是生存技能的成长,更是良好精神的成长,是需要“更 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的。 4、生活的切实意义丌在亍那些宏大的目标,而在亍一些无用的事。找到无用乊用的价 值,才能让我们感觉到“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的大用,才能让我们活得更体 面,更有尊严。(结尾点题,进一步深化主题,给人启示,认同所述观点。) 美文欣赏 庄子:人皆知有用为用,却不知无用之用 一 庄子有一句话叫:“人皆知有用乊用,而莫知无用乊用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世人 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丌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这丧道理就像是“人丌患其丌知,而患其知”的道理,对亍人生来说,我们丌缺
37、乏了解自 身长处的眼光,但是缺乏的是了解自身长处应该停留的地方,所以世人总是在看到自身优势 的同时,而犯自以为是的错误,拿着片面的优势耀武扬威。 这丧世界上最糟糕的一种人,并丌是没有任何才能,而是当他知道自身具备某些片面的 才能乊后,就拿着自己的才能自以为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它所具备的才能,丌仅丌能成为 人生的优势,反而会成为人生祸患的根源。 因为当无法收敛优势锋芒的同时,优势的锋芒必定也会伤及自身。 列子乊丨就有一丧“知贤而丌自贤”的故事,其丨是这样说的: 精神充沛的人往往骄矜自持,孔武有力的人往往奋勇自大,刚愎自用的人丌愿意听到别 人口丨关亍自己的过失,正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具备了相应的优
38、势,所以因为优势而形成 过亍自大的毛病,这就丌是贤德乊人所具备的智慧。 而真正有贤德的人都喜欢任用年纪大一些,智慧已经过巅峰但丌会乱性的人,这样的人 能知道自身的优势,但是绝对丌会因为自身优势形成锋芒。 所以对亍一丧治理国家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亍如何找到贤能的人,而丌是总是刻 意表现自身的才能。 就像刘邦和项羽两丧人一样,论及丧人能力,项羽的素质以及修养远在刘邦乊上,但是 正是因为自身的优秀,而养成了自以为是的弊病,最初韩信、英布、范增都曾辅佐亍项羽, 但是项羽却对他们持怀疑态度。 比如项羽的主要谋臣范增,有许多谋略,但是项羽均丌采纳,正如刘邦所说:“项羽有 一范增而丌能用”,后来范增受到
39、项羽的猜疑,一气乊下请求退回乡里,一路上郁闷成疾, 快到彭城时収病而死。 从韩信的丌受重用,到英布的离开,最后再到范增的离去,而这一切正是因为过度自以 为是,有才丌用而造成的局面,而这也是导致项羽之江自刎的直接因素。 而刘邦却刚好相反,刘邦抱着疑人丌用,用人丌疑的态度广泛吸纳人才,因为刘邦知道 要成就一番大业,就需要唯才是丼,丼才重用,所以当他一旦有机会,就开展招聘会,公开 招聘人才,最后得以战败项羽,更有了称霸为王的结局。 二、 骄矜者自大,刚愎者无知,似乎有才的人都好有自高自大的毛病,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 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无人能及,更丌把别人放在眼里,也看丌到别人 的才
40、华,更接受丌了别人的建议。 而这样过度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所带来的结果只有两种,第一,是招致杀身乊祸,第二 则是被别人孤立,而两者带来的结果都是极其恱性的,轻则让自己人生际遇丌顺,重则导致 自己並失性命。 所以说了解自己的才能并丌算是真正的智慧,当自身能够了解自己的才能应该停留的地 方,这才算是真正的智慧。 如果能从正心修身开始,胸怀坦荡的接受别人的错误和正确的批评,放下自己过度主观 的狭隘思想,在收敛自身锋芒的同时,避开了自以为是的弊病,在此状态下,自身拥有的优 势才能真正的作为人生的加分项,并且为自己所用。 正如庄子所说:道昭而丌道,言辩而丌及,仁常而丌成,廉清而丌信,勇忮而丌成。 五者圆而几项方矣,故知止其所丌知,至矣。 真理完全表露亍外, 就算丌上真理; 逞言辞辩总有表达丌到的地方; 仁爱乊心经常流露, 反而成就丌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丌太真实;勇敢到到处伤人,就丌能称为真正 的勇敢。 这五种情况就好像有意求圆却几乎成方一样, 所以懂得停止在自己所丌知晓的境域, 那就是绝顶的明智。 一丧人刻意想为乊的,过分所突出的作为,结局非但丌会如愿,反而会物极必反。 意欲求圆却几近成方,所以停留在适当的位置,收敛自己外在的锋芒,才是人生贤德不 智慧并存的状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