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山东省威海市 2017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 A.春风又绿江南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雪尽马蹄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答案】 D 【解析】“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首先猜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这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
2、,发现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这是根据在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将盐酸滴入,出现气体,做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综合以上分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到归纳的科学方法。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答案】 C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正确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正确;在化学变化中电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4.【答案】 C 【解析】解:
3、A.固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慢,气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快,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相同,故 A 错; B.不同状态的分子本身能量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故 B 错;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 C 正确; D.干冰分子之间间隔要小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故 D 错。故选 C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5.【答案】 A 【解析】 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故说法错误; B.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
4、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循环过程【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 环,又涉及氧循环,故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答案: A。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6.【答案】 B 【解析】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和甲烷晶体( 42CH HO ),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 B.可燃冰存在于低温高压环境下,在常温常压下不能稳定
5、存在,故 B 正确; C.可燃冰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等,所以可燃冰不可能变成油,故 C 错; D.“可燃冰”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故 D 错。故选 B。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答案】 D 【解析】 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所以 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 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 A 说法正确; B.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 10 g 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 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6、,故 B 说法正确; C.40, NaOH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 40 g,所以 40, 40 gNaOH溶解在 l00 g 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 C 说法正确; D.40 NaOH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 129 g, 20 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 109 g,所以差值是 20 g; 40 NaOH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 40 g, 20 NaOH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 17.3 g,差值是 22.7 g,所以将等质量 40的饱和 NaOH 水溶液和饱和 NaOH 酒精溶液降温至 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 D 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7、,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8.【答案】 B 【解析】 A.根据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 ( ) ( )5224Co N H O 中钴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59 16 4 59 64: :? ,可见该物质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故正确; C.全氨阴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全氨阴离子的化合价为 -1 价, 设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x 1 2 0+?( ) , x2=+ ,故错误; D. ( ) ( )5224Co N H O 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属于有机物,故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
8、混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9.【答案】 C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 A 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 B 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 C 说法错误;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 D 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10.【答案】 A 【解析】 A.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因此利用试管、胶头滴管等仪器, ( )3
9、Ba NO 2溶液、稀硝酸等药品,可以检 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 24SO- ,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利用 4ZnSO 溶液、铜片、铁丝验证时,通过把铜片、铁丝伸入硫酸锌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可知,锌比铜和铁活泼,无法确定铜和铁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向久置的 NaOH 溶液中滴加酚酞时,无论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溶液都变红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时需要过滤,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药匙、玻璃棒等,
10、因为缺少玻璃棒,无法过滤,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 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二、填空与简答 11.【答案】( 1) 32C a C O C a O C O+?( 2)44F e C u S O F e S O C u+Fe 失电子变成 2Fe+ , 2Cu+ 得电子变成 Cu ( 3)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4)是(或属于) 【解析】( 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
11、是,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C a C O C a O C O+?【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44F e C u S O F e S O C u+,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 Fe 失电子变成 2Fe+ , 2Cu+ 得电子变成 Cu ; (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4)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属于混合物。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12.【答案】( 1) 3 ( 2)族 (
12、3) 3Nh+ ( 4) 2O HCl 【解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甲中 x 1 1 3 2 8 1 8 3 2 3 2 1 8 3= 。 ( 2)鉨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族。 ( 3)由于鉨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3Nh+ 。( 4)由于鉨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由此可知鉨可能与氧气、盐酸等反应。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3.【答案】( 1) AB; ( 2)2 2 2C O H C O H O+点 燃
13、 ; 还原; ( 3)无机物向有机物(或氧化物向碳氢化合物); ( 4) 8 10CH ; 相同; 不是(或不相同); 48: 5; ( 5)有效降低 2CO 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解析】( 1)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正确; C.化学反【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改变。所以错误;故选 AB。 (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 I 除生成 CO 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水,对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 2 2C O H C O H O+点 燃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
14、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 II 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或氧化物向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 4)认真观察 c 和 d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 cd 物质的分子式都是 8 10CH , c 和 d 的化学式相同但不属于同种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 d 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 2 8 1 1 0 4 8 5创 =( ) : ( ) :。 ( 5)“二氧化碳变汽油” 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 有效降低 2CO 造成的温室效应,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14.【答案】( 1)氢元素、硫元素 硫化氧分子 ( 2)氢硫酸溶液中存在氢离子 剧毒 不稳定性 可燃性; ( 3)2 2 22 H S O 2 S 2 H O+5: 2 氧化 ( 4) 2 4 4 2F e S H S O F e S O H S+ = + ? 向上排空气法; 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吸收多余的硫化氢气体 2 2 2H S 2 N a O H N a S 2 H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