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粮食问题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 科技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 比如作物全息定域选种, 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 部位选种的方法。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 比用顶部的籽粒做种增产 35.4;高粱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生活力强,在结实丰产 方面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上部籽粒做种比用中部籽粒做种增产 6.410.8。任何作物 随着本身遗传性状的改良, 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 我国水稻种植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开 始,由高秆品种改为新培育出的矮秆品种,该品种耐肥抗
2、倒,单位面积产量比高秆品种增加 30以上。1986 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中国独创的两系 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又使单产比常规品种增产 1520。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 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 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 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 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 25,覆盖期内 地表积温增加 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 24,海拔提高 10002000m。由于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 3050。同时,地 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
3、 2.774.55,每亩土壤蒸发量减少 100150m 3。单位 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21 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极为快速。机械 设备如深松机、 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同时, 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 到应用。如卫星导航技术结合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农业机械按照预设路线自 动精准行驶;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 领域;借助激光产生的红外辐射对水稻作热处理,既可干燥新收割的潮湿的水稻,又能有效 消灭水稻表层害虫。 2 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粮食高产,也向世界展
4、示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实力。 (取材于王征兵、林维清、薛壮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科技选种育种”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D A.作物不同,适宜做种子的籽粒所处部位也不尽相同。 B.作物的生产性能会随着遗传性状的改良而不断提高。 C.同等播种面积的水稻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产量更高。 D.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于 1986 年取得了成功。 【解析】D.1986 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B A.科技可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受海拔限制。 B.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可使粮食产量增加。 C.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土壤
5、增温 200300。 D.遥感技术可预报农业灾害,又能消灭害虫。 【解析】A.海拔提高 10002000m C.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 200300 D.遥感技术可 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虽已解决 14 亿人的吃饭问题,但粮食安全 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高度重视。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 这使我国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 经济 发展中耕地面积数量缩减与耕地质量下降并存。 粮食近期供需虽大体平衡, 但并不能保证时 时刻刻都可以充足供应。 因此, 从政策层面强化管理, 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尤为
6、重要。 国家在 2019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就再次强调, 要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 定,并全面落实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此外,为了增产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虽短期内 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但也致使果蔬个头与所含营养素不成正比, 有时甚至给消费者的健康 带来危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重“量”更要重“质” ,积极推进利用现代 技术生产绿色肥料。 3 2009 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建设,确立了河南、黑龙江、吉林为三大 粮食生产核心区。 粮食生产集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这些区域粮食储备成本提升, 粮食跨区域流 通量增加,建设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刻不容缓。为保
7、证粮食质量安全,除了完善粮食仓储 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还鼓励应用环流熏蒸、氮气储粮等绿色技术来保障储粮品质;为保证 粮食流通合理顺利,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新时期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 扩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 产品尤其是我国紧缺品种的进口。 而粮食能源化、 金融化趋势使国际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更 为复杂, 增加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外部不确定性。 我国针对不同国家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 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粮食进口渠道,以稳定粮食供给、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利 用多边贸易体制, 加强与南美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通过深化 “一带一路” 粮
8、食经贸合作关系, 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国际粮食合作新平台。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重大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手中有粮”,则“心中不 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取材于田惠敏、张欣桐等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的一项是(3 分)C A.粮食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 B.化肥农药带来了粮食品质问题。 C.缺乏保障储粮品质的绿色技术。 D.国际合作中外部不确定性增加。 【解析】 C.由材料二, 第三段第三行可知, 绿色技术不属于面临的挑战, 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D
9、A.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法需借助于生物遗传学知识。 B.卫星导航对无人驾驶播种机的操控有重要作用。 C.绿色肥料既可增加粮食产量又可提升粮食品质。 D.粮食能源化、金融化使得粮价取决于供求关系。 4 【解析】D.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第二行可以看出,.粮食能源化、金融化使得粮价更复杂,而 没有取决于供求关系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5 世界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最新定义为:“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 都能通过物质手段 和 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 偏好。”按照该定义,保证粮食安全需满足诸多方面的条件,请概括其中的三个方面, 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说
10、明我国在这三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 答案示例: 粮食供应的对象是所有的人。 我国积极构建布局合理、 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确保任何地方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粮食供应的时间没有限制。 我国重视粮食仓储工作, 在非收获季节一样可以保证粮食 供应。 粮食数量充足。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确保耕地面积,重视进口粮食,确保粮食充 足。 粮食质量有保证。我国重视完善仓储基础设施,使用绿色储粮技术和绿色肥料,保障 粮食品质。 粮食种类能满足人们的偏好。我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口紧缺品种,满足个性化需 求。 【评分参考】答出 3 点即可。每点 2 分,其中的“概括”和“说明”各 1 分。第点的“
11、说 明”都至少要答出两条,否则扣 1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视其合理程度 给分。 材料一: 5 粮食安全包括宏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上是指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国家的粮 食获取能力来反映,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粮食生产量、粮食储备量、食物净进口量。微观上是 指家庭粮食安全, 家庭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家庭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反映, 主要取决于该家庭的 可支配收入。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国家粮食安全是家庭粮食安全的保证。而家庭 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基本目标。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470 公斤, 远远高于人均 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现在稻谷、 小麦的库存
12、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针对新冠 疫情如是说。 中粮集团办公厅主任刘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 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提升。从 1949 年到 2018 年,粮食 产量从 2263.6 亿斤提高到 13157.8 亿斤;平均亩产从 68.6 公斤提高到 374.7 公斤;人均 粮食占有量从 209 公斤增加到 470 多公斤。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资深专家组认为,未来中国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原因有二条:一是国家商 品粮基地和粮食主产县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在从东北到海南的中东部地 带。改革开
13、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巨资建设的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 商品粮基地,以及同时确定的 800 多个粮食主产县,都将在未来粮食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农粮科技进步将为增产提供强力支撑。 我国农粮科技进步对粮食产业的贡献率, 已从改 革初期的 2.7%上升到 2018 年的 58.3%。今后,随着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科 技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摘自中国新闻网 ) 材料二: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在保证总量稳定的同时,要继续 6 做深做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质量兴农。去年,我国大豆
14、种植面积增加 1380 万亩,粮改饲 面积达到 1500 万亩, 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近 3 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大力推进绿色兴农。2015 年以来,我国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目前三大主粮化肥利用率 达到 39.2%,农药利用率达到 39.8%,分别提高了 4 个和 3.2 个百分点。去年,我国新颁 布实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1152 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 97.4%。中央一 号文件进一步要求,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 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夯实产能,理顺体系,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民为国基,谷 为民命。确保农产
15、品稳产保供,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 10%到 20%,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亩均增加农民综合收益约 500 元。 (摘自人民日报2020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国家粮食 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 书在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同时,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方案。 新加坡的海峡时报称,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商行业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中 国电商解决了农民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价格过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6、。这 一成功经验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根据白皮书的数据,2018 年中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 6.7 亿吨, 实现了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不仅对中国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对世 界来说也是巨大贡献。 (摘自国际在线 ) 7 4. 下列有关“粮食安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现稻谷小麦的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当前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B.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建设的几大商品粮基地以及确定的多个粮食主产县,将会在未 来粮食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C. 随着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
17、开发应用,科技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这为未来 粮食增产注入巨大潜力。 D. 外媒盛赞中国,称中国电商行业为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提供了“中国方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粮食安全是家庭粮食安全的保证, 家庭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基本目标, 二者相互联系并影响。 B. 只有继续做深做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我国农业的结构性 矛盾这一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 C. 在 1152 项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中,例行监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己达 97.4%,确 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D.
18、 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粮食产能提高的同时,农民综合收益也增加,进一步 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6. 怎样才能保证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坚定执行党中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 新;保证总量稳定,继续挖掘中国粮食增产潜力;继续做深做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 8 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鼓励电商行业继续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贡献。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做题前要通读全文, 读 懂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D 项,“称中国电
19、商行业为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中国 方案”分析错误,提供“中国方案”的不是电商行业。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 项,“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未然变已然,原文表述为: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 求,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 上的安全”。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
20、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结合文本,对保证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我国要采取的措施,分析如下: 根据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根据材料二,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在保证总量稳定 9 的同时,要继续做深做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根据材料三,中国电商解决了农民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价格过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材料二,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建 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 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 阅读目的、 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这里所说的信息, 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 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 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 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 读文本的关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