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92019 年高考年高考语文语文模拟模拟试卷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 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 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 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崇拜神, 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
2、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 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 有现代的欧洲。?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 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 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 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 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但在中国
3、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始,有 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 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 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 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 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 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 常常被人
4、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 了。于是人们对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 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 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意 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总的 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受, 这是很了不起的。 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寻求知 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
5、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思 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 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 B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C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 D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3 分) A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B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中国现代哲学与古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日的。 2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B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 C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 D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
7、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最后的电波 行动开始了。 我父亲原定走北路,担任掩护,由于李安本出马,结果被调至南路,随大部队行动。 ?要不是老李?,我父亲后来常说,?我说不定早就见马克思了。?老李,外号飞锤, 不仅收发报样样娴熟,而且机务上也有一套。自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和我在新四军皖中 独立师第三团共事,我这一辈子啊?父亲之所以屡次这样感叹,皆因他的一套娴熟技术 皆传自李安本。 按计划大部队一路向南猛突,但电台始终保持静默。相反,北路小队频繁发报,他们把 平时抄收的新闻稿都拿出来,反
8、复发送。果然,敌人上当了,开始调集兵力向北围追堵截。 旅长下令全速前进,争取时间。他说我们越快到达,北路的压力便会越早解除。据事后得知 的消息,驻青城日军指挥官藤田五郎大佐曾多次接到南路发现我军大部队的报告, 但他并不相信,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日军的情报部门一直在跟踪监听,并 随时向他报告,证明新四军的电台就在北路。这一错误的判断使他错失良机,打好的算盘完 全落空。 白露过后第七天,我军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江边,与江北前来接应部队胜利会师。部 队到达时,已是深夜。旅长顾不上休息,下令立即架设电台,与北路联系。?那是一个十分 炎热的夜晚?,我父亲清楚地记得,他们来不及找地方,就在江
9、边一个渔棚边架起了电线。 旅长和参谋长都站在我父亲边上,等候消息。我父亲连续呼叫,一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回音。 大家浑身是汗,心都焦烂了。?他们也许在行动中,没有架设天线。?我父亲这样说,手里 攥紧了老李临行前送给他的烟斗。这时渡船已经陆续到了。旅长指示我父亲继续不停地呼叫, 一刻也不要停。 ?一有消息,马上向我报告。?吩咐完了,他便和参谋长一起到江边指挥 部队渡江。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一抹淡淡的晨光。这时耳机里突然传来声音。 我父亲兴奋地大叫: ?来了!来了!? 有人立即前去报告旅长。不一会儿,旅长和参谋长都小跑着过来了。?怎么样,怎么样 了?旅长连声问道。 可耳机里忽然出现
10、了长时间的静默。我父亲一边调整波长,一边连续呼叫。?怎么回事? 是他们吗?旅长问道。我父亲说是的,肯定是的。?他们情况如何?团长又问,我父亲摇 头道,?不知怎么突然断了? ?呼叫,给我呼叫!? 我父亲连续不断地敲击着电键,时间漫长得令人窒息。终于,嘀嘀嗒嗒,嘀嘀嗒嗒,耳 机里传来熟悉的电波声。 ?老李!是老李!?我父亲叫了起来。众人一片欢呼。 ?嘘一一? 我父亲做了噤声的手势。大家随即安静下来。我父亲急忙开始抄报。抄一句,参谋长就迫不 及待地拿过去照着密码本翻译,可一句也翻不出来。?这不对啊。?他对我父亲说。我父亲 抄完报后,接过来一看,头脑顿时嗡了一下。 ?这是脑记密码!? ?什么意思?参谋
11、长问。 我父亲解释说,这说明他们已经销毁了密码,因为脑记密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 用。 ?看来他们已非常危险,否则不会销毁密码。?我父亲说。 好在李安本教过他脑记密码的方法,凭着这种方法,他把电文翻译了出来。大意是,他 们已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密码已毁,电台也即将销毁。 3 旅长说:?告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回来,我们等着他们!?我父亲把电报发 出后,对方一下子没了声音。按照李安本的操作惯例,他每收完电报,都要给收据。可这次 却是例外。 ?收到没有?旅长问。 我父亲摇摇头。 ?呼叫,给我呼叫!?旅长大声命令,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我父亲不停地呼叫,身上大汗淋漓。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收报
12、机又有了声音。我父亲 扶了一下耳机,连忙抄收,没想到抄下来的却是一组明码: 再见,战友 ?坏了!?我父亲心里一沉,知道这是最后的告别。没容他多想,耳机里又跳出一串明 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随后,耳机里的声音戛然而止。 旅长接过抄报,半天没有说话。他默默地摘下帽子。我父亲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在场的人也都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我父亲将烟斗放到胸口袋,默默将电报机重新背在肩上。 周围是死一般的沉寂,只有江风划过长空,发出尖厉的呼啸 (摘编自人民文学,2018 年第 7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防止日军围追堵截,大部队采用了调虎
13、离山之计,将我军兵分两路进行突围,但 突围计划是以牺牲北线部队为代价的。 B.小说中环境描写着重表现了江边的自然气候,如炎热夜晚、淡淡晨光、江风划过长空 等,既渲染了气氛,又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 C.小说刻画人物时,大量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传神地塑造了旅 长、李安本、我父亲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D.小说采用了顺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手法不仅使文章情节安排张弛有度、灵动摇曳,而 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叙述时空具有纵深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小说结尾老李发送两组明码“再见,战友?”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军?” 请简要分析这两组明码在全文中的作用。(6 分) 6.“老李”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他的英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设计 的艺术效果。(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材料一: 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在美日科学家获 得诺贝尔奖背后,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的贡献不应被忽略。 陈列平,1957 年出生,1982 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