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60.09MB ,
文档编号:1074445      下载积分:2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07444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三制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部教案+课件(共25课时).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三制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部教案+课件(共25课时).zip

1、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部教案(共 25 课时) 病毒病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病毒是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微小的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通过 对病毒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线索,探究病毒的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传染途径、预防 措施。引导学生认识病毒的两面性,将病毒与人类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同时进一步宣 传病毒的知识,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活动准备以抗击“非典”的场景图为背景,提出了两个活动准备 指向,使学生的准备活动具有一定针对性,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及交流做好铺垫。第二部 分活动过程,活动一:“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如何

2、预防?”教材呈现了四幅图 和一个调查记录表,旨在提示学生整理的内容可以不限于教科书上给出的几种病毒性传染 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调查研究的情况对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传染途径、预防措施 等进行全面整理。活动二:“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课本展示了一幅学生讨论交流 图,旨在提示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认识病毒的特征及两面性。拓展活动安排了“查阅 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和“组织一次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两个课后活动指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动手剪贴等活动,提高研究病毒的兴趣, 加深对病毒的认识,也可提高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宣传病毒的知识,将探究 活动延伸至课外

3、,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病 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再通过认识病毒的特征及两面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 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的已经具备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先思考 要了解细菌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确定方向之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料的搜集。学生对病 毒引起的一些疾病是比较熟悉的,但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特征等内容是比较陌生的。 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病毒有个感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病毒 有了一个全

4、新的、清晰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疾病的预防措施。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活动;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 解,愿意合作交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病毒的两面性。 2.正确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器材准备器材

5、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图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1.PPT1.PPT 2 2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非典时期相关内容的视频。 2.提问:看完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3.交流讨论:(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 分成几类?怎样分?(学生简单交流,提出可以将问题分类的方法。) 4.教师总结:(学生简单回答)我们将问题分为两类。(教师将板书用大括号分类, 并板书:疾病 病毒)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活动一: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P

6、PTPPT 3-53-5交流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而这节课最适合的方法是查资料。课下同 学们都积极准备搜集了大量资料,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看看你们搜集的资 料都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类问题,交流前老师有个小要求。 2.PPTPPT 6 6 出示出示 课件出示要求: (1)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标注所解决的问题; (2)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了解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 4.PPTPPT 7 7 出示出示 绘制调查记录表。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整理汇报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传 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有关疾病随机

7、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视频,如有关 流腮、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稻矮小病等图片和有关疾病如何传播的视频,使学生更直观 地认识这些疾病的外显症状和传播途径。 活动二:活动二:PPT4PPT4 出示病毒结构图片出示病毒结构图片 1.提问:人类一直与之抗争的病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通过刚才的交流,你 了解了哪些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PPTPPT 88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图片PPTPPT 99 )这里有各种形态的病毒:有球状、蝌蚪状、子弹状、杆状.看来病毒的形态应 该是多种多样的。(板书:形态多样) 3.PPTPPT 1010 学生了解病毒是一类没有

8、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 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4.认识病毒的两面性PPTPPT 111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一些疾病,那病毒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引导、:病毒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危害,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它们,它 们也可以为人类造福。请同学们看老师带来的资料。(课件展示资料:利用碎色病毒培育出 带白边的郁金香,利用矮化因子制作的盆景,教师边展示边解释。)(学生仔细观看)可见 病毒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活动三:探究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措施。活动三:探究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1.提问:病毒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呢? 2.小

9、组交流汇报。 3.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针对一些病毒性疾病的产生,有 什么预防措施吗? 4.小组交流讨论。 5.教师总结。PPTPPT 121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搞好环境、个人卫生,切断它们的传播途径,是可以避免 被传染的。 三、谈收获:三、谈收获: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细菌细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细菌是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微小的生物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以课 前查阅细菌的相关资料为线索,探究细菌的形态分类,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然后探究 细菌繁殖的速度,将细菌与人类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材

10、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课前搜集细菌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 细菌的特征;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 身体微小的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认识细菌的两面 性:一是有害的一面,可以使人患病;二是有益的一面,如人们可以利用细菌制作酸奶和 泡菜等。活动二是细菌繁殖,通过放大米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细菌繁殖速 度惊人。再通过折纸高度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对比,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帮助 学生树立讲卫生的习惯。最后,拓展延伸环节,要求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 内脏埋入其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思考产生这种现

11、象的原因,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的兴趣。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 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再通过放大米的实验,引出一系列的数据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课前的资料搜集是上好本节科学课的关键。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分 析资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先思考要了解细菌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确定 方向之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料的搜集。课堂上要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学生在四 年级学习细胞时,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因此本课就不需要拿

12、时间教给学生使用 方法了,只需要告诉学生注意事项即可。学生存在差异是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特点,在进行 小组分工时,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了合理搭配,并要求在小组实验时,组长进行分 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试一试,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感受。这样的分组,可以让学生 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做一个细菌繁殖的研究,并分析 产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科学课比较感兴趣,能 把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带到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科

13、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与细菌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细菌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2.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两面性。 2.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图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显微镜、三种形态的细菌永久图片,课件、米粒、一次性 纸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1.PPT1

14、.PPT 2 2 :出示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谈话导入: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有关细菌的 资料,我们一起交流吧。 2.汇报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细菌活动一:观察细菌PPTPPT 3-53-5 1.谈话激趣:刚才大家交流展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想不想 看一看真正的细菌? 强调观察内容:(1)观察细菌的结构,个体大小。(提示:用肉眼能看到吗?) (2)观察细菌的形态。 每个小组有一台已经调试好的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细菌永久图片,注意在观察 时要有秩序。观察完后画出你看到的细菌的形态。 教

15、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介绍给大家。 小组汇报:讲解所观察到的内容。 (1)我们小组看到的是葡萄球菌,像小球一样聚在一起。 (2)我们看到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像一根小棍子。 (3)我们看到的细菌弯弯曲曲的,叫螺旋菌。 师:刚才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具体。我们来看一些细菌的图片。 出示不同形状的细菌图片,并一一介绍。 活动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活动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PPTPPT 6-76-7 1.谈话:你认为细菌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哪个小组发表你们的观 点? 2.让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

16、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害,有些细菌 却是不可缺少的。 视频展示:腐败菌腐烂动植物的尸体;酵母菌发酵面粉;醋酸菌制醋;植物中的固氮 菌等。 4.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细菌有没有新的认识? 5.讨论交流 板书:与人类密切相关,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害的一面。 活动三:繁殖细菌。活动三:繁殖细菌。PPTPPT 8-98-9 1.引导:细菌无处不在,它的繁殖速度特别快,方式也很有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 拟实验。10 个纸杯,按照倍增的关系往杯子里分别放 1、2、4、8、16.粒大米。如果 再给你 10 个杯子呢?做了这个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感想? 2.小组操作并汇报:细菌的繁殖速度真的是太快了。 3.根据学生

17、汇报板书。 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 1.PPT1.PPT 1010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入其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 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繁殖速度快繁殖速度快 只要条件合适,细菌就会这样继续繁殖下去。只要条件合适,细菌就会这样继续繁殖下去。 馒头发霉了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馒头发霉了是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微小的生物单元的第 3 课。本 课通过让学生认识霉菌,了解霉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观察馒头、橘子等常见的食物发 霉现象,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是在学生对菌类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18、,结合学生的生活 实际,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不断 扩大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 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活动准备,课前查阅真菌的相关资料,以及准备发霉的 馒头和橘子。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分三部分。活动一:观察霉。通过用肉眼、放大镜、显 微镜进行观察,逐步深入地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并结合观察进行描述,使学生充分认识 霉的表象;活动二: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霉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受温度、湿度、阳光等 因素的影响。这三方面的因素可分为六个条件,对六个条进行

19、组合,选择只有一个因素变 化,另外两个条件相同的一组作为对比,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明确霉菌产生的条件,了 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其中的原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科学源 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第三部分,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活动三:认识霉的功与过。结合 阅读教材,对霉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对霉的认识由表象上升到理性。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霉 的特点,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究发霉所需的条件,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孩子从小对于生活

20、中物体发霉现象就十分感兴趣,也十分熟悉,六年级学生已经在生活 和学习中通过书本中获有关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但霉菌的模样和习性大部分学生不太清楚, 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常识知识。在技能方面,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对 发霉的条件知道的甚少。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对霉的两面性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

21、研究和利用;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 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 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白纸、铅笔、镊子。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放大镜、镊子、显微镜、霉菌切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1.PPT1.PPT 2 2 出示图片出示图片 :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究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我们经常会 看见,但是同学们未必真正观

22、察过它。现在我们通过两张图片来认识它吧。? 引导学生回答出食品发霉了。(板书:发霉)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霉活动一:观察霉 1.1.PPTPPT 3-53-5 出示出示 显微镜下不同霉的形态、颜色。显微镜下不同霉的形态、颜色。 1.提问:发霉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呢? 2.观察总结:继续引导学生从形态,颜色观察霉的特点,并用放大镜观察。 同学们你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通过 PPT 出示不同种类 的霉的形态结构。让学生认识到霉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3.小组交流: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的样子。 学生观察后回答 (1)霉呈毛茸状。 (2)馒头上的霉的颜色不一

23、样。 (3)用手捏会感 到滑或粘。(能摸吗?)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2.提问:霉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还看见过哪些物品发霉?你看到的霉是什么样子的?发现它们的时候,它们被放在 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中? 3.做出推测。 4.小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探究温度对发霉的影响。 4.教师总结,完善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活动二PPTPPT 6-126-12 出示出示 :自主探究水分对物品发霉的影响 1.谈话:请参考实验 1,设计实验 2. 2.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3.小组交流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填写活动手册中的实验记录表。 4.小组汇报,教师总结,物品发霉的原因受温度、水分、空气

24、的影响。还总结了防止 食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对策。 5.PPT5.PPT 13-1413-14 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和依据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和依据 (1)小组交流讨论. (2)举例生活实际例子。并说出这种方法的依据。(如真空包装,是防止物品与空气 接触。小麦晒干储存是防止水分过多引起发霉。海苔等小食品里面的干燥剂也是除去水分 用的。海鲜冷冻保存,是低温防霉。) (3)教师总结 了解防止食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的依据。 活动三活动三PPTPPT 15-1615-16:霉的功与过:霉的功与过 1.谈话:酶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霉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你认为霉给人类带 来了什么? 2.参考课本

2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霉的认识。 3.小组讨论谈谈霉的功与过。 4.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所准备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进一步掌握霉与人类的关系是密切 的,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弊。 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 1.PPTPPT 1717 出示出示 按照课堂上做好的对比实验,探究水分对物品发霉的影响。每天观察记录,得出实验 结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3.馒头发霉了馒头发霉了 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 水分 空气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食用菌食用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食用菌是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微小的生物单元的第 4 课。本课是按 照“探究蘑菇的

26、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 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这是在学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实验等探 究性学习,不断扩大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 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课前搜集食用菌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 解食用菌的特征;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是梳理食用菌的相关知识。了解食用菌的生 活环境和外形特点,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活动二是组织观察,

27、 认识蘑菇的结构,认识蘑菇各部分的名称,指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繁殖方式。活动三是认识 各种各样的食用菌,以及学会区分有毒蘑菇。最后,拓展延伸环节,到菇农家里采访,了 解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试着学习养殖少量蘑菇。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食 用菌的生活环境和外形特点,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究食用菌的结构、繁殖方式,以及 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区分有毒蘑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树立食品安全意识。通过思维 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

28、前布置学生 先思考要了解食用菌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确定方向之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所以对常见食用菌的观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技能方面,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 基础。但他们对食用菌功能和特点知道的甚少。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对食用菌有更加 深入的认识。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做一个养蘑菇的研究的拓展活动,把课堂上 学到的内容带到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食用菌的结构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物、互联网资源及其它信息源,认识更多的食用菌。 能通过实物观察、互联网资源,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29、: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食用菌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 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 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收 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1.PPT1.PPT 2 2 出示图片出示图片 : 谈话: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访问

30、、上网等方式了解到一些有关食用菌方面的知识, 今天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每个同学在整 理资料的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梳理资料活动一:梳理资料 1.PPT1.PPT 3 3 出示出示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主要内容:菌类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2)下雨后的草丛中。 (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 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菌类。(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菌类。 教师出示课件PPTPPT 4 4 出示出示 ,菌类的图片,向学生呈现真实的各

31、种菌类生长环境。 3.小结:菌类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方。 活动二活动二PPTPPT 5 5 出示蘑菇的图片出示蘑菇的图片 :组织观察,以蘑菇为例,认识菌类的结构以及各部:组织观察,以蘑菇为例,认识菌类的结构以及各部 分的名称。分的名称。 1.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蘑菇的外部结构,观察蘑菇各部分的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别 注意: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到的蘑菇。观察完毕,必须要洗手。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学生讨论交流一段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观察结果。 2.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 果。学生观察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

32、,组织同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3.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4.教师小结: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 5.教师提出问题: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引导学生认识菌柄、菌丝、 地下菌丝。 6.教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7.PPT7.PPT 6 6 出示出示 指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繁殖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发现?(在此 过程中,让学生口鼻尽量远离白纸,以防蘑菇孢子吸入口鼻) 指导学生认识孢子,了解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还可以利用菌丝进行繁殖,就像有 的植物既能用种子繁殖,

33、也能用植物体的其它部位繁殖一样。 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孢子生殖过程。 活动三: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活动三: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PPTPPT 7 7 出示出示 1.在学生进行实物观察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 拓展学生视野。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食用菌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名称。 3.指导学生识别有毒蘑菇PPTPPT 8-118-11 出示出示 (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 呢? (2)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结合课本资料卡教授给学生辨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

34、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 易变色。 二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 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折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柄折断后 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折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 1.PPTPPT 1212 出示出示 拓展活动一:到菇农家里采访,了解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试着学习养殖少量蘑 菇。(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菇农,根据菇农要求进行采访和学习) 拓展活动二:在雨后寻找蘑菇

35、,有条件的可以拍下照片(附以说明,如名称、采集 地、采集时间、环境条件等)或进行脱水后制成标本。(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 引起中毒及其他不安全事件)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4 4、食用菌食用菌 蘑蘑 菇菇 的的 组组 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种类繁多种类繁多 颜色各异颜色各异 有毒蘑菇的识别:颜色、形状、分泌物、气味有毒蘑菇的识别:颜色、形状、分泌物、气味 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蜡烛的变化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蜡烛 的变化为例,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在实验中认识

36、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 体验到蜡烛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入,通过观察小魔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 考;第二部分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想办法让蜡烛产生变化,到观察蜡烛的变化,最后找到 这些变化的区别,从而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在学生得到观 察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蜡烛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再延伸到生活中 去寻找更多类似的变化。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蜡烛燃烧和其他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变 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 身边。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37、六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变化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物品变化的一些特点, 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蜡烛是过去学生常见的一种生活常 用物品,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非常少见。怎么加热蜡烛?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蜡烛的 燃烧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

38、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方便。 【重重 难难 点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蜡烛、火柴、坩埚、铁架台、铁圈、酒精灯、小烧杯、澄清石灰水、小刀、 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导入 1.魔术:2 号液体倒入 3 号烧杯中,无色变红色;1 号液体再倒入,变回无色。问题: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酚酞、酸、碱) 2

39、.魔术是一种神奇的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变化? 3.出示蜡烛。蜡烛有什么特点?(白色或红色的石蜡固体。)它会发生变化吗? 4.PPTPPT 1 1 出示出示 课题蜡烛的变化。从蜡烛的变化谈起,认识物质的变化。 二二.PPT.PPT 3 3 出示出示 活动一,观察蜡烛的变化活动一,观察蜡烛的变化 1.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蜡烛产生变化? 2.我们先试一试切割、挤压、加热。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可能会让蜡烛发生什么变 化? 3.怎么做?(及时提供实验材料:小刀、酒精灯、火柴、蒸发皿、试管夹) 4.PPTPPT 4 4 出示出示 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呢? 5.PPTPPT 5 5 出示出示

40、 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6.实验完成后,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三三. .活动二,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蜡烛的变化活动二,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蜡烛的变化 1.下面我们使用点燃蜡烛的方法,看一看谁有一双慧眼,发现到更多的问题和现象。 2.猜想:点燃蜡烛后的变化跟前面这些办法一样吗?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3.需要实验验证。材料:蜡烛、两只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滴管。小组内讨论设 计实验。 4.汇报实验方案,选取最佳实验方案。 5.PPTPPT 6 6 出示出示 活动二实验指导。 6.学生实验操作,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PPTPPT 7 7 出示出示 实验记录单: 7. PPTPPT 8 8 出

41、示出示 汇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补充实验视频。 8. PPTPPT 9 9 出示出示 总结:二者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四四. .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按照我们刚认识的这种方式分类 举例吗? 2.PPTPPT 1010 出示出示 鸡蛋放进白醋中,会有什么变化出现?鸡蛋的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 3.PPTPPT 11171117 出示出示 实例,学生分类,说一说它们都属于什么变化。 4.PPTPPT 1818 出示出示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揭秘魔术,问题:魔术属于哪一种变化?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切割、加热、磨碎切割、加热、

42、磨碎 形态变化形态变化 让蜡烛变化的方式让蜡烛变化的方式 燃烧燃烧 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水、碳黑产生二氧化碳、水、碳黑 其他物质的变化其他物质的变化 【记录表记录表】 名称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加热 切割 蜡烛 名称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 蜡烛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 清石灰水的烧杯 将烧杯底盖在蜡烛火焰上几秒 钟 观察蜡烛本身的变化 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食盐和水泥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对食盐 和水泥的变化做对比,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可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 体

43、验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究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通过观察,引发学 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考,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二部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可逆 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找 一找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回收材料与不可回收材料。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 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 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在上节课蜡烛的变化中,学生

44、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质变化的分类,能够观察各种物 质变化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食盐是学生生 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溶解的实验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是水泥对学生来说比较少见。怎么 让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水泥加水混合及加热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 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可逆变化,另一类不可逆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 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对实

45、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重重 难难 点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 泥、 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导入 1. PPTPPT 3 3 出示出示 (自定义播放(自定义播放 PPTPPT)谈

46、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两种物质:(板书) 食盐和水泥),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2.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3.PPTPPT 1 1 出示出示 课题食盐和水泥。它们除了形态上有区别,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 区别呢? 二二. . PPTPPT 4 4 出示出示 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一).食盐和水泥加水后的变化 1.提问:食盐加水后,会产生什么变化?(溶解)水泥呢? 2. PPTPPT 5 5 出示出示 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法指导; 3PPTPPT 6 6 出示出示 .学生实验,并

47、填写实验记录单一;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提问:给食盐加水后你看到了什么变化?(食盐加水后溶解了, 变成盐水);师生交流水泥的变化:给水泥加水变成了水泥浆。 (二).食盐和水泥加热、除水后的变化 1.PPTPPT 7 7 出示出示 追问:如果把盐水和水泥浆中的水除掉,它们还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吗? 提问(能、不能)怎么把水分去掉?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2. PPTPPT 8 8 出示出示 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法指导; 3.PPTPPT 9 9 出示出示 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食盐完全析出,变成食盐晶体,附着在坩埚壁和底,恢复成食盐固

48、体;水泥的变化: 凝固成块,老师进一步解释:水泥虽然凝固,但不够坚固,水泥如果完全凝固需要一个较 长的时间过程,下面老师手中的是强度较大的水泥块。(展示)如果把水泥块敲碎再加上 水的话,还能变成水泥浆吗?(不能)水泥块与原来的水泥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无法恢 复原状。 同学们比较一下食盐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5.PPTPPT 1010 出示出示 不可逆变化、可逆变化 三三. .活动二,找一找生活中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活动二,找一找生活中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1.PPTPPT 1111 出示出示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质会发生可逆变化或不可逆变化,你能找到吗? 2.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的物质变

49、化; 3.PPTPPT 12131213 出示出示 ,看一看,这些变化分别都是可逆变化还是不可逆变化。 4.总结:生活中的变化还有很多,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物质变化与我们生活的联 系非常紧密。 四四. .活动三,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活动三,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PPTPPT 1414 出示出示 学生说一说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利弊; 2.师生总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变化,有的材料可以发生可逆变 化,比如纸张,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的材料在变化过程中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环境破坏或 污染,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五.PPT.PPT 1515 出示出示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调查

50、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并分类。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调查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并分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食盐和水泥 食盐 能恢复原状 可逆变化 有利有弊 水泥 不能恢复原状 不可逆变化 【记录表记录表】 名称名称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食盐食盐 水泥水泥 加水加水 名称名称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食盐食盐 水泥水泥 加热加热 铁生锈铁生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铁生锈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通过对铁生 锈条件的探究,既能巩固学生前两课所学的知识,又能丰富他们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 他们做对比实验的能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