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二)文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二)文 学类文本阅读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小说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黔小景黔小景 沈从文沈从文 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 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 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难走了。于是许多路旁的小客舍里,天黑前都有了商人落脚。 客舍主人便忙碌起来,预备水,预备火,照料一切,客人好吃喝时,还得为他们备酒杀 鸡。客人把饭吃过后,就在
2、火堆边烘着,谈到各样撒野粗糙故事。过一会,有人想到明早赶 路的事,打了哈欠,火光也渐渐熄灭了,外面雨声或者更大了一点,或者已结束了,于是这 些人觉得应当到了睡觉时候了。 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 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 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 白天一个人还念到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 两个客一面洗脚,一面就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 年青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
3、“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 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个客。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 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 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 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好象十分快乐,象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 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 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青一点的客,一面 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式!” 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
4、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我媳妇还在吃奶咧。”两人于是大声笑着。 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调笑, 也笑着。 但这两双鞋子, 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 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的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 “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嗳,就是我一个人。” “你儿子呢?” 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象,本来要说“儿子死 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望到门外黄昏景致,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 圃,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象散碎金子;踏得稀烂的那条
5、山路,怕是晴过三天还不会干。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 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 慢慢的夜就来了。 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老板却痴 坐在灶边不动。年青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时就睡觉,不用灯火有两三月了。 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 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 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 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
6、 几个人谈起话来。 他们问他有六十几, 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 又问他住到这里有多久, 他说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象在哄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 毫无消息的亲戚一一数着,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 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打量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一次,还送了 云南出的大头菜。” 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 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 使他自己也觉得今天有点奇 怪。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 也谈到,近于自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 夜深了,两个商人先后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
7、天喊叫他们早起,一面还是坐在灶 边,望着灶口的闪烁火光,不即起身。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媒燃灯,稀奇得很,怎么 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 这两个商人跑到最近的小村子里,把这件事告给了村里人。那么老了一个孤人,自然也 很应当死掉了,幸好有个人知道,不然死后到全身爬得是蛆时,还恐怕不会被人发现。乡下 人那么打算着,这两个商人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理由被人留难了。在路上,他们又还有其他 新事情,很自然的也就把这件事忘掉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为“黔小
8、景”,作者只截取了贵州深山一个小客栈里发生的故事,但意在借此表 现当时贵州特定人群的生活面貌。 B.年轻商人问老人是不是独居时, 老人先说 “我一个人” , 接着又说 “嗳, 就是我一个人”, 这一回答反映出他内心的悲凉。 C.当屋子里已经非常黑暗时,老人却还坐在灶边不动,没有起身点灯,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生 活过于拮据,早已用不起灯火了。 D.老人本想早睡,又想和客人聊天,但最终并未如实说出自己的情况,这说明他既想把心中 苦痛倾诉出来,又不想博取同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多处写到春雨,但并不带给人们希望与惬意,反而使故事一开始就带着阴沉的色调, 此外
9、,它也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折射。 B.小说主要情节展开之前,先介绍贵州三月深山官路上往来奔走的各色人等, 为后面两个商 人的见闻设置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背景。 C.小说写商人看门外的黄昏景致时,说盛开的油菜花像散碎金子,既贴合商人的视角,也寄 寓了对他们漠视老人不幸遭遇的批判。 D.小说通过客栈老板的悲剧, 体现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漠然, 同时也隐喻了人们需要彼此的关 爱,并以此来对抗孤独。 3.客栈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客栈老板深夜死去时,故事已经结束,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之笔。你是 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0、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节选节选) 路遥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 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 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 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 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 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 她说她们宿舍 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
11、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 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 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 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 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 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 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 夫!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 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
12、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 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 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 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裁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 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 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 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
13、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 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 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 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 以后, 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 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 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 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 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
14、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 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 接 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 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 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 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 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 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
15、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 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 哥早日摆脱痛苦。 B.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 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 悄悄 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
16、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 的生命也有意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 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自 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 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 地伤害了少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 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3.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17、 4.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 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鸡鸭名家鸡鸭名家 汪曾祺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 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 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 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 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 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
18、,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 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 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 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 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 “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 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 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
19、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 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 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 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 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 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 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 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
20、着一种“母性”。 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 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 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 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 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 怪, 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 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 一句话也不说。 小徒弟不放心, 轻轻来问一句: “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 会正
21、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 “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 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 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 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 养鸭。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 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 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 怕他一个人应付不 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
22、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 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 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 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 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 老鸭。 说
23、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 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 缝里, 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 拼命地拍着翅膀, 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 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 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1.下
24、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 俏皮的,也与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 B余老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他技艺高超之外的专断 顽固与仗艺欺人,人物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 C陆长庚出场前,作者通过写倪二丢鸭后一筹莫展,围观人们推荐陆长庚时的众口一词, 赋予人物一定的传奇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 誓不再养鸭,但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老五只是
25、余大房手下的炕鸡师傅,却衣食无忧,整日拿着紫砂茶壶到处闲逛闲聊,小 说在此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阅读心理。 B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述了两位 乡间巧人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楚,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 C小说在叙事上短句居多,简洁灵动,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D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 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欢的思考。 3.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其中
26、三处,并简析其作用。 4.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 结尾一段不避其简,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大鼓张大鼓 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 眼里露出不屑。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 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只有在真正的酒 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
27、生的窝。好姑娘不愿 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他要说书,太阳还 没落山, 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 场子设在稻场, 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 放上板凳、 凉席、 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 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 师的称号。 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 教一年级语文。 他教书随意随性, 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 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 湿了裤子
28、。 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 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 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 生的儿子闹洞房。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 碗, 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 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 准备停妻再娶。 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张大 鼓哈哈一笑,连说带唱:您呀们谁也莫要怪,常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其实啊,人生比 戏呀更精彩!不久,张大鼓远走
29、他乡。 再见张大鼓是二十多年后,我九十岁的婆婆(奶奶)在腊月二十五寿终正寝。婆婆平生 心肠好,亲邻到得齐,酒席摆了二十多桌。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 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地灌。上菜期间不时有烧水的倒茶的拿碗来打彩。酒席正酣,突然 一声鼓响,云板撞击有声。只见天井边支了个小鼓,一清瘦的老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 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铿锵有声。他头上飘雪花,嘴里冒热气,嗓音醇厚,吐字 清晰。看模样,听唱腔,我觉得好生熟悉,正纳闷,有人大叫,咦张大鼓!真是的 张大鼓!我惊奇地站起身,喊了声张老师。张大鼓点点头,用鼓签示意我坐下(老家的规矩, 没放鞭炮不能离席)。 坐席的
30、堂哥看张大鼓继续说唱有些忿忿不平: 个赶酒席的还摆么架子, 省城回的领导打招呼还不当事哈。显然,张大鼓听到了这句话,鼓签一点换了唱词:这位大 哥休要怪,这屋里婆婆我记在怀,那还是个腊月天,婆婆的一碗热鸡蛋,让我过了个暖和年 哪哪字拖得长,悲悲切切。席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耳朵都追着张大鼓:小鼓一击云 板响,各位乡亲听端详,今天我来唱一唱。(转说词)您要问我唱么事,(转唱腔)我唱的是一 曲孝子戏,孟宗哭竹那一呀场。孟宗哭竹和天仙配是我们老家的故事,一个是哭竹救母,一 个是卖身葬父,同样的孝行感天动地。 张大鼓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行腔报字, 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 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时而是皱眉喘
31、息的孟母, 时而是焦虑恸哭的孟宗。 在他虚拟的动作里, 寒风怒号, 冬竹摇曳。 他的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灵活多变,哀婉的说唱之间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把肃杀的寒 冬、救母的迫切渲染到了极点。一时间端菜的举着托盘不上菜,坐席的拿着筷子不下箸,就 连孩子也停止了喧闹。突然间,鼓板如骤,地裂石开,嫩笋簌簌而出。张大鼓双手合拳:有 道是,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一曲终了,满座哗然。坐席的客人等着打彩,才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我霎时明白他 是来报答婆婆的一碗热鸡蛋的。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恭恭敬敬地叫 他老师。张大鼓连喝三杯满面红光,说今儿个高兴啊,赶了一辈子酒
32、席,第一次有当官的学 生来敬酒。喝到最后出门,脚步踉跄。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 (作者:张丽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 低人一等。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俗观念还没 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对某些工作还存在着歧视。 B.因在我婆婆(奶奶)逝世的酒席上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 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 我也过 去为他敬酒。 C.小说的主人公张大鼓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的鲜活,他讲课生动,说 书精湛,为人乐观,知恩图报。 D.作品中 “我” 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张大鼓的人物形象, 也寄寓了 “我” 对张老师的敬佩之
33、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张大鼓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 的不就,最终打了一辈子光棍。暗示了人物命运不幸的一面。 B.小说中张大鼓年轻时说书可风光了, 粉丝方圆几十里。 可是不久, 他却又因说书远走他乡。 前后对比,对现实具有讽刺性。 C.小说中环境描写: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 劲地灌。说明了故事背景,也衬托了后文张大鼓在此处冒雪顶风说书的人物形象。 D.小说中乡里书记喜欢听书, 说是曲艺, 可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 之妻打了脱离,失去了民办教师
34、的资格。 3.人物形象的鲜活是由于塑造方法得当,请结合文本第段内容,分析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4.小说的结尾“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看似闲来一笔,其实不然。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 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留一饼留一饼 赵登科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 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 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 200 个,一
35、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 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 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 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 每天做 200 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 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
36、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 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 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 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 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 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 那么高:“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 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
37、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 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 “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 男人揭开红布盖头, 上写 “留一饼” 三个大字。 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 惊了一声:“这 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 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 也不是
38、康亲王题的字, 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 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 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 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 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 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 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39、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 这与 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 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 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 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 C.“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 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 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 而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
40、主人公老牛的形象 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买饼时, 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矛 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C.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 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 这样写更有利 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D.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 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3.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边地老人边地老人 谢友鄞谢友鄞 我浪迹辽西边地,对老人满怀敬畏。一溜儿老
41、头,撒蘑菇似的蹲在墙根下,晚春了,仍 穿着青棉袄、 抿裆裤, 像旧书插图里的庄稼人。 在边地, 光阴流得很慢, 但他们还是会死的。 死了个老人,比死了个年轻人更让我难过。一个人活了八十年、九十年,对生活已经烂熟, 突然两腿一蹬,走了。这怎么受得住?年轻人对生活还不习惯,死的时候就轻松多了。 房东老爷子家, 墙上挂排猎枪, 棚顶吊盘巨大的蜘蛛网, 颤悠悠垂下, 又悠悠然缩回去。 蜘蛛结网几十年,老人不准任何人碰它。蜘蛛精摆的阴阳八卦,它盘踞在八卦图中,占卜着 吉凶祸福,世事沧桑。 老爷子带人伐树,那是棵树王。根部被砍断,还不倒,活成精了。汉子们唬得变色!老 人猛然醒悟:它恨,它要报仇!老人脱下布
42、褂,朝山坡下忽悠一一甩,树王误以为是人,顺 势扑下去,轰隆倒地了。 八位杠夫抬起巨大的原木,往木工作坊送。打头的吆喝:齐步走啊!众人和:嘿! 杠夫们奇怪, 咋这般死沉, 别扭?左边四位用右肩扛, 左膀叫大肩; 右边四位搁左肩扛, 右膀叫小肩。迈左腿都迈左腿,抬右腿都抬右腿。谁迈错一步,被拽得一个趔趄,木头一扑 棱,能把对面杠夫的脑袋扑拉成血葫芦。一步不敢差! 眼瞅一个小伙计小肩塌软, 小脸蜡黄, 气喘吁吁, 脚飘得要跟不上了。 打头的感觉出来, 急出满脸恶汗,牙齿咬得咯嘣嘣响,却不敢嚷叫不敢骂。老爷子犹如下山虎,猛扑上去,托 住伙计的杠头,挺起腰杆,瞬时,几十年前的力气重新回到了身体内。老人打
43、胸腔深处吼出 一声: 迈左腿呀!嘿! 杠夫们得救似的叫出来! 老爷子背起猎枪,看山护林。一只鹰在天上盘旋,黑压压翅膀遮住阳光,羽肋白骨分外 清晰。 鹰影落在地上, 像一只蝙蝠。 老人皮肉皴皱, 硬得像穿山甲。 他的影子在地上簌簌爬, 怎么也撵不上那只“蝙蝠”。老人跟我叨咕:野物不挡道,就甭开枪。我说:咋?老爷子说: 你养儿育女,人家也生儿养女,各过各的日子。我说:可不,人和野物,日子和日子,是连 在一起的。我学会了拍马屁,拍别人的马屁,拍自己的马屁;装孙子,装重孙子。一个城里 人,在乡下便如鱼得水了。 老爷子蹲在岗尖吃晌午饭了。老人头发、眉毛、胡须如雪,敞胸袒乳,露出牛皮鼓似的 肚子。 牙没了
44、, 两手逮住大饼子, 像老鼠将食儿拖进黑洞, 搁牙帮嗑, 眯缝眼睛, 腮帮抽搐, 满脸皱纹活了。他突然抬起头,盯住我,问:春秋战国时,这里森林密布,百禽嬉戏,百乌 争鸣。曹操东征到辽西,须派工兵伐木开道。森林哪儿去了? 更古远,这儿是海。船中载满逃生的人,船下还有更多的落水者,抓挠船帮,拼命朝上 爬。船剧烈摇晃起来,一个人也容不得了。否则,船上船下的人,将同归于尽。一位满头雪 白的老兵挺身站立, 拔出军刀, 在船舷上乱砍。 鲜血激溅, 数不清的手指噼里啪啦掉落舱内, 水里的人张扬着光秃秃的血手,呼儿唤女,哭爹叫娘,下饺子一样沉了下去老人泪水横流: 船载满乡亲们开走了,白雪满头的老兵,一头扎进了
45、波涛汹涌的大海里。 我说不出的震撼!我把常年浪迹的神秘边地,视作第二故乡,老人深沉地一笑:什么叫 家乡? 你在这儿生活过,不管你生活多长时间,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出生,不能叫家乡;菜 你在这儿有亲属,不能叫家乡;你有实实在在的亲人埋在这里,这儿才是你的家乡,你才刻 骨铭心地永远不会忘记它! 啊,边地老人!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1958-2000),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东老爷子家中棚顶的蜘蛛网盘踞了几十年, 从不准任何人碰, 表现了老爷子认为蜘蛛能 够占卜吉凶祸福的迷信。 B.小说写老爷子带人砍伐树王,遭遇传说中的树王精报仇,
46、老爷子坦然机智应对,化解了一 场人与树的凶险对弈,情节充满了神话色彩。 C.房东老爷子看山护林, 对于猎杀动物自有一番理论, 乍听简单, 细思却不失深奥, 透着 “人 与自然共生”的大智慧。 D.小说写的是辽西故事, 写出了边地远古的传说和历史大背景, 突出了边地文化以及边地人 特有的本性和气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 在小说中既是叙述者又是旁观者, 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一溜儿老的主稼人”一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与简洁明了的白描交相辉映,极富表 现力,带给读者以美的阅读享受。 C.小说以塑造人物为突破口, 借人物
47、来表现边地文化与风情, 紧紧围绕 “边地” 选材、 组材, 显示边地特色。 D.小说的行文风格幽默、飘逸,对人物的刻画长于简笔勾勒,突出了边地特有的人物形象特 征。 3.小说中的房东老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边地老人”为题,独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7.7.豆腐坊往事豆腐坊往事 非非鸟非非鸟 “狗汉奸” “卖国贼”豆腐坊的院门上,多了许多石灰字,擦也擦不完。来福破例 没磨豆腐,而是坐在门槛儿上发呆。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 天刚露出鱼肚白,豆腐坊里,来福左手的葫芦瓢微倾,酸浆水仿如丝线,均匀落入热气 腾腾的木桶里;右手的长柄木勺缓缓地搅动,米白的豆浆便慢慢凝成云絮般的
48、豆花。除了一 部分做糖豆花,其余的倒入两尺见方的杉木格,压成滑嫩鲜香的白豆腐。 点完豆花,来福抬手正要拭额头上的细汗,耳畔忽闻一声喝彩: “好! ” 来福回过头,手中的木勺差点儿掉地上。一个鬼子军官,白手套,八字胡,正直勾勾地 看着点好的豆花。 做豆腐的都知道,推磨只是下力活儿,点浆才是真功夫。可以说,来福家的酸浆豆腐, 就是边陲老街的头牌。老街蜿蜒数百米,热闹得很。街两边是骑楼,杂货店、花布铺、小酒 馆啥都有,一品鲜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有棵老榕树探出院墙。 鬼子坐下来,端起碗糖豆花,慢条斯理地啜完,伸出大拇指: “呦西!豆腐王的干活, 我的喜欢! ”回过神的来福,想起这是检查站新来的
49、小队长。 “你的,大大的好人!我的,佐田一郎,朋友的干活! ”咂了咂嘴,鬼子笑呵呵地伸出 白皙的手。临走,这鬼子还非要给钱。这以后,佐田几乎隔一天来一次,吃完糖豆花,还喜 欢扯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套一套的,原来这鬼子是个中国迷。 来福两手揪着凌乱的发,正胡乱想着,院门却嘎吱一声开了。 佐田拎着沉甸甸的布袋,瞅了眼门上的字,头一歪,龇牙笑笑,便迈进了院子。 摘下手套,他掏出只小瓷瓶,笑眯眯地说: “大日本正宗卤水! ”然后提起布袋哗啦啦朝 木盆里倒出一堆泡涨的黄豆,说: “我的,试下老手艺!你的,请指点! ” 说话间,佐田脱下军服,朝来福鞠了一躬,转身便骨碌碌地推起了磨。浓白的豆浆,像 来福的惊
50、讶一般哔哗流下来。煮浆、去沫、过滤、卤水点浆佐田娴熟得像老师傅,来福 看呆了。 “豆腐的,大唐鉴真和尚东渡,传至日本国”汗涔涔的佐田直起身,一脸谦恭,双 手合十,静默了片刻,开口道: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你们中国大文人, 苏东坡的,你的明白?” 来福正听得心中茫然,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 “你的黄豆的多多,私通禁运 区的干活?” “积积存的! ”来福心中一紧,连忙指着屋里一排大豆缸,心口怦怦乱跳。 “噢?”佐田歪头瞟了眼来福, “哟西,哟西! ”脸上旋即堆满温和的笑意,伸手拍了拍 来福的肩膀: “大东亚共荣了,北海道的,吃我家祖传豆腐! ”说着,佐田又神秘地从衣兜里 摸出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