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16.89MB ,
文档编号:1079955      下载积分:1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07995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课件(共8课时).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课件(共8课时).zip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 1 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 认识的一节课。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 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和后续的长期观察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认 识到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结合“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 出叫孵化”的资料提示,提出“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的问题, 教师通过开展观察记录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 蚕的一生的相关认识。第二部分探索,通过

2、观察蚕卵、为蚕宝宝建造“家” 、 制定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设计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对 蚕的生命过程有整体认识。第三部分研讨, “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 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在探索部分的所得,引导学生 正确表述科学词汇“卵” “孵化” “观察计划” ,提醒学生课后重点关注蚕卵的孵 化,并督促学生做好饲养和观察工作。 “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 怎样做?”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知道蚕的一 生的变化过程大致是怎样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导饲养小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是养蚕活动中很关键的问题。第四部分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

3、记 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这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续部分,需要课后完成, 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学生分析】 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 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 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 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4.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感官及工具观察

4、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3. 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了解养蚕的相关知识。 4. 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对研究蚕卵及养蚕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 3.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观察记录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 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并做好观察计划。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

5、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养蚕用的纸盒、桑叶、莴笋叶。 教师准备: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 猜谜导入: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傍晚三只脚。 (猜人生各阶段) (谜底:早上是婴儿期;中午是青少年时期;傍晚是老年时期) 2. 谈话:这是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几个阶段,那动物的一生呢?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和提问的形式导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出示“蚕”的图片,通过研究蚕的一生来了解动物的一生。 4. 提问:你养过蚕吗?关于养蚕你知道什么? 5. 谈话:在一年级我们了解过蜗牛和鱼这两种动物,像蜗牛和鱼一样,蚕 也是从卵开始生命

6、历程的。蚕卵有生命吗?蚕卵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观察记录 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 (板书课题: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一年级认识的蜗牛和鱼等小动物引出本课主角“蚕卵” , 同时通过询问是否养过蚕,来了解学生对蚕的已有认知。 二、探索二、探索 活动一活动一 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领取蚕卵后将其放在白色 A4 纸上进行观察。 (2)先用肉眼观察蚕卵颜色、形状、大小,组内交流描述蚕卵的形态特征。 (3)再使用放大镜和尺子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时记录在 活动手册中。 (4)保护好蚕卵的

7、安全,避免观察工具对蚕卵造成伤害。 (5)观察时间为 5 分钟。 2. 小组代表展示观察记录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 小结:蚕卵呈中间内凹的圆饼状,小米粒大小,宽 1 毫米,厚约 0.5 毫 米。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赤色、紫黑色,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 活动二活动二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家” 1过渡:经过一段时间蚕宝宝会从蚕卵中破壳而出,这一过程叫做孵化。 2. 出示刚出壳小蚕的图片。介绍刚出壳的小蚕身体呈褐色,形似蚂蚁,所 以叫做蚁蚕。 3. 提问:蚕卵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孵化出蚁蚕?我们要饲养一些蚕,应该 做些什么? 4. 出示资料卡。 5. 明确活动要求。 (1)阅读资

8、料卡,将蚕卵孵化所需要的条件用“”画出来。 (2)小组研讨蚕宝宝的“家”需要的条件还有哪些。 (3)画出蚕宝宝“家”的简易设计图。 6. 学生汇报研讨结果并展示设计图。 7. 小结: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温度要适宜(25左右) ;不能太干燥,保证一定的湿度;在盒子上扎孔,有助于通风换气;蚕宝宝爱 吃桑叶,不喝水,要拿洗净、晾干后的桑叶去喂它;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 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为迎接蚕宝宝出生做的准备。明确工作,为 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活动三活动三 设计观察计划设计观察计划 1. 谈话: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蚁蚕诞生了

9、,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预设问题:你有没有自己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出生不 久的你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 2. 谈话: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如何做才能真正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 况呢?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长期观察和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3. 出示教科书中的观察计划表,启发学生思考重点观察什么,可以采用什 么方法记录。 4. 小组参考教科书中的范例,设计自己的观察计划表。 5. 学生汇报展示。 6. 出示往届学生做好的观察记录表、观察日记等图片,丰富学生的记录方 式。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与方法。 三、拓展三、拓展 1谈话:及时观

10、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2. 要求:课后坚持观察蚕卵的变化并完成长期记录任务。 3. 小结: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养蚕,及时记录,争做“养蚕 小能手”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激励学生坚持观察记 录。 【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颜色:淡黄色紫黑色 蚕卵 大小:小米粒大小 形状:中间凹陷的圆饼状 蚕宝宝“家”的环境特点:干净、通风、适宜温度、无害虫、食物晾干水 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有两部分,记 录蚕卵的样子需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用 画图的方法记录,并用文字说明;观察记 录蚕卵的变化,

11、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要 求学生准确记录观察时间,采用图示和文 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记录要强调真 实呈现观察结果,但画蚕卵时可以适当放 大。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 2 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单元内容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繁殖、 由蚕的一生拓展到昆虫的一生及更多动物的一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 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本单元共 8 课,包括两条线索,第 1、3、4、5、6 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 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 2、7、8 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 识的延伸,引领

12、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的卵、繁殖和动物的一生的认识,从个别 到一般,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本课是第 1 课“观察蚕卵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也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 方式的第 1 课。探索板块由“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 结构”两个主要活动组成。通过这两个活动,了解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 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 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 统一的认识。本课展示了 6 种常见动物的卵,与蚕卵进行比较观察,重点观察 这些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和软硬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3、从而 对动物的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本课通过讨论交流来了解动物产卵的地方, 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观察过蜗牛、鱼等常见动物,在此基础上,借助第 1 课 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认识更多动物的卵。三年级的学生除 了蚕卵也见过不少其它动物的卵,但是学生对卵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它们是人 类的食物,其中,最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为什么动物的卵是多种 多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有什 么意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更没有仔细研究过。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探究得到新的知识,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

14、兴趣, 也能使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 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自主观察探究合 作交流”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共同 “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 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3. 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4. 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 5. 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6. 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 提供营养物

15、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动物,是动物生命的开 端。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 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3. 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 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动物的卵的特点,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 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难点:培

16、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 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生鸡蛋、熟鸡蛋、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的卵,不同动物 卵的图片,放大镜,小刀,培养皿等。 教师准备:关于卵的幻灯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 谈话:请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蚕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后, 教师出示蚕卵的图片,介绍许多动物像蚕一样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 小游戏:出示动物的卵及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给动物的卵“找妈妈” 。 3. 提问:不同的动物的卵一样吗?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 4. 引出课题:带着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

17、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 (板书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整课内容,以回忆和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的 思考,但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由蚕卵拓展到其他更多动 物的卵,由此,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二、探索二、探索 活动一活动一 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 1. 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学生发现动物的卵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不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进行比较,知 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软 硬不同,有的卵上还有

18、花纹。 2. 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卵进行分类。 (1)提问:我们怎么给动物的卵分类呢? (2)教师提示:以卵外是否有硬壳为标准给卵分类,将与蚕卵一样,外面没 有硬壳的分为一类;与蚕卵不同,外面有硬壳的分为一类,鼓励学生思考其他 分类标准。 (3)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教师出示动物卵分类(班级记录表)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比较动物的卵的异同之后,引导学生利用班级记录表 对动物的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二活动二 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1. 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 2. 出示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1)让学生先画一画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

19、,再指导学生将熟鸡蛋纵切开, 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完成活动手册第 6 页“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 (2)教师提供给学生科学词汇,让学生用蛋黄、蛋白等科学词汇描述鸡蛋 的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 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吃鸡蛋的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是有感性认识 的,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 3. 观察生鸡蛋的内部结构。 (1)谈话:煮熟的鸡蛋内部结构是这样,那么生鸡蛋里面也有这些结构吗? (2)观察、交流:学生观察打开的生鸡蛋,与熟鸡蛋的结构对应观察。 在学生观察生鸡蛋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打开鸡蛋壳,并强调

20、要把生 鸡蛋打到培养皿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知道 鸡蛋的内部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气室和胚盘,重点引导学生观 察卵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告诉学生小鸡就是由它发育来的。之后,引导学生 观察鸡卵的不同部分结构特点,推测在卵孵化出小宝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 作用。 三、研讨三、研讨 1. 学生对鸡蛋的各部分作用进行推测,教师播放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资料, 学生直接展开小组讨论、集体论证。 2. 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最终达成共识:卵壳有保护作用,卵黄提供营养物质,卵白具有保护作用, 同时可以提供水分和养料,气室可以提供氧气,

21、胚盘将来发育成小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 结出鸡蛋各部分的作用,也正好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告诉学生我们在 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要爱护动物。 四、拓展四、拓展 学生课后在活动手册上完成以下任务。 1. 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2. 选择一只蚕做上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情况。 3. 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蚕宝宝中间,观察比较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既提出了任务要求,又提供了观察记录的好方法。 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也能长期坚持记录下去, 最终培养学生坚

22、持观察、有效记录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像蚕一样,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我们根据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认识了更多动物的卵。让我们继 续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你会发现它长大了,要坚持做好记录哦! 【板书设计】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让 学生在课堂上用画图的形式描述自己印象中的 鸡蛋和观察到的鸡蛋。二是学生课后观察蚕的 生长变化,并准确记录观察时间和蚕的样子。 画鸡蛋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需要注意 的是这里是科学记录,学生的图画要关注是否是真

23、实看到的,是否抓住了主要 特征。不要只看画得像不像、美不美。关于对蚕生长变化的记录,要坚持每天 观察,观察后及时记录,观察记录的内容一定是同一条蚕的信息。关于蚕的样 子,要画出或写出观察到的新变化。此部分作为拓展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 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教师可以设置养蚕记录的分享 平台,如班级展板、班群相册等。课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观察记录情况, 引领学生自觉观察、坚持长期观察。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 3 课,也是第 1 课的延续。 第 1 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 记录活动,学

24、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 持着浓厚的兴趣。本课将处于 4 龄期左右的幼蚕拿到教室中,主要目的是观察研 究蚕的幼虫的身体特征及其行为习惯,继续学习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对于蚕一生的观察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许多观察记录活动是在课外 进行的。因此,实施本课教学前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蚕 在这段时间内身体、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 本课教学后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进入 5 龄期的蚕将要吐丝结 茧,教师要指导学生改造蚕宝宝的“家”,为其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 学生饲养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学生每天认

25、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 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情况和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 灰,再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多,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还发现了小蚕会睡觉、 会蜕皮,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 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 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 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6、2.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 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 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用文字、画图、测量的方法来记录和描述蚕在生长过程中的身长、 体重、

27、食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难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 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4 龄期或 5 龄初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饲养 盒等。 教师准备:幼蚕生长变化的资料、不同时期幼蚕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 谈话:同学们,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蚕宝宝,我们的蚕宝宝是 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宝宝又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大家带来 的蚕。 2. 学生汇报交流。 3. 出示图片并讲解: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蚕卵 23 天就会孵化出小蚕。刚 孵化出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

28、蚁蚕” ,也叫“1 龄蚕” 。蚁蚕体长 23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 逐渐长大,颜色也逐渐从黑色变成了白色,长成了同学们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 蚕会经历 4 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此时经过四次蜕皮的蚕称为 5 龄蚕, 蚁蚕到 5 龄蚕这个阶段称为蚕的幼虫阶段。 4. 提问:从蚕卵孵化出蚕宝宝到现在,大家发现蚕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5. 学生回答。 6. 揭题:蚕长大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第 1 课开始养蚕,学生已经亲历了蚕卵孵化、蚁蚕长大变得白 白胖胖的过程,现在的蚕大部分已经过 3 次蜕皮进入 4 龄期。教师通过谈话的方 式聚焦在现阶段饲养的蚕上,引

29、导学生明白他们熟悉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将 学生的生活词汇转换成科学词汇。之后,以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为基础,将学生 研究的视角聚焦到蚕的幼虫上,提出“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 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呢?”的思考问题,明确了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探索二、探索 活动一活动一 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 1. 提问: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 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3. 师生互动,完善蚕幼虫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4. 提

30、问:哪些条件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5. 学生回答。 6. 小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所以,我们 必须保证给蚕提供新鲜的、干净的桑叶,否则会危及到蚕的生命安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包括蚕吃食物、排除粪便、运动方 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蚕不吃不动处于眠的状态以及蜕皮、吐丝结茧、身体不 断长大等现象。对于蚕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一 是通过现场观察自己养的蚕在蚕房中的行为,描述它们的生命活动现象;二是通 过观察蚕房中的粪便、被吃过的桑叶上留下的痕迹、蚕房中出现了蚕丝等现象推 测蚕的生命活动;三是通过与刚出生的蚁蚕身体大小的比

31、较,发现蚕在不断长大 等。 活动二活动二 观察并描述蚕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并描述蚕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蚕幼虫的生长变化。下面我们来认识蚕的外部形 态。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2. 学生观察。 3. 学生汇报交流。 4. 小结: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分头、胸、腹 3 部分。头小,两侧各分 布着 6 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 1 小孔,为吐丝孔。胸 部由 3 个体节组成,每节有 1 对胸足,共 3 对胸足。 5. 提问:蚕用什么吃东西?蚕的口器对它吃桑叶有什么好处?蚕的足对它 的爬行和进食有什么作用? 6. 学生猜测。 7. 讲解:进食时,胸足能协助

32、口器把持桑叶。腹部由 10 个体节组成,第 3、4、5、6 节各生 1 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 10 节有 1 对尾足,可用来夹 持物体,并固着身体;第 8 节背面,生有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在胸部第 1 节 和腹部前 8 节每节两侧各生有 1 个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任何生物的身 体结构都有维持它生存的功能。 8. 追问: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还有哪些变化? 9. 学生猜测。 10. 学生阅读资料。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 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 4 次皮。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用文

33、字和数据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并且 鼓励学生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同时让 学生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本部分内容除了 帮助学生了解蚕幼虫的外部特征,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提升观察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观察记录单意在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蚕 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下来,这也是研究生物常用的方法。 三、拓展三、拓展 1.提问:照这样长下去,蚕将会怎样变化? 2.学生猜测。 3.讲解:一般情况下,蚕蜕皮 4 次后进入 5 龄蚕,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 蚕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

34、色变成叶绿色; 食欲减退,食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 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为了方便蚕结茧,我们事先要用草梗扎小架子、用纸板做格子房,也可以用小棍 搭架子。如果没有及时为蚕搭好结茧场所,它在吐丝的过程中会因中毒而死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蚕将会怎样变化?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养蚕 的过程中细心观察,为接下来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本课拓展部分是指导学生为 蚕结茧做准备及观察蚕吐丝的过程。蚕吐丝结茧时需要借助外界物体固着吐出的 丝。指导学生用纸板做成的小格子,将其放在蚕房中。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

35、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 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且变得光滑,排出的粪便颗粒越来越大,吃的桑叶也 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表明我们的蚕在逐渐地长大。蜕皮 4 次后的 5 龄蚕,再经过 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称为蚕的幼虫阶 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 蚕是如何结茧的。 【板书设计】 3.3.蚕长大了蚕长大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用图画记录我们看到 的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使用说明:可以让学生每天观察 记录,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幼虫的形 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及时记录的习

36、惯。教师要提醒学生,基于观察到的 事实,画出看到的真实的样子。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 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 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 认知。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 4 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 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 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 1215 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 时,它就将变成蛾了。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

37、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 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 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 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 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 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 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 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 自己包起

38、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 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 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 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

39、系。 4.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3.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 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 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思考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蚕茧、尺子、手电筒、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称、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 谈话:(出示蚕吐丝结茧图片)蚕宝宝长大

40、了,吐丝了,蚕宝宝用蚕丝 把自己包裹在里面,形成了蚕茧。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2. 小组讨论: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3. 提问:根据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蚕茧吐丝结茧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行为? 4. 提问: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当蚕吐丝时头胸昂起,口 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结茧的场所。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请大家大 胆猜测一下,茧里的蚕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 谈话:同学们进行了自己的猜测,普遍认为蚕宝宝变了新模样,那会是 怎样一种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 (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 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充分交流了蚕吐丝结

41、茧的过程,又通过 猜测茧中蚕的身体的变化而引出课题。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既对之前蚕的形态作了 一些概括,又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引发观察兴趣。 二、探索二、探索 活动一 观察蚕茧的形态 1. 谈话:(出示蚕茧)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 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 2. 提问:看、闻、摸、摇、听、称、量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那这些方法 能了解蚕茧的哪些特征呢? 3. 谈话:(出示实验记录单)我们可以从蚕茧的大小、形状、颜色、质量 等方面进行研究,各组可以利用手中材料完成对蚕茧的研究。 4. 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蚕茧并进行记录。 5. 学生进行汇报

42、交流。 (1)根据小组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介绍观察方法和所得。 (2)各组进行补充说明和质疑。 6. 谈话:蚕茧的形态与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有关系,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 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左右摆动,当茧的一头织好后,它会来个 180 度大转弯,开始织茧的另一头。蚕茧长约 34 厘米,直径 1.72.1 厘米,蚕 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7. 提问:(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 8. 小结: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 比较大。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来改善

43、自己的生活。如果从收获蚕丝的角度来看,大一些的蚕茧就会多一些蚕丝, 从而提高产丝量和生活质量。 活动二 观察蚕蛹的形态 1. 提问: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 说说你的猜测,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吗?(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撕一撕、拉 一拉蚕茧,再用小刀划一划,感受蚕茧的结实程度,为后面探究蚕茧的作用打下 基础。 ) 2. 演示解剖蚕茧:借助手电的光线能看到里面的蚕吗?想要更直观地观察 里面的蚕,我们还可以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茧。先将蚕茧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固定, 用剪刀小心地剪开,不要伤到里面的蚕,也不要将自己的手弄伤,剪开半个蚕茧, 小心地取出里面的蚕。 3. 小组活

44、动:解剖蚕茧,取出里面的蚕蛹并进行观察记录。 4. 提问:蚕蛹的外形和蚕的幼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5. 学生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 6. 学生汇报交流。 7. 小结: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蛹,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蚕 蛹的体形粗短,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 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 9 个体节。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蛹的身体缩短 了,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 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8. 谈话: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蚕蛹受到外界刺激

45、会动,说明它是有生命 的。蚕蛹还会变成什么模样?请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事实来推测一下。 (从头、胸、 腹、触角、足和翅膀等方面推测) 9. 提问: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推测蚕在变蛹之前还有怎样的经历。 10. 谈话:蚕宝宝吐丝结茧是为了给蚕蛹创造一个“家”,在茧里能发现茧 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蚕茧里还有化蛹前蜕下的淡棕色的、 皱缩的蚕皮,这说明蚕在变成蛹前还应该有一次蜕皮活动,因此蚕不可能结茧后 马上变成蛹。 11.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和分析,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12. 小结:蚕的幼虫只有经过蚕蛹阶段才能发育成蛾,而茧又能提供必要的 保护。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46、引导学生观察蚕茧和蚕蛹,还可以与蚕的幼虫阶段对比 观察,发现蚕茧和蚕蛹有哪些外形特征,在观察过程中感受蚕茧和蚕蛹对蚕的生 长发育的作用。 三、拓展三、拓展 1. 提问:(出示更多昆虫的变态图片)你们见过这些动物的蛹吗?它们可 能是什么样的动物? 2. 谈话:到生活中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看看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谈话:想知道蛹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我们课后要继续观察。 (引出下 一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拓展一些其他昆虫的蛹,让学生对完全变态昆虫的蛹期 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引出下一课,引导学生对蛹的下一个形态产生极大的 观察兴趣。 【板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蚕变了新模样 蚕的幼虫

47、蚕的幼虫蚕蛹蚕蛹 圆筒形纺锤形 头、胸、腹(有足)头、胸、腹(无足) 白色深褐色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 5 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 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交流蚕 蛾出茧的过程及蚕娥出茧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蚕蛾的形态、行为和蚕蛾是 怎样繁殖后代的。蚕化蛾的时候,蛹体先做伸缩运动,不久,蛹皮被挤开裂, 蛾就脱出蛹皮。脱皮后的蚕蛾,吐出碱性液体,先湿润茧层,然后用胸脚抓、 用头部冲开茧。蚕吐丝结茧后,经过大约 1015 天,蚕蛾便从茧中钻出,蛹就 变成蛾了,蚕又发育到另一种生命形态。探索部分包括三个活动,

48、第一个活动 是基于课前的观察记录,交流近一段时间所观察到的蚕蛾破茧而出、蚕蛾交配、 产卵等生命活动现象,继续建构对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观察 蚕房中的蚕蛾,认识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第三个活动是比较蚕蛾 和蚕蛹的外部特征,建立蛾和蛹的联系,与第 1、3、4 课学习的蚕的发育过程 形成完整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首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故教科书的安排是先观察蚕蛾的 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2. 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

49、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 膀和三对足。 3. 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 蚕是昆虫,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2.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3. 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 4. 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5. 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2. 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

50、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 对翅膀和三对足。 难点: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 联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蚕蛹、蚕房及其中的蚕蛾、放大镜等。 教师准备:蚕蛾(可以是提前做好的标本) 、蚕蛹(可以是提前做好的标 本)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 提问:同学们,蚕结茧已经十多天了,谁的蚕茧发生了新变化?(让学 生自由发言) 2. 引导学生交流蚕茧里钻出蚕蛾。可以把蚕盒、蚕蛾拿出来展示给大家, 并且讲给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