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阅读 1 邓稼先 杨振宁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CHUZHONG YUWEN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学习通过对比表 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CHUZHONG YUWEN 作者介绍 【杨振宁】1922年出生,是中国科 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 研究院院士。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 ,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一课时 【邓稼先】(19241986年),中 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
2、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 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被称为“两弹元勋”。 相关介绍 第一课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 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 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第一课时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 弹。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 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 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
3、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 ,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 是世界上最快的。 第一课时 字词积累 氢弹 署名 奠基 开拓 选聘 颤抖 qngsh din tu pnchn 第一课时 夐 黯兮 鲜为人知 日曛 挚友 妇孺皆知 xingn xxin xnzh r 第一课时 当之无愧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截然不同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知人之明 第一课时 阅读课文,根据内容概括大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中推 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 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光辉一生。 第一课时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 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 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 ,一时热泪盈眶。 第一课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 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 ,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第一课时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 史? 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 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
5、巨大影响的 历史人物。 细读感悟 第一课时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朗读并体会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 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 第一课时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 人烟。河水像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 死,寒冷得如
6、霜冻的早晨。 第一课时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 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 得更加清楚!” 第一课时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 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 硝烟的战场。 第一课时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第一课时 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7、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1971年研究所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 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没有私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一课时 一封短短的信 1932年,“我不能走”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第一课时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 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 家。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课时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 ,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 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 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 课堂小结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8、 CHUZHONG YUWEN 排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 佩服之情。 1.“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的筹划计 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方案上 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喜 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 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 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 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第二课时 2
9、.“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 献精神的儿子。”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决定的。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 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第二课时 写法探究 1.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 ,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 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第二课时 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 了部分,举了1898年
10、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 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 对整齐。 第二课时 (2)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 就交错使用。 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 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 第二课时 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 崇高的爱国情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 邓稼先 板书设计 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第二课时 根据刚才的探究
11、,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 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 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 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 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 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 梁。 第二课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 了哪些科研成果?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感谢观看 第二课时1 邓稼先教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1 邓稼先课
12、时第1 课时 一、 课标要求 1.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学生的理 想与抱负。 2.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 品味其含义和 表达的妙处。 3.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 ,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 ,而是以中华几 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 、50 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 含 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 有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 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
13、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 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六个部分对主题进行了诠释。因此,陶冶学生 情操,引导学生探寻邓稼先的足迹,学习他的精神成为了本课的教学要点。 三、学情分析 当代的绝大部分中学生对尖端科技充满了好奇 ,对于研制这一方面的科学 家怀着崇拜之情,因而本课要铺设创造一种庄重的氛围,高昂的气氛,让学生 在学习本课时体会到邓稼先的伟大,感悟到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和对事业孜孜追 求之心,从而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 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以小标题的形式连缀,七年级的学生接触这种形式 的文章不多,因而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大意 ,有助于学生理清 作者的思路,还 能 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文章的形式
14、,有助于他们写作知识的积累。 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也感兴趣。本文难在记叙中加有议论和抒情,这对 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情感及作者情感 十分关键。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一 定 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邓稼先、 杨振宁以及当时国内国际的形势。 四、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深入阅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2 3.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在精读时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 揣摩品析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5、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 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 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 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 武器。1964 年10 月16 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 宣告:中国 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 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 长期以来鲜 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 杨振宁: 1922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 学 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6 年与
16、李政道合作,共同获1957 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邓稼先: (19241986)安徽怀宁县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 重要贡献。1999 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 事业做 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 “两弹元勋” 。 三、相关知识介绍 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 年10 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 1945 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 年8 月29 日; 英国1952 年10 月3 日; 法国1960 年2 月13
17、 日; 印度1974 年5 月18 日。 1967 年6 月17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3 中国于1966 年12 月28 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6 月17 日由飞 机空投的300 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 2 年零8 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四、字词积累 氢弹 署名 奠基 开拓 选聘 颤抖 夐 黯兮 鲜为人知 日曛 挚友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知人之明 五、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根据内容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年
18、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生 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 “两弹元勋” 的地位,赞扬邓稼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 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盈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 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 先,总结全文。 六、细读感悟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
19、百多年来的历史? 明确: 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 “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 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明确: 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朗读并体会 吊古战场文 ,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 敻不见人。河水 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 悴,风悲 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 铤亡群。亭长告余曰: “此 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4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 烟。河水像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
20、暗啊 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 霜冻 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 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 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 “两 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4、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报效祖国 1958 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1985 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
2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932 年, “我不能走” 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由此可见,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 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5、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 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 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 年友谊的老朋友的
22、深情。 七、教学反思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的散文件,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 5 邓稼先的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性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 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其实,课改在能力培养方面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 果对课文进行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中心,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呆板、枯燥,而 且这篇文章较长,共有六部分,不需要面面俱到,因为稳中有降部分之间都有 一定的联系。如第二、四、 五部分都是写邓稼先的贡献精神,而第 四、五部分 是第二部分的补充 ,
23、上课时可联系着讲。如果逐段分析是浪费时 间,二是知识 点没有衔接好 ,这样只会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学生也不好把 握。所以教学时, 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內容。这也是语文课程 标准对学生阅 读的 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因此,课堂中要给予学 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想提问题的从欲望,锻炼学生敢提问题的勇气, 或对于所学知识要从多角 度认识,探求出新的问题。不能只满足于责成的答 案 和结果。通过整体感知文章 內容以后,我先让学生提出质疑,并对所提问题 给 予肯定和适应的评价,然后从学生提出来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新课教学相关的 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
24、在交流、解答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提 出来质疑,或阐释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这样对问题的探讨就能够更加深入。 这正说明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教参。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为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念, 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传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 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针对 自己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 能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由此而变得活跃。而 作为老师
25、的我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这样,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而 是具有它独特的韵味 。 6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1 邓稼先课时第2 课时 二、 课标要求 1.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学生的理 想与抱负。 2.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 品味其含义和 表达的妙处。 3.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 ,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 ,而是以中华几 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 、50 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 含 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
26、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 有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 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 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六个部分对主题进行了诠释。因此,陶冶学生 情操,引导学生探寻邓稼先的足迹,学习他的精神成为了本课的教学要点。 三、学情分析 当代的绝大部分中学生对尖端科技充满了好奇 ,对于研制这一方面的科学 家怀着崇拜之情,因而本课要铺设创造一种庄重的氛围,高昂的气氛,让学生 在学习本课时体会到邓稼先的伟大,感悟到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和对事业孜孜追 求之心,从而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 本文由六个部分组
27、成,以小标题的形式连缀,七年级的学生接触这种形式 的文章不多,因而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还能 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文章的形式,有助于他们写作知识的积累。 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也感兴趣。本文难在记叙中加有议论和抒情,这对 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情感及作者情感 十分关键。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一 定 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邓稼先、 杨振宁以及当时国内国际的形势。 四、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 “板块”并列式的结构形式。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 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六、 教学重难点 7 1指导学生在精
28、读时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 揣摩品析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 1.“粗估参数的时候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 明确:排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 之情。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明确: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 ,喜欢纯 字所代表的品格 ” ,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 。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 厚、谦虚、真诚、
29、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 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 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总 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二、写法探究 1.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 ,但作者在赞颂 他的伟大精神时 ,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 ,于平凡中见高 尚。 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 1898 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
30、 “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 介 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2)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这一部分中,第 四 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 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三、板书设计 8 四、随堂练习 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 请你书写100 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 奖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 的愤
31、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 红 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 民族不倒的脊梁。 五、拓展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和同学们交流一 下。 示例:视频展示一些我国科研成果。 七、教学反思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的散文件,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 邓稼先的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性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 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其实,课改在能力培养方面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2、。如 果对课文进行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中心,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呆板、枯燥,而 且这篇文章较长,共有六部分,不需要面面俱到,因为稳中有降部分之间都有 一定的联系。如第二、四、 五部分都是写邓稼先的贡献精神,而第 四、五部分 是第二部分的补充 ,上课时可联系着讲。如果逐段分析是浪费时 间,二是知识 点没有衔接好 ,这样只会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学生也不好把 握。所以教学时, 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內容。这也是语文课程 标准对学生阅读的 9 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因此,课堂中要给予学 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想提问题的从欲望,锻炼学生敢提问题的勇气
33、, 或对于所学知识要从多角 度认识,探求出新的问题。不能只满足于责成的答 案 和结果。通过整体感知文章 內容以后,我先让学生提出质疑,并对所提问题 给 予肯定和适应的评价,然后从学生提出来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新课教学相关的 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在交流、解答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提 出来质疑,或阐释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这样对问题的探讨就能够更加深入。 这正说明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教参。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为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念, 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传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
34、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 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针对 自己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 能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由此而变得活跃。而 作为老师的我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这样,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而 是具有它独特的韵味 。1 邓稼先自主学案 (共共2 2 课课时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1 邓稼先课时第1 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深入阅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 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
35、馈,8 分钟合作探究,12 分钟展示点评,5 分 钟质疑拓展,4 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 分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 (一)资料助读 1邓稼先: 1924 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 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 5 岁入小学, 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 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 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 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 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 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 1941 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 理系。 1945 年抗战胜利时
36、,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投身于争取民主、 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 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 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 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 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 2 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 年 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 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 年 10 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 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
37、的研究。 1999 年国庆 50 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 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 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 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导形式,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 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最常见的类型 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 常用的文体。 (二) 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鲜为人知( ) 鞠躬尽瘁( ) 筹划( ) 妇孺皆知(
38、) 锋芒毕露( ) 殷红( ) 2.正确填写汉字。 yn 育仰 m sh 名 zh 友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2)指小心谨慎,不辞辛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 ) 3 (3)每家每户都知道。( )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4.邓稼先,著名 家,是中国 的主要的理论设计者, 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 ”奖章。 5本文是一篇 通讯。这种文体要求能真实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以叙述为主,也可结合 ;时间要求不像 那
39、么及时。 6这篇文章的形式奇特,采用小标题,分为六部分,请你总结概括每部分的 具体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 A.用文段的中心句; 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C.完全用自己的话概 括。 【我的疑问】(结合“学习目标”提问): 【合作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或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思考邓稼先“纯”在何 处。 4 【拓展延伸】 欣赏中国男儿原始版本,然后写下你的阅读感触。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 明种。 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
40、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 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感触: 【课堂总结】 【学后反思】 5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1 邓稼先课时第2 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板块”并列式的结构形式。 2.学习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长短句交错使用的语言特色。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 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馈,8 分钟合作探究,12 分钟展示点评,5 分 钟质疑拓展,4 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 分
41、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 (一)资料助读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 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做“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 为“他传”。 (二) 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填空: 本文运用小标题,采用了 的并列结构形式,将看似形式分散 的内容组合在一起集中表现主题。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 ,更加鲜明地突出邓 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句式多变,有的句式十分工整,有的长短句交错使 用,请从文中找出例句并用笔标识出来。 6 3.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大的科研成果?你 还知道哪些有突贡献的科学家?请搜集
42、有关事例。 【我的疑问】(结合“学习目标”提问): 【合作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 比着写? 3.第四部分最后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 7 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 了什么? 【拓展延伸】邓稼先的悼念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课堂总结】(画出本课时的思维导图) 【学后反思】1
43、 邓稼先跟踪测试题及答案 (内内含含2 2 课课时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1 邓稼先课时第1 课时 【跟踪测试题跟踪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一、基础训练 1、注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孕育选聘大厦 无垠夐 黯曛铤 筹划签字颤抖燕然 嫣红 挚友 彷徨罗布泊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马革裹尸 2.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了。 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 失却神气。所以中
44、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 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 A. 滚烫 平静 然而 就会 B. 燥热 平静 倘然 就会 C. 燥热 亢奋 倘然 反而 D. 滚烫 亢奋 然而 反而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 知识,使自己 渊博。从古代 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 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 。 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 ,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 2 乐。 A汲取 才学 创造 前行 B汲取 学识 创意 骈 进 C吸收 才学 创意 骈进 D吸收 学识 创造 前 行 4.根据意思写词 (
45、):形容环境恶劣。 (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 ):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很少人知道。 ( ):立大功的人。 (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 ):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 ):每家每户都知道。 ( ):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 ):长时间的分别。 ( ):疾走。(铤而走险) (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46、 ( ):亲密的朋友。 二、思考探究二、思考探究 1、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 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 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
47、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强烈的贬斥。 3、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 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 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 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答; 4 【标准答案标准答案】 一、 1.略 2.C 3.B 4.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
48、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立大功的人。 当之无愧: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铤:疾走。(铤而走险)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友:亲密的朋友。 二、 1.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平生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
49、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5 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的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第五部分,先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接着指出邓稼先从事工作时的 见地和胆识,赞扬邓稼先肩负重任、不怕牺牲,最后引述“五四”时期的一首 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是对邓稼 先的总体评价,也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2、D 3、不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 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这 样写,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更能给读
50、者回味的余地。 6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课时第2 课时 【跟踪测试题跟踪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阅读邓稼先节选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能走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 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 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明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