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教师用书 备考方略一 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 题型分值 2018 年 2019 年均为“1 道单选题2 道主观题”的模式;满分 15 分。 考点分布 近年小说的考查重点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题表达、表达技巧 上。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 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 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问题选择 2018 年、2019 年全国三套试卷均全部为小说文本。 一、小说文体特征综述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2、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 体裁。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小 说等。 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 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二)小说的文体特征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所谓“典型化”,就 是作家以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 集中
3、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 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 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 人物描写的手法 人物描写 正面 描写 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 媒介的烘托。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 侧面 描写 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而借助于对其他人物 或媒介物如人物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 种手法比较含蓄、委婉,能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人物描写的类型、含义及作用 类型 含义 作用 肖像
4、描写 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具体 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 写。 揭示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性格心 理等特征。 语言 描写 它包括对话、 独白、 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思想 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 情节的发展。 动作 描写 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 描写。 传神地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展 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 描写 是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 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 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的 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进故事情节。 细节 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
5、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富有表 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它渗 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 爱好;可以深化主题;可以推动情 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为下文做铺 垫;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可以营造典型环境,表现人物心情、 心理活动;还可以暗示影射。 场面 描写 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环境与地点内许多 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总体描写。它体现 在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和特定环境的渲 染上。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 主题。 (2)情节 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 性格、表现主题的
6、。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 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 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 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 错。 开端 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 发展 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 决定矛盾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 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
7、段。 结局 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 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3)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 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 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描写,作用是交代人 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环境描写 社会 环境 社会环境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 景
8、、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自然 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自然场景。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活动的 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色等的描写。 二、小说阅读方法介绍 小说阅读“4 步法” 小说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 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 作用。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快速读懂小说,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需要 下面“4 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理清小说情节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 然后切分全文层次,按照开端、发展、
9、高潮和结局来梳理,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对人物形象的欣赏除通过在情节中把握外,还要注重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人物的外貌、 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 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 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要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 意义。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
10、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 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 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唤醒民众反封建的意识。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 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 符地逐一展现。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
11、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 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描写中。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 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 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读文示范 小说文本 读文示范 (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 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 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 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 贲
12、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 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 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 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 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 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 面目黧黑, 衣服破旧, 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 文: 第一步:速览全文, 理清情节。 (根据原文 和提示在横线
13、上概括 段意) 全文共 25 个自然段, 可以这样切分层次。 理清情节: (1)这篇小说主要写 了什么人。 答案: 禹 (2)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间?什么地点? 答案: 大禹治水时 期的水利局 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 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 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 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 面貌黑瘦, 但从神情上, 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
14、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 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 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 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 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 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 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 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 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 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15、“准备开一 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 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 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 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 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 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 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 ”禹心里想, 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 “我经过查考, (3)梳理小说的基本 情节。 答案: 基本情节是: 段写那些“大员”
16、们根本不是去考查, 而是去各地搜刮民脂 民膏。段写奔 波的大禹回来。 23段写大员们反对变 法治水。 24段写大禹 决心用“导”的方法 治水。 第二步:关注描写, 认识人物。 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 是大禹。从第自然 段出场时的外貌、语 言和行为即可看出其 形象特点: 面貌黑瘦、 赤脚、朴素、乞丐似 的。 提示: 关注人物描 写的语句并思考其作 用,为顺利解答后面 第 1、2 题做好铺垫。 第三步:分析环境, 思考作用(意义)。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 水利局。这个地方是 主要人物活动的场 所,字里行间反映出 当时的社会条件,暗 示了当时的社会环 境,这一环境是大员 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
17、后应该用导!不知道 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 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 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 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 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 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 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2
18、1禹一声也不响。 22“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 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 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 人罢” 23“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 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 所谓摩登者也, 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24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 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 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 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2
19、5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 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 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有删改) 们“表演”的场所。 第四步:多方联系, 获取主旨。 (1)人物和情节方面, 从人生角度思考:在 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 踏实肯干的精神。 (2)环境方面,从社会 角度思考:在以大员 们为代表的社会环境 方面,寄予了作者批 判讽刺的情感。 提示: 鲁迅先生借 助历史上的神话传 说,将社会现实中的 现象都寓于其中,讽 刺了那些昏聩无能的 官员,还有空有理论 的文人学者,同时赞 扬了真正的实干家。 本文主旨是通过赞扬 主要
20、人物形象,批判 众多“大员”(社会 环境)反映出来的, 也 是作者写作意图及第 2 题的答案所在。 尝试解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 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 “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
21、墨颠覆了“大 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D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 科素养。文中使用的“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词语,重在显示这篇文章的现实讽刺意义, 而不是传达历史的虚无感。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 梁”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思 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中国的脊梁”指的是谁。从小说内容来 看,应指禹和他
22、的随员。题目中“如何具体塑造”则提示了答题方向结合文章分析刻画 人物的手法。所以,可在原文中勾画出对禹和随员进行描写的文字,从中总结手法。另外, 还要明白,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也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的,所以还要看对众官员的描写,从中 总结手法。 答案: 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 形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 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3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 本文的基本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文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考
23、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 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题意。题目要求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文本的 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要答出:文本怎样体现了“故事”?哪些地方体现了“新编”?梳理小 说内容可知:说是“故事”,是因为小说中讲的大禹治水的事是历史事件,是典籍中记载的; “新编”则是说,作者在讲述时用的是现代的表达方式,且是创新的。另外,还要结合小说 主旨对“故事新编”这种形式进行思考,挖掘深刻意蕴。 答案: 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 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
24、”,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 有深刻的思想性。 备考方略二 专题分类研究,集中突破考点 考点一 从内容、艺术特色入手,突破选择题 一、选择题命题设误 5 角度 小说阅读选择题的选项设置考点覆盖面广,涉及小说阅读能力考查的方方面面,比如人 物性格、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等。 (一)情节设误 情节设误是指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甚至无中生有。 典例分析 例 1 (2018 全国卷T4 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 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原文信息 她是在山区中
25、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 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比对分析 由“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 到有价值的回答”可知,“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误。 (二)人物形象设误 人物形象设误是指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错误解说。 典例分析 例 2 (2019 全国卷小步舞T7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 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原文信息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 跳跃,继而
26、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 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比对分析 “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理解错误,通读全文可知,老 舞蹈师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怕别人看到他跳舞,怕别人知道他对过去生活的怀想。 (三)环境描写设误 环境描写设误是指对小说中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手法进行错误 的理解和分析。 典例分析 例 3 (2014 湖北卷六指猴T16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 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
27、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原文信息 东家江大佬有钱, 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 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 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比对分析 原文用“背靠”“西临”等词描述凤凰墩,可谓生动传神,但“充分地体现 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错,应该是体现了小说语言的凝练传神。 (四)艺术技巧和语言设误 艺术技巧和语言设误是指选项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等方面所用手法技巧的 判定或解说错误;对小说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的特点、风格、作用的判定或解说错误。 典例分析 例 4 2013 全国卷峡谷T11(1)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 细腻刻
28、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原文信息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 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骑 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不多时, 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 比对分析 从原文看, 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运用外貌、 动作描写, 没有心理描写。 选项说“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属于技巧解说错误。 例 5 (2019 全国卷到梨花屯去T7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
29、部的“肩膀硬”, 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原文信息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 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 肩膀最硬”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 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 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 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
30、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 了。 比对分析 “予以嘲讽与回击”错,语意过重,因为赶车老人“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 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他以这样平平静静的态度回应了当年瞎指挥的谢主任。 (五)主题设误 主旨(情感)设误是指选项对小说的主旨(情感)曲解或拔高,甚至无中生有。 典例分析 例 6 (2019 全国卷T7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 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原文信息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 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 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31、这一天真是车水 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 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 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 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比对分析 文中使用的“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词语,重在显示这篇文章的 现实讽刺意义,而不是传
32、达历史的虚无感。 二、选择题解题指导 解题指津 1快速浏览选项,圈出关键信息 解小说选择题时,一般要优先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圈画出有关思路、主题、情感、艺术 手法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2锁定文本范围,解读相关内容 选项表述的内容有的是针对一句话,有的是针对某段,也有的是针对全文。这就要用标 记标出相应的句段,锁定文本中或部分或整体的范围。接着,就要准确解读这些范围中的内 容。 3综合比较辨析,注意选项误区 必须把选项的分析鉴赏与自己的解读进行综合比较辨析,选出表述最恰当的选项。综合 比较辨析时,重在两看:一看圈出的关键词是否有文本依据,二看选项表述和自己的解读是 否对应。 筛选恰当项时,要特别注意
33、不恰当项的设题误区:(1)主旨理解不恰当处。或过于狭隘, 或过于拔高;(2)人物形象分析有误处。或贬损,或夸大,或拔高;(3)内容理解不符合文本处。 曲解文意,张冠李戴,表述不准确,原因分析牵强附会,结论想当然等;(4)艺术手法表述不 恰当处。或手法概括无中生有,或手法判断不够准确,或手法作用不够明显,或语言特点判 断不准确等。 以例说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征 服 陈忠实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 死死盯着那个贼。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高中毕业生, 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
34、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 的,等着!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南红卫一惊, 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队长南恒 是他的对头。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 在“四清”运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 了,政审通不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问:“啥事?” “光彩事!”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
35、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 葫芦挖损。 “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 “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我派他去拔葱的。”南恒肯定地说。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 忙问:“你还没睡?” “睡不着” “好,咱俩扯扯。”南恒热情地说。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 “没有下一步。”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田野里比
36、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 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我不想整任何人。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 “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 用了。”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在四清 注运动中挨了整的人, 是不是?”南红卫反 问。 “对。”南恒承认了。 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那一半是啥
37、?”南红卫问。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 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 “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痛快!我承认。”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 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 ”南红卫表白说, “其实, 真正厉害的, 是你
38、老弟这号人! ” “甭钩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 天稀!” “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钩心斗角上去了。” 南恒扶一下眼镜,高兴地叫起来:“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再往下说呀!” “完了。”南红卫说,“我睡不着。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我找你,就是想说 这句话” “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 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 “那没问题!”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 “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 “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 繁星在不知不觉中
39、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 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 注 “四清”运动是指 1963 年至 1966 年开展的教育运动。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 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清思想、清政治和清经济”。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 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B南红卫被抓后,自认倒霉,吃惊后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被南恒包庇后,心存疑 虑,主动找南恒问个究竟,说明南红卫是一个多疑的人。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写能
40、言善辩、南村文化最高的南红卫偷菜被抓后“把脸摆 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刻画出他的傲慢。 D小说对南葫芦的语言着墨不多,但言简意赅。“走!见队长”刻画出南葫芦的强势; “光彩事”运用反语,刻画出南葫芦内心的得意。 选项 看选项画题点 原文信息比对 分析选择 A 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 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 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 腻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本中有细节描写,如环境描 写。有语言描写,如南恒与南 红卫的对话;也有内心独白, 如南红卫的内心独白。 文中没有采用“肖 像描写”。 B 南红卫被抓后,自认倒霉, 吃惊后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 架势,被南恒包庇
41、后,心存 疑虑,主动找南恒问个究竟, 说明南红卫是一个多疑的 人。 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 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看你南 恒怎么揉搓我吧。 “文革”中, 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 南恒二爸在“四清”运动中, 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 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 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说明南红卫是一 个多疑的人”分析 错误,南红卫心存 疑虑,是因为有诸 多疑问想找南恒探 个究竟,不能因此 得出“南红卫是一 个多疑的人”的结 论。 C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 写能言善辩、南村文化最高 的南红卫偷菜被抓后“把脸 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 损”,刻画出他的傲慢。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
42、外 转移。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 前,举着钢叉。南红卫一惊, 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 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 “走!见队长!”倒霉透咧! 南红卫边走边想。 “傲慢”分析不准 确,此时的南红卫 更多的是无奈与尴 尬。 D 小说对南葫芦的语言着墨不 多,但言简意赅。“走!见 队长”刻画出南葫芦的强 势;“光彩事”运用反语, 刻画出南葫芦内心的得意。 小说中只有前 12 自然段写到 了南葫芦,后文没有写他。 南葫芦忠于职守, 抓住了偷葱的南红 卫,语言强势。他 很想让南红卫丢人 现 眼 , 所 以 感 到 “得意”。 尝试解题: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
43、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 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 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 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 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 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 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
44、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 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 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 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 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 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 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 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
45、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 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 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 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 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 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 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
46、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 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 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 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 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 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 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
47、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 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 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 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 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 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 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
48、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 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 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 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 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
49、一项是( )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 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 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 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 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 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 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B A.“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C.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 以“不闻不问”不对。D.补叙不对,应是插叙。 2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
50、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 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 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 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 3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明线是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 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 先扬后抑,卒章显志(或欧 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