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 韵 古 风 20212021届高三语文古诗词一轮复习届高三语文古诗词一轮复习 送别怀人主题鉴赏送别怀人主题鉴赏 概述概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 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 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 风貌。风貌。 古
2、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 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 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 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
3、、别、送等字眼。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 蓄,有的词浅情深。蓄,有的词浅情深。 一、特点一、特点 1 1、形式标志:、形式标志: (1 1)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2 2)别离形式有送别、留别、赠别、
4、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别离形式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 种类。种类。 补: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补: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2 2、结构形式、结构形式 叙题写意叙题写意写人、事(也有叙别或议论)写人、事(也有叙别或议论)写景(也有思慕之情或说写景(也有思慕之情或说 事)事)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或说理警示。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或说理警示。 二、意象:二、意象: 1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 渡口、或都门外。渡
5、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 里一短亭。里一短亭。 长亭长亭 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 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 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 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处,那里
6、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 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屈原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 2、时间:夕阳、日暮。、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 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
7、 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 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 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 3、季节:秋。、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 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 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 为古代文人的一
8、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 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 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 4、具体意象:、具体意象: (1 1)杨花)杨花( (柳絮柳絮) )飘忽不定飘忽不定离愁别绪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2 2)杨柳)杨柳( (柳、杨柳、杨) )柳者,留也,柳枝依依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
9、愁别绪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送别怀人。 (3 3)大雁)大雁( (雁、飞鸿雁、飞鸿) )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 壮士、游子、怀人。壮士、游子、怀人。 (4 4)杜鹃)杜鹃( (杜宇、布谷、子规杜宇、布谷、子规) )叫声凄切叫声凄切悲凉凄清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5 5)酒)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6 6)夕阳)夕阳( (斜阳、落日斜阳、落日)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凄凉失
10、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7 7)流水)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8 8)秋:秋)秋:秋万物凋零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英雄、美人; 秋秋满目苍凉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思乡怀人游子、思妇;游子、思妇; 秋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壮士、良臣。 (9 9)月:月)月:月月有阴晴圆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游子思妇; 月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感叹时光流逝
11、,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豪放洒脱者。 三、内容三、内容 官场别。如官场别。如送杜少府之任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王勃)蜀州(王勃) 友人别。如友人别。如送友人送友人 (李白)(李白) 亲人别。如亲人别。如左迁至蓝关示左迁至蓝关示 侄孙湘(韩愈)侄孙湘(韩愈) 情人别。如情人别。如雨霖铃雨霖铃 (柳永)(柳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背景】送
12、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 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 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送友人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赏析】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
13、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 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 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 委婉含蓄,深切感人。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封朝
14、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背景】唐元和十四年【背景】唐元和十四年 (819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 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
15、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 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 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 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 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
16、在广东东部,距 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 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雨霖铃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17、岸,晓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 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四、情感四、情感 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 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
18、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南浦别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別董大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別董大等。 别董大二首(其一)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借送别友人表达自己的心志抱负。这类诗,以送别为题,但实借送别友人表达自己的心志抱负。这类诗,以送别为题,但实 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 别(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王昌龄芙)、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等。蓉楼送辛渐等。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0、。 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赏析】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 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
21、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 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 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
22、,两条线索,同时交待, 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 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 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等。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晓出净慈寺送
23、林子方(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赏析】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 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 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 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样、娇艳迷人的荷
24、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 传神。传神。 五、分类五、分类 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 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 意极为凄悲。意极为凄悲。 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 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 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
25、审美感受。 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 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六、手法六、手法 1. 1.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 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 愫。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愫。如李白的送孟浩然
26、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2. 2. 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3. 3. 托物寓情。如李白赠汪伦托物寓情。如李白赠汪伦 4. 4. 虚实相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虚实相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 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
27、怅。 送别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送别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1)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 (2)(2)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3)(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领会诗词中所蕴含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 (4)(4)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 们想象的细小情节,抓住了细节,才能以小见大,透视全篇。们想象的细小情节,抓住了细节,才能以小见大,透
28、视全篇。 (5)(5)从语言突破。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从语言突破。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 表达效果。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表达效果。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 谐愁、以丝谐思等。谐愁、以丝谐思等。 (6)(6)从构思着手,探寻其巧妙的寄情方式与匠心所在。从构思着手,探寻其巧妙的寄情方式与匠心所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意在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意在慰 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 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 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 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30、;尾联点出送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 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 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 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 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
31、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 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 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
32、观赏巫山 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 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 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 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
33、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 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 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
34、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 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 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 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
35、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 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 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 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 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雨霖铃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36、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赏析】 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起首三句写别时之
37、景, 点明了地点和节序。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点明了地点和节序。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 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 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 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前三句通过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前三句通过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 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38、都门帐饮,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 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可见他的思绪正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可见他的思绪正 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 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 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39、。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 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 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 令人可以想见。令人可以想见。 上片正面话别,到此结束;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上片正面话别,到此结束;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 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
40、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 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为层层加码,极言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为层层加码,极言 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 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 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 是全篇之警策,后来竟成
41、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是全篇之警策,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 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而后面这两个警句,就将失
42、去光彩。而后面这两个警句,就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 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 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帐触而已。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帐触而已。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 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可见结构之严密。便纵有千种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
43、,步步推进,可见结构之严密。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而归纳全词,犹如奔马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而归纳全词,犹如奔马 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其以问句作结,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其以问句作结, 更留有无穷意味,耐人寻绎。更留有无穷意味,耐人寻绎。 (20202020年新高考年新高考1 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51616题。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把君诗过日 ,念此别惊神。
44、,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 。 为于耆旧内为于耆旧内 ,试觅姓庞人 ,试觅姓庞人 。 。 注注 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们: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们: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分)分) A.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
45、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6分)分) 1515、B B 1616、(、(1 1)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 遥远;(遥远;(2 2)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 舍之情见于言外。舍之情见于言外。 清 韵 古 风 谢 谢 观 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