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课课 序序 题题 目目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学学 练练 重重 点点 1 看我“七十二 变”多义 词 1.了解多义词的本义、基本义 和引申义。 2.掌握多义词词义和演变情 况,正确使用多义词。 1.近义词 的辨别与 使用。 2.正确使 用熟语 (成语)。 2 词语的兄弟 姐妹同 义词 1.理解同义词的特点。 2.了解同义词的类别。 3.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3 每年一部“新 词典”新 词语 1.了解新词的种类和来源。 2.了解新词构造的规则,不随 便生造新词,正确使用新词。 4 中华文化的 智慧之花 熟语 1.了解熟语的内容。 2.掌握熟语的特点,正确使用 熟语。
2、 -3-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多义词 藏玄机 有一次,唐伯虎和陈白阳到郊外游玩,唐伯虎提出对对联,陈白阳 表示赞成,并提出以行至前庄酒店为限,谁输了谁请喝酒。唐伯虎 点头同意,随即出一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陈白阳一听,认为很容易对,可是一经琢磨,觉得并不那么简单,因 为联中的“庄子”是一个人,姓庄名周,古代哲学家。庄子又 是书名,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还有村庄的意思。 他边走边想,不觉走进了酒店,只好请客喝酒。他二人刚坐定,陈 白阳猛然抬头看见酒店墙壁上写着:“杜康传技,太白遗风”两行 洒洒落落的大字时,他一把按住唐伯虎手里的酒杯说:“我对上了, 你听!”随口吟
3、出下联: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 “汉书”,既是书名,也可以理解为汉代书法作品。“哪个汉书”, 又可解作“哪个汉子书写的”。这与上联的“庄子”,都是一词 多义。 内容感知 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汉字的多义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就 某个词而言,可能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需要“因 境释义”,机械地理解就会产生错误。另外词语的感情色彩也影 响着语义。 本节主要介绍了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多义词的义项包括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和比喻引申义, 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的深化、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 转移等现象。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多义词的本义? 提示多义词的本义
4、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比如“浑” 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随着词义的 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 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 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 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什么是多义词的基本义? 提示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一 般在现代汉语的词典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 基本义和本义可能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 断”。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 “战士,军队”。
5、合作探究 3.什么是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提示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 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 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 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想关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合作探究 4.什么是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举例说明。 提示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 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 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 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
6、向的事物”,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 引申义。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 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 里没有这个义项。 合作探究 5.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 展变化而不断演变,那么词义的演变都包括哪些现象呢? 提示 结构图解 多义词 词义和义项 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本义 基本义 借代引申义 比喻引申义 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深化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11-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称呼的古今变迁 古人在称呼自己家里人时,总是喜欢用一些带有贬义的字眼,老婆 是“糟糠”“贱内”,儿子是“小犬”“犬子”
7、之类。这也许是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造成的,一是要谦虚,自己家里的一定说得难 听些,别人才觉得你知书达理,才觉得以别人为尊贵。 而现代社会,这些称呼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妻子从“糟 糠”“贱内”变成了“领导”“纪检委”“财政部长”,地位上 升到了一个特别受尊重的高度,而丈夫却从“官人”“大 人”“掌柜的”被降到“傻子”“不争气的”“没出息的”等, 这貌似降格,而实际上却体现了现代社会女人对男人的更多要求, 比如“不争气的”“没出息的”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在事业上 飞黄腾达。 内容感知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语言也必 然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情和态度
8、不 同,都可能要在使用词语时表现出来。词义本身的演变,新旧词语 的并存,方言词和外来词的借用,书面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交叉,也 都可能形成同义词。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是非常丰富的,能增加 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1.什么叫同义词?同义词有什么作用? 提示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这些词就叫作同义词。 同义词中有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词的意义则大同小异,因而 同义词又可分为“绝对同义词(等义词)”和“相对同义词(近义 词)”两类。我们这里所说的同义词主要指第二类。掌握较多的 同义词,并能准确、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 的表达更贴切,更细致,更严密。(1)同义词有助于避免用
9、词重复 的现象,使语言丰富多变,表达更加精确。(2)同义词连用可以加 重语气,达到强调的目的。(3)同义词用得恰当灵活,有助于表现 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4)同义词还能表示不同的风格色彩, 所以在不同的文体中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可使词与文体风格 一致,增强表达的效果。(5)同义词还有一定的构词作用。 合作探究 2.举例说明造成等义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等义词是指词义的外延和内涵完全相同的词。造成等义词 的原因有多种:一种是借用外来词或方言词的结果。比如汉语借 用外来词产生的等义词有“维他命维生素”“米公尺”“麦 克风扩音器”等,汉语普通话借用方言词产生的等义词有“晓 得知道”“脚踏车自行
10、车”“番茄西红柿”等。再一种是 命名理据不同或词语简缩的结果。如“热水瓶保温瓶”“计算 机电脑”“电风扇电扇”等。三是由构词成分顺序颠倒造成 的,如“山河河山”“演讲讲演”“严谨谨严”等。等义 词意义完全相同,因此只会徒然增加人们的记忆负担,在语言表达 上也就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因此一般来说等义词大多不能长期存 在,要么逐渐分化出细微的差别,要么最终只保留一个。 合作探究 3.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结构图解 同义词 同义词产生的原因 同义词的类型 同义词的差别 词义方面有差别 用法方面有差别 色彩风格有差别 -18-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 新词语 2018年十大流行热词
11、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 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 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 而今,这些上榜的流行语,没有看到低俗的影子,反而充满了积极 的能量,比如,“命运共同体”的背后隐含着公众对时政的关注, 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而“锦鲤”则透射出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店小二”则反映出一些地方致力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心和诚 意每一个流行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注力量,背后显示出积 极的意味,这些词语成为年度流行语,也昭示着公众舆论关注的成 熟和理性。 窥斑见豹,一叶知秋。虽然2018年十大流行语只有十个词语,但是,
12、却可以让人看到公众文明素养的提升,看到网络文化的文明和健 康,这应该就是今年流行语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吧。 内容感知 社会中出现了新事物、新概念和新观念,语言中就立刻会有相应 的新词语来记载它;旧事物、旧概念和旧观念一旦消失,反映它的 词语也会即刻消失或隐退。不同时期的词语常常带有明显的时代 特色,它贯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流行一时,为某个时代 所特有。可以说,新词语在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革方面最为直 接,最为迅速,最为集中。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窗 口”,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本节着重介绍新词语的分类、新词 语的来源、新词语的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 合作探究 1.什么是新词语? 提示
13、新词语是指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某一时期新出现的词语。 新词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的新词语是指利用原有的构 词成分并按照通常的构词方式创造出来的词。(2)广义的新词语 还包括原有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即一个词引 申出了新的意义。 合作探究 2.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1)新造词。“新造”是新词语产生的主要来源。新造词 也就是利用汉语中原有的构词成分,按照汉语通常的构词规律构 成的新词。(2)吸收外来词。(3)吸收方言词语。作为新词语的方 言词,指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 接受和使用比较广泛的词。(4)吸收港台词语。广义上说,普通话 从港台地
14、区吸收新词语,跟从方言中吸收新词语有相同的性质。 只是港台等地的新词语对普通话词汇影响较大,可以看作是新词 语的一种特殊来源。(5)旧词产生新义。有些词语通过借代、比 喻等途径改变了词义,这可以看作是更广义的新词语。 合作探究 3.外来词的翻译方式有哪些? 提示典型的外来词是直接借用外语的音对应汉语相应的字构成 的音译词,如沙发(sofa)、坦克(tank)等。还有的外来词是一半 音译,一半意译,如因特网(internet+网)、卡车(car+车)等。还 有的外来词主要是音译,但又能够从汉字的意义获得词义的某种 提示,如冰激凌(ice cream)、呼啦圈(hula hoop)等。还有一种 特
15、殊的外来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还保持了原词内部的 构成方式,如足球(football)等。 合作探究 4.应该从哪些方面规范新词语? 提示新词语的构造要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意义要比较明确,大 多数人都能够理解,而且经过时间检验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使用 新词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使用“生造”词语 少使用“流行”词语 不能总是在汉语中夹杂外文单词 慎重使用外文单词或外文缩写 抵制网络中生造的“外来词” 不“乱借”“多借”词语 规范意义完全相同但同时存在不同说法的“外来词” 结构图解 新词语 “日新月异”的新词语 新词语的分类 新词语的来源 新词语的规范 “新”不一定“好” 不能随便组合
16、 -26-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无鸡之谈”与“见鸡行事” 过去某富人家有一块约三亩的余田,经中间人说合租给张三种,田 租按惯例外,每亩地索要成年鸡一只。见面那天张三将三只鸡抓 在手里,藏于背后,田主见状遂吟道:“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 闻之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道:“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问:“初 间不与我,后又与我,为何?”那田主道:“初乃无稽之谈,而后乃 见机行事。” 内容感知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 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惯用语、 歇后语、谚语等。成语一般来源于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
17、作、诗文、小说等)。成语一般言 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主要 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 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 活的情趣性。本节探讨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熟语的 特点。 合作探究 1.较常用的熟语有哪几种? 提示(1)成语,它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是人们长期使 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词组。(2)惯用语,它是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 固定词组。(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 分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说 明或解释,像谜底。因为通常只说前半截,故
18、称歇后语。(4)谚语, 它是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 合作探究 2.熟语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结构上有固定性 不能颠倒原有成分 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不能替换原有成分 意义上有整体性 不能像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 来分析整体意义 往往有自身特殊的意义 各自有特殊形式 成语:主要采用四字格 惯用语:多为三字格,组成成分 可拆开 歇后语:可省略后半部分使用 合作探究 3.如何定义成语?其特点是什么?其来源有哪些? 提示 合作探究 4.成语与惯用语、谚语有什么区别? 提示首先,惯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语, 具有书面语性质。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主要采用“四字格”的形式,
19、字面不 能随意更换。而惯用语和谚语松散一些。例如,“快刀斩乱 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 就是常说的惯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 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 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结构图解 熟语 成语 语言文字的珍品 民族文化的精华 古汉语的“活化石” 其他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熟语特点 结构上有固定性 意义上有整体性 各自有特殊形式 -34- 高考链接 内容感知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一个必 考点。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
20、境里正 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所谓“词语”, 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 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 “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正确使用熟语”是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中分离出 来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 语的“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熟语的含义、使用范围、语义轻 重、色彩等与语句表达的意思、感情等协调。熟语的考查以成语 为主。 内容感知 【考情分析】 1.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常见的 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
21、语的选 择题,直接根据语境填空的主观题。 2.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 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3.考查重点明确:一是既有对实词或虚词的单独考查,也有将二 者合并(或与成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后者更趋向主流;二是熟 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 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4.语料均选自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合作探究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 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
22、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 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合作探究 解析“甄别”,审查鉴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常用于选择淘汰。“鉴别”,辨别(真假好坏)。常用于对艺术品 的分辨识别。句中有区分淘汰的意思,应选“甄别”。“色泽”, 颜色和光泽。“色彩”,颜色;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 种情调。结合前、后文,“色泽”更为准确全面,应选“色泽”。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 的结果)。“最终”,
23、最后;末了。句中有最后的意思,应选“最 终”。“适当”,合适;妥当。“适量”,指数量适宜。句中从诸 多面粉种类中选取了小麦粉,有合适的意思,应选“适当”。 答案C 合作探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 没有一句穿靴戴帽 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 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 ,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 浙江、 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 宣笔、 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 的小说中
24、 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解析“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 的相反。B项中用来形容“各方立场”,使用不当。“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C项中说的是“文房四宝”,使 用对象不当。“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 清,贬义词。用于D项使用不当。 答案A 合作探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 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 赢得比赛。 (2)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 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
25、,决定尽快为病人进 行肺部手术。 (3)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 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 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C.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合作探究 解析“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 老练。侧重于谋事精明,与安排“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 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相适应。“深思熟 虑”,深入细致地考虑。侧重于“熟”,仔细、审慎,与医疗方案 确定的语境相适应。“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 侧重
26、于“远”,与“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 相适应。 答案B 合作探究 4.(201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 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的极光。 天暮 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 着黑魆 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 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 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 比的光环,萦 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 月当空,向大地倾泄 下一片光 华。 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 一样的极光形体。 极 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瑰 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 莫测,是大 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 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更
27、令人叹为观 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其本色不外乎红、 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 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合作探究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A项,“瞭望”的“瞭”应读 “lio”,“天暮”应为“天幕”;C项,“倾泄”应为“倾 泻”,“一模一样”的“模”应读“m”;D项,“变换莫测”应为 “变幻莫测”。 答案B A.瞭 (lio)望 天暮 (m) 俯瞰 (kn) B.黑魆 (x)魆 摇曳 (y) 萦 (y n)绕 C.皓 (ho)月 倾泄 (xi) 一模 (m)一
28、样 D.瑰 (u)丽 变换 (hun)莫测 苍穹 (qin) 合作探究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飘洒”意思是飘舞着落下来或指( 姿态)自然,不呆板。“散落”指分散着往下落。“散落”与“一 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不搭配,不合语境。“瞬息万变”形容极 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 富。从“时动时静,变幻莫测”来看,用“瞬息万变”符合语境。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
29、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是指技艺绝妙 ,用“出神入化”符合语境。 答案A 合作探究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 坏性。以美国为例,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其产 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 丧命,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 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 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30、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合作探究 解析第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第处是结果,无须关联 词语;第处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处, 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处和第处构成转折关系。 据此可选出答案。 答案D 结构图解 一、正确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1.辨别语境含义法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 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 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 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情意深 长”中是“
31、厚”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 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的 词语,先把握语境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结构图解 例如: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 保护,(坦承、坦陈)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坦承”,坦白地承认;“坦陈”,坦率地陈述。从语境看,作为 该市负责人是在说明和交代本市存在的问题,有承认事实的意思, 因而用“坦承”较为恰当。 结构图解 2.留同析异比较法 近义实词辨析主要是弄清近义实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近义实词 的特点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留同析异,仔细辨别,注 意
32、辨别词语在意义、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例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 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 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两者都有装饰、打扮 的意思,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 成某种身份的人;“化妆”就是打扮,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 “化装”。 结构图解 3.习惯用语联系法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不能通过语素比较鉴别,从 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 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一个。 例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
33、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 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的意思。迟疑不决、 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中去体味其 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忙,他迟疑了一下,还是 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 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根据语境应选“犹 豫”。 结构图解 二、熟语辨析五方面 就课标全国卷和省市卷的情况看,多数以考查成语为重点。在 实际操作中,成语的辨析大致可以着眼于五个方面。 (一)从成语意义上进行辨析 在准确理解成语大意的基础上,尽可能找出与之相关联的信息, 辨析所用成语与前后语境是否存在语义不合、
34、侧重偏置、轻重失 调等现象。 1.看是否因误断个别语素从而曲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而致运用错 误。 例如: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 久假不归 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句中误将其理解为“长期 请假,没有回来”。 结构图解 “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 遗漏。此处成语运用错误。 2.看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解成语的意思造成与具体语境的不协 调。 “亡羊补牢”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 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此句指损失无法补 救。 例如:西南地区发生旱灾后,人们纷纷向灾区捐款捐
35、物,但有的人 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 ,这些人应当感到羞愧。 例如: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 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 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 那将是亡羊补牢 ,悔之晚矣。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能让人满意。此句表达放假安排不让人满 意。 例如:调查显示,70%的网友认为,元旦放假安排差强人意 ,不满意 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时间太零碎,假后工作时间长。 结构图解 3.看是否因不辨语义轻重而造成语境中成语大词小用或小词大 用。 例如:刚学会走路的小欣非常顽皮,一会儿把积木扔在地上,一会 儿又把爷爷种的花摘掉揉碎,妈妈训斥她,她还躺在地上不起来,真是 一个离经叛道
36、的孩子。 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用在此 处词义过重。 例如:李老师身兼班主任、 年级组长两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 真是日理万机 。 “日理万机”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一个身兼班主任、年 级组长两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 述,未免轻重失当。 结构图解 例如:很多未成年人一开始只是对网络游戏好奇,但由于他们自 制力差,很容易就上瘾。一旦上了瘾,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学业不 等人,等他们茅塞顿开 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本句侧重于醒悟,侧重点 不同。 4.看是否因不知成语的侧重点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具体的语境不 合。
37、例如:由于气温低,又下着小雨,晚上打车的人很多。 在市府广场一 带,寒风中人们成排地一边等待,一边搓手顿脚 地取暖,一见有空车就 蜂拥而上,场面十分混乱。 “搓手顿脚”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侧重点在烦躁上。 结构图解 5.看是否因成语与上下文内容不一致而导致整个句意矛盾。 例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 的观念越来越深入 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 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意完全相反。 例如: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 百姓对此噤若寒蝉 ,纷纷质疑高铁建设的质
38、量问题。 “噤若寒蝉”的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 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与下文“纷纷质疑”相矛盾。 结构图解 6.看是否因不了解成语的多义现象而将正确运用的成语错误判 断。 例如: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 、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 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 简短而有力。此处成语使用正确。 例如: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贫乏无味,有的教师能左右 逢源 呢?原因之一就在于作为教师你有一杯水,还是有一桶水,亦或 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溪流。 “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样进行都得心应手,很顺利。也 比喻办事圆滑。此处成语使
39、用正确。 结构图解 (二)从范围对象上进行辨析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看范围, 不分对象,就可能用错。 1.看是否因不知成语的搭配对象而将其与不合适的对象进行搭 配。 例如: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 耻下问 ,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 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 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的问题。 结构图解 2.看是否因不明成语的特定使用范围而将其用在不适合的语境 中。 例如:北大教授程郁缀谈交友之道,善于把古代诗词典故和历久 弥醇的现代醒世故事交错
40、在一起,纵横捭阖 ,让听众仿佛有一种穿越 时空隧道的感觉。 “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不 合语境。 例如:相比之下,中式快餐仍处于不瘟不火 之状,缺乏自己严格的 生产标准与特色,虽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却难与自己的“洋对 手”匹敌。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能用于中式快餐等 语境。 结构图解 (三)从成语色彩上进行辨析 1.看是否因不了解成语的特定褒贬色彩而导致与具体的语境不 符。 例如: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 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成语使用语境和褒
41、贬 色彩均不当。 2.看是否因不了解成语的谦敬等色彩而使成语用于不恰当的语 境。 例如:舒女士希望得到医院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医药费等一 系列赔偿;医院则称,不会为不情之请 买单,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 题。 “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谦辞,指自己提出的请求很 冒昧。不能用于对方。 结构图解 (四)从语法功能上进行辨析 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语法功能,如果不加注意,在运用时可能就 会出现重复累赘、不合习惯、搭配不当等毛病。 1.看是否因成语与上下文语义重复而造成赘余。 例如: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 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42、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 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例如: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水平落后,这不是新闻;尽管从过程看,昨 日清晨的那场欧洲冠军杯大战称不上经典,但仍足以令中超显得相 形见绌 。 “相形见绌”指和另一个人或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显得”与“见”词义重复。 结构图解 2.看是否因成语不能带某些成分或不能与之搭配而造成搭配不 当。 例如:韩寒和郭敬明是“80 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 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领域,我们不必求全责备 他们某些过 激言论。 “求全责备”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完美无缺。不能
43、带宾 语。 例如:诺基亚、 索尼和三洋这一个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品牌在 2013 年纷纷走下坡路,国际品牌的世风日下 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世风日下”主要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世风日下”不 能与“国际品牌”搭配。 结构图解 (五)从成语形态上进行辨析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 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因此,要看是否因粗心把其当作与之形 似的另一成语而与语境不合。 例如: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 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 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 坏事)。应该使用与之形似的另一成语“耸人听闻”。 例如:在群众文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工作者适应社会角色 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修炼和养成不是一挥而就 的, 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挥而就”形容文思敏捷或笔法娴熟,应改为形容事情轻而 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一蹴而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