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 要求 1.会认“慰、藉”2 个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 11 个字,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抓住“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带给 乡下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带给乡下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谈自身的感受。 教学 课时 2 课时 1.会认“慰、藉”2 个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 11 个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正确朗读
2、课文,弄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 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的乡村,几乎每户人家都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什么样 的呢?(出示天窗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窗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茅盾写 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板书:天窗) 2.教师: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为什么要开天窗? 3.过渡: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就让 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4.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 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编 人
3、民文学和译文等刊物,撰写夜读偶记等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论著,为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团结壮大革命文艺队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有茅盾全集行世。 二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4.出示词语。 慰藉 卜落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闪烁烁 蝙蝠 霸气 猫头鹰 (1)注意读准翘舌音“帐、烁、锐”,前鼻音“滩、蝙”,后鼻音“鹰”。 (2)指名反复读易读错或难读的词语,学生练读。 5.指导
4、书写。(重点指导“蝙、鹰”的书写) “蝙”:左窄右宽,右下部的“”中是一横、两竖。 “鹰”: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6.理解词语。(出示多媒体) 天窗:房顶上为采光、通风开的窗子。 扫荡:泛指彻底清除。 锐利:(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 霸气十足:专横的气势。 三 再读课文,弄清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交代开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原因。 第二部分(第 47 自然段):写孩子们下雨被叫回家和夜晚被喊去休息时,天窗带给 “我们” 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 8 自然段):
5、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赞美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 3.完成填空。(出示多媒体) 文章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 逼着上床 “休息” 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由此想到应该感 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四 学习文尾,学会质疑 1.学生齐读第 8 自然段。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 1:“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 2:为什么 “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 无 中看出 有 ,从 虚 中看出 实 ” ? 3.过渡:同学们问得很好,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 1.教师针对课文题目引导
6、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产生碰撞,产生 阅读的欲望。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这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 在读中品味和感受天窗的魅力。 1.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2.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的原因,了解天窗带给乡下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 穷快乐。 多媒体。 一 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大人们为什么发明 了天窗。 2.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第 8 自然段。(出示多媒体)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 “有”,从“虚”
7、中看出“实”,比任何他们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简要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2)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 出实”的?为什么“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去课文第 47 自然段 中寻找答案吧。 二 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怎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 读。(板书: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并作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1.夏天阵雨来了时。(板书:夏天阵雨来了时) (1)学习第
8、 4 自然段。 指名读第 4 自然段,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 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学生: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非常高兴。 教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生:我是从“顶喜欢、跑跳、仰着脸”等词语看出来的。 过渡:木板窗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 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分别用横线和浪纹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 句。 (2)学习第 5 自然段。 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出示多媒体)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
9、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 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 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啊)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因为孩子们透过小小的天窗一边看雨点闪电,一边想象,心中感到无比的紧张、 刺激与兴 奋,透过想象,孩子们的细微感受变得更加敏锐) 作者没有具体描写风、雨、雷、电是怎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的,请你想象一下,说说这 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3)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 孤寂的心灵。 因而,作者说(学 生
10、朗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 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 书:“无”“有”“虚”“实”) 2.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板书: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 (1)学习第 6、7 自然段。 朗读课文第 6 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心情是 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默读第 7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浪纹线画出孩子们由看 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品读交流。 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却被
11、大人们逼着上床去“休息”时,心情 是怎样的?(无奈和不甘) 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你根据自己对第 7 自然段的理解, 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出示多媒体)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 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 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 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相同的词 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 教师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 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 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
12、构成了一个美丽、 神奇的夜的世界。 天窗小小的空白,激发了孩子 们多少神奇的想象啊!(板书:小小的空白 神奇的想象) (4)语言训练。 同学们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一方小小的夜空 时,我们的思绪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出示多 媒体)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 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 像 ,有的像 。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 是 ,也许是 。 (5)晚上,孩子们被逼着上床去“休息”
13、时,他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小小的天窗让孩 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学生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 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 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 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文中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天窗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 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怀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让 心灵通向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四 拓展练笔,训练读写 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带给了你怎样的想 象空间呢?请你大胆地想象
14、,完成小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乘坐汽车、火车或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选择一种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第 7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请用上 “也 许也许也许”的句式。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教师最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 体现了表达方式的变换,以及对事物准确、细腻的描述。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教师不能及时地找出合适的评价用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 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 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3 天 窗 小小的空白夏天阵雨来了时 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 “无”“有” “虚”“实”唯一的慰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