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0 ,大小:956.83KB ,
文档编号:113249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1324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全册精编).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全册精编).docx

1、 第 1 页 共 100 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 沁园春雪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3掌握本词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4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 的自信与自强。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印象主要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一面,今天,我想和同学们 一起了解毛泽东的另外一面诗人毛泽东。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 斯特朗说:“毛泽东 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

2、诗词是伟大的乐章。” 特别是他的一首沁园春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 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 家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训练,体会情感 1借助工具书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 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荡,写下这首词。1945 年 8 月,

3、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 与国民党谈判。 其 间, 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 沁园春 雪抄给他, 随后在新民晚报 公开发 表, 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 结合写作背景,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两遍。 提问 (1):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示例:“ 望 ”字重读,语 气要激昂豪迈。 读上阕时,应带着赞美、带着陶醉。 读“惜秦皇汉武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时,应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 , 【学法指导】 怎样读古诗词? 抓住中心,明白背景。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要读得准确(读 第 2 页 共 100 页 准字音

4、、不添字、不漏字 )。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3请几位同学试读这首词。 部分停顿与重音示例: 北国 /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 /雪飘。望 /长城内外,惟 余/莽莽;大河 /上下,顿 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 试 比 高 。须 / 晴日,看 /红装素裹,分 外/妖娆。 江山 /如 此 /多 娇 ,引 / 无数英雄 / 竞 折 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宋祖,稍 逊/ 风 骚。一代 /天骄,成吉思汗,只识 /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 /风 流 人 物 ,还看 /今 朝 。 【教学提示】 抓住朗读环节, 通过听读朗诵、 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诵读等环节, 再辅以本词写

5、作背景 的介绍,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 目标导学二: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1品字词 提问 (2):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 点拨: 学生可能会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 “ 北国风光 ” ,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 引导学生明确 “ 风光 ” 可指各种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提问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 望” 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 “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提问 (4):说说“惟余” “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 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 “雪飘 ”“ 冰

6、封 ” 。 “惟余 ” 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 顿 失” 则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提问 (5):“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原”都是静物, 却写它们“舞”和“驰”, 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 “山”“ 原” 都是静物, 写它们 “ 舞” 和“ 驰” ,是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 运用 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 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 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 “

7、山舞 ” “ 原驰 ” 的动感。 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中,大自然也生机勃勃。 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 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 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提问 (6):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 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的意境。 明确: 虚景。 “ 须 ”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 多姿多彩。描述: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 高原上的皑 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 就像一

8、位美丽的少 女,格外娇艳多姿! 2品画面 提问 (7):默读上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词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 你的感受。 明确: 描绘:北方的中国, 一望无垠, 洁白的冰雪, 像是厚厚的地毯, 覆盖着千里大地,雪 花纷纷扬扬,下得很大,飘向万里江山。雄伟的长城,里里外外,也因这一场大雪,而只 2 第 3 页 共 100 页 能看见银白色的一片。奔腾的黄河,也像是一下子停止了咆哮。远方的山脉,放眼望去,起 起伏伏, 像是一条欢快的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它们好像是在和天 比高一样。 感受: 词人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 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

9、阔博 大的意境,体现了词人雪中赏景的豪迈情怀。 【学法指导】 1如何赏析诗词中的词语? 赏析诗词中的词语, 不可孤立谈论, 要放在诗词中, 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 析,关键是点出该词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效果。 2什么是化静为动? 将本来静止的事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 充满活力、 情趣 盎然。 3什么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 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 忆、想象结合起来。 4如何描绘诗词的画面? 先反复体会诗词的情境, 也就是先体会诗词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 加以 联想和想象,然后在思维里构

10、建起一个图画,就能够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了。 三、板书设计 北方雪景 “望”字领起 化静为动 虚实结合 广阔博大 第 2 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朗读回忆, 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 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阕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读下阕,感悟评价 1找出该词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明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默读下阕,分组讨论。 提问 (1):“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

11、 都是雄才大略、 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 提问 (2):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字对他们做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 字,并说说这个字所包含的感情。 明确:“ 惜”字。包含的感情: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 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 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 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第四,表现了作者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提问 (3):作者对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有区别, “ 略输 ”“ 稍逊 ”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

12、面的不 3 第 4 页 共 100 页 足只是略有批评,而 “ 只识 ” 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是一种近乎嘲讽的评价。 提问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 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 “ 往昔 ” 与“ 今朝 ” 对比,“ 英 雄” 与“ 风流人物 ”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提问 (5):怎样理解词末的“风流人物”的内涵? 明确: “ 风流人物 ” 指杰出的、 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在这首词中指新时代在文治 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 更伟大的抱负的人, 指人民群众, 也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 这也是词

13、人的自况, 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 是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 的宣言。 提问 (6):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 时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 和欣赏江山秀美,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的人,还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 毛泽东同志 “ 天下大任,舍我其谁 ” 的英雄豪情。 3请所有同学再齐读最后三句,感受词人的英雄豪情。 目标导学二:体会表达,分析写法 提问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明确:上片写景, 大气磅礴, 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 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片议论, 由上

14、片之景而产生感情, 由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 并对历 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 蕴含词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最后三句由 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目标导学三:对比探究,拓展运用 提问 (8):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词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课文与这首词的异 同点。 明确: 相同点: 都是写雪景; 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不同点: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 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 抒发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 壮志; 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 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

15、者写的是北国雪景, 壮阔而美好,并 有词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学法指导】 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内容;主旨情感;风格;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1.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在学习这首词 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然后再适时进 行诵读指导, 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 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2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 较,学习读词品词的方法。 4 第 5 页 共 100 页 不足之处 1.范读做得不够,若能在指导完后再进行示范,

16、学生能得到更直 观的体会。 2在对诗歌品读过程中, 留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很充足, 导致品读 不太深入。 2 我爱这土地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 2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 土地, 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 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 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一起去感受诗 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

17、简介: 艾青 (1910 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 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 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 “ 悲哀的诗人 ”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 火把等,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 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 1938 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 所到之处疯狂肆虐, 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 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 民族危亡的关头,

18、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 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 /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 这被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 /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 这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 / 激怒的 /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 /黎明 , 然后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 /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 因为 /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 5 第 6 页 共 100 页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

19、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 确 : 深 沉 。 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 明确: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 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 “ 深沉 ”一词中 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 4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 目标导学三: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明确: “土地 ” :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

20、 “ 土地 ” ,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 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 “土地 ”,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 情感的 “ 意象 ”。 “ 河流 ”与“ 风 ”:“ 河流 ”与“ 风 ”本是常见之景,但是 “ 河流 ”的前面加上了 “永远汹涌 着 ” 和“悲愤 ” 两个修饰语, “ 风” 前面加上了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和“ 激怒 ” 两个修饰语,如 此, “ 河流 ”“ 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 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 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也 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 “意象 ”

21、 。 “ 黎明 ”: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教学提示】 意象: 即寓“意”之“象”, 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象”概念的把握。 2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 刻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上述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意象 象征意义 土地 繁衍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教学提示】 象征: 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 并且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 体,是后者精神的呈现时,就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

22、象征。 3作者为何选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创造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 明确: 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 因此,选用 “ 土地 ”意象 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 “ 河流 ”“ 风” “黎明 ” 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地的画 卷,已有动荡之势, 当作者再配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 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 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 “ 那滂沱不绝的沉重雨滴 ” 等。 【学法指导】 学生可大胆尝试,模仿艾青的写诗手法,自选景象作为表达情感的意象。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

23、鸟?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 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 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 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的鸟。 作者将自己假设为鸟, 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 使诗的整体构架 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本来,鸟声 6 第 7 页 共 100 页 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 “嘶哑 ” 的声音,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 (抗战初期 )、作者特殊的个 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 共同作用于鸟儿, 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悲凉意 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24、目标导学四:赏析作品,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1这首诗在结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 明确: 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 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 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 与挚爱, 显得形象含蓄; 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 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 “常含 泪水的眼睛 ” ,倾诉自己对土地的 “ 深沉 ” 之爱, 是直抒胸臆。这样, 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 对应, 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 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 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 在逻辑结构。此外,从手法特点上看,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节则是直抒胸 臆的写实。 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

25、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 以一个强有力 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 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 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 地的忠贞与挚爱。 2探究:本诗多次出现助词“的”,这样写会不会显得诗歌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诗人为求诗句简练并富有诗意美, 在写诗时往往忌用或少用助词 “ 的” ,即便是 自由诗创作, “ 的” 字多次出现,也会显得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不仅不 避讳这个助词 “ 的 ” ,还巧妙地运用一系列 “的” 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 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修饰语, 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 形成一种特殊

26、的立体 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从朗读诗歌入手,培养了学生的现代诗语感,并通过对“意 象”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认识与把握,并在此过程 中尝试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对抗日战争缺乏一定的理解,难以体会作者寄寓在 土地中的深刻情感。 3 乡 愁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 的期盼。 7 第 8 页 共 100 页 一、导入新课 故乡, 是每

27、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离开故 乡, 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 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 但不管怎样, 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 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 可是那些远 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 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教学提示】 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

28、8 年出生于南京, 1949 年离开大陆, 2017 年 12 月 14 日离世。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 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20 世纪 70 年代 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 “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 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 20 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 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 些要求。 明确: 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 所

29、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共四 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 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 之间,约停 2 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 / 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啊 ” 轻声 ) 乡愁 / 是一方 /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 母亲 /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 “在里头 ”可拖音 )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 8 第 9

30、页 共 100 页 乡愁 / 是一湾浅浅的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 /在/那头 (“ 那头 ” 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 期盼 ) 3听朗读示范,体悟深情。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现代诗语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目标导学三: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抽象情感形象化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 形象化的呢? 明确: 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 “ 邮票 ”“ 船票 ”“ 坟墓 ”“ 海峡 ” ,用这些代表着漂泊、 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感情层层深入, 先是母子别、夫妻别, 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

31、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上述几种意象,说说上述几种意象能寄寓作者强烈思乡之情的原因。 明 确: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 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 情依依 )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 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板书:船 票窄窄,相思殷殷 )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 想的家乡时, 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 一方矮矮的坟墓把

32、“我” 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 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 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 “我” 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 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 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 【教学提示】 教师可以示范分析其中两个意象, 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普通事物之所以形成诗歌意象的原 因,领悟诗歌意象的内蕴意义。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共 同突出了诗歌中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请你简要说说它们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明确:“ 一枚 ”

33、“ 一张 ”“ 一方 ”“ 一湾 ”四个数量词和 “ 小小的 ”“ 窄窄的 ”“ 矮矮 的”“ 浅浅的 ” 四个形容词,都是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 然而,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 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 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这一系列限定修饰词,都反衬了乡愁的浓郁。 目标导学四:把握诗歌艺术特征 探究: 本诗除了在意象选取上颇费心思, 在结构艺术上也见出笔力。请同学们说说,本 诗还具有哪些令你欣赏的艺术特征。 明确: 1.构思巧妙 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构思极为巧妙。 一则“ 小时候 ” “ 长 大后

34、” “ 后来 ” “ 现在 ” 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地表现时间变化,情感增强。二 则“ 这头 ”“ 那头 ”“ 里头 ”“ 外头 ” 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回掩抑、 如泣如诉的气氛。 2结构整饬,具有形式美 9 第 10 页 共 100 页 本诗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 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3韵律上的音乐美 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 使得本诗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 回旋往 复,一唱三叹。 加之同一位臵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 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旋律,给全诗 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

35、围。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语言及结构上的艺术特征, 感悟诗歌的形式美及韵律美。 在条件允 许的前提下,向学生讲述新格律诗的相关知识,点到为止,勿过于深入。 目标导学五:拓展提升,情感升华 2017 年 12 月 14 日,余光中先生去世了, 享年 90 岁。鲐背之年驾鹤西去, 按说是喜丧。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难抑哀伤。因为,大师驾鹤西去,乡愁却没能消散。浅浅的海峡 还在,诗人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更遗憾的是,这浅浅的一湾海峡,在漫长的岁月里, 一直是许多漂泊游子的乡愁之源。 同学们,你是否有话对海峡对岸的思乡者说呢? 明确: 对岸思乡的同胞们,虽然,你们暂且被这浅浅的一湾海

36、峡阻隔着,但是,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家了,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 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那时, 你们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 让我们翘首以 待! 三、板书设计 乡 愁 小时候 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母子情 长大后 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夫妻情 后 来 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生死别 现 在 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故乡情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 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 诗歌的学习,我们打破了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死模式,而是 按照“听读诵读解读欣

37、赏拓展”这样的教学思 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象美,发现诗 歌的结构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 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文章中的情感体验 也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深刻的要求。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初步领 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10 第 11 页 共 100 页 3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

38、的时空, 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 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 荡的暗流, 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 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 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 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教学提示】 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 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 朗读视频 素材见光盘。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 为

39、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被胡适誉为 “ 中国 一代才女 ” 。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方面, 她在诗 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 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等。新中国成立后, 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 新月派 ” 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 和“理性节制情感 ”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 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 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

40、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1) 停顿要得当; (2)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 注意重读的词语; (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 /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笑响 /点亮了 /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 / 交舞着 /变。 你是 /四月早天里的 /云烟, 黄昏 /吹着风的软,星子 /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 /洒在 /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 /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 /月圆。 雪化后 /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 放芽的 / 绿,你是;柔嫩 /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 /期待中 /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 /花开,是燕 在梁间 /呢

41、喃, 你是爱,是暖, 11 第 12 页 共 100 页 【教学提示】 是希望,你是 /人间的 /四月天!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形式美, 进而把握 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蕴。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 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 啼鸣。 人间所有的甜美、 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天呈现无遗。用 “ 四月天 ” 为喻,突 出了 “ 你”的明净、澄澈、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句,欣赏诗人巧妙的意象捕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

42、诗中描写的景物。 1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 (一树一树的花开 ),月圆,白莲,燕子。这样写把 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的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教学提示】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其作用 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增强诗的张力。 2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 第一节, “ 风” 是抽象的,是爱的 “ 笑响 ”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 “ 笑响 ” 是对爱的生动描述, “ 交舞着变 ” ,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节, “云烟

43、 ” ,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 “吹着 ” 的“ 风” ,闪 动的 “ 星子 ” ,“ 洒在花前 ” 的“ 细雨点 ” ,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 这一节,抒写爱的无 处不在。 第三节,把 “ 爱” 比作 “四月的花 ”和“ 月圆 ” ,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 第四节,用 “ 雪化后那片鹅黄 ” “ 初放芽的绿 ” “ 白莲 ”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 一树一树的花开 ” “ 燕子呢喃 ” 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3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 通过视觉描写: “ 黄昏 ”“ 星”“ 云烟 ”“ 花” 。通过听觉描写: “ 笑

44、响 ”“ 四 面风 ”“ 燕子呢喃 ”。通过触觉描写: “ 风的软 ”“ 暖” 。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 “爱之深,情之切 ”。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 “爱” ,给读者以感染。 【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进行分析。 目标导学三: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探究: “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 即“音乐美、 绘 画美、 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 “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 表现了 “三美 ” 原则。 音韵美: (1)注重押韵, 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 (2) 诗人

45、故意用一些 “ 陌生化 ” 的断句, 读起来需放慢语速, 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 (3) 十二个 “ 你”字, 既突出了主题, 又起到了 “衬韵 ” 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 “ 黄昏 ” ,闪亮的 “ 星子 ” ,色 彩缤纷的 “百花 ” ,“雪化后那片鹅黄 ”,“ 初放芽的绿 ” ,梦中的 “ 白莲 ” 等, 诗人将春 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 (1) 诗歌中用句奇谲,如 “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 12 第 13 页 共 100 页 柔嫩喜悦 ”的语序本该为 “ 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

46、, 新鲜; 你是初放芽的绿, 柔嫩喜悦 ” ,诗 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 (2) 诗共有五节, 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教学提示】 教学过程中简要穿插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现代诗做整体性认识。 目标导学四:主旨把握,拓展延伸 主旨:“ 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作者以抽象的 “爱”“ 暖”“ 希 望” 来比喻心中的 “你” ,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 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延伸: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 仿写一首

47、小诗,表达对母 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提示】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 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 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以表达心中 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教师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 对 该诗主旨进行深入研讨。 三、板书设计 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抓住诗人 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由于对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不宜做过多分析,学生只能初 步把握不同类型、 不同流派的现代诗歌, 不能深入, 十分遗憾。 5 我 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

48、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 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 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 万象 更新的世界。面对不同的景物, 在不同的心情下, 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 穆旦的我看 ,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 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穆旦 (1918 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 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

49、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 1938 年,当时作者年仅 20 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 系读书。 13 第 14 页 共 100 页 (3) 九叶诗派: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 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 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 (杭约赫 )、辛笛 (王馨迪 )、陈敬容、 郑敏、 唐祈、 唐湜、杜运燮、 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 1981 年出版了九叶集 ,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 (1) 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2)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