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翻译技巧 1.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机敏,或 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多为忠诚良将 或贤士孝子。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二十四 史”。 高考命题规律 1 .文体特点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 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记叙为主的散文的散文,一般都要一般都要 写到下列内容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传主的 官职及其变动官职及其变动情况情况,传主的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情况,传主传主 的的主要政绩或
2、成就、特长或特点主要政绩或成就、特长或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 的封赏等。的封赏等。 写作特点 2 .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尾 细, 中 间 粗 开头: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 (姓名、字号、籍贯等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主体:主体:主要介绍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结尾:结尾:一般为
3、对传主的册封奖赏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或死后所 作的作的“盖棺论定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有时会有补叙) 1.1.落实落实关键词关键词的翻译的翻译 2.2.落实落实文言句式文言句式的翻译的翻译 翻译技巧 落实落实关键词的翻译的翻译 1.1.落实落实关键词关键词的翻译的翻译 1.1关键词之一词多义关键词之一词多义 1.2关键词之古今异义关键词之古今异义 1.3关键词之通假字关键词之通假字 1.4关键词之偏义复词关键词之偏义复词 1.5关键词之兼词关键词之兼词 1.6关键词之词类活用关键词之词类活用 实词虚词推断实词虚词推断 1.1关键词之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一个词有多种含
4、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而且属于不同词 类。学习类。学习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本义推断引申义。 例如:例如:范增数目项王。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鸿门宴) ) 数:屡次数:屡次 推断方法推断方法 1.1.了解演化特点推断。了解演化特点推断。多义词往往以本义为基础多义词往往以本义为基础, ,引申出其他义项引申出其他义项, ,众多义众多义 项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项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偶尔有比喻义和假借义。理解时以本义为基偶尔有比喻义和假借义。理解时以本义为基 础础, ,适当引申拓展理解
5、。如适当引申拓展理解。如“伐伐”, ,本义为本义为“砍杀砍杀”, ,引申为引申为“征讨征讨”“”“自自 夸夸”。 2.2.根据语境限制推断。根据语境限制推断。 1.2关键词之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 彩变化、名称说法的变化。彩变化、名称说法的变化。 例如: “好”古意指女子相貌好看扩大 “妻子妻子”,古代表示妻子和儿子,现在只表示妻子,古代表示妻子和儿子,现在只表示妻子缩小缩小 “涕”“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转移转移 “怨”“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
6、、责备。,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弱化弱化 “恨”“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强化强化 “卑鄙”“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感情色感情色 彩变化彩变化 “寡”“寡”现已换用现已换用“少”“少”了了说法变化说法变化 1.3关键词之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用另一个读音和 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被
7、替代的那个字。被替代的那个字 叫叫本字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借字,也就是,也就是通假字通假字。凡通假字凡通假字 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1.4关键词之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戒相反的语素构成,但 整个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例:例: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 (异同:偏指“异”,“不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指“去”,“离去”)(去来:偏指“去”,“离去”)
8、 注意:注意: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迭使用(同义复用)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迭使用(同义复用) 要区别开来。要区别开来。 例如:举动自例如:举动自专由专由:自专和自由:自专和自由 会不相会不相从许从许:相从和相许:相从和相许 此为此为同义复用同义复用 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什么语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什么语 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1.5关键词之兼词 所谓兼词,就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有的兼词所谓兼词,就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有的兼词 不仅兼义
9、不仅兼义, ,而且兼音)。而且兼音)。 【焉焉】 于之、于此、于彼于之、于此、于彼 【诸诸】 之于(句中)之于(句中)/ /之乎(句末)之乎(句末) 例例: :投诸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6关键词之活用词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词性和和意意 义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特点: 1.1.要有要有具体语境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
10、不能谈活用。,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2.语义语法的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3.“以今律古以今律古”,即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即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活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活用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名词直 接带宾语或名词充当谓语接带宾语或名词充当谓语的现象,这就是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11、活用以后,名。活用以后,名 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例:范增数目项王例:范增数目项王两个名词相连两个名词相连 规律小结 名词处于下面位置,多活用为动词。 名词+补语 名词+名词(非修饰关系) 所+名词 名词+代词 副词+名词 能愿动词+名词 “而”字前后的名词 (二)名词作状语(二)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 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 象。 君子博学而君子博学而日日 参省乎己参省乎己。 宫中尚促织之戏,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岁 征民间征民间。 【分析分析】名词“日
12、、岁”分别用在行为动词“参、征”名词“日、岁”分别用在行为动词“参、征” 的前的前 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频率。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频率。 【翻译翻译】每天,每年每天,每年 名词作状语翻译方法 状语作用 翻译格式 表示动作状态表示动作状态 像像一样一样(斗折蛇行)(斗折蛇行) 表示动作工具表示动作工具 用用(辇来于秦)(辇来于秦) 表示动作处所表示动作处所 在在,从,从,到,到(间至军中)(间至军中) 表示对人态度表示对人态度 像对待像对待一样一样(吾得兄事之)(吾得兄事之) 表示动作频率表示动作频率 每天,每年每天,每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示状态变化表示状态
13、变化 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表示动作方向表示动作方向 向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表示动作方式表示动作方式 当当,亲,亲(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没有其他谓语动词。其他谓语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还有其他谓语动词。其他谓语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区别。 活用类型活用类型 如何识别如何识别 如何翻译如何翻译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名在主谓间名在主谓间 介宾短语介宾短语:用(在、用(在、
14、 当、从、向当、从、向)、)、 像像一样、重叠式一样、重叠式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谓语名词作谓语 与名词有关的动词或与名词有关的动词或 动词短语:(王,称动词短语:(王,称 王;芽,发芽)王;芽,发芽)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 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 先破秦入咸阳者先破秦入咸阳者王王之之 让让称王称王 生生死而死而肉肉骨骨 使使复活、长肉复活、长肉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指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 表示的内容。 例:况吾
15、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侣鱼虾而鱼虾而友友麋鹿。麋鹿。 译文: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 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麋鹿看作朋友。 1.621.6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为动用法名词的为动用法 (一)动词用作名词(一)动词用作名词 追追亡亡 逐北,流血漂橹逐北,流血漂橹。 殚其地之殚其地之出出 ,竭其庐之入,竭其庐之入。 则其则其至至 又加少矣又加少矣。 (逃亡的士兵)(逃亡的士兵) (出产的东西)(出产的东西) (到达的人)(到达的人) 【规律规律】动词的主要作用
16、是充当谓语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但有时也出现在 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 的人或事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二)动词使动用法(二)动词使动用法 例:泣孤舟之嫠妇 使 哭泣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 活 规规 律律 总总 结:结: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使动用法的多为有使动用法的多为 不及物动词,如不及物动词,如“泣、来、活、却、亡泣、来、活、却、亡”;少部分及物动词也可;少部分及物动词也
17、可 作使动用法,如作使动用法,如“朝、降朝、降”。 (三)动词为动用法 等死,等死,死死 国可乎国可乎? ? 马病肥死,使群臣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丧 之之。 庐陵文天祥自庐陵文天祥自序序 其诗其诗。 此悉贞良此悉贞良死死 节之臣节之臣。 多情自古多情自古伤伤 离别离别。 秦人不暇自秦人不暇自哀哀 。 既既泣泣 之三日,乃誓疗之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为而死)而死) (为(为治丧)治丧) (为(为作序)作序) (为(为而死)而死) (为(为伤心伤心) ) (为(为哀叹哀叹) ) (为(为哭泣哭泣) ) 规规 律律 总总 结结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
18、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 思。为动用法的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思。为动用法的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 ,而是而是“动动 词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词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 为动用法为动用法, ,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为动”关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为动”关 系系, ,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为动用法翻译方法为动用法翻译方法 1.1.为宾动为宾动 既既泣之泣之三日(为病梅哭泣)三日(为病梅哭泣) 2.2.替(给)宾动替(给)宾
19、动 (华)佗(华)佗脉之脉之(给他把脉)(给他把脉) 3.3.对(向)宾动对(向)宾动 而而誓之誓之曰(对她发誓)曰(对她发誓) 1.63 1.63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使为一般动词形容词使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是故例:是故圣圣益圣,益圣,愚愚益愚。益愚。作主语:作主语:聪明的人;愚蠢的人聪明的人;愚蠢的人 将军身披将军身披坚坚执执锐锐。做宾语:做宾语: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规规 律律 总总 结:结: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
20、的位置,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就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的人或事物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一)(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二)(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善留侯张良留侯张良。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 规律总结: 1.1.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2.2.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足以荣汝身(使(使荣耀)荣耀)
21、 固其根本 (使(使牢固)牢固)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以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以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使得宾 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可 译为译为“使使怎样怎样”。 (四)形容词意动用法(四)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例:不耻相师(以以为耻)为耻) 渔人甚异之(对(对感到奇怪)感到奇怪)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 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
22、质或特征。 1.64 1.64 数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一、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六王毕,四海一一 (统一)(统一) 与臣而将与臣而将四四矣矣 (成为四个)(成为四个)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一湖湖 (全、满)(全、满) 蚓无爪牙之利蚓无爪牙之利用心用心一一也也 (专一)(专一)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的 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谓语的位置上 就用作了动词。 小结: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首先,辨析词类的活用,必须要弄清该词首先,辨析词类的活用,必须要弄清
23、该词原来的词性原来的词性和和 基本义基本义。 如如“明明”应为形容词,明白清楚的意思。应为形容词,明白清楚的意思。 其次,其次,划分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找出主语谓语谓语宾语宾语状语。状语。 第三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第三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是否和现代语和现代语 法规则法规则一致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实词推断 一、语境分析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二、结构分析法二、结构分析法:根据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根据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三、语法分析法: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
24、断词义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四、联想推断:四、联想推断:根据课文知识和成语推断词义根据课文知识和成语推断词义 五、依形推义法:五、依形推义法:根据字形来推断词义根据字形来推断词义 六、代入检验法:六、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虚词推断 1. 语境语境推断法推断法。 文言虚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语境包括语意和关系两文言虚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语境包括语意和关系两 个方面个方面: (1)语意方面。理解虚词理解虚词,不能只看这个虚词本身不能只看这个虚词本身,还应看它所在的句子还应看它所在的句子 甚至段落甚至段落,将词与词、句子
25、与句子顺延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来思考。通过将词与词、句子与句子顺延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来思考。通过 语意来理解的虚词很多语意来理解的虚词很多,尤其是尤其是“其其”“”“之之”“”“者者”“”“于于”等。等。 如如: 樊哙侧其盾以撞。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鸿门宴) “其其”是代词是代词,指他的指他的。 (2)关系方面。 有些虚词在连接词、词组、句子时存在某种关系有些虚词在连接词、词组、句子时存在某种关系,或因果关系或因果关系,或或 条件关系条件关系,或支配关系或支配关系,或比较关系等或比较关系等,揣摩好了词与词、句与句之揣摩好了词与词、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间的关系,则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理解了。常要揣
26、摩其间关则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理解了。常要揣摩其间关 系的虚词有系的虚词有“而而”“”“以以”“”“于于”等。等。 如如: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以以”后边连接的是代词后边连接的是代词“之之”,为介词”,为介词 举匏樽以相属。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赤壁赋) “以以”后面连接的是动词短语后面连接的是动词短语“相属相属”,”,是连词是连词,表目的关系。表目的关系。 2. 位置位置推断法推断法。 同一虚词同一虚词,放在不同的位置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用法也就不同其意义、用法也就不同,常要看位常要看位 置的虚词有置的虚词有“为为”“”“也也”“”“焉焉”“”“乎
27、乎”“”“矣矣”“”“于于”等。等。 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 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 如如:犹且从师而问焉。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师说) “焉焉”用在及物动词用在及物动词“问问”之后之后,作宾语作宾语,属代词属代词,代代“他他” 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焉焉”用在动词之前用在动词之前,且是疑问句且是疑问句,则作疑问代词则作疑问代词,意为意为“哪里哪里” 3. 标点标点推断法推断法。 同一个虚词同一个虚词(指语气助词指语气助词)放在句末放在句末,由于标点符号不同
28、由于标点符号不同,形形 成了不同的语气成了不同的语气,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常要看标点符号的虚词有常要看标点符号的虚词有“也也”“”“矣矣”“”“乎乎”“”“焉焉”等。等。 如如:南阳刘子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末尾用了句号末尾用了句号,且是判断句且是判断句,“也也”是语气助词是语气助词,表判断表判断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论语) 句末尾用了问号句末尾用了问号,“也也”表疑问表疑问 4.结构结构分析法分析法。 文言文中常用排偶句文言文中常用排偶句,上下句结构一致上下句结构一致,有时实词与实词相有时实词与
29、实词相 对对,有时实词与虚词相对。有时实词与虚词相对。 据此可根据与虚词相对的那个实词据此可根据与虚词相对的那个实词(或虚词或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意义与用法 推出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推出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如如:因因利利乘乘便。便。(过秦论过秦论)顺着,乘机;凭借顺着,乘机;凭借 昔我往昔我往矣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思,雨雪霏霏,雨雪霏霏无实意无实意 落实落实文言句式的翻译的翻译 1、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人一起传颂的宝物。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刘备天下枭雄。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2、
30、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2)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3、省略句 1)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公)度我 至军中,公乃入。”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行一不义(事)(事),杀一无罪(人)(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4)屠惧,投(之)(之)以骨。 5)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其)坐谈。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4、倒装句 4、倒装句 1)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3)大王来何操?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词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语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回归原文,检对仔细;文从句顺,翻译完美。 翻译口诀 THANK YOUTHANK YOU!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