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 1 课 (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基 础 知 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 之国(sh n) 摄 乎大国之间(ni ) 风乎舞雩 (y ) B因之以饥馑 (jn) 夫子哂 之(shn) 夫子喟 然叹曰(ku ) C以俟 君子(s ) 愿为小相 焉(xi n) 为 国以礼(w i) D异乎三子者之撰 (zhu n) 冠 者五六人(un) 浴乎沂 (y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 则曰(平日、平常) 子路率尔 而对曰(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毋吾以 也(同“已”,止) B夫子哂 之(微笑) 摄
2、乎大国之间(夹处) 加之以师旅 (军队) C因之以饥馑 (饥,谷物不熟;馑,丰年) 比及 三年(等到) 且知方 也(道,指是非准则) D如 五六十(或者) 宗庙 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毋吾以也 D鼓瑟希,铿尔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 长乎尔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 例句 以 吾一日长乎尔 A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3、 B加之以 师旅,因之以饥馑 C以 其无礼于晋 D如其礼乐,以 俟君子 6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风 乎舞雩 A曾晳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8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求也为 之,比及三年 为 国以礼,其言不让 非曰能之 ,愿学焉 赤也为之 小,孰能为之大 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相同,不同 9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
4、的一项是( )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 六十里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10下列句子全都属于孔子评论弟子“志”的一组是( )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夫子何哂 由也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吾与点也 A B C D - 3 -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 本 阅 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5、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 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诸大夫 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 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 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 由, 譬使仁者而必信, 安有
6、伯夷、 叔齐?使智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 为于此?”子贡曰: “夫子 之道至大也, 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 “赐,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 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 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 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 子。”孔子欣然
7、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 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 而不用/是有国 者之丑也/ B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 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 而不用/是有国 者之丑也/ C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 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 /而不用是有国 者之丑也/ D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
8、道既已大修/ 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中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分封给子弟、 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如战国时期秦、楚、齐、燕等均为诸侯国。 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 一般任官职者之称。大夫世袭,有封地。 C“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着重强调地位的崇 - 4 - 高。后来,“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 D夫子,在我国古代有多种含义,一是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二是指妇人对丈 夫的尊称;三是秦汉以后的人特指孔
9、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 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琴并批评教育那些 信心不足的学生。 B 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被包围在旷野上, 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 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 发出“吾道非邪”的疑问,只因颜回的一番答话他才重新振作起来。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 子才得脱险。 C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大夫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吃; 他的一些学生很有怨气,孔子对他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消除了他们的所有怨气。 D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
10、的执政者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吃, 他的一些学生心中也很有怨气。但面对困境,孔子意志坚定,情绪乐观,并联系实际,有说 服力地批评教育了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显示了大教育家的风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2)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译文: 5从本文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来看,子路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 答: 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 “ , ”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
11、虑,为他们创 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首先 回答说,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的小国,由他治理,比及三年, 可以取得“ , ”的成绩。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 ,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人们摆脱了 种种精神压力,享受自然,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 “ , , 。”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 用神态去暗示: 。其中既含有善意
12、的理解,也含有适度的批评。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 5 -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 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 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1)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就在我面前浓妆 淡抹。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 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
13、,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 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2)它们枝头粗壮 疏落,叶子平展阔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见绿叶成荫的光景了。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 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 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 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重重叠叠地挂着, 一直从低
14、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 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 桐分绿上窗纱”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是( ) A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 五个大字。 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的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 却只能如此而已。 C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他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D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是 杜鹃。 2
15、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 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1)句可改写成“始终没看清楚”,(2)句可改写成“它们枝头粗 疏,叶子平大”,从语义上看这两句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4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 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 精神, , :从 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 正气, , 。一个读 - 6 - 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5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论语吟诵比赛”工作的构思框架,
16、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答: 6一个人的语言、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请运用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你熟悉的一个同学,要写出人物的特点。200 字左右。 答: 拓 展 阅 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
17、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18、、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乙 江阴 葛延之,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 于儋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 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需,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 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 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 7 - 葛拜其言,而书诸绅
19、。 【注】 苏公:苏轼。儋耳:今海南儋县。绅:古人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B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C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D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俗称“断句”,在文言文语句中,句中停顿叫句,句后停顿叫读。 B老聃,又称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C经传,经是指儒家经典,
20、传是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 。 D江阴,古人把水之南称为阴,水之北称为阳,故“江阴”应在长江之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师学习的标准是看谁有“道”。若弟子闻道在先,那弟子也可以教授老师。 B李蟠学习很用心。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韩愈求教,韩愈就教授了他六艺经传。 C苏轼待人不热情。葛延之不远万里来求教苏东坡,他迟疑了一个月才教给他。 D苏轼讲解欠明晰。葛延之向他求教作文之法,苏轼设喻取譬,始终不点明要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文: (2)而州人之所需
21、,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译文: 11从李蟠、葛延之拜师学习的经历中,我们可领悟到哪些关于学习的道理或经验? 答: - 8 -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第 1 课课 (一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必备知识基础练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A 项,“摄”应读“sh ”。C 项,“为”应读“w i ”。D 项,“冠”应读“ u n ”。 答案:B 2解析:馑:蔬菜歉收。 答案:C 3解析:B.莫,同“暮”,晚。C.以,同“已”,止。D.希,同“稀”,稀疏。 答案:A 4解析:B 项,饥荒。A 项,古义:一两天。今义:一天。C 项,古义:诸
22、侯会盟,朝 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D 项,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 子,泛指儿童。 答案:B 5解析:C 项,连词,因为。A 项,动词,用、做。B 项,介词,用。D 项,连词,来。 答案:C 6解析:C 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 答案:C 7解析:例句是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A 项是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 项是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 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 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答案:A 8解析:“为”均作动词用,治理;“之”均是代词,但前一个意思是“这些事”,后 一个意思是“诸侯”。 答案:D 9解析:D 项,之:你们。 答
23、案:D 10解析:是子路的“志”;是曾皙对孔子的询问。都不属于孔子对弟子“志” 的评论。 答案:B 关键能力综合练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虽然”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一般翻译为“即使这样”或“虽然这样”,并 且多数情况下单独成句,根据本组句子的大意,“夫子推而行之”是夫子推广并实行它之意, 所以不能与“虽然”连在一起,由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C 项中“也是吾丑也”显然不符合 文言文停顿规律,“也是”是现代汉语常用词,但在古汉语中“也”不能放在一句话之首且 与“是”连用,所以该项也不正确。B 项停顿符合句群大意,也合乎古汉语语法规律,所以该 项正确。 - 9 - 答案:B 2解析:特指孔子为
24、“夫子”并非在秦汉以后,孔子的弟子就常常称其为“夫子”。 答案:D 3解析:A.“发兵”不准确,应为“发徒役”;说孔子“在病中仍弹琴”不符合原文, 原文是“从者病”。B.“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发出吾道非邪的疑问,只因颜回的一番 答话他才重新振作起来”不符合原文。原文多处表现孔子对自己“道”的坚信不疑,所以 B 项的评述是不正确的。 C 项最后一句“消除了他们的所有怨气”太绝对, 应该是“使他们认识 到了错误”。 答案:D 4解析:(1)关键是对重点词语“固”(固守)、“穷”(穷困,困厄)、“斯”(就、则)、 “滥”(没有操守、肆意妄为)的正确理解与翻译;(2)关键是对重点词语“道”(学说、主
25、张)、 “纲”(法度)、“纪”(规范)、“统”(道统)和被动句(不能为容)的正确理解与翻译。 答案:(1)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2)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 人接受。 5解析:本题要求通过对两文的阅读,概括出子路的主要性格特点,这就要首先找出子 路面对两种不同的情形所表现出的言行态度,然后据此概括出其性格特点的主要方面。 答案:性格草率、鲁莽,遇事不加考虑。本文中子路看到面对困境,孔子仍讲习诵读、 演奏歌唱,就生气地找孔子理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当孔子询问他们 的做法时,他“率尔而对”。
26、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 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 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 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共同调发服劳役 的人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 吗?”孔
27、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 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 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 地步?”子路说:“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许我 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 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 必定能
28、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 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说:“赐啊, 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 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 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 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 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接受。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 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 10 -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见孔子。孔
29、子说:“回啊, 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 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 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 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 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 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 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救。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6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
30、)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3)为国以礼 其言 不让 (4)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5)夫子哂之 学科素养升级练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A 和原文的引号都表示引用,B 表示否定,C 表示着重指出,D 表示拟声词。 答案:A 2答案:引用、拟人、比喻。“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这是“引用”;“自初夏 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就在我面前浓妆淡抹”,这是“拟人”;“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 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这是“比喻”。 3答案:(1)的原句“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使用“恐怕呢”的句子,语气更委婉, 树虽然是邻居家的,但是他们却只能看到它的局部,不像我能看到它的全貌,用
31、这样的句式 更能表现出作者自得的心情。(2)句原文“它们枝头粗壮疏落,叶子平展阔大”,用双音节词 强调梧桐枝叶的特点,描写更具体形象;相比于“枝头粗疏,叶子平大”,原句节奏更舒缓, 富有音韵美。 4解析:填前两空应注意上文的“往哲先贤”“品格”等词语,明确文中“孔子”“鲁 迅”是示例, 故所填亦应是此类人物及其相关品格。 填后两空, 则应注意“古今中外的著述”, 明确“司马迁史记”“文天祥正气歌”是示例,故所填亦应是此类作家作品及其表 现出的品格。 答案: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 从朱自清学得不屈的气节 李密陈情表的至爱至亲 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 5解析:本流程图虽然内容较多,但线索清晰,按顺序作答
32、即可。从流程图看,活动分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在充分理解了流程图的意思之后组织答案。 为了便于理解,表述时可按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顺序进行,同时注意对图示 信息的提炼和整合。 答案:拟于 9 月 28 日在礼堂举办“论语吟诵比赛”,通过网上投票海选 15 人进入 决赛。决赛设 9 个奖项,由 5 位评委现场打分,当场颁奖。赛前赛后通过电视、网站、报纸 宣传报道。 6答案:(示例)“吱”的一声,门开了,只见他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扭地朝着 自己的座位走去,那两只弯成直角的胳膊时不时地在身体两侧摆来摆去,生怕不能引起周围 人的注意。看到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他
33、,他微微一侧身,用那略带挑衅的眼神环顾四周, 然后脸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仿佛中了什么大奖,然后用深沉的语气说道:“怎么,没见 过帅哥?”接着摆出一个很有型的姿势,一副我就是与众不同的神情。当大家转过身时,他 会发出“嘿嘿”的笑声,一副奸计得逞的模样。 7解析: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 11 - 答案:D 8解析:句读,俗称“断句”,在文言句中,句中停顿处叫读,句后停顿处叫句。 答案:A 9解析:B 项,六艺经传不一定是韩愈教授的,原文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与“不拘 于时, 学于余”是并列关系, 甚至也可以理解为有了前者, 才有向韩愈求教的资格。 C 项
34、, “不 热情、 迟疑”不当, 见译文。 D 项, “欠明晰”错, 文中已明确地说明作文之法在于“意” 用心思考。 答案:A 10解析:(1)之、耻、相(偏指一方的指代性副词)、师、而等。(2)(于)市、而、徒、摄等。 答案:(1)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遇到)称“老 师”称“弟子”的人,就多人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2)但百姓日常所需的物品,从集市上买取就能足用,但是不能平白无故地得到,必须拿 一样东西来换取,然后才能为自己使用。 11答案:要尊师重道,虚心向老师请教。要热爱学习,勤奋执着,广闻博取。要 善于思考,掌握要领,找到恰当的方法。 【参考译文】 乙
35、江阴葛延之于哲宗元符年间,从乡下不远万里来到儋耳,拜见苏东坡。苏东坡留葛延 之住了一个月。葛延之向苏东坡请教写文章的方法。苏东坡耐心引导说:“儋州虽然是一个 有几百户人家的小城,但百姓日常所需的物品,从集市上买取就能足用,但是不能平白无故 地得到,必须拿一样东西来换取,然后才能为自己使用。所说的这一样东西就是钱。写文章 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天下之事,都分散在经书、子书(诸子百家、笔记小说)及史书之中,可 也不能白白地拿来使用,也必须先得到一个东西,然后才能把它们攫取过来,为自己所使用。 所谓的这个东西就是意。(卖家)得不到钱(买主)就不能拿到物品,人不用心思考也不能够用活 那些事。这就是写文章的秘诀。”葛延之听了(很受启发),当即拜谢苏轼,并把这个秘诀写在 腰间的大带子上。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