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 国家安全 第十七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地地 理理 2022 内 容 索 引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素养导读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核心素养 1.结合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综合思维) 2.通过具体案例,结合区域认知,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产生 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并说明资源的数量、质量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4.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自然资源
2、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与人类活动的 关系。(区域认知) 5.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 的影响。(综合思维) 知识构建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自主诊断 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关系 (1) (2)关系: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 存在的。 调节 支撑 同时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背景 数量 供给 废弃物 支撑服务 供给 服务功能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理念 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 的,人类从一种服 务获益时,可能危及其他服务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 行 ,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
3、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 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相互冲突 综合权衡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 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 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 和能量。 经济技术条件 物质 (2)自然资源的类型 非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3)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和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 项目 内 容 条件 要能满足某一时期 的需求 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 能力 途径 作为生产原料通过 变成有价值的产品 直接被人们 而体现其价值 人类社会 开发利用 生产过程 消费 (4)自然资源的属性 质量 社会发展水平 自然 2.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自然资源
4、数量是 的。 (2) (3)自然资源稀缺带来的影响 自然资源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 ,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 两 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良性的响应会 ,从而弥补资源 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有限 增加 有限性 上涨 需求 优化资源配置 3.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 (2) 优劣程度 社会 质量 技术水平 质量低 环境 (3)自然资源用途的差异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 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人类需求 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 (2) 不均匀 富集 空间差异 空间分布不 均匀 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环境问题的产生 (1)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 ,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
5、统的 运行,将所形成的 排入自然环境。不同时期的影响如下表所 示: 自然资源 废弃物 时期 影 响 工业革 命前 地球的大气、 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 要,人类排放的 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 命后 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 环境的 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 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 、全球变暖等环 境问题 土地 废弃物 资源 支撑服务 生态退化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 环境 经济发展 两面 大 资源利用率 负面 2.环境问题的危害 (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影 响 具体
6、表现 供给服务功能下降 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 稀缺甚至 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环境污染与 加剧,并增加自然灾 害的风险 功能降低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枯竭 生态退化 文化服务 (2)危害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 。 环境问题制约 发展。 人类健康 社会经济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一考向一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类型 表 现 关系 供给 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随 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
7、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 增加 自然 环境 的各 种服 务功 能是 同时 存在 的 调节 服务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 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文化 服务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 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 服务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 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如果自 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1】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
8、、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红河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彰 显了一种人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服务功能是(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净化地表径流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结合图文材料可以分
9、析在该生态系统中,森林位于山地的上 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等服务功能,体现了对学生综 合思维的考查;该生态系统中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森林下方的 原因分析则体现了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保持水土 梯田 森林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A (2)C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供给服务危机中,淡水供给服务危机是其中之一。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第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是
10、( ) A.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C.冰雪融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关于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B.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使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污 染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资源危机会使人们意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 浅层地下水,A正确。深层地下水
11、埋藏深,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 区,都不易利用,B、C、D错误。第2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 当,也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C错误。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二考向二 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 1.自然资源的类型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相对 性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 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 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 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 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 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 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举例 生物资源、水
12、资源、土地资源、太 阳能、风能、潮汐能 矿产资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资源 类型 含 义 气候 资源 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 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 等 生物 资源 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 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水资 源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 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资源 类型 含 义 土地 资源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
13、、 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矿产 资源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 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能源 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 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 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 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分析 (1)数量特征分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质量特征分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自然资源的空
14、间分布特征及影响 项目 内 容 举 例 空间 分布 特征 空间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循。可 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 分异的影响,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 带性特征 我国北方旱地多、热量少、 水分少,南方水田多、热量 多、水分多 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 制约,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项目 内 容 举 例 影响 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 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使我 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 植业为主,干旱、半干旱地 区以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 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中东的石油
15、,中国的稀土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项目 内 容 举 例 影响 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 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农业文明时期的文明中 心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 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 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 联系和全球化进程。一些资源可以通 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 国家间进行流动 缺水地区可以通过调水 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石 油缺乏国家和地区可以 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石油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项目 内 容 举 例 影响 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 进行流动 通过水果、粮食等
16、农产品 贸易,实现不同地区间土地、 水等资源的再分配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2】 (2020河北高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黑河(下图)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黑河流 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接壤,流域范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个 省级行政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目前该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黑河的下游几乎干涸,分析主要原因。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分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 知,分析黑河下游干涸的原因则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
17、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第(1)题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 居 , 短缺气候 、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土 地 、土地盐碱化、植被退化 内陆 水资源 干旱 荒漠化 少 蒸发 下渗 全球变暖 灌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植被退化。 (2)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流域多砂质沉积物,地表水易下渗;全球变暖,蒸发 量大;中上游用水量过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角度1 自然资源的类型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上面图片至中的物质与下图图例乙所示物质
18、同类的是( ) A. B. C. D. 2.图片至中的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图片至依次表示煤炭、沙漠、果树、花卉,图例乙表示自 然资源。四种物质中,只有煤炭属于自然资源。第2题,煤炭属于非可再生 资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角度2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 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2020年世界水日中国主题为“坚持 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据统计,全世界约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 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据此完成第34题。 3.近几年来世界上水资源不足的国家
19、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4.水资源不足是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其缺水 的可行措施是( ) 大面积人工降雨 跨流域调水 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 耕还牧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 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 水量大增。第
20、4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 工降雨可以增加降水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缺水问题,人工措 施融化西北冰川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取的。排除。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三考向三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植树造林 防护林带类型 水源涵养带 水土保持林带 防风固沙林带 生态功能 防治水土流失 防治土地荒漠化 (2)科学开发 整理土地 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开源:
21、可采取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 人工降雨等措施。 (2)节流 农业:改进灌溉技术 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实现污水资源化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材料二 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环顾当今世 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 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分析材料一,将下列数码填
22、在相应的位置 上:A ,B ,C 。 回补地下水 地下热水 污水处理厂 (2)结合材料一,判断度假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有哪些。 (3)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以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和低碳经济为背景材料,分析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和节能减排的措施,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第(1)(2)题 地下热水 污水处理厂 灌溉农田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第(3)题 利用率 能源 科技 环保 考向一 考向二
23、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 (2)不同温度的地下热水的利用、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3)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 新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制订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完成第13题。 注:1亩=1/15公顷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人口快速增长 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水蚀、风蚀、沙漠侵吞,丧 失大量耕地 生态退耕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耕地 A. B. C. D.
2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A.开垦草原 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尽量多施用化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A 2.D 3.C 解析 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城镇建设、生态退耕等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不断减少。为保证粮食供给,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四考向四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
25、问题产生的原因 1.工业生产的发展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世界人口高速增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科学技术的发展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维拓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 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 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净化能力。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4】 (2020湖南永州二模)海菜花,又称“水性杨花”,是中国特有的珍 稀濒危水生植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 值。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只要水体稍有污染,海菜花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
26、亡。 它主要生长于海拔2 700米以下水体干净、温暖的湖泊、池塘、沟渠及水 田中。20世纪60年代,云南滇池大量生长海菜花,黄蕊白瓣的海菜花全年盛 开并浮于滇池水面,繁花似锦,人们誉之为“花湖”“花海”。1976年以后,滇池 的海菜花几乎消失。近年来,随着滇池生态的修复,海菜花又重现滇池。 简析20世纪后期滇池海菜花几乎消失的原因,并列举三项滇池生态修复的 具体措施。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分析滇池海菜花消失的原因,要结合材料提供的海菜花的生 活习性以及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列举滇池生态修复措施则要根 据生态破坏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
27、思维和地理实践 力。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水质变坏 废弃物 养殖 化肥、农药 过度采集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污水处理厂 自然保护区 外来物种 人工 宣传教育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原因: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废弃物,使得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坏;过 量水产养殖;围湖造田;海菜花食用及药用价值高,人们过度采集;外来物种 入侵。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加强湖泊流域内污染治理;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过 度采集;加强对湖泊外来物种治理,避免生物入侵;人工回种海菜花;实行生 态补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等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
28、向四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和低碳生活。图中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第 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图中( ) 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及可能的后果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
29、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环 节是人类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加速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连接大气圈 和水圈,为水循环,水循环速度如果加快,不能减缓碳排放的速度;环节是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第 2题,人工增雨可以增加降水,但不能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建设水电站能 够间接调节径流,降低洪涝灾害;发展火电站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可能导 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沿海低地被淹;北京冬季燃煤取暖排放 大量废气,会导致大气
30、污染。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专项提升 热点透析可燃冰的发现与开采 情境素材 可燃冰,一般指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 冰一样而且遇火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固体瓦斯”等。其实它是 一种固态块状物。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 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2014年 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 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 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年
31、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 为新矿种。2020年2月17日,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轮试采点火成功。 命题视角 【角度1】可燃冰开发对我国有哪些意义? 【角度2】可燃冰开采中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案 (1)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状况,巩固国家能源安全。 (3)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4)可燃冰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答案 (1)引发海底滑塌。 (2)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海洋酸化;海底生物灭绝;加剧温室效应。 规范答题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 (2020河北衡水高三模拟)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
32、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 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 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现状 据图描述我国城市黑臭水体分布现状,并提出整治措施。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以我国城市黑臭水体为背景,结合我国城市黑臭水体分 布的饼形图,考查其分布特征,并分析整治措施,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和 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根据图示信息,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现状的描述可按照“先总 后分”的顺序,先答出我国黑臭水体城市分布的整体状况,有黑臭水体城市 数量 ,全国占比 ;再描述黑臭水体的水体形式与区域分布,在
33、 黑臭水体中,河流占比 ,南方 北方。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的 整治措施,应考虑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即污水来源、污水排放、淤泥污化 等,再对症下药,可从控源截污、达标排放、清淤换水等角度作答。 多 大 大 多于 答案 分布现状:有黑臭水体城市数量多,全国占比大;在黑臭水体中,河流 占比大,南方多于北方。 整治措施:加强排污管道建设,防止污水进入河湖;加强生活、生产污水的 净化处理,促进污水达标排放;清除污水河道淤泥,更换清水,促进水质净化。 思维建模思维建模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的思路 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从 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
34、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的思路 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 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 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 环境 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环境 污染 地形封闭,大气稳定,水域封 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等矿物 能源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 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污染物 排放量大 生态 破坏 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严重,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气候 干旱,多大风,地表物质松散 (荒漠化);植被稀少 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垦,过度放 牧,过度
35、樵采,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 的农业生产方式;矿产资源开发和 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资源 短缺 资源储量有限,时空分布不 均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3.分析环境问题后果与危害的思路 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 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 4.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的思路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 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主要 问题 具体措施 环境 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
36、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 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 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 际合作 生态 破坏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 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 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规范规范对应训练对应训练 (2020广东广州一模)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冻土区气温升高造成冻土融化。由于这种融化 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石灰岩地区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很相似,故称为“热喀 斯特”作用;由其形成的低洼地积水成湖,称为“热喀斯特”湖。研究人员在 北极地区11个“热喀斯特”湖72个地点捕获了湖底冻土层释放的甲烷气泡 (如上图所示)。 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热喀斯特”作用的直接表现是全球变暖使北极地区 冻土融化,在低洼地积水成湖;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气体,进一步促进了全 球变暖,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答案 “热喀斯特”作用使冻土融化,形成湖泊;湖泊的形成加快冻土融化; 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促进全球进一步变暖,形成恶性循环;冻 土融化将原来封冻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释放出来,影响生态环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