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26 ,大小:9.71MB ,
文档编号:1189297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18929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八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八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pptx

1、第十八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地地 理理 2022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 国家安全 内 容 索 引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素养导读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1.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2.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 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结合资源安全问题的具体实例,掌握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影响及资源安 全问题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2、及保障资源安 全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3.结合我国能源生产状况及能源消费现状,了解我国能源供需特点,理解 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并分析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 能源安全的意义。(综合思维) 4.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方向。(综合思维) 核心素养 5.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 险。(区域认知) 6.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并理解耕 地保护对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7.运用示意图,列举各类型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区域认知) 8.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海洋

3、国土安全 的影响。(综合思维) 知识构建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自主诊断 一、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问题的两种观点 经济 资源耗竭 枯竭 替代产品 (2)资源安全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 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 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 要求,且是稳定、 和经济的。 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 功能。 (3) 整个人类社会 质量 及时 供给服务 经济 物质基础 (4)资源安全问题出现的背景 源于资源供给与 的失衡资源需求增长过快或资源 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 (5)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需求

4、 供给能力 数量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2.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 (2)资源安全的分类 战略资源安全 领土 政治 资源 经济 非战略资源安全 (3)资源安全的意义 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的 。 资源安全问题通过触发和放大 、经济、 甚至政治等 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物质基础 环境 军事 3.保障资源安全 (1) 开发替代资源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2)资源消费 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 和循环利用来实现。 使用效益最大化意味着用最小的 获得最大的经济、环 境或社会效益。 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 ,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5、 (3)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 之间的关系。 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 的 ,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 重复使用 资源消耗 风险 自然环境 资源安全 二、中国的能源安全 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安全问题的背景 石油、 、煤炭等化石能源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 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 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 题。 天然气 环境污染 (2)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我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 、缺 气、 、多风”的禀赋,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我国能源供需具有以 下特点。 少油 丰水 总量大 大于 东南沿海 北多南

6、少 西多东少 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方针 能源战略方针:“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 、气为重心。” 能源安全的晴雨表: 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关系变化 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 油 石油 (2)中国石油供求变化历程 时 间 供求情况 20世纪上半叶 世界上盛行“ ”观点,估算石油储量 不超过2亿吨 1958年 大胆预测只有 亿吨 20世纪60年代之前 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 1959年 发现了中国第一大油田,命名为“ ”; 之后相继发现了 、大港、 、辽河 等多个储量在亿吨以上的大油田 中国贫油论 15 进口 大庆油田 胜利 任丘 时 间 供求情况 20世纪7

7、0年代到90年代初 成为自给有余的 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石油生产量的增长明显 消费量的 增长,1993年再次成为原油 国,目前 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2015年 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71.76亿吨,剩 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5.69亿吨;2015年末的石 油剩余储量按当年的生产水平只可开采 年 净出口 低于 净进口 11.9 (3)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及对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 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以及 、非洲、 等 国家和地区。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 , 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西亚 拉丁美洲 长距离运输 3.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1)我

8、国煤炭资源现状 煤炭资源丰富,在 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供需空间明显 导致的运 输安全风险,以及煤炭生产、 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 的限制。 数量 错位 消费 (2)煤炭供需错位及产生的影响 (3)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问题及影响 煤炭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 ,严重制约我国煤炭的生产和 ,造成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需要在保障 与 保护环境之间作出权衡。 东部 黄土高原 成本 输送 环境问题 消费 能源安全 4.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能源生产、 、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 能源利用向清洁、 、高效方向转型,能源需求

9、总量增长 等趋势。 储存 低碳 变缓 (2)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增长 降低 下降 水电 风能 天然气 储量 国外 (3)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充分发掘 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 整 、发展节能技术、提倡 等途径,提高能 源 。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 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 和天 然气等。 开辟 、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 强 ,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常规 产业结构 节约消费 利用率 低碳 核能 多源 国家战略能源储备 三、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的概念 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 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

10、食物。粮食生 产、 、流通、 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 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立足 资源,实现粮食基本 ”,意 味着我国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 粮食 大致持平。 生存 储备 进出口 国内 自给 需求量 (3)粮食生产的基础:水稻、 、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 (4)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 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 量和 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 和光照等资源的 时空配置有关。 小麦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质量 水 (5)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后备耕地 9.5% 建设用地 质量低 耕地空间分布不

11、均, 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 灾害频发,粮食产量 波动大。 退化 中、低 荒漠化 农药 水土 气象 年际 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不同时期国内粮食生产的状况 时 间 生产状况 意 义 19492015年 粮食产量增加速度约为 速度的2.2倍 粮食安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 善 1996年以来 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千 克 基本上实现了粮食供 需 人口增加 平衡 (2)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 扩大耕地数量和 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 径。 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 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 趋势,主要通过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 提高单位面积产

12、量 扩大耕地面积 减少 (3)提高粮食单产的途径 依靠增加人力、 和技术投入,从 、养分和水热 资源保障能力、 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 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4)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 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 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充分利用 (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 建立 。 物质 耕地利用率 作物品种和栽培 消费 国际粮食 粮食储备 3.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 战略:“以我为主、 、确保产能、 、科技支 撑。” 目标:“确保谷物基本 、口粮绝对安全。” 立足国内 适度进口 自给 (2)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勉强平衡 耕地 宏观调控

13、(3)耕地保障对粮食安全的意义 耕地的数量、 和生态安全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 面 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 和 。 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 。 质量 耕地 生产能力 耕地红线 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与坡耕 地改造、高效节水等。 永久 基本农田 耕地质量 水土保持 四、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早期开发利用方式 主要为海岸和近海的 之利和舟楫之便。 滩涂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

14、、利用最多的部分。滩涂是 位于大潮时 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可为人 类提供盐田、 、水产养殖、 等多种服务。 渔盐 最早 高潮线 耕地 旅游 (2)海洋环境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复杂性 气象 高压 缺氧 腐蚀性 投入 (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及条件 (4)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 逐步向深海及 延伸,服务于工业、 、军事、 等多个领域。 人地 海洋 海洋工程 海底 农业 交通运输 2.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围海造地、 、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 生产和 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 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2)海岸、 或海底修建桥梁、 、机场、 和

15、管线 等设施,可以改善 与陆地的通达性。 (3)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 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4)海底可为 、有毒、 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 填海造陆 生活 沿海 海上 隧道 港口 岛屿 海水化学资源 易燃 有放射性 3.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的概念 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 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 内水和 ,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 和大陆架,是内水、 领海、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上空 领海 专属经济区 毗连区 (2)海洋国土的权益 领海 主权 大陆架 管辖权 (3)中国海洋国土组

16、成 300 1.8 11 000 (4)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土安全的影响 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 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提高国家对 的管控能力。 保障国家领土和 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 纵 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 海洋国土 主权 战略 (5)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方式 在争议海域进行的 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 的 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如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 的 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 力。 空间资源 冲突 对话协商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

17、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一考向一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表 现 具体内容 资源禀赋问 题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 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 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 的资源绝对短缺 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 乃至枯竭;可再生资源的利 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资 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影响因素 表 现 具体内容 资 源 生 产 与 供 给 能 力问题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 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 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 济、社会成本过高 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 足;跨区域资源调

18、配工程的技 术风险和区域冲突;资源贸易 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资 源 消 费 需求问题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 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 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 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 短缺 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消费 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消费质 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途 径 具体内容 增加资源供给和 保障能力 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增加区外资源 调配与贸易;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节约和优化资源 利用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使用效益最 大化;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规避衍 生安全 风险 环境友好 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保持可持续

19、供给资源 和平开发 利用 不以邻为壑;避免资源争夺导致的冲突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我国水资源问题 问 题 表 现 时空分布 不均,缺水 问题突出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在时间 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 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 的发展;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构成了很大压力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问 题 表 现 水污染问 题严重 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的 污染负荷普遍重于南方;沿海地区,由于人为

20、超量开采地下 水,海水入侵,引发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利 用效率低, 浪费严重 农业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仍普遍沿用,灌 溉浪费严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4.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措 施 内 容 兴修水利,优 化水资源配 置 修建水利工程,比如水库、渠道、跨流域调水工程等,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完善综合防洪减 灾体系,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 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 都是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措 施 内 容 节约用水, 构建节水 型社会 结合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

21、调整,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提 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改进陈旧的灌 溉系统,将大水漫灌改为更加节约的喷灌或滴灌等,发展节 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措 施 内 容 水污染防 治 排放污染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水体的承载能力,把环境污 染控制在特定限度之内;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 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 量,共同参与监测管理;运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查明水体 污染的范围、程度,实时预报和动态监测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1】 生产活

22、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 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 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 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 与地下水的总量,“消耗”是指某流域中现有的地下、地表水体因为蒸发、 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灰水足迹”指以 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 要的淡水水量。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

23、)“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 省级行政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江苏 B.山西 C.北京 D.海南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有( ) 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海南的 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有( ) 跨流域调水 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提高工业 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 B. C. D.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结

24、合文字材料,充分理解“灰水足迹”“绿水足迹”“蓝水足迹” 的含义,然后结合图示提供的各省级行政区的相关信息,在区域认知的基础 上运用综合思维分析问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大 重 大于 年降水量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第(3)题,跨流域调水和大规模兴修水库不能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而提 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新疆“蓝 水足迹”比重。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C (2)A (3)C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2020河北衡水中学联考)我国某丘陵地区M镇分布

25、有富铁矿,早期遍地开 挖,采矿卖矿,后来加强整治管理,集中开发。2017年,该镇开始承接省级行 政中心转迁的球墨铸管厂,铸管厂利用当地铁矿冶炼生铁,所产铁水除铸管 消耗外,富余的铸铁外销;2018年,两家以铁水为原材料的企业紧邻铸管厂 布局。当地建链补链、以商招商,以球墨铸管固体废弃物和矿山尾矿砂为 原料,以球墨铸管高炉废弃煤气、工业蒸汽为生产能源的多家企业相继在 其周边布局,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小镇。据此完成第12 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早期遍地开挖铁矿,会使得M镇( ) A.资源充分利用 B.基础设施完善 C.资源环境破坏 D.人居环境优化 2.建链补链产生

26、的显著效益有( ) 降低生产成本 减轻环境污染 减少耕地占用 提高人口素质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乱挖乱采矿产资源,会导致资源环境破坏,资源利用率低;同时, 会产生环境污染,导致人居环境恶化。早期M镇基础设施可能有所改善,但 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第2题,由材料可知,当地建 链补链,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废弃物资源化,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相关企业建立会占用耕地;该地工业为 重工业,对人口素质提高影响不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

27、二考向二 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的能源安全 1.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些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铁矿等日渐短缺甚至枯竭,对人类社会的 影响十分巨大,促使人类社会发生改变,如下图所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石油资源潜在的危机及应对措施 (1)潜在危机 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由于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石油资源枯竭将使世界笼罩在石油 危机的阴影之中。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世界石油供应将出现紧缺态势,石油价格必定 上扬。以目前我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高速增加的态势,与石油相关的庞 大工业群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8、 (2)应对措施 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 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 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 利用率的目的。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 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 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为了预防石油供应中断,保障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29、世界许多国 家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1)煤炭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 面 影 响 对土地造成的 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 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 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 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环 境的影响 在堆存和装卸过程中发生自燃或产生扬尘,从而污染大 气环境,同时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方 面 影 响 加工过程 对环境的 影响 煤炭加工洗选会排出大量洗煤水,在干燥过程中会

30、产生大量 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液化和汽化过程中还会产 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 对环境的 影响 全球变暖:由于燃料消耗激增和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有 变暖的趋势 酸雨的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 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 水体富营养化:电站的废热水排放形成热污染,使水体中的无 机氮含量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在能源开发与使用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验收、同时投产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

31、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 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 在矿区生产中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煤炭而扰动、破坏土地, 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 洁净煤技术等。 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化石燃料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4.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利用形式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资源类型 优 点 缺 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 能 能量巨大、 无污染、 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 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 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 足的地区:西北地 区、青藏高原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2、 考向四 资源类型 优点 缺 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风能 风力发 电成本 较低, 无污染 风速稳定的地方少,风 力有季节性和短期变 化,而且风力丰沛地区 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存 在储存和输送问题 风力发电 风力较大的地区: 青藏高原、西北地 区、东部沿海地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资源类型 优 点 缺 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水能 大坝和电 厂建成后 发电成本 较低,无大 气污染 大坝建设可能对 库区及其周围地 区的环境带来不 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地势落 差大的地区 潮汐 能 清洁、无 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 大坝会阻碍船只 和鱼类进出 利用

33、潮汐 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资源类型 优 点 缺 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生物质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 环境污染,也会造 成资源浪费 农村比较 理想的是 发展沼气 我国广大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 不多,更新速度较 慢,地热蒸汽中常 含有一些有毒有 害物质 发电、取 暖、建地 热温室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 ,如青藏高原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我国在能源利用中存在什么问题? (2)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3)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在石油进口中要避

34、免 进口的单一化,注意多元化进口,为此我国采取 了哪些举措? 中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状况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结合材料提供的统计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在能源利用 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以及我国保证能源安 全采取的措施。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第(1)题 第(2)题,主要从消费量增长、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增强和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等角度分析。第(3)题,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一方面要从多个国家进口 石油,另一方面石油 也要多元化。 上升 很小 越来越大 进口路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我国石油的对外依赖

35、程度不断扩大,能源安 全受到巨大威胁。 (2)石油产量增加缓慢,需求量日益增长;进口石油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 场依赖性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3)修建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中缅石油管道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当今世界能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已成 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 沿海高,内陆低 西部高,东部低 北部高,南部低 东部高,中部 低 A. B. C. D. 2.M地

36、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 煤炭资源丰富 石油资源丰富 天然气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丰 富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能源保障水平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内陆高于沿 海。第2题,M地区为四川省,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三考向三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 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特 征

37、 具体表现 人均耕地少, 后备耕地资 源有限 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面积 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 不断减少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耕地质量总 体欠佳,退化 和污染问题 严重 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特 征 具体表现 耕地空间分 布不均,水土 资源配置不 佳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丘陵地区 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 以

38、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 最为严重地区 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 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特 征 具体表现 农业气象灾 害频发,粮食 产量年际波 动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 度大 平均每年有约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 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依靠增加人力、物

39、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 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 位面积产量的潜力,主要手段如下图。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 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我国还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 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具体表现如下表。 调节手段 具体表现 影 响 通过粮食的跨 区调剂,解决 粮食生产与消 费空间配置不 均衡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粮北调” 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 方 保障北方缺粮地区 居民的食用粮需求 自1985年起,“北粮南运”从北 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 以玉米

40、为主 适应畜牧业发展对 饲料用粮的需求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调节手段 具体表现 影 响 通过粮食的跨 区调剂,解决粮 食生产与消费 空间配置不均 衡问题 粮食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河南、安徽等省区 这些省区都易受农业气象 灾害影响,如果同时或大部 分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将严 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调节手段 具体表现 影 响 充分利用国 际粮食(包括 谷物和大豆) 市场,是我国 保证粮食安 全的重要辅 助手段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以净 进口谷物为主,主要进口小麦 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 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

41、期到21世纪 初,进出口大体平衡 21世纪以来,粮食净进口量持 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 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 费总量的80%以上 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但 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 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 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调节手段 具体表现 影 响 建立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 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 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 作用 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 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 件等功能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措施 (1)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背景未来粮食安全面临众多挑战 粮食需求

42、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保障措施 措 施 具体做法 确保耕地 总量不减 少 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 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 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 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 亩(1亩=1/15公顷) 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 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 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 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 田,做到占补平衡 考向一 考向

43、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措 施 具体做法 提高土地 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措 施 具体做法 保护与改 善耕地质 量和可持 续利用能 力,实现 以质换量、 藏粮于地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 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水土资源 保护项目 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 针对各区域中、低产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

44、定了各区域的耕 地质量提升任务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3)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区 域 主要问题 农田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 东北及内 蒙古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 土地土壤退化严重 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 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 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 化技术,增施有机肥 华北平原 地区 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 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 力下降,地下水超采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 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区 域 主要问题 农田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 长江中下游 及南方区 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

45、酸 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 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 退耕恢复植被 西北和黄土 高原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 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 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 膜残留污染严重 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 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 渍化,回收残膜 青藏高原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 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 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 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总结 科学开发与整理土地的办法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3】 (2020江苏卷,1718)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

46、 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组题以统计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图中涉及的区域对国家粮 食安全的贡献情况及制约贡献较低的蒙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解答本 组题首先需要认真分析材料,然后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解决 问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

47、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高 上升 增大 干旱 水资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答案 (1)B (2)B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农作物地方品种是重要的农作物品种和基因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地方品种数量呈急剧下降 趋势,但在西南地区还保留较多。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农作物地方品种数量急剧下降,其原因主要是( ) A.技术要求高 B.育种成本高 C.抗灾能力差 D.单产较低 2.西南地区地方品种保留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域较封闭 B.政策性保护 C.自然灾害少 D.耕地比重小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

48、三 考向四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地方品种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品种单产较低,满足 不了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最终被淘汰,D正确。第2题,西 南地区山地较多,地形崎岖,较为封闭,人类活动少,地方品种得以保留,A正 确。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多,C错误。耕地比重和政策性 保护对品种的影响小,B、D错误。故选A。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四考向四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海洋可利用空间及其特点 可利用空间 特 点 原 因 海面 不稳定,受外界影响大 海洋气象状况多变,海水的运动 水体

49、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 构有严格要求 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 大 海底 活动受限 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 境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及意义 类型 用 途 优 点 缺 点 生产 空间 海水养殖、 海上发电等 海上生产项目建设的优点是可 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利用代价低; 交通运输便利,运费低,道路等基 础设施建设费用少 资金投入大,技术 难度大,风险大 储藏 空间 海上油库、 海底仓库等 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 利、节约土地等 资金投入大,技术 难度大,风险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类型 用 途 优 点 缺 点 交通 空间 建设港口、航 道、机

50、场、跨 海桥隧等 海洋交通运输的优点是连续 性强、成本低廉,适宜各种笨 重的大宗货物的远距离运输, 如粮食、矿产资源等 速度慢,航行受天 气影响较大;基础 设施建设成本高 生活 空间 观光休闲、建 设海上城市等 风景秀丽、海底世界奇妙等 容易造成海洋污 染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类型 用 途 优 点 缺 点 军事 空间 潜艇活动、建 设海底基地等 安全性高、隐蔽性好、节约 土地等 建设难度大、资 金投入大 通信 空间 海底电缆等 隐蔽性好、安全性高 海水腐蚀性强、 技术要求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意 义 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 农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