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 2021 年高考桂林、崇左市联合调研考试年高考桂林、崇左市联合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文科综合 历史历史 注意事项: 2021.03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 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3.答第 I 卷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答第 II 卷时,请用直径 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
2、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 本试卷上无效。 5.第 43、44 题为地理选考题,第 45、46、47 题为历史选考题,请按题目要求从每科中分别任 选一题做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140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秦之际,黄河中下游地区农地垦殖规模快速扩大,然而国计民生对依靠山林川泽资源的 采集经济仍具有很大依赖性。对
3、此,国家则通过制定礼制、禁令等方式强化对山林川泽的 保护管理。先秦国家对资源的保护 A.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体现 B.根源于社会经济的转型 C.说明生态文明理念成熟 D.反映出集权政府的形成 25.右图 4 为成都出土的东汉薅秧画像砖拓片。画像中 左图为薅秧,两个农夫手扶竹杖用脚将杂草踩入泥 中;右图为耕作,两农夫高举尖嘴锄,奋力农作。该 文物图片可反映 A.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 B.土地所有权属的变化 C.铁制农具的普遍推广 D.刀耕火种方式的延续 26.从唐到元,科举取士存在以儒家经学为重或以文学辞章为主的争论。唐、北宋初期主要以 文学诗赋取士,到南宋后期,科举内容主要围绕“心性”“天理”“道”
4、“正心诚意”展开,文学 辞章渐居次要地位。这一变化 A.限制了文学的发展空间 B.反映取士标准的随意性 C.促进理学与政治的结合 D.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7.市镇是在集市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区域工商业中心。有学者对明清时期苏州府、松江府所属 市镇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 1). 据此可反映出 A.“苏湖熟,天下足”的经济地位形成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江南市镇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 D. 近代通商口岸开放冲击了江南市镇 28.1901 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 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
5、,能确立法治之主格, 以保团体之利益。”这反映出梁启超 A.赞同地方自治 B. 反对人民主权 C.鼓吹君主立宪 D.主张以法治国 29.下图(图 5)是国共对峙时期红色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从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形势来看 A.工农武装割据已在南方取得优势 B.中共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 C.长征的胜利促成了革命重心转移 D.“左”倾错误在斗争中得到纠正 30.1945 年 8 月 10 日至 11 日,蒋介石连续发布三道命令:要求八路军及一切抗日军队“应就原 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之部队并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 令”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令各战区
6、“以主力挺进解除敌军武装”。 这反映出 A.国民党企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国民党军队积极准备对日反攻 D.国共合作关系已经彻底破裂 31.1979 年 9 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 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的表述;1982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反 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中央政策的转变 B.农村土地所有权属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个体生产经营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32.为赢得诉讼
7、,雅典诉讼人在演说中力陈自己或先辈所承担城邦的捐助义务,或将诉讼案件 与城邦的利益联系起来,有的利用陪审员的怜悯之心,以至于雅典人认为“不研习演说术 的人将成为它的牺牲品”。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法制规范缺失 B. 民主政治发展 C.公民素质低下 D. 智者运动兴起 33.15 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著名学者费奇诺提出,“如果我们认识事物是为了认识自己, 那么 认识自己就是为了认识上帝”,但“上帝只有在人身上才能表现出完全的神性”。这一认识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 反映了宗教改革的理性精神 C.升华了探索自然奥秘的价值 D.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34.1871 年德意志
8、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邦成员仍保 留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巴伐利亚军队只在战时听从 皇帝的命令。此外,各邦还保留教育、宗教、部分司法等自治权利。这反映德国 A.统一中孕育分裂主义倾向 B.保留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 C. 国家体制的联邦主义特征 D. 拥有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 35.1949 年,美国联合英法等国建立“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 制定了“国际安全清单”,对苏联、东欧及中国等国采取战略物资出口限制,防止“共产党国 家的帝国主义侵略能力”。美国这一举措旨在 A. 抵御社会主义国家进攻 B.转变冷战中
9、的斗争策略 C.割裂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D.维持冷战中的优势地位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孔子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贯穿于人格的完善、人性 的修养的始终。诗所兴起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仁爱情感,这是以“仁”复“礼”的前提。在“兴于 诗”的前提下,人的视听言行才能皆合于礼,立身处事皆“立于礼”。“立于礼”只是做到了人的心 理欲求与伦理规范的统一,还不是人格的最后完成,所以还须要“乐以成性”,只有在音乐的陶 冶下,才能形成完美的人性、健全的人格。为了使审美教育服从、服务于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 育,孔子在其教育活动中对诗、乐进行过一番改造,让人形成“仁”
10、与“礼”、内在心理欲求 与外在伦理规范交融一体的自由和谐、调畅怡悦的审美境界。 摘编自祁海文等中国美育思想通史 先秦卷 材料二 柏拉图(公元前 427-公元前 347 年)在审美教育中重视音乐(包括诗歌、悲喜剧等 文学作品)的作用,应“为了灵魂的美善而实施音乐教育”。他把人的性格分为统治者哲学家的 理智、保卫者武士的意志及被统治者农工商的情欲三个等级,认为审美教育只有以理智、合理 的内容才能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实现和谐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政治规 范,即诗只能描写善、美的东西、音乐必须是适合保卫国家的曲调,禁止“摹仿罪恶放荡卑鄙和 淫秽”的文艺作品和表现悲哀、柔弱的曲调。审美教
11、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 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 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 摘编自陈育德西方美育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美育思想的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美育思想兴起的背景。(6 分)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美育思想产生的影响。(7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表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口号演变 摘编自谢翌,潘安童的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根
1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两个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二)选考题:共(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1932 年,在“一 二八事变”的冲击下,沿海地区金融市场濒于瘫痪。人们纷纷收藏 银两,抛出银元,影响国家经济。南京国民政府把握良机,顺应改革呼声推动“废两改元”。1933 年 3
13、月,国民政府将上海铸币厂更名为中央造币厂,并颁布废两改元令,规定以上海市面 通用银两 7 钱 1 分 5 厘合银元 1 元为法定换算率,所有银行钱庄均应以银元为本位币,并具体 规定银两银元换算办法。 8 日, 政府颁布 银本位币铸造条例 及 银两银本位币换算计算法 , 规定银本位币之铸造,专属中央造币厂;银本位币定名曰元,总重 26.6971 公分;凡公司款项 及一切交易,以银本位币元为单位,用银币收付。上海顺利实施废两改元后,政府决定将改革 在全国实行。上海、汉口、天津等处银业公会决议遵令办理,上海重要外商银行如汇丰、花旗 等,亦支持改元政策。9 月,财政部令中外银行钱庄,将库存宝银汇报交送
14、中国银行、中央银 行或交通银行, 兑换新币。 1935 年, 银两制度终结, 新制度顺应了世界货币与经济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废两改元”成功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废两改元”的意义。(7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一战”后,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苏丹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在欧 洲的大部领土主要由意大利和希腊瓜分,其余领土由协约国共管;奥斯曼帝国放弃对于西亚和 北非阿拉伯地区等地的主权;废除征兵制且不得拥有海空军;财政和关税接
15、受协约国财政委员 会的监督等。凯末尔领导的安卡拉政府拒绝承认色佛尔条约。1919 年,希腊军队在英法等 国支持下,借执行色佛尔条约的规定进攻土耳其。由于法国在土耳其投资较多,意大利未 得到伊斯密尔,两国相继撤军。安卡拉政府趁机接近意法,获得两国承诺:支持土对东色雷斯 和伊斯密尔的主权要求。1922 年,土耳其军队在凯末尔的指挥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协 约国接受停战协议并同意废除色佛尔条约。1923 年,新签署的洛桑条约取代色佛尔 条约 , 条约明确划定土耳其的边界线, 取消西方在土耳其的财政监督、 战争赔款和治外法权。 之后,协约国撤出土耳其地区。 摘编自哈全安土耳其通史 (1)根据材料并
1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桑条约取代色佛尔条约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桑条约签订的意义。(7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吴其浚(1789-1847),二十八岁高中进士,授官翰林院修撰,后官至总督。为政之 余, 吴其浚对植物有所研究, 撰写出 植物名实图考 。 他反对“耳食”的研究方法, 主张“目验”, 如书中“穬麦”条记载:“ 天工开物谓穬麦独产陕西, 随土而变, 皮成青黑色,此则糅杂臆断, 不由目睹也。”他还纠正本草纲目中把通脱木与木通混同的说法,把通脱木改列入山草类, 此种例子在书中有不少。对可疑植物,他经过研究比较,不能肯定的不下结论。植物名实图 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其精确者往往可资以鉴定科属”。许多现代植物分类工作者在研究 植物时往往要参考它,除可根据书中的附图鉴别出一些植物的科、属、种名外,不少植物的中 名定名也以之为依据。日本伊藤圭介对植物名实图考评价很高:“辨论精博,综古今众说, 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至其疑似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其浚在植物学卓有成就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植物名实图考对中国植物学发展的贡献。(7 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