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七中成都七中 20202020- -2021 2021 学年度下期学年度下期 2021 2021 届高三(下)二诊模拟考试届高三(下)二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2222 题,共题,共 8 8 页,共页,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早期的戏剧作品反映了他理想中的“人”,但当他目睹高贵的仁爱被污浊的邪恶大肆践踏的 残酷事实后,他曾经创造的美德
2、世界变得虚幻而遥远,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也随之黯淡。这促成其悲剧创作 的繁荣。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反映了作者对时 代和人生的深入思考,作者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 在近代黎明的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最终在同环境 和内心的势力悬殊的力量斗争中,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失败。 他的悲剧作品描写了一幕幕仁慈与宽厚遭到蹂躏的惨剧,于是他笔下出现了与当初美好世界相反的局 面:哈姆莱特为报父仇发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却是空怀大志, 无力回天。奥赛罗
3、正直纯朴,相信人而又疾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 尔王在权势带给他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 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 一面,只因受到了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 剧深刻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 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正是因为莎士比亚看到了人自身的堕落和恶欲的放纵并且描绘了恶欲践踏仁厚的现实,他才对博爱的 重
4、要意义更加依恋,对世界抱有一线希望。在他的晚期传奇剧中,和解、宽恕、道德感化成为基本主题, 悲剧中人的神性在道义上取得胜利,到其创作晚期才真正变成现实拯救已经趋恶的人,使其弃恶从善。 哈姆莱特认为原本的人有高贵的理性,这也是莎士比亚关于“人”的一种理想。对人存在意义的追寻, 使得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有共通之处,都体现出对人的超验存在的永恒意义的追求。但是,在对超验性 的理解上,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莎士比亚戏剧的超验性来自主体的理性作用,来自苦难的净化和对 现世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体现为人性升华后所达成的精神超越,以及人在对自我有限性的触摸中所生发的 对宇宙的神秘感和敬畏感。他笔下的人既具有自
5、然欲望,又具有趋善本性,用理智抑制贪欲。其成就非前 期人文主义作品所能比拟,这也决定了他从世俗关照神圣,主张以神性规约人性。实现人的超拔,是莎士 比亚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反思,他自身也成为无人能企及的文化巨人。 (摘编自关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剖析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的反映理想中的“人”的早期戏剧作品蕴含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B. 莎士比亚的塑造新时代悲剧主人公形象的四大悲剧体现了他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C. 莎士比亚的戏剧描写的是人们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仁慈与宽厚遭到蹂躏的故事。 D. 莎士比亚后期戏剧遵循了“从世俗关照神
6、圣”“以神性规约人性”“实现人的超拔”等主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在对比了莎士比亚早期和后来的创作思想之后,引出了其悲剧创作的话题。 B. 第三段先具体分析哈姆莱特等形象的悲剧之处,然后概述了这些人物的悲剧的深刻意义。 C. 第三段举哈姆莱特等四个悲剧人物的例子,引出了下文对莎士比亚“救赎”思想的阐述。 D. 文章结尾由哈姆莱特的思想引出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及其戏剧作品中对“人”的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酷的现实使莎士比亚转变创作思想,悲剧作品数量大增,可见时代决定着他的创作取向。 B.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
7、主人公有着悲剧结局,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失败,是因为时代的局限。 C. 莎士比亚看到了自身的堕落和恶欲的放纵带来的恶果,他的晚期传奇剧充满了“拯救”意识。 D. 对人存在意义追寻等,使莎士比亚后期戏剧作品的成就超越了前期人文主义作品的成就。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莎士比亚的戏剧描写的是人们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扩大了范围,从第二段来看,“不能克服 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雅典的泰门的主人公的特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A.“文章开头在
8、对比了莎士比亚早期和后来的创作思想之后”错误,文章开头并没有对莎士比亚前后创作 思想对比的表述,只是阐述了莎士比亚创作思想变化的原因。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及文中观点的能力。 A.“时代决定着他的创作取向”错误,莎士比亚因为认识到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这才加大了悲剧 作品的创作力度,因此只能说他的创作思想决定着他的创作取向,时代因素只是通过影响他的创作思想, 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取向。 B.“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以偏概全,造成他们悲惨结局的原因还有他们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等。 C.“莎士比亚看到的是“人自身的堕落和恶欲的放纵”,而非“自身的堕落和恶欲的放纵”
9、。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士兵突击 鸡毛飞上天到红海行动 我和我的祖国 ,从黄金配角到绝对主角,十四年大浪 淘沙,张译成长为影视界的中坚力量。他通过精心塑造角色,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使一个又一个形象深 入人心。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张译,人民网文娱专栏(以下简称专栏)对张译做了一次专访。 谈电影:“流着泪把剧本看完” 专栏:接拍电影金刚川之前,也有其他好剧本找你,犹豫过么? 张译:有,但是我就喜欢这个主创团队,而且我是流着泪把剧本看完的,同时我和这个故事还有冥冥 之中注定的缘
10、分。1997 年,我考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当演员要先当兵。我的新兵生涯在 24 军 70 师 210 团 3 营 4 排 1 班开启。就这样,在最基层的步兵连队中,我完成了向军人的转变。 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 1953 年金城战役前夕,而金城战役中负责压制金化至金城之间公路的部队正 是 24 军。能够在 23 年后去演老部队曾经的光荣历史,内心感慨无以言表。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 专栏:“张飞”这个角色是为你量身订做的吗? 张译:不是。人物原型名叫刘四,他是一位非常传奇的高炮手。在高炮班仅存他一人的情况下,他身 负重伤,还打下了一架战斗机。这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因为每门炮需要编制 7
11、 个人才能把它开起来。 金刚 川中很多情节都是基于真实素材,当年志愿军战士所面对的境遇更加残酷。在极端条件之下,中国军人 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是我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 专栏:电影中,你用半残之躯控制一座高炮,还有不少高难度的戏份。有网友评价:不着痕迹的表演, 又显得毫不费力。 张译:确实只是“显得”。演员这个职业像魔术师,观众只看表演结果。一旦看到魔术背后的秘密, 或者看出表演是吃力的,整个魔术就失败了。演员一旦演砸了。就是影响整部电影。一旦开机,演员的体 力精力,或是脑力心力,还得加一分控制力,都必须调整到极致。至于吃力与否,是我们演员自己的事儿。 谈表演:“两个字一一很难” 专栏:你曾经
12、参演过多部军事题材作品,比如士兵突击 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十年从军经历,对 你演绎这些角色有帮助么? 张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谓“千人千面”,军人也一样。但是出演军人角色,都有一个先决 条件,就是你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军人,没有两年做不到。 举个小例子,当没当过兵,看他穿军装的样子就一目了然了。因为我们常年穿军装,就知道肩膀怎么 使劲,腰腿怎么用劲。而这种“劲”会形成一种习惯体态,好像军装就长在你身上一样。感谢十年军旅生 涯,让我更能感受到军人风骨,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专栏:可否分享从艺以来你对表演的理解和体会? 张译:表演是一门学科,是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完
13、成的、以丰富实践为前提的、不停完善改进自身的、 不断接受市场观众检验的、职业风险和代价巨大的、无法被人理解又无需任何解释的工作。这些年的体会 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两个字很难。 角色演得越多,创作瓶颈就越窄,能力的天花板也就越低。好在现众一直包容,好在前辈始终关照, 总有些角色和作品会影响一些人,让我的职业有一份尊严,让我的工作有那么一点社会价值。这是我的荣 幸,感恩! (摘编自人民网文化频道张译解读,为何能演活中国军人?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译接下金刚川是因为这个剧本在讲述他曾经的老部队的故事,所以他觉得他必须去演,责无旁贷。 B. 谈及“张
14、飞”这个角色时,张译觉得这个角色体现了中国军人在残酷境遇中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而这 正是他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 C. 在分享从艺以来对表演的理解和体会时,张译用“很难”两个字做了概括,但同时又感受到演员这份职 业是有尊严、有社会价值的。 D. 张译把演员比作魔术师,认为如果观众看出演员表演吃力,就像魔术背后的秘密被看到一样,这样的表 演是失败的,这势必会影响整部电影。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译在谈及金刚川时表示,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基于真实素材的,比如“张飞”的原型就是一个 名叫刘四的非常传奇的高炮射手。 B. 作为一名资深演员,张译依然觉得表演很
15、难,他认为角色演得越多,创作瓶颈愈发窄,能力的天花板也 愈发低。 C. “我是流着泪把剧本看完的”“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这是我的荣幸,感恩”等等语言,表 明了张译是用心用情在表演。 D. 访谈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谈电影,一个是谈表演:谈电影是谈表演的基础,谈表演是本次访谈 的最终目的。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张译能演活中国军人的原因。 【答案】4. A 5. D 6. 有责任感,演绎军人角色责无旁贷;有信念感,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给他带来了表演中 的信念感;有敬业精神,精心塑造角色,表演时将自己的体力精力、脑力心力、控制力都调整到极致; 有先决条件,十年军旅生涯,让他
16、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有军人风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因为这个剧本在讲述他曾经的老部队的故事”错误。张译喜欢金刚川的主创团队,并深受剧本感 动,同时十分感慨他与这个故事之间注定的缘分,所以责无旁贷地接拍了这部电影。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谈表演是本次访谈的最终目的”错误。本次访谈的目的不仅仅是谈表演,也包括让读者了解电影金 刚川 ,了解张译的职业精神及其背后的故事。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文章写“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 1
17、953 年金城战役前夕,而金城战役中负责压制金化至金城之间公路的部 队正是 24 军。能够在 23 年后去演老部队曾经的光荣历史,内心感慨无以言表。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 旁贷”,透过“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可见,张译本身对演好军人角色、部队光荣历史有一种责 任感。 依据“在极端条件之下,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是我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可直接概括为:有 信念感,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给他带来了表演中的信念感。 依据“一旦开机,演员体力精力,或是脑力心力,还得加一分控制力,都必须调整到极致。至于吃力与 否,是我们演员自己的事儿”可知,张译极富敬业精神,精心塑造每一个角色。 依据
18、“感谢十年军旅生涯,让我更能感受到军人风骨,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可知,十年军旅生涯, 让他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有军人风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静的产院静静的产院 茹志鹃 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 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 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
19、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 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 术的时候,她就从容容地做助手。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 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 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 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 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
20、姑娘,扛着行李,一 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 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 ,回家休息去了。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 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 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
21、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 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 “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 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产妇等小孩一落地,就躺在床上,不要她动一动了,烧,洗,煮,弄大人, 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荷妹不停地点 着头。 “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 “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 “要是来不及呢?” “打电话请
22、医生来!” “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 “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她又辨了辨这问 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 “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话也加重了分量。 “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婶婶,可有了办法 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 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
23、消毒锅,封煤炉。 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 不入调。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取材以小见大,作者没有一味歌颂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而是通过叙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普 通人物的精神风貌。 B. 小说开头描绘了静谧的晚景,晚霞,竹篱,野花,组成一幅淡墨画,紧扣标题的“静静”,寥寥几笔交 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C. “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 了荷妹莽撞的性格。 D. 小说虽然写的是农村产院里发生的
24、小事,但是却充分地展现了谭婶婶丰富的思想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8. 荷妹让谭婶婶介绍产院情况,谭婶婶在跟荷妹交流的过程中心理上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 分析。 9. 现代作家、翻译家冰心在评价静静的产院时说:这个短篇小说,结构是谨严的,没有一点废笔。请 结合小说内容对此进行探讨。 【答案】7. C 8. 自豪。谭婶婶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目前产院的情况时,内心是非常自豪的。疑惑。当 荷妹问起“我们在哪里洗手呢”时,谭婶婶心里先是疑惑。不快。辨了辨荷妹话里的味道后,心里有些 不快,有些生气。不置可否。对荷妹做土造自来水的建议,谭婶婶没作评价,只是让她看看再说,随后 转身去做事了。
25、9. 采用线状结构,以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小说按时间顺序将零星的生活片段和人物复杂的情绪串联起 来,中间简要插入谭婶婶在产院的工作情况及谭婶婶与荷妹妈妈的关系,结构简单而严谨。内容集中, 紧凑,惜墨如金。本文选取了产院中一个时间段里的生活小事,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人物的对话来展开 情节,内容集中、紧凑;小说选文结尾采用留白的手法,惜墨如金,谭婶婶看荷妹哪里“不顺眼,不入调”, 小说并没有直接交代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现了荷妹莽撞的性格”错误。这里表现荷妹想改善农村医院的用水卫生条件的
26、急切、热情、果敢。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心理的分析概括能力。 由“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 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 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 “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 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概括出谭婶婶介绍产院情况时的自豪; 由“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概括出面 对荷妹突然提出的问题时的疑惑; 由“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
27、,她又辨了辨这问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概括出谭婶婶 内心的不愉快; 由“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概括出谭婶婶 面对荷妹自造土自来水时的不置可否。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构的探究能力。 从叙述顺序看,“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 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 了一阵,就望着电灯”“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小说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以时 间顺序推进故事情节,小说的第三段是一段插叙,插入介绍谭婶婶在医院的
28、工作情况。这种线状叙事使结 构简单而严谨。 从情节内容看,小说主要设计了谭婶婶与荷妹在医院的见面情节,主要通过二人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介 绍医院的情况、接生的情况以及围绕“在哪里洗手”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的设计使情节紧凑,故事推进 节奏快。从结尾看,“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 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这样的结尾含蓄而耐人寻味,“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让读者去体味小说 中的两位人物在观念上的碰撞,引入深入思考,同时留下回味的空间。 二、古文诗歌阅读(二、古文诗歌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
29、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悰,字永裕。时岐阳公主,帝爱女。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 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太和初,迁凤翔忠武节度使。入为工部尚书,判 度支。会公主薨,悰久不谢, 文宗怪之。户部侍郎李珏曰:“比驸马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故悰不得谢。”帝矍然,始诏杖而期, 著于令。会昌初,为淮南节度使。武宗诏扬州监军取倡家女十七人进禁中,监军请悰同选,又欲阅良家有 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诏而辄与,罪也。”监军怒,表于帝。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 悰为相矣。逾年,召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出为
30、剑南东川节度使,徙西川。 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取陂泽茭蒲实皆尽,悰上表以赈之。始, 宣宗世,夔王以下五王处大明宫内院,而郓王居十六宅。帝大渐,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以遗诏立夔王, 而左军中尉王宗实等入殿中,以为归长等矫诏 ,乃迎郓王立之,是为懿宗。久之,遣枢密使杨庆诣中书, 独揖悰,它宰相毕誠、杜审权不敢进,乃授悰中人请帝监国 奏,因谕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 者复命,念谓庆曰:“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杀大臣,公属祸无日矣。”庆色沮去,帝怒亦释, 大臣遂安。会黔南观察使秦匡谋讨蛮,兵败,奔于悰,悰囚之,劾不能伏节。有诏斩之,悰不意其死,骇 愕得
31、疾卒,年八十,赠太师。葬日,诏宰相百官临奠。赞曰 :悰世当国,亦无足讥。贤矣哉!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一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B. 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C. 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D. 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11. 下列对文中
32、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判,以他官兼代某职,一般中央官员保留原职,出去兼任地方官员。另“领、行、知、兼、守”等也 表示“兼代”。 B. 矫诏,伪造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书,现代可理解为“故意曲解或有意歪曲事实”,文中指“假 传皇帝的遗诏”。 C. 监国,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多为太子)留守宫廷代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 理朝政。 D. 赞曰,是源于汉书论赞的主要形式,和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类似,后代史书多把汉书 “赞曰”作为规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杜悰身居高位,为人遵守规制。他娶皇帝女儿
33、歧阳公主为妻,公主死后,他替公主服丧,长时间不上朝, 以致遭到皇帝责怪。 B. 杜悰体恤民情,关注百姓疾苦。四川大旱,闹饥荒,百姓在渠旁等官府漕运来的“圣米”,他上奏此情, 请求朝廷开仓放粮。 C. 杜悰刚正不阿,支持懿宗为帝。对太子监国和弹劾大臣之事,不同意枢密使杨庆他们的做法,他大骂杨 庆,之后杨庆沮丧地离开。 D. 杜悰爱惜同僚,最终抱憾病逝。秦匡谋战败而逃,杜悰参劾他不能殉节,但朝廷的决定出乎意料,杜悰 因悰愕患病去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悰为相矣。 (2)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杀大臣,公属祸无日矣。 【答案】1
34、0. D 11. A 12. B 13. (1)皇帝认为杜悰有大臣的风度,就下令停止进献歌舞女伎,并有依靠杜悰当宰相的打算。 (2)皇帝即位不久,你们掌权,凭自己的爱憎杀大臣,你们这辈的灾祸不用多久了(会来到)。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择”做“李吉甫”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B;“大臣”修饰“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 项 AC。 故选 D。 句子翻译:按照老法规,大多选择亲戚将相家的男子做女婿。皇帝命令宰相李吉甫挑选大臣的儿子,都推 辞有毛病,不能入选,只有杜悰入选了,在麟德殿召见。婚礼后,任杜悰为驸马都尉。 【11 题详解】 本题考
35、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另守”等也表示兼代”错误。“守”不是表示兼代官职,是治理、管理、担任的意思。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百姓在渠旁等官府漕运来的圣米”错误。由原文“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 呼为圣米”可知,当时正发旱灾,道路上满是逃荒的人,百姓到了滤取河渠里漕运散落的米充饥的地 步,百姓还把它叫作“圣米”。由此可知,是百姓到河渠里滤取漕运散落的米充饥,而不是在渠旁等官府 漕运来的“圣米”。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以:认为。体:风度。
36、罢:停止。有意倚悰为相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倚悰为相意矣”。 意:打算。 (2)践祚:即位。秉权:掌权。以:凭借。公属:你们这辈。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
37、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翻译: 杜悰,字永裕。当时岐阳公主是皇帝最疼爱的女儿。按照老法规,大多选择亲戚将相家的男子做女婿。 皇帝命令宰相李吉甫挑选大臣的儿子,都推辞有毛病,不能入选,只有杜悰入选了,在麟德殿召见。婚礼 后,任杜悰为驸马都尉。太和初年,升为凤翔忠武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兼任度支。碰到公主逝世, 杜悰长时间不上朝谢恩。文宗皇帝责怪他。户部侍郎李珏说“按规定驸马都尉要替公主穿斩衰
38、的丧服三年, 所以杜惊不能上朝谢恩。”皇帝惊惧,才命令杜悰持杖守一年丧,写在法令里。会昌(唐武宗)初年,杜悰 任淮南节度使,武宗皇帝命令扬州监军选取十七名教坊的歌舞女伎进献宫中。监军请杜悰一起选取,又想 察看挑选清白人家的美女,杜悰说“我没有奉皇帝命令就参与这件事,是犯罪。”监军发怒,向皇帝上表 章(打小报告)。皇帝认为杜悰有大臣的风度,就下令停止进献歌舞女伎,并有依靠杜悰当宰相的打算。过 了一年,召回朝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任度支。(杜悰)调出京城任剑南东川节度使, 调西川节度使。当时正发旱灾,道路上满是逃荒的人,百姓到了滤取河渠里漕运散落的米充饥的地步,百 姓还把它叫作“
39、圣米”。池塘沼泽里的菱角香蒲草被百姓吃完了,杜悰上表朝廷请求放粮救济。当初,在 宣宗朝,夔王以下五个王住在大明宫内,但郓王住十六间屋。皇帝病危,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人根据 皇帝遗诏立夔王当皇帝,但左军中尉王宗实等人进宫殿里,认为归长等人是假传皇帝遗诏,于是迎接郓王 立为皇帝,这就是懿宗。过了好久,派枢密使杨庆到中书省,只对杜悰拱手行礼,其他宰相毕諴、杜审权 不敢进见,(杨庆)于是把宦官写的请太子代掌国政奏章交给杜悰,趁机告诉杜悰弹劾没有在奏章上签名的 大臣,并且还要治他们的罪。杜悰立即封牢奏章交给使者回复命令,愤怒地对杨庆说:“皇帝即位不久, 你们掌权,凭自己的爱憎杀大臣,你们这辈的灾祸不用
40、多久了(会来到)。”杨庆沮丧的离去,皇帝的怒气 也消了,大臣于是都安下心来。适逢黔南观察使秦匡谋征讨蛮族打了败仗,奔逃到杜悰处,杜悰把他关押 起来,参劾他不能殉节而死。朝廷命令处死他,杜悰没有想到他会获死罪,因惊愕得病死去,享年八十岁, 追封为太师。下葬的那天,皇帝命宰相百官去奠祭。赞语说:杜悰当权治理国家,没有什么可以讥讽的。 他是个贤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 少小
41、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请长缨:指 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临燕台,游目纵观,听见军营之中吹笳击鼓,“惊”字表现了他此时的心潮澎湃。 B. 颔联描写注重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先整体描写寒光、曙色,再以细节“危旌”点缀,画面生动。 C. 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暗示了此地防守的牢固。 D. 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
42、15. 批点唐诗正声言:“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 【答案】14. D 15. 写景的角度:整首诗景色壮丽辽阔。积雪万里,曙光初露,旌旗飘扬,烽火连天, 整幅画面雄阔奇丽。 情感的角度:诗歌抒发了立功报国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 立业。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错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写雪,是表现出边地苦寒,进一步突出了战士们在外征战生活的艰辛;而本 诗写雪,重点在于
43、表现边塞风光的壮丽雄奇。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意境和情感赏析诗歌风格特色的能力。 写景角度:本题二、三联写景,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 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整幅画面壮丽辽阔,体现“壮 健之气”。 情感角度: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 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 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整首诗抒发 立功报国的
44、壮志,体现“壮健之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并非他们的秉性异于常人,而是因为 “_”;君子如果广泛学习并且不断反省自己,就可以做到“_”。 (2) 李白在 蜀道难 中引用神话传说增添了浪漫气息, 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 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 _”。 【答案】 (1). 善假于物也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5、 (4). 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6).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 注意“知”“摧”“栈”“钩”“遮”等字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 年,面对 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全国人民顽强拼搏, ( )交 出的答卷,人民满意,世界瞩目,意义非凡。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只要有信仰、信念, 就会继续创造令人 的人间奇迹。总结过去, 未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11
46、00 万人以上这是今年需要奋力达成的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到 65%,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 1 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这是“十四五”时期锚定的蓝图。 依靠人民,我党才能创造历史伟业。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 的宏图大业。 14 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非凡之智,我们的道路必将一往无前,我们的事业必定 无往不胜。“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走过万水千山,我们自信满怀;继续跋山涉水,我 们信心十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突如其来 刮目相看 擘画 汇合 B. 不期而遇 侧目而视 擘画 会合 C. 突
47、如其来 刮目相看 憧憬 会合 D 不期而遇 侧目而视 憧憬 汇合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 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B.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 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C. 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 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D.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决
48、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 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19. 从句式的角度看,文中划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有一句与另外三句不同,它是( ) A. B. C. D.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对象为事件。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对象为人。修饰“新 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应选“突如其来”。 第二组,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修饰 “人间奇迹”应选“刮目相看”。 第三组,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擘画:筹
49、划,安排。此处要与二段末尾的“锚定”照应,用“擘 画”。 第四组,汇合: (水流)聚集。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这 里修饰的是“力量”“智慧”,应选“汇合”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与上文的“面对上文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照应,先说疫情防控,再说经济增 长,排除 AC。从语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比脱贫攻坚获胜更难,放在最后,表示语意的递进,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式特点的能力。 C 项为散句,其他三项为整句,ABD分别是整句中的四字短语句、排比句、对偶句。 故选 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从大兴安岭到秦巴山区,从黄土高坡到云贵高原,从武夷山区到乌蒙山区, 从大别山区到吕梁山区,“_,哪里就是主战场”。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_、大河阻隔, 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 是终点,_:着眼未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