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 压强压强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定义及其方向。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的概念.。 4、掌握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通过探究过程建立 压强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 观察课件图片:做一做 想一想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 (一)压力 1、用钢锯条和磁铁块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观察图片中的几个力,并做出力的示意图,分析这些力有哪些共同特点。 a.小孩压在地面上的力
2、 b.图钉压在墙面上的力 c.木块压在斜面上的力 让学生认识压力的定义,及三要素。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 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 G 让学生练习画压力的示意图。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 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 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这个地方要提出验证方法一个水平, 一个斜面、一个竖直情况下的压力和重力, ) (二) 、情境体验 1、活动:男生:用双手掌压破气球,观察实验现象并谈感受。 女生:用尖物刺破
3、气球,工程实验现象并谈感受。 2、压力的作用效果 结合“体验”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A 猜想与假设:根据“体验”中的活动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 和_有关 B 实验方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多个因素有关,故使用_ 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方法是_ C 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甲 乙 丙(这个地方一定要说明这个地方一定要说明 加砝码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压力。因为水平方向重力和压力在数值上相等,前加砝码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压力。因为水平方向重力和压力在数值上相等,前 面做过受力分析)面做过受力分析)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结论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思路: 控制_不变,
4、改变_。 如图在乙桌面上放砝码, 压力_。 (2)得得得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思路:控制_不变,改变_。如图丙将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受 力面积_。 D 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实验结论: (1)分析甲乙可得出:_。 (2)分析乙丙可得出:_。 交流讨论: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压力的大小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在压力的大小相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 果;那么当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在压力和受力面积不同时,物理学中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压强 的概念。下面通过速度定义的由来,比较得出了压强的定义及公式。
5、 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 米 2(m2)。 (这里举个例子让学生能感知到帕这个单位的大小) 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 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5 10-2 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三、通过观看图片得出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课堂训练 四:课堂小结。 五:完成练习 1如图所示,A、B、C 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 面的压力分别为 FA、FB、 F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分别为 pA、pB、pC。则 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 ,压强自小到大的顺序 是 。 2、 课后作业: 1 课本 p32 习题 第 14 题 2 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 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 明这样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