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政治文明历程 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创立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 度,带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色彩,属于典型的贵族政治。 (2)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君主专制:演变趋势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b.中央 集权:演变趋势为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选官用官:选官制 度主要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监察制度在 本质上服务于皇权。 真题 设题情境 学科素养 2020课标,24 以史记关于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记载考查分封制 历史解释 2020课
2、标,26 以宋代殿试成为常制考查科举制 历史解释 2020课标,27 以张居正通过劝谏迫使皇帝收回成命的记载考查明代内阁制 史料实证 2020课标,42 通过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概括及论证,考查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家国情怀 2020课标,41(3) 通过史学家著作中的记载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 家国情怀 2019课标,24 通过引用学者对商朝、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研究的史料考查王位世袭制 史料实证 2019课标,25 通过西汉朝廷规定诸侯王献礼必须使用皮币来置放礼物这一史实考查汉代中央 集权的加强 史料实证 2019课标,24 以水利工程建设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历史解释 2019课标,
3、24 以孝经中的记述考查宗法制 史料实证 2019课标,26 以北宋募兵制下兵士的待遇、兵员的数量考查北宋军事制度 历史解释 2019课标,40(2) 通过史书记载考查汉朝国家治理的意义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018课标,25 通过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基本情况考查唐朝藩镇割 据的影响 史料实证 2018课标,24 以史记中关于商汤“网开一面”的故事考查商朝政治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018课标,26 通过武则天时期中枢机构名称的变化和宰相数量的变化考查 唐代中枢结构调整 历史解释 2018课标,25 通过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考查宋代官僚制度 史料实证 2018课标,41(1) 以乡约制度
4、的变化考查古代基层治理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第第1 1讲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形式;(2)西周分封制;(3)西周宗法制;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3)郡县制的内容、 特点及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必备知识微点补遗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宗族关系成为基 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贵
5、族以 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血缘关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教材补遗教材补遗 神权政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 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率民以 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二、西周分封制二、西周分封制 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 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1)分封对象: 、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主要封国:鲁、齐、燕、卫、 、晋等。 (3)诸侯
6、权力:在封国内享有 。 (4)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王族 宋 世袭统治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4.特点 (1)周王是天下共主。 (2)以王族为分封主体。 (3)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封国具有相对独立性。 5.实质 (1)共主下的地方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贵族内部的权力分配。(统治阶级内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6.影响 (1)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周的 的稳定性和 延续性。 (2)消极: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 弱。 政治文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教材补遗教材补遗 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
7、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 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 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而言之,父为“家君”, 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 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 我国历来就由家国同构的社会构成。国是大家,家是小国。国 家,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其影响从积极方面说,就是中国人都有强烈的爱国 心,家国情怀强烈,民族向心力强大;从消极方面说,中国古代王朝实行封建家 长制统治,人治大于法治、公私不分等。 知识点一 知
8、识点二 三、西周的宗法制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 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核心: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 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 “周天子 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血缘宗族 嫡长子继承制 诸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影响 (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和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 位。 (2)深刻影响中国的 ,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和观念中。 社会结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图解历史图解历史 分封制里的大宗与小宗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思维启迪思维启迪 有学者认为
9、:“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 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 宗族组织。”据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西周社会的政治特点? 提示 从纵向上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的等级制 度;从横向上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构成了诸侯国同宗共祖的结构,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1.含义:西周的礼乐制度即“周礼”,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 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行不同的礼仪,是维 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2.实质:西周统治者维护
10、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教材补遗 贵族政治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 政治制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链接新教材 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 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 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 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 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实证 史料史料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料史料2 (西周)以同姓
11、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 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 很像是“掺砂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 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读史引领 史料1 该图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姓的封国居多,且同姓封国主 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史料2 主要说明西周分封制的特点。第一句话体现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有政治体制;第二 句话说明分封制下,诸侯国实行贵族统治,拥有较大独立性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根据史料1,指出图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相比,在数量与地域
12、分布上呈现 出什么明显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 提示提示 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 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史料运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根据史料2,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砂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 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提示 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政治体制。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论归纳 一、历史解释一、历史解释分封制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分封制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1.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
13、下游地区,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 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君臣权利与义务较为明确,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 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 向联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对后世的影响 (1)影响着后世的皇位继承制度和皇族分封体制。 (2)中国的很多姓氏源于西周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西周时期的封国名称,如山东省简称鲁、 山西省简称晋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二、分封制对西周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的积极影响二、分封制对西周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的积极影响 1.西周分封制是国家
14、主权强大的表现和结果,是统一国家的主权体现。 2.在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天子对诸侯具有较强的 号召力和向心力,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实行,分封制起到了拱卫 周王室、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3.分封制加强了各族交融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 文化渗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实证 史料史料1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 “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
15、乱,大夫无等 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通“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吕氏春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料史料2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 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 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 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 的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摘编自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读史引领 史料1 强调了宗法等级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其中关键信息“不使诸侯疑 焉”“不使大夫疑焉”“不使庶孽疑焉”体现了推行
16、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 作用 史料2 其主要观点是,宗法制下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 睦、宗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但若处置不当,也会成为一种障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1、2,指出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 提示提示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和各级贵族权力的稳定。 积极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根据 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 提示提示 凝聚亲情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传统 观念;某些家族重修家谱、族谱;等。 知识点
17、一 知识点二 史论归纳 一、历史解释一、历史解释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影响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和家国同构,如封 国制度、家族制度等。 (2)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 社会的和谐稳定。 (3)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 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其原因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消极影响 (1)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容易导致任人唯 亲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2)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容易形成盲
18、目服从的性格以及女性 地位低下等社会现象,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二、家国情怀二、家国情怀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宗法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当今社会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引领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亲尊尊、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 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宗法文化强调爱国、忠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 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 4.修祠堂、族谱有助于人们对家乡有
19、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情, 对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1.(2019课标,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 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B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 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继承方式以父死子继为主,这反映出王位继承 方式的变化,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无法体现禅让制度的 长期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
20、中商周时期王位继承情况与君主寿命长短无必然 联系,故C项错误;兄终弟及体现了兄弟大家庭之间的权力继承,父死子继体现 了父子小家庭之间的权力继承,与前者相比,血缘纽带关系更加强化,故D项错 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2019课标,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A 解析解析 材料“孝”“悌”“礼”表明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与宗法 制有关,A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开始推行 全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均
21、与题意不符,B、C、D三 项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2018课标,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 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 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A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商汤见猎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 三面”,显示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史 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农
22、业 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 德之心,而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 夏商更替的主因,故D项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已考角度 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分封制,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宗法制 的影响,从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早期政治文明 热考角度 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 高考风向标 分封制和宗法制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侧重考查学生史料研读和获取信息能力,以 及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备考中仍要重视对宗法制、分封制两大核心知识的复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2020河北衡水高三摸底)历
23、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 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 “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 ) 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B 解析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拥有世袭特权,且在自己的领地 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点,故B正确。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2020甘肃兰州冲刺模拟二)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则有采地: 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 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其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 国,继
24、绝世”。材料反映了( )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依据材料“古者诸侯始受封,则有采地”“使其子孙贤者守之,世 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并结合所学可知,世代相传的 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 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封地由诸侯世袭,但其所有权归国君,不是 诸侯的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2020宁夏六盘山高中高三五模)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 下图中
25、商代和西周中期异姓公卿、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 的特点是( ) A.家国同构 B.等级森严 C.君主专制 D.官僚政治 A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商到西周中期,异姓公卿所占比例减少,同姓 公卿所占比例增加,这体现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 分配政治权力,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同姓公卿和异姓公卿所占 比例的增加或减少,没有体现出等级森严的特点,B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和官 僚政治在西周时期尚未形成,C、D两项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4.(2020安徽马鞍山高三临考模拟)有学者认为,经过周武王和周公的改造,中 国政治步入了“宗法
26、分封制”阶段,中央集权政治建设的最后一道奠基工作 已经完成,郡县制水到渠成了。材料表明分封制( )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 B.为郡县制提供经验教训 C.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央集权 D.有利于中国疆域的扩展 B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经过周武王和周公改造的分封制是中央集权建设的最后一道奠 基工作,也使郡县制在以后得以实行,学者的这一观点表明分封制为郡县制提 供经验教训,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A 项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分封制 “有利于中国疆域的扩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知识点
27、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备知识微点补遗 一、秦的统一一、秦的统一 1.统一全国:公元前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3.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4.平定西南: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22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采用“ ”称号,自称“始皇 帝”,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三公九卿制 在中央,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 察系统)和太尉(主管
28、军事),史称“三公”,“三公”之下为“九卿”。 皇帝 丞相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郡县制 (1)内容: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是直属中央 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 政机构。 (2)特点:中央 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 袭。 (3)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 垂直管理 官僚政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教材补遗教材补遗 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的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 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官僚机构的组织运 作、官僚的
29、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概念辨析概念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史料实证 史料史料1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 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史料史料2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 子,助理万
30、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 丞相”,主管监察。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读史引领 1.史料1主要介绍了九卿的职责,其中奉常、郎中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 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体现了“国”与“家”同治。 2.史料2主要介绍了三公的职责,丞相“助理万机”、太尉“掌军事”、御史 大夫“主管监察”。据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 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 转。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归纳秦朝政治的特点。 提示提示 “家天下”,家国同治。 2.据史料2分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提示提示 分
31、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都向皇帝负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论归纳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及影响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 明确,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 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 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 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影响 (1)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
32、统一局面的巩固。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强和完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史料实证 史料史料1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 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 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 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料史料2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 足也。人人
33、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 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 史料史料3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 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 民上以尽其才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读史引领 史料1 “西周政治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 局”说明了西周和秦朝政治制度的差别 史料2 主要观点为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太大,而郡县制会导致君主权力过于强大,故其主张“寓 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 史料3 强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解读时
34、,以第二个省略号为界把史料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原因的阐释,第二层是观点的陈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 周和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提示提示 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2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分别指什么。史料 2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提示提示 地方权力过大;君主专制。提
35、出“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 中”的分权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根据史料3,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 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提示提示 看法:从国家的角度考虑,认为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害处多。作用:郡县 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这一制度被后世所沿 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史论归纳 一、比较辨析一、比较辨析分封制与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政区 官吏权力 世袭制,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官
36、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在辖区内只能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二、家国情怀二、家国情怀秦朝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秦朝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 领土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以及救灾行动,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在统一的环境下
37、,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2016上海单科,6,2分)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 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B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一地方行政 制度,符合材料中“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虽然分封 在秦汉以后王朝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郡国并行制仅存 在于汉朝,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8、已考角度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郡县制,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 秦朝中枢制度 热考角度 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秦 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高考风向标 近几年高考课标卷没有考查,属高考微冷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2020安徽滁州高三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 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 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 ( ) A.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 B.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D.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知识点一
39、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从材料来看,第一次大革命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一年秦朝建立。A项错误,皇位世袭制是夏朝就开始实行的制度;B项只 体现出变革的一方面,不完整,排除;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符合对“大革命”的表述,故C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是在商鞅变法时 期,故D项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2020河北张家口实验中学一模)“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 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 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
40、封制 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解析 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并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出这与秦始皇有关,秦统一全国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实现了“法令由一 统”,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A项排除;宗法制是西 周时期推行的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B项排除;分封制是西 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D项排除。 记知识纲要记知识纲要 背史论术语背史论术语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 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 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 格局。 4.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进行有效控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