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95.81KB ,
文档编号:1293075      下载积分:2.4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29307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十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十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docx

1、单元综合提升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 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 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 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 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 大、公有化程度越高, 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 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阻碍了生产 力发展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 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 制改革 在坚持

2、公有制的前提 下,实行分户经营,自 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推 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专题二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 1956 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 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 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 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

3、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弊端。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 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 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

4、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 革的进程。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专题三 20 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 标志会议 核心或精髓 解决的问题 意义 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 大会 民权主义 民族独立, 民主共和 指导辛亥革命,使 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 实事求是、 群 众路线、 独立 自主 民主革命道路、 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设 指导革命和建设,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解放思想、 实 事求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 样建设社会

5、主义 指导改革开放,使 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 表”思想 中共十六大 实事求是、 与 时俱进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 样建设党 指导现代化建设,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 社会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迁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第一次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洋货”等 大量涌入, 上海等近代化 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 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 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 第二次 辛亥革命以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 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有 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 丧礼仪逐渐推广 第三次

6、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 一 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 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 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次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 移,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 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 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 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专题五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苏(俄)关系的发展 1中美关系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对抗。 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7、,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推行孤立中国的政策。 (2)第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的泥潭。 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3)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 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2中苏(俄)关系 (1)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到 20 世

8、纪 50 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 了外交关系。1950 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 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则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模仿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起了 巨大的作用。 (2)第二阶段: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期。 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 到中国

9、的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 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 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 (3)第三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现在。中苏(俄)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1985 年,戈尔巴 乔夫上台后,由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苏联解体 后,俄罗斯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当前,中俄致力于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2018 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

10、教化,并 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 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 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 ,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 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 年底,全国共有 91

11、 万个村民委员 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 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 极作用。 “变化”的答题思路应当是“由到”从乡约制度的内容和组织两个方面概括。“作 用”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注意联系材料的主旨“基层社会治理”和教材 所学知识。 试答:_ _ 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要考虑政治、

12、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 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救亡”“1909 年”, 据此联系所学内容。 试答:_ _ 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注意体会本道大题的主旨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等宏观的视野看“村民自治”的意义。 试答: _ _ _ 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 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 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

13、制度。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 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规律总结 1把握试题材料主旨。全国卷高考 25 分大题往往隐性或显性考查社会热点,做题时要细心 揣摩,这一热点往往就是试题材料的主旨。领悟这一主旨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2 注意试题设问中的关键词, 把握其答题思路。 例如本题中的“变化”“背景”“作用”“意 义”,注意其各自的答题思路。 3获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注意材料中往往有些关键词句,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要 么是答案的主要内容,要么提示要联系所学知识。例如本题中材料一中的“道德教化”“圣 谕”“民间组织”“官吏推行”等就是“乡约制度变化”的答案内容;材料二中的“1909 年”,提示考生应联系基础知识“清末新政”等。 4组织答案要条理,注意做到序号化、规范化、段落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