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前 221前 207 年)、西汉(前 2029 年)、东汉(25220 年)等王朝, 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 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 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 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2、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 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大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第第 4 讲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 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皇帝制度 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权力:总揽
3、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图示解史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郡县制 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 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教材补缺 五德终始说 (1)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五 德终始说”,为秦朝的法统辩护。 (2)“五德终始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 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 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 “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
5、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 4) 1秦统一六国 (1)客观条件 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 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策
6、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统一集权国家 措施 影响 政治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 方: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促进经济交流 交通 修筑驰道 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 3.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 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
7、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 4评价 (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 考点一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官僚政治 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 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 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子主张“主卖官爵, 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 制度。 针对练 (2018 太原
8、高三模拟,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 者月俸 350 斛,每月收入为 21 875 斤粟;最低的月俸 8 斛,合 500 斤粟。这说明秦汉( ) 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说明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故 A 项正确。 2朝议制度 秦汉时期建立的一种由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 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朝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国家制度是封建 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一定
9、程度上限制 了君主权力。 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 (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 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握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 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 的特点。 唯物史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 御自然灾害。中央集权体制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
10、、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了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考点二 汉代政治 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该制度使分 封制局部死灰复燃,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依然是中央集权制度。 1汉朝政治的特点 (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 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 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 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
11、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3)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争夺大权。 (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斥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 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2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比较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共 同 继承性 同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在继承与改进察举制的基础 上创设的,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 点 选才依据 才德都曾成为两者选拔人
12、才的依据 特点 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不 同 点 出现条件 在西汉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为适应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而 形成的一种荐举人才的制度 东汉末天下大乱, 曹魏政权为更 好地统治和平衡所辖区的各种 力量而逐步形成的选官制度 荐举方式 推举和考试相辅而行 是否出身于世家大族(血统与姓 族是否高贵) 选才标准 主要看重才德 品第偏重门第高低(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士族)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 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 完善化, 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
13、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 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 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 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 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 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 1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角度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皇帝 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
14、度 角度 3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 角度 1: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角度 3: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材料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 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 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 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 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发现问题:秦朝的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秦朝的监察全由中央统一领导。 思考:秦朝的御史
15、大夫可否监察皇帝? 试答:_ 答案 不可以。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监察机构听命于皇帝,是为皇权服务的。 史料一 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史料三 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 一百四十步宋宋敏求长安志 史料四 东、西、北三面墙内存有夯土台,未发现秦代的文化层,未发现大规模火烧痕迹。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 辨析史料:上面的四则史料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史料一出自史
16、记 ,此史书 成书时间离秦代最近,可信度很高,可作为第一手史料;史料二出自唐代杜牧的作品,是特 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史料三出自宋代人的作品,作为 史料也有参考价值。史料四是现代考古成就,可信度最高,可佐证文献史料的记载。 应用:(1)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史料一年代最早最可信 B史料二是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C史料四因属考古发现价值最大 D都具有史料价值,应综合分析利用 答案 D (2)我们从以上四则史料中能认定的史实是什么? _ 答案 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7 年 卷,25 汉代郡级行政区的变化 卷,25 古代官修
17、史书的特点 2016 年 卷,25 汉承秦制 2015 年 卷,25 汉代政治制度 卷,25 汉代政治制度 2014 年 卷,2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2017 课标全国,25)下表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出从汉高帝到汉
18、武帝, 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由 15 郡发展到 108 郡、 国, 这反映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王国越分越小,地方郡、国数量增多,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加强,从而使“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故 C 项正确。 2(2016 课标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 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 汉朝实现对全国
19、统治的原因是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故选择 B 项。材料中的“文书”为国 家档案文献,而非儒家典籍,故 A 项错误。根据“文书之力也”可知文书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 C 项错误。D 项“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 3(2014 课标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 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 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
20、并且皇权至上与 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 C 项;仅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 法制度的结论,排除 D 项。 1(2018 益阳高三调研,2)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 A郡县制度 B皇帝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中“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知是实行中央集 权制度,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
21、济文化的发 展,故 D 项正确。 2(2018 绵阳模拟)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 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 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 ) 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 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得出秦律 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 B 项正确。 3 (2018 吉林二模,
22、 3)读取下面的图示, 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 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 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 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 答案 B 解析 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最高行政长官于一身是明太祖以后,与材料汉朝中外朝制度无关, 故 A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逐渐以中朝为决策机构,以架空丞相,以最高行政长官丞相为统领 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外朝的九卿有事直接向中朝上奏,说明行政权力越来越受制于 皇权,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相权的反抗,C 项言过其实,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 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合而为一,故 D 项错误。 4(2018 昆明高三
23、摸底调研测试题,25)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政治,后来刺史的职权 范围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权力变化导 致( ) A监察权力加强 B中央集权削弱 C君主专制强化 D国家统治稳定 答案 B 解析 刺史由监察官员转化成新一级地方行政长官,说明地方权力增大,中央集权削弱,故 B 项正确。 5(2019 邹城高三期中,3)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 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
24、大倒退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答案 D 解析 “范围比较固定”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举荐权在地方官吏而非“乡绅”,排除 B 项;汉代选官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排除 C 项;来自贫寒之家的很少是因为其拥有的教育资源 少,故选 D 项。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 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20)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 事之听(负责考察政事得失)。”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 A秦朝的丞相 B西汉的尚书令 C北宋的枢密使 D明朝的首辅 答案 A 解析 由“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察政事得失)”可知这一官职和丞相相符,故 A 项正确。 2 (201
25、8 曲靖一中高考适应月考四, 24)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 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 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 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 A加强专制主义 B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 答案 C 解析 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专制独裁,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 A 项错误;分 封制和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官制,故 B 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 矛盾,加强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郡县制不仅管理地方的军事还管理地方的行政,故 D 项
26、错误。 3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 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答案 B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于上”即可选出 B 项。A 项不是 材料所要反映的主旨,题目中未涉及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等史实,故排 除 A、C、D 三项。 4(2019 桂林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据 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 ) A
27、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 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 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答案 C 解析 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 A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 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 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 C 项正确;材料“半 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5(2018 三明高三期末,1)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 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 ) 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 C改
28、变不了皇帝专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 答案 C 解析 材料论述的是中央官制,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A 项错误;三公之间的分权有 利于皇权的加强,不能保证民主决策,故 B 项错误;监察制度的本质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在人治社会中,监察权的独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官员的腐败,因此 D 项说法过于 绝对,故 D 项错误。 6(2018 安徽皖智教育 1 号卷联盟高三 11 月联考,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 铸铜人十二”。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 目的是(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 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 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
29、 答案 D 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军事上采取在咸阳销毁全国的兵器,同时规定调动军队的凭 证虎符由皇帝控制,其目的在于实行军事集权以加强君主专制,故 D 项正确。 7(2018 吉林一模,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 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 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说明朝 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 A 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
30、,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 C 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说明秦 代中央官制完善,故 D 项错误。 8 (2018 淄博三模)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 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 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 ) 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 制,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监察官员地位低但权力很大,并不妨碍他们行使监察职能,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汉代的监察制度的效果,故 C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监察 制度
31、,监察制度并不能起到防止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9(2018 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2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 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 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 答案 B 解析 西汉时期的“中朝”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任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 权重”,三公九卿转变成了“外朝”执行机构,属于“位高权轻”,故 B 项正确。 10(2018 内江五模,25)汉书 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仪 载:“常以秋分行部,
32、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材料表明( ) A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 B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 C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D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 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 A 项正确。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 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 涵理解准确的是( )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
3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答案 C 解析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 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人治,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 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 C 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 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 D 项错误。 12(2018 潍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 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 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否定了重视德
34、行的选拔标准 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答案 D 解析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故 A 项错误;这一规定是对被举荐者进 行再次考核,并未否定德行,故 B 项错误;这一规定可以减少官士勾结弊端,但不能根除, 故 C 项错误;这一规定可以对地方豪强举荐的人进行再次考核,改变了被举荐者直接做官的 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 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
35、乎公之 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 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 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 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 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 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封建者,统一之
36、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 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 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 其势固无从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 答案 (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准 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37、(2)困境: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 (3)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 14(2019 日照模拟,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经常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这就是星宿的分野。星宿分 野,先按列国来分配(先秦),如上表,后来以州来分配(秦汉以后),如下表。 宿 国 角、亢 郑 房、心 宋 尾、箕 燕 室、壁 卫 虚、危 齐 宿 州 角、亢 兖州 房、心 豫州 尾、箕 幽州 室、壁 并州 虚、危 青州 从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示例 1:信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日趋加强。说明:星宿分野先
38、按列国来分配,说明 当时地方势力强大,这与分封制的推行密不可分。分封制下,诸侯国势力相对强大,其实质 是贵族政治;星宿分野后来按州分配,州先是监察区后变为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官僚 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 示例 2:信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由分封制的纵横管理向中央垂直管理转变。说明:星 宿分野先按列国来分配,说明当时实行分封制,诸侯国势力强大,纵向的垂直管理服从于横 向的宗法制度;星宿分野后来按州分配,说明中央直辖地方的垂直管理逐步建立,封建官僚 制度形成。 解析 此类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提取两项有关历史变迁的信息,如从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行 政管理的变化等角度归纳,然后结合所学充分论证说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