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 讲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先秦时期的经济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农耕方式的发展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 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 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农业技术的进步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3农业经营模式的演变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
2、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贡献;农民负担 沉重,而且十分脆弱。 构图解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4土地制度的变革 (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下,土地不能随便买卖、 转让。西周后期,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贵族、平民。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
3、占有。 (3)土地兼并及影响 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5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4)赋税制度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劳役地租逐渐为实物地租所取代。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 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征税,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租佃关系
4、: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 二、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1经营形态及特点 (1)官营手工业 特点: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 投放市场,主要满足皇帝、贵族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 位。 局限:生产不计成本;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 推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构图解史 理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 2手工业部门与成
5、就 (1)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冶铸业 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 力和秩序。 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3)制陶业 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4)制瓷业 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三、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 (1)商代:职业商人和货币已经产生,商业初步发展。 (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3)春秋
6、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 大商人和商业中心。 教材补缺 楚国的币制改革 春秋时期,楚国崛起,但在晋楚争锋中处于劣势。楚庄王任用孙叔敖辅佐其进行改革。当时 楚国市场上的钱币比较混乱,各种仿贝钱币都在流通,楚庄王下令铸造大币。这种大币仿晋 国刀币铸造,面额超过价值,其发行和使用让老百姓特别是大商人蒙受了巨大损失,造成了 市场的萧条。孙叔敖向楚庄王反映了情况,并进行调整:恢复原来的币制,以蚁鼻钱作为官 方铸币,其他所有的货币都用蚁鼻钱进行换算。这种做法使市场迅速繁荣起来,楚国的商业 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商业政策 (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
7、业发展。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考点一 小农经济和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 1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1)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 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 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基本生 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2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
8、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 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 耕细作农业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针对练 1 (2018 天津南开区质量调查题,2)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 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下列关于“精耕细作”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推动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D促进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 精耕细作是指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改进生产工具、 努力提高生产技术、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9、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故 A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精耕细作突出特点应为多投入,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精耕细作通过改进生产工 具,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精耕细作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 高生产技术,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租佃关系 (1)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 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时,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时 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2)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 利
10、,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 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1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11、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 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3中国古代的土地国有制 (1)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西周时期发展成熟,春秋 时期逐渐瓦解。 (2)王田制(王莽时期):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从形式 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 和
12、阶级矛盾。由于脱离社会实际,并招致豪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 (3)屯田制(曹魏时期):国家以军事强制形式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租 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 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 1工商食官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 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 有经营、迁
13、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2匠户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 服役的制度。宋代雇匠实行薪酬制。元代实行“匠籍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不得脱 籍改业,世代相袭。明代匠户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 年)废除“匠籍制”, 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1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手 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 中的大作坊生产 武器等军用品和官 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至明代前期占据 主导地位,代表 我国古代手工业 发展的最高水平 民营手 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
14、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 导地位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缴纳 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一直存在于社会 经济生活中 2.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 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针对练 2 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
15、系商周 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答案 D 解析 商周时期青铜器属于当时遗留下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D 正确;煤炭作为燃料是汉 代,A 错误;铭文字是金文,B 错误;卜辞属于甲骨文,青铜文字属于铭文,C 错误。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而崩 溃。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生产力有了进 一步发展,社会经历着划时代变革。这一时期出现的各诸侯国延揽人才的风气、社会阶
16、层的 流动、科技文化的进步、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等反映了上述变化。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 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 信息:_ 答案 发展农桑(发展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不夺农时。 材料二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 也。荀子 王制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 王制 要求:分析材料,从中归纳先秦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信息:_ 答案 分类较细;官府严格控制;从业
17、者专业生产;工艺精细。 材料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 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 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 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史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发现问题:材料出自史记中的人物列传,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 统治者的经济思想。 思考:鲁相公仪休对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的态度是什么? 试答:_ 答案 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牛”。史记 仲尼弟子传 “秦以牛田,水通粮
18、”。战国策 秦策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刘,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 畜)为畎亩之勤。国语 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 V 型 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史料三 (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所见多是一种“V”字型的铁铧冠。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 到一些关于“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辨析史料:上面的三则史料是关于铁犁牛耕的历史记载和现代人的考古成果报告。史料一出 自史记(成书于汉代), 战国策(成书于秦汉之际), 国语(成书于战国时期),可信度 高。史料二、三虽
19、是现代人所著,但其是考古成果的报告,可信度更高,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应用:(1)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国语成书时间最早最可信 B 史记成书时间较晚,可信度不如战国策 国语 C以上史料尚不足以说明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 D都具有史料价值,应综合分析利用 (2)材料反映出当时农业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_ 答案 (1)D (2)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24 战国时期铁器发现地分布 2017 年 卷,24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 1(2018 课标全国,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 器不少是自然陨铁
20、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如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 D 解析 D 对: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 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 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技巧点拨 图文结合法。从图示来看,黄河流域铁器发源地比较密集;同时,从所学知识 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 2(2017 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 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
21、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 A 解析 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 优越,故 A 项正确。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故 B 项错误;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地方经 济发展, 而不可能“决定”, 故 C 项错误; 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扩大与商业繁荣的关系, 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3(2015 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 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
22、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五口甚至九口人”,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 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故选 A 项。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故 B 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收益的增加,C 项因果倒置,错误;农业收 益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地主兼并土地,促进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 D 项错误。 1(2018 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 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这说明当时“贝”的
23、用途很可能是( ) A用于占卜 B饰品 C用于祭祀 D货币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可知“贝”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有关,故 A 项错误;饰品不能用于商品交换,故 B 项错误;祭祀与题意中商品交换及财富不符,故 C 项错误;货币既可用于商品交换,又是财富的象征,故 D 项正确。 2(2018 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四,24)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 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C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D此史料可以
24、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 答案 C 3(2018 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2)荀子 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 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 ) A五谷开始种植 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土地私有出现 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答案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材料中“人善治之,财亩数 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相符,故 D 项正确。 4(2018 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3)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 国下令“
25、书土田”“量入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 “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 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 答案 B 解析 战国时的商鞅变法才正式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 且材料只涉及赋税制度, 故 A 项错误; 政府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这些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 收入,增强国力,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赋税制度改革,未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豪强势力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5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另据考工记记载,
26、当时分 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 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A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 B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D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 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分工细致,“金有六齐”适应了当时官营手工业规 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故 A 项正确。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 沧州高三 12 月教学质量监测)诗经 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 轻声感叹
27、作祈告, 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 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 A 项 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不符,故 B 项错误;耕作 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 C 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 奴隶社会的产物,故 D 项错误。 2(2018 博文雅道高三全国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题,2)历史学
28、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 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 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 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 D铁犁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 答案 C 解析 井田制适合于浅耕农业时代不适合于精耕时代, 是因为精耕更需要生产者具有积极性, 而井田制下劳动者缺乏耕作的积极性,故 C 项正确。 3 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盖取诸益。”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 B
29、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 C反映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神农氏作”,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说明了先民种植 农作物的成功实践,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原始农业中已经出现耒耜,而小 农经济时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原始农业实行“刀耕火种” 的原始耕作方式,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用木头制作耒 耜,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9 临清月考,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
30、 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答案 C 解析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 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化,故 B 项错误;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 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 D 项错误。 5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答案 B 解析 仅材料图片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其小农经济状态,故 A 项
31、错误;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不 断改进生产工具,属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牛播图描述的是一种生 产状态,不能体现农业是否独立发展,故 C 项错误;图片显示的播种工具早在西汉时已经出 现,后一直沿用,无法体现“不断创新”,故 D 项错误。 6(2018 韶关二模,24)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 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 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冶铁业规模宏大 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答案 C 解析 春秋中后期当时的冶炼技术刚刚起步,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冶铁业规模宏大, 故 B 项错误;春秋中后期,
32、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说 明此时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农业工具的改进),故 C 项正确;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 河流域,南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故 D 项错误。 7(2018 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1)自西周末,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 到春秋中期,“公 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 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就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并未分析其原因,故 A 项错误;根
33、据材料中伴随 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旧的奴隶主贵族逐渐衰落,新兴的地主阶层发展壮大,故 B 项正确; 材料中仅仅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并未标志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故 C 项错误;土地私有制 下导致土地兼并,并未抑制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故 D 项错误。 8 (2018 柳州高三摸底, 24)春秋战国时期, 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 史称“版籍”“版图”。“版籍”“版图”的出现( )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无法得知农民负担的轻重,故 A 项错误;“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 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故 B
34、项正确;“中央集权”意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项 错误;“史称版籍版图”没有说明土地的性质,故 D 项错误。 9(2018 晋中高三调研,2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 记述 出处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管子 小匡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商君书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周礼 地官 遗人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 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 汉书 食货志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当时出现文化繁盛局面 B齐魏积极发展商品经济 C秦推行重
35、农抑商的政策 D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 答案 D 解析 四则材料没有一则能反映当时出现文化繁盛的局面,故 A 项错误;只有管子 小匡 汉书 食货志提到了齐魏,故 B 项错误; 商君书提到秦国,但说的并不是重农抑商的 政策,故 C 项错误;四则材料都说明了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故 D 项正确。 10(2018 郑州一模,2)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 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答案 D 解析 西周
36、遵循周礼,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管子作为战国时代的人物,主张“城郭不必 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因地制宜规划城市,实用性更强,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有利于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故 D 项正确。 11(2018 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3)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 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 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 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 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这种做法只是“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即国家垄断经
37、营,而 非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故 A 项错误;这种做法“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 状态”,表明盐铁业国有化政策之前已经产生,故 C 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 策,官营手工业已经出现,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 12(2018 乌鲁木齐一模,10)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 人兴起。 约在战国中期, 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 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答案 B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
38、施不区别对待官商和私商,故 A 项错误;抑制商业发展是为了维护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故 B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为加强对商业和 商人的管理, 而非解决二者矛盾, 故 C 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 绵阳模拟,节选)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 、铚等, 绝大部分用木石、 兽骨和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 劳动,“春,令民毕出在 野,冬则毕入于邑”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 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 高的技术
39、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 铫等铁制农具, 牛 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 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 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 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答案 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 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 作。 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14(2018 山东、安徽名校高三 10 月大联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
40、部类构成 代表作及主要内容 经部的经济文献 尚书 禹贡 周礼 春秋 五经正义 尔雅等 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工、生产与 流通、分配与消费等 史部的经济文献 食货志 通志 通典 文献通考等 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等 子部的经济文献 荀子 老子 管子 盐铁论 论衡等 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 集部的经济文献 文选 唐文粹 宋文鉴 清文汇等 经济、法制等 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 丛书中的经济文献、 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 档案文献中 的经济文献,如 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交通、账册、契据等 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 上
41、表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广,分布广,体式多,不间断,他们详尽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 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阐述: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但其内涵极其丰富,其特色有下述四 点:一是涵盖广: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 等各类产业,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无不留下详略不等的记载;二是分布广:数量巨 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三是体式多:古代经济文献既有正史也有奏议、 专著、统计资料等灵活多变的体裁;四是不间断:古代经济文献自有记载以来 2 700 多年而 从未间断,期间的经济消长都得到了连续的记载,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 都呈现于这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之中。同时,它也无疑是整个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必 将给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