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一面 教学目标 学习一面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 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写人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特征反复、细腻地描写,就能使人物形象 生动、丰满起来。 难点教学方法 1.关注外貌描写,通过比较学习,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逐步塑造人物“瘦”的 形象的写作方法。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课外资料,感受鲁迅先生日渐消瘦外貌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 鲁迅先生爱青年、爱民族的人物品质
2、。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关注外貌描写,体会鲁迅的“瘦” (一)初步感知“瘦” 1、这篇文章讲的就是鲁迅与阿累在内山书店的一面之缘。那么这短短半个小时的一面,鲁迅先生 给阿累留下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瘦)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透过文字,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瘦呢?你发现了什么? (1)体会作者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并感受他写作角度的变化。 (2)感受作者逐步的情感流露。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挖掘“瘦”的原因,感受人物品质 1、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瘦呢?课文中告诉了我们答案,大家赶快找一找。 2、交流语段一: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 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1) 下面的这段资料, 读了之后肯定对这位将一生时光都交给民族的顽强战士有更深的认识。 (师 生配合读)晚年时的鲁迅先生尽管病入膏肓,但依然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 1936 年 10 月 16 日给曹靖华先生翻译的苏联小说苏联作家七人集作最后编校并写了一篇序言 1936 年 10 月 17 日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1936 年 10 月 18 日还记了日记 1936 年 10 月 19 日逝世 鲁迅先生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2)此时你看到的还仅仅是鲁迅先生的瘦吗?
4、 看到了他的顽强,看到了不屈,看到了他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 阿累紧紧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这样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二、关注其他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爱 1这是阿累写鲁迅的文章,除了外貌,还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它们又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呢?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 语段一: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 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语言、神态描写。他如慈父爱儿子一般爱着我们青年。他爱青年是因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 他爱青年就是他爱民族。 语段二: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 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 送书给我就是他关心青年的成长。我们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此时对我的关心,其实也是他对 民族未来的关心。 小结 五、回顾全文 我们写人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特征反复、细腻地描写,就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起 来。这一面,不仅仅让阿累看到了鲁迅的瘦以及他对青年的关爱,更重要的是透过它们感受到了 鲁迅对民族的爱。因此,虽只是一面之交,却给了阿累无尽的思念,也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阿 累会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