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在想象中建构战争的景象,体会战争带给人类的残酷灾难。 重点难点 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体味战争的残酷,要通过理解关键词和句子,展开想象,将书面上的语言转化 为深入人心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内心对战争的控诉学生较难感受,因为战争久远,学生的 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对战争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想象,感悟战争的残酷,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教学环节 教学
2、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本文讲了李大钊哪几件事?(板书)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研读课文: (出示课件) 读:回顾全文,回答: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思: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悟:结合你画的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一: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中“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1)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
3、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 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2)提示:抓住词语“坚决” “常” “轻易” “什么时候” ,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 畏精神。 (3)将“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预设二: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 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 “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 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 惊,把生死置之
4、度外的伟大精神。 预设三: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文章“被捕前” “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对比的描写手法) (2)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前后态度的对比。 提示: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会到父亲前 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面对敌人, “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 “严峻的态度” 。 预设四: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 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 , “慈祥”一词更是写出
5、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 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三)写法指导 (1)学生齐读第 1 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2)教师揭示此种写法为首尾呼应。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 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四)读读写写意深长,坚贞不屈好榜样 1.学生齐读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 课件出示: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 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师: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又来到烈士墓前, 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些烈士们说些什么? 小结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 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革命先烈的英 勇事迹。 课堂拓展 (难点巩固) 学生齐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叶挺的囚歌 ,感受英雄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