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页共 6 页 阜宁县 2020 年春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根据拼音或积累,书写相关内容。(13 分) 1看拼音,写词语。 tinnywizhn rnfny ()()()() dneynjnyuzhqnf ()()()() 2少壮不努力,。 3,轻烟散入五侯家。 4纤纤擢素手,。 5太阳他有脚啊,我也。匆匆 二、找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3 分) ()1A.蜜饯 (jin)B.掺 和(cn)C.白云观 (un) ()2A.正 月(zhn)B.汤匙 (chi)C.栅 栏(zh) ()3A.藤蔓 (wn)B.绽 开(zhn)C.赤裸裸 (ru)
2、三、找出下列各题中有错别字的一项。(2 分) ()1A元宵B浓稠C剔除D拌倒 ()2A书藉B抛弃C念叨D拨弄 四、找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4 分) ()1A无暇 顾及(空闲;没有事的时候)B残 灯末庙(伤害;毁坏) C跃跃欲 试(想要;希望)D欣喜若 狂(如;好像) ()2A费尽口舌( 花费;耗费)B滔滔不绝 (断) C终日不成章 (文章)D十里不同风 (风气;风俗) 五、找出下列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10 分) 1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想你的文采出众,只有用心读书。”老师的话让我茅 塞顿开,这真是“”。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路遥知马力,
3、日久见人心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 2页共 6 页 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C通过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使我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D防疫期间,我们尽量避免不参加聚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要静下心来读,越读越有味。 B读书时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C读书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 D名著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独立的个体,评价人物时只要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从某 一方面分析就
4、行。 4你知道这一习俗的寓意吗?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是。 A万事如意,年年高升。B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C幸福安康D旗开得胜 5下列诗句中,没有蕴含哲理的一句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二部分阅 读 一、根据课外阅读完成下列试题。(15 分) (一)选择题。(10 分) 1下列古诗词与作者不一致的是() A云深不知处(贾岛)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C相看两不厌(李白)D欲饮琵琶马上催(王之涣) 2下列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两个
5、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D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赞美的是()。 A桂花B菊花C荷花D梅花 第 3页共 6 页 5“她皮肤白皙,紧闭的嘴巴小巧有形,眼睛像杏核,睫毛稍稍有那么点儿弯曲。她 的表情永远冷漠,同学们从未见到过她的笑容。”这是对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的 描述。 A金玲B梅放老师C林茜茜D祝小娜 6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下列不是汤
6、姆经历的事件是()。 A被罚刷墙B法庭作证C鬼屋寻宝D智救寡妇 7今天我是升旗手中,不能表现肖晓英雄主义的是()。 A举办义卖筹措药费B森林公园智抓偷猴贼 C空中索道传递物品D勇斗抢钱包的胖匪徒 8远在美国的濛每当噩梦惊醒时,看到床前的月光明亮、皎洁,便想起了那首伤感的 小诗()。 A王建的十五夜望月B李白的静夜思 C杜甫的月夜忆舍弟D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9少女的红发卡中,濛和麦克尔扮演爸爸给叶叶写信的目的是()。 A了解叶叶的学习情况B保护叶叶免受伤害 C了解叶叶和刘莎的友谊D增进与叶叶的感情 10少女的红发卡中,叶叶送给濛的发卡是红色的,造型很别致,()。 A一朵鲜艳的花B一个小小的心,一支
7、利箭贯通了心脏 C一幅风景画D一个象征纯洁友谊的百合花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 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华山的壮观景象。() 2今天我是升旗手中,奶奶收到的请帖被肖晓改造成了“国旗名片”。 () 3肖晓的作文我最难忘的人中,他写的是妈妈,因为妈妈去世比较早。 () 4叶叶最后能理解周围的人对她的关爱,也能坦然面对爸爸的事。() 5在班级圣诞晚会后,刘莎差点儿告诉唐伟叶叶爸爸去坐牢的真相。()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 分) (一)小古文(11 分)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
8、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持三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 道,大破之。 第 4页共 6 页 注释卿子冠军:这里指楚国将领宋义。陈余:秦朝将领。釜甑(zn):做饭的锅 具。必死:决死之心。无一还心:没有一点儿后退的打算。九战:经过多次战斗。甬 道:通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将 卒二万将: (2)陈余复 请兵复: (3)皆 沉船皆: (4)绝 其甬道绝: 2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3这个故事后来被浓缩成一个成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解释它的意思。(3 分) 4项羽为什
9、么能大破秦军?(2 分) (二)草房子(节选) 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这倒不是因为桑桑是校长的儿子,而仅仅只 是因为桑桑就是桑桑。 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惯)的。桑桑想到 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 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母都不在家时,他和小伙伴们将家中碗橱 里的东西扔在墙角里,然后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 造。四条腿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橱本来有四层,但每一层都没 有隔板。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
10、三档。桑桑算一下:一层三户 “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桑桑都被自 己感动了。 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 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橱,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 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jiji)结实实地揍。 但桑桑不长记性,仅仅相隔十几天,他又旧病复发。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 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却并无一张 第 5页共 6 页 网。桑桑心里痒痒的,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
11、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 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河两岸的人都到河边上来看问桑桑那网是用什么做成的 用蚊帐桑桑回答桑桑心里想:“我不用蚊帐又能用什么呢!” 两岸的人都乐了。中 午,母亲见到竹篮里有两三斤鱼虾,问:“哪来的鱼虾?”桑桑说:“是我打的。”“你用什 么打的?”“我就这么打的呗。”母亲忙着要做饭,没心思去仔细考查。中午,一家人高高 兴兴地吃着鱼虾。吃着吃着,母亲又起了疑心:“桑桑,你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借着嘴 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 故意支支吾吾地说不清。 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 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 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
12、?”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 用不可违抗的语气说:“你先别走。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 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得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 “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 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儿,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就跑的桑桑的后背骂了 一声。但母亲并没有追打。 晚上,桑桑回来后,母亲也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而摘掉 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1请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13、。(2 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 分 旧病复发: 3“但桑桑不长记性,仅仅相隔十几天,他又旧病复发。”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1 分) 4请给第 3 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2 分) 5短文写了两件事。请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2 分) 6短文选了两个故事来说明桑桑经常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哪一件写得详细,哪一 件写得简略,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3 分) 第三部分习 作 请用心回忆阜宁有哪些风俗习惯?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 历。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具体,有真情实感,450 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27 分+卷面分 3 分) 第 6页共 6 页 400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