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4 月时评类作文素材精编 01 苦难面前,努力即有价值 最近,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在网络刷屏。致谢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求学过程中遭遇的 种种变故与不幸:未及成年,母亲离家;17 岁,父亲车祸身亡;同年,照顾自己 17 年的婆 婆病故但好在,一路上他并没有放弃,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成功读完博士。 4 月 18 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披露了这篇论文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 法研究与实现,作者是 2017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另据媒体报道, 黄国平博士毕业后已入职国内某互联网大厂,担任高级研究员。 4 月 19 日,黄国平通过某媒体独家发文,讲述自己
2、成长经历,并“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 成”。同时,他还附上了致谢的完整版本。在这份完整版致谢中,他还感谢了包括 导师在内的许多人。 人生如梦,黄国平二十几岁之前的人生简直是一场“噩梦”。这属于典型的冰心所说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 的血雨”。黄国平用自己不屈的奋斗,在逆境中含泪开出了花。 黄国平的致谢流传开来以后,在网上引发巨大共鸣,人们同情于他年纪轻轻就要承 受如此多的不幸;感慨于他在重压之下仍能保持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而当得知他学有所成 时,又欣慰于他的努力终于没有被辜负。 显然,这又是一个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这
3、样的故事总能打动人心,因为 在看惯了人间疾苦后,人们总希望见证一场酣畅淋漓的逆势反弹,一场遭遇绝境之后的峰回 路转。 在这急剧的转折中,人们看到生猛的人性力量,并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自己前进的动 力。 从黄国平冷静的笔触中,我们已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淡然:当千山万水的坚持,已陪 自己走过那段不堪回首的人生,曾经趟过的那些苦难,又算什么呢?越过山丘,眼前已是一 片豁然开朗,黄博士唯有感谢那个不曾放弃的自己。 在对黄博士逆袭历程的围观中,一些人发出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慨叹,但“读书改变命运” 于黄博士而言,只是一种结果,他的身上,最可贵的是那种坚韧的精神品质。 黄国平出身于苦寒之家,这种极端特殊的
4、境况,在当下已并不多见。但于每一个普通人 而言,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遭逢各种变故总归是免不了的。所以黄博士的奋斗历程,仍有 参考价值。当面对变故时,我们需要用黄博士这种穷且益坚的精神,去克服一切困难。 这两年,“丧文化”在一些年轻群体中颇为流行,他们一边喊着被生活压得喘不动气,但 又不相信努力的价值,而动辄以“躺平”作为人生法则,这种自暴自弃的态度,与黄博士身上 那种信念感可谓形同天壤。 面对挫折,挺住才意味着一切。电影岁月神偷里,台风来袭,鞋匠罗先生家的门楼 被吹得摇摇欲坠,为了不让门楼塌下来,罗先生跟妻子爬到天台上在大雨中用肩膀扛住它。 他说,“做人,最紧要系保住个顶。” 这个“顶”,就是
5、“要挺住”,就是黄国平博士所说的“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 世”。无尽且庸常的生活中,隐忍,坚持,不屈,才应当是人生的常量,乐观者不败,黄博 士再添注脚。 生活就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战斗。黄博士 22 载苦读走出了小山村,实现了逆境翻盘。这 是前半段的故事。或许,走向职场后的黄博士,因为先天的限制条件,他还会遭遇许多意想 不到的难题,但苦难中淬炼的性格,只会让人更强大。 而他对我们每个人的启发是:苦难面前,努力即有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走下 生活的牌桌直至战胜它。 02 弘扬航天精神,逐梦中国发展新高度 据国家航天局的消息,4 月 24 日,在 2021 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上,我国
6、首辆火星 车命名为“祝融号”。 祝融将位于今湖南境内、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作为“南方局”的驻地,他在这里施行 火政,管理南方事务。祝融以火施化,造福于民,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人们尊称他为火神; 又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又称他为“赤帝”。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 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据悉,“祝融号”火星车将在 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从距离地球 38 万公里的月球,到距离 5500 万公里的火星,中国航天砥砺奋进、一往 无前,不断刷新高度,助力国家发展。 51 年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太空,全世界听到
7、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的声音,拉开了 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征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阔步前行,实现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升腾和跨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我们应在奋斗中传承航天精神,勇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向着建设航天强国进发。 家国情怀铸造航天精神的根与魂。航天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才不会被“卡脖子”,真正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从“两弹一星”到神舟 飞船,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飞天,从天眼问穹到北斗凌空,一代代航天人投身中国航天伟大 事业中,用智慧、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接续奋斗,在浩瀚宇宙点亮“中国星空”,标注“中国
8、高 度”,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和支撑下,走出一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发展航天事业,就要扛起爱国担当,投身强国事业,向着实 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进发。 勇于创新激活航天精神的不竭动力。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其灵感源自中国传 统文化,诠释了中华儿女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彰显了中华民族勇于追梦的英雄精神,承继 历史的“火种”,高擎时代的“火炬”,指引我们向着浩瀚星空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1970 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9 年,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 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 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9、神舟五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 空“第一”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中国航天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自主 创新必将开创更大奇迹。 自强不息坚定航天精神的信心底气。航天伟业不断取得突破,闪耀着航天人自强不息、 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奋斗光芒。“感动中国 2020 年度人物”,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谢军,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每一次醒来后都立即赶回岗位。 他带领团队与全国 400 多家科研院所 30 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让北斗 照亮中国人的梦。钱学森、黄纬禄、梁思礼一串闪亮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天空,激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激励广大科
10、研工作者锐意进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奋斗中 成就伟业。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航天要牢记初心使命,赓续航天精神,努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不断谱写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 03“猪羊满车厢”-开往春天的火车 近日,在四川攀枝花,有游客发布了自己乘火车看到车厢里猪羊成群的视频,网友们纷 纷表示震惊。原来这是一趟扶贫慢火车,从普雄到攀枝花 353 公里,历时 9 小时 7 分,经 停 26 个站台,全程票价最高 25.5 元,最低 2 元。这趟车像公交车一样给上下学的孩子和进 城卖农产品的农民提供便利,所以诸如鸡、鸭、猪
11、、羊之类的牲畜都能带上车。这样人畜共 存的特殊车厢得以长久保留,离不开管理者、像赶羊农户一样的“特殊乘客”和像发布视频一 样的普通乘客三方面的温度。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趟慢火车显然经济效益不高,但它之所以能运行至今,正是因 为它能惠及周边群众,给进城不易的农户以方便。“为政者为民”,这趟车的管理人员真正做 到了这一点。其实,类似的“乡村小慢车”在我国不在少数,任交通线路怎么改变,许多交通 不便的偏远地区至今仍为当地人保存着公益性质的慢火车,如宝成线陕甘乡村段、成都客运 大凉山段。这些车厢承载着许多当地人的童年记忆,他们或是通过这些“小慢车”到乡镇读书, 走出大山旷野;或是用小火车载着羊群,
12、赚取那一年的口粮。正是管理者把民情民意放到了 心尖上, 实际地去考虑群众最需要什么, 这些乡村小火车才得以搭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 走出大山,走向光明坦途。 从农户的角度来看,小火车是他们的希望之车,乘着这趟车早出晚归早已成了生活的一 部分。但是小火车毕竟是公共交通工具,农户带着牲畜、蔬菜瓜果上车,可能会给其他乘客 造成不便,这就需要农户们讲公德、讲文明。在这条新闻之下,除了有网友表示惊奇,不乏 网民质疑,人畜同车怕是气味不好闻,影响到其他乘客怎么办呢?小火车运行数十年,尽管 列车设置了专门车厢进行人畜分离,但农户们自身也要有公共意识,管理好自己的牲畜,尽 量不影响其他乘客。事实上,搭乘“小
13、慢车”的农户们都十分遵守火车规定,不因车厢允许牲 畜上车就放任羊群不管,不因携带牲畜可能不收费就省事停留在普通乘客落座区,而这正是 农户们朴实但温暖的善良。 从普通乘客的角度看,在车厢内牲畜不可避免地会从自己身边经过而不介意,这也是普 通乘客的善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居民喜欢到乡村体会风土人性,乘坐“小 慢车”成为现在的乡村旅行特别项目。乘车的人从乡里乡亲之间,变成了天南海北的人们。 而拍下这段视频的游客王先生正是感慨这段特殊的旅程才做此记录,视频中的其他游客也对 农户赶羊上车表示理解。正是这分宽容,让几乎脱离时代的小火车,变成了连接人与人情感 的锁链。 交通方式日新月异,但人心
14、温暖长存人间,热闹和谐的车厢里蒸腾出的,是小火车里每 个人温暖的善意。或许有一天“小慢车”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但我们不会忘记“小慢车”搭载的 爱和希望。 04 特斯拉事件:尊重消费者是企业立身之本 特斯拉应该意识到靠“数据黑箱”的“不妥协”,绝非长远之计。市场活动靠的不是对抗, 而是合作。 上海车展上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引发持续关注。4 月 21 日晚,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称, 已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也回应特斯 拉事件称,尊重消费者是企业经营的首要前提。而在当天早些时候,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 督管理局已责成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立即无条件出具
15、相关行车数据,郑州 特斯拉体验店随后回应,会提供事故前半小时数据。 应当说,特斯拉此次深陷舆论风波,因产品争议而起,但又绝不止于产品本身。一定程 度上,是特斯拉前期的傲慢态度,点燃了舆论的怒火。现在,特斯拉已道歉,并表态提供行 车数据,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督促下,事情有望早日得到解决。 直面问题是改善的开端。特斯拉要明白的是,“产品”不只是一堆硬件加软件,还要有相 应的服务。这些必要的服务是“产品”的天然组成部分,而不是外界强加给企业的义务。 无独有偶,特斯拉近日在美国也遭遇了“搜查风波”。美国得州警方在周二对特斯拉公司 发出搜查令,以确保上周末发生事故的车辆的数据安全,该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16、 两场风波的焦点,都在数据。中美两国的特斯拉用户、监管部门都遭遇了特斯拉的“数 据黑箱”。而且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争议中,“数据黑箱”的问题屡见不鲜。 在传统汽车行业,通过对车辆的物理信息分析就可以得出相关的事故信息,传统车企很 难掩盖车辆缺陷。但是,数字化的电动车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信息化程度高意味着车辆的 软件缺陷很可能没有物理痕迹。 因此,没有完整、可靠的数据信息就无法判定车辆是否存在缺陷。这不仅涉及事故责任 的判定,更关涉交通系统性风险的排查和防范。作为车企与平台,为解决与消费者的纠纷, 提供必要数据,是其应当履行的职责。 事实上,围绕数据的“争夺战”已经是电动车行业的事
17、故争议不可回避的暴风眼,而且随 着电动车的普及、技术升级,类似的争议肯定会越来越频发。 如果处理不当,对数据的争夺将成为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打开这个死结,是全行 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但显然,特斯拉应该意识到靠“数据黑箱”的“不妥协”,绝非长远之计。市场的怀疑情绪 不会因为“黑箱”而消失,只会因为信息的不透明更为强烈。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考虑到企业保护核心技术的合理诉求,保证数据证据仅用于监 管的合理需求范围,是监管制度设计的应有之义。 如何形成既能保障顾客权益,又能兼顾企业技术保密合理诉求的监管机制,应该是公共 舆论在“风波”之后的关注焦点。 如果这场风波能够催生出合理的争议解决机制和
18、监管机制,那么对方兴未艾的新能源车 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从这个角度讲,从特斯拉道歉开始,纠纷开始迎来向好的转折点。特斯拉必须要明白, 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市 场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对抗,而是合作。由对抗转向合作需要妥协,更需要企业表现出更多 诚意。 05“一带一路”是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我多次说过,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 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1 年年 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表达了以“一带一路”为合作平台,与各方
19、共建美好世 界的真诚意愿。 大疫情催化大变局,大变局呼唤大作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变 局加速演化,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 重重考验之下,走过近八载岁月的“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成为驱散全球疫情 阴霾的一缕春风。 “一带一路”的蓬勃生命力从何而来?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世界大变局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 人民以合作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当世界面临抗疫复苏双重任务,习近平主席提出把“一 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及时回应了时代呼唤,使“一带一路”的内涵不断丰富, 更具现实意义。20
20、20 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24 万列,同比增长 50%;中国对沿线国家 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1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3%。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货物贸易额达 2.5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1.4%;沿线国家在华新设企业 1241 家,同比 大幅上涨 44%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无疑是“一带一路”澎湃发展动能的例证。 共建“一带一路”,崇尚的是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就是动员更多资源,拉紧互联互通纽带,释放增长动力, 实现市场对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从 印
21、尼爪哇岛上的雅万铁路,到克罗地亚南部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从乌干达的卡鲁马水电站 项目,到秘鲁安第斯山深处的奥永至安博公路项目放眼全球,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 遍地开花,带来的民生福祉实实在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截至今年 1 月底,中国 已经同 140 个国家和 31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5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共同开展了 2000 多个项目。“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 共建“一带一路”,传递的是希望。“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 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一带一路”强调共建,积极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欢迎 各方分享中国市场的巨
22、大机遇,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方向发展。在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一带一路”的这 种开放胸襟、合作精神更显难能可贵,也被国际社会寄予更多期望。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 雷斯所说:“各国应当抓住一带一路合作带来的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 展望未来,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绘出更加精细的“工笔画”, 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互联互通、绿色发展、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 出积极贡献。面对抗疫复苏双重挑战,各方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一带一路”的阳光 大道上携手前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06 保护
23、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 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迫 的现实课题。 不久前,国外一段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私家车 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 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 疑虑。 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 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 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牺
24、牲个人隐私 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与用户隐私 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 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不久前,“一 对夫妻住民宿遭偷拍 8小时”的报道广受关注, 引发人们探讨“不被窥视的权利”。 今年央视“315” 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 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 APP 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
25、之锁”。这其中,不仅包 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比如,过 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网络时代, “合法、 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不久前,有关部门出 台规定,明确了 39 类 APP 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建立信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 1 月, 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流调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 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 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 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网络
26、时代的隐私侵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许多 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零和博弈”。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够在收集 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保 护的双赢。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 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 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 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顺应这一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 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智能化、信息
27、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 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民生福祉。 07 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百年苦难辉煌,百年峥嵘岁月。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实现了从 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 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 有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实现了从几千
28、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延续几 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僵化腐朽,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而一些欧美国家却通过工业革 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随后它们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中 国也未能幸免遭受侵略的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演变,中华民族也随之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之中。 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 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192
29、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 一新。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进入了彻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 民主主义发展阶段,历经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达 28 年艰苦卓绝 的英勇奋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 长达 100 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和解 放。 革命胜利后,中国将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这是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最响亮的回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中国共产党
30、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主张建立“劳农专政”或“劳工专政”, 后来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实践中,党在各根据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如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等,所承担的是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随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党对无产阶级国 家政权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晰。1949 年 6 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 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毛泽东还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 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
31、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代表的普遍 赞同,写进了 1949 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 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 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再次对此 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最终确立。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政治体制。伴随新中国国体确立,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具体制度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至此
32、,新中国 的国家政权组织基本框架已形成,这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标识,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党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 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 度成果,逐步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人类制度 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为经济与社会 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33、定, 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起 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 的根本支撑,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其一,党的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党所 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 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本质属性。中国国家制
34、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党克难制胜的力 量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 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 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 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这无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 性。 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
35、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据 统计,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共缔结过 1175 件约章,其中绝大多数 是不平等条约。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叹息说: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未听说过的弹 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手忙脚乱,无法招 架,于是只要他们报出一个国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他们虽然没有把中国打败, 结果却每一个都是战胜国,跟蝗蚁一样叮在中国身上吸血在这些弹丸小国眼中,中国是 一个土头土脑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机坑骗一下,简直良心上过不去。 真正扭转中华民族的命运,
36、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摆脱西方 列强对中国事务干涉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 14 年艰苦卓 绝的抗日战争,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与一切抗日的进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 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 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当党领导全国人民加紧从废墟中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时,朝鲜战 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
37、。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 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 肉之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 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奠 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彭德怀所言:“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脚跟。此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 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了第
38、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这些巨大 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 凝聚力和自信心。邓小平后来这样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 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启了走向繁荣富强的新征程。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中 国共产党创造了令中国人自豪的“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 定奇迹。一方面,中国用数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贫穷落 后跃升为经济总量世界第
39、二,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 储备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和来源国。40 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 长的年均贡献率达 18%左右,近几年来更是高达 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国家羡慕。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国家频现政治动 荡、政权更迭、经济波动、社会分裂、暴力蔓延、枪击不断、疫情蔓延等现象不同,中国社 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到处呈现一派政治稳定、经济发 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景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和社会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
40、并不少见,但像中国这样在长时间跨度内经济快 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情况则不多见。 “两大奇迹”的创造,归根结底源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谈到中国快速发展与 巨大进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 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说的自信,指 的就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信念。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华民族永不退却的 底色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进
41、入近代以来,由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外国 列强掠夺和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穷与悲惨,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中。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旧中国的工人阶级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 这些工人“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 极残酷的待遇”,尤其是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粪夫清道夫等都市苦力工人,他们除了双 手外,是一无所有的。今天的人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时候中国人的 苦难与辛酸。 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意味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
42、得解放,从此把命运掌握 在自己手中,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国家,让 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旧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 民生凋敝,还有那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加之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 军事上的严密封锁,而且当时党又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如何建设新中国成 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全新课题。 对此,中国共产党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又充满必胜的信心,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 命遗留任务,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篇章。进行大范围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人间奇迹;大力兴修水利工
43、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 移风易俗,新社会呈现新气象;制定执行“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短短几年 时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创造性转变,使中国这个 占当时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 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不断繁荣、 社会发展进步的国家;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逐步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国 家。正如邓小平所说: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这些伟 大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
44、了根本政治 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展 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至 2012 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剩 9899 万人。国际经验表明,当 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 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尽管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决然地向全国人民作出郑 重承诺,到 2020 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脱贫约 1000 万人,每月脱贫要达到近 100 万人,每分钟脱贫约 20 人。这是一场进入读秒阶段的决战,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中国共产
45、党把彻底消除贫 困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谋划制定总体扶贫战略,提出“精准扶贫”新理念,大幅度调整 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脱贫攻坚战的 总指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 经过持续大力度减贫行动,全党上下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抓重点、 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国范围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截至 2020 年末,中国现行 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 832 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 决。到 2020 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 2016 年的 4124 元增加
46、到 1 万多元,年 均增幅 30%左右。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式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中国 2020 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 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说,过去 10 年, 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摆脱贫困,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段性任务,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其奋 斗目标。2021 年 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47、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大流行冲击的背景 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新的更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纵观 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于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 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 貌。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08 创新不问“白猫和黑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近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给出了答案:抓创
48、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 支持。 创新,不问学历高低,但求千帆竞发;不问名气大小,惟愿百舸争流。 在科技创新领域,“隐形冠军”的现象引人思考。“隐形冠军”通常是指这样一类企业,它 们规模并不大,但却在某个行业细分领域默默耕耘、精益求精,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各个行 业的“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可以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提升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创新 能力和话语权。“隐形冠军”现象,其实是“抓创新不问出身”的生动体现。创新,不仅需要广 受瞩目的大项目、大创新,也离不开虽不知名但创造价值的小项目、小创新;不仅需要大企 业、大科学家,也有赖于无数个奋战在一线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和劳动
49、者。不问出身,无问西 东,创新的赛道向每个人敞开,谁都可以跑出属于自己的一棒。 抓创新不问“出身”,确立了一种“效果导向”,以创新能力、创新担当、创新成绩作为最 终评判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只有中专学历,但经过几十年努力研发出棉花铺膜播种 机系列产品,填补我国地膜植棉机械化应用领域空白。近年来,中国航天不断刷新创新高度, 从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到“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80 后”“90 后”科研人员已担当 重要角色。无论起点高低,矢志创新就能超越自我;无论什么岗位,敢于突破就能创造精彩。 对每个人而言,不问“出身”意味着看见自己的可能性,只要敢于尝试、保持努力,长期的坚 持可以在未
50、来某个时刻开出创新之花、收获创造之果。 抓创新不问“出身”,体现着科学思维的多元与包容。科学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 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不同的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理论建构和研究路径,最终谁能 胜出都靠实践检验。这样的事在科学史上反复出现。20 世纪初,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测 量发现,光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面保持速度不变,这给经典物理学带来了颠覆性挑战,很多知 名物理学家都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谁也没想到,最后找到答案的是一位专利局名不见经传 的职员,这就是后来才誉满全球的爱因斯坦。科技创新没有事先指定的成功者,常常是各种 奇思妙想竞争中的胜出者。 抓创新不问“出身”,还需要真正形成不问“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