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校本微校本 三军统帅三军统帅 高考作文之高考作文之高频主题高频主题 目录目录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法与情法与情”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父母与家乡父母与家乡”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故乡故乡”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规则规则”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教育与惩戒教育与惩戒”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历史历史”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立志、担当立志、担当”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利利”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梦想梦想”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内外内外”
2、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青春青春”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青年青年”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情怀情怀”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权利权利”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生命生命”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时代时代”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实力实力”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微信投票微信投票”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修身处事修身处事”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智智”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中
3、国中国”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 “中国梦中国梦” ”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法与情法与情” 1 月初,G1747 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 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经调查取证, 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 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 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 6 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 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4、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作文题目提供了“罗某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误”和“管 理部门为挽救生命主动延迟发车”两则主体材料。罗某为一己私利任性而为, 扰乱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相关规定,表现出其对规则的轻视。而另一 则材料所述却是为挽救生命延迟发车,体现的则是对生命的尊重。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可以结合材料谈规则意识。为一己私利蔑视规则、任性而为是在扰乱社 会秩序,会给周围人带来不便。当事人不仅应受到规则的惩处,也会遭到整个 社会的谴责。 (2)可以结合材料谈尊重生命。生命是神圣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为挽救 生命打破规则,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收到
5、大家的点赞,这不仅体现出生命 至上的意识,也表现了规则和温情有时并不冲突。 (3)可以辩证地谈规则与温情的关系,或者谈规则什么时候应遵守,什么时 候可以打破。法规须遵守,但并非冷峻严苛,人间亦自有温情。 佳作展台 法在左,情在右 姜凤丹 法在左,情在右,一路花开,一路芬芳。法在左,所以纵使路旁枝繁叶茂 杂草丛生,行人也可免去穿枝拂叶之苦;情在右,所以纵使路上阴风怒号泥泞 难行,行人亦可感受阳光普照之温暖。 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 发车。她的行为就是缺少法度制约的典型表现。罗某无视法度的存在,恣意妄 为,不仅给他人带来不便,给自己带来性命之虞,更是扰乱了
6、社会的正常秩序, 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人不守法尚且如此,那么倘若整个社会都缺少法 度,又该成为什么样子?黑暗弥漫,暴力滋生,一言不合就加以拳脚,一意不 顺就施以打杀,这样的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又何来幸福安康之说?由此观之, 法之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缺少情的社会,是一个充斥着冷漠与麻木的社会。 固然,人情、交情大行其道的社会令人感到不公,但一个缺少温情的社会 则更加令人寒心恐惧。劝阻市民在电梯吸烟,仅因对方患有心脏病且随后不久 就病发身亡便要求劝阻之人赔偿损失。而法院经调查后认为劝阻之事确有诱病 之因就判处劝阻之人赔偿,如此行事,岂不令社会上的好人心寒,令自觉维护 公共秩序的公德成为人
7、们避之不及的猛虎?不可否认,公民劝阻老人吸烟确实 使老人情绪激动并造成严重后果, 但毕竟老人在电梯里吸烟也违反了公共秩序, 造成安全隐患,公民劝阻乃人之常情,也是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价值观的表现, 法院的做法不仅与立法的初衷背道而驰,更滋长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风 气。在情与法的较量中,此时情不应处于下风,而应成为温暖社会的春风。 情与法并存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 通后决定延迟 6 分钟发车, 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 此举不仅是法在情前的让步, 更是法情相生的生动体现。在情前,法的弹性救了孩子一命;在法前,情的包 容彰显社
8、会美好风尚。唯有情法相依,情法并重,社会才能真正成为和谐有序 的社会,人们才会真正享受到法的有序和情的温暖。 法在左,情在右,携手并进,共创中国美好未来。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父母与家乡父母与家乡”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我哥在国外,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了,父母一直念叨。 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 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时代,作为“00 后”的你读了上面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 考?请以其中两三句话为基础
9、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 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材料的主体部分由五句话组成,第一句写出了现代大都市对 青年人的吸引力;第二句写出了家乡的变化,阐述自己想归来的理由;第三句 则写出了父母对外出子女的挂念;第四句是说大城市生活的压力;第五句则写 父母一辈对家乡的不舍。综合整则材料考虑,是写“我”对“城市”“乡村” 的看法,以及“我”如何在两者之间取舍。选择城市,意味着承受压力,远离 亲人;选择乡村,意味着离开时尚与繁华。在自我实现与陪伴家人之间,如何 达到心理与客观上的平衡,如何实现一个良好的统一,这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10、的方向。 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城市的风雨与光芒;美丽乡村,建设有我; 新时代带给乡村的新机遇;平衡亲情与梦想;人在外,心在乡。 佳作展台 老去的父母年轻的故乡 “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似乎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被冲淡了,40 年的改 革开放改变了一代人的家庭观。我们逐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最大的一批 00 后应该已经完成人生的成人礼了。成人意味着责任,在新时代里,作为一名 00 后,我愿意将我的人生奉献给我的家乡,回报给我的父母。 父母这一辈人总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安土重迁”的思想,总觉得自己生活 了一辈子的故乡才是最踏实的地方,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不愿意 和子女一起去城市里生活。其实
11、他们离不开的是一辈子的生活方式,乡村的简 单、纯粹、安静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另外,老人们不愿到城市里和儿女 一起生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给孩子们添麻烦。城里的生活无疑是快节奏 的,消费水平也超出乡村许多,老人们为了不打扰孩子们的工作、生活,平时 即使生病也会隐瞒,“不能帮忙至少就不去打扰吧!”有这种观点的父母不在 少数。 然而,父母毕竟一天天地老去,当他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儿女们又在哪 里?哈尔滨 65 岁的朱阿姨, 一个人照顾瘫痪卧床的老伴 5 年了。 当瘫痪的老伴 儿半夜从床上掉下来的时候,朱阿姨是多么无助,即使拨通了通讯录里远在异 地的女儿的电话又能如何呢?为人子女,当尽孝道。父母
12、总是以无限的宽容, 支持儿女追求梦想:“孩子,长大了,你就飞吧!”可当我们真的飞走了,留 给他们的却是无尽的牵挂与寂寞。 年轻人在外打拼,忙忙碌碌,甚至春节都无法回家。可曾想到,年迈的父 母望眼欲穿盼着孩子归来。不可否认,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但是如今的故乡未 尝没有新时代的魅力。能否将实现自我价值与奉养父母兼顾呢?看,网购、移 动支付、更加便捷的交通、日益改善的环境,就算是在小县城、小乡镇也能和 世界同步,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作为年轻人,我们可 以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大有作为。年轻最不缺的就是拼搏与梦想,当梦想搭上了 时代的顺风车,势必会跑得更加迅疾。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
13、工智能 当这些新鲜事物进入传统的故乡之时,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缩短了,故乡越来越 年轻了。美丽乡村、智慧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年轻的故乡离不开年轻的人们,真希望那些“老人村”“留守村”可以有 所改变。如今我们有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有地方政府的创业支持,为什么不 能回家创业,开拓出崭新的天地呢?发展自我与陪伴家人,从来不应该是一对 矛盾。 父母越来越老了,而故乡越来越年轻了,唯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年老的 父母在年轻的故乡里,幸福安康。 名师点评文章以青少年的口吻,在开头第一段就明确观点:“作为一 名 00 后,我愿意将我的人生奉献给我的家乡,回报给我的父母”。接着分别从 父母固有的思想观念、 父母
14、不愿给孩子增加负担的心情、 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 以及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怎样解决实现自我与奉养父母的矛盾等方面进行阐述。 最后呼吁青年人奉献自我,回乡发展,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条理清晰, 语言质朴。 高考高频高考高频主题之主题之“故乡故乡” 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人离开故乡去城市发展生根;随着全球化进程,不 少人离开故土去国外求学谋生。人们距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其实,所谓“故 乡”,不止是我们的生养之地,也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文化的原乡。乡愁源于 人的内心,不仅是因身体远离故乡而生出的念想,更是因心灵之家遭遇变故而 形成的文化心理现象。 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有人心怀乡愁,故乡成为
15、心灵的慰 藉;有人放下乡愁,为进入他乡的新世界而欢欣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 对待故乡的不同态度。审题时要注意思考:材料中第一段长长的文字,主要是 展现社会现实背景,暗示命题者的意图和导向;希望你以关注现实的眼光,从 时代变化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本 作文审题时要聚焦的核心句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把握好“此”字的 含义,就是解开题目的钥匙。按上下文的承接,“此”所
16、指应是:故乡日渐远 去,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可转换为:如何在故乡日渐远去之时安顿好自己 的心灵?后面的两句提示语:“有人心怀乡愁”“有人放下乡愁”, 这是提示两种不同的思考路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有第三种第四种思路,只要 你的思考扣住了“乡愁”“故乡”“安顿心灵”等关键词就好,然后辩证深入 地展开自己的思考。 可以展开的立意有:“怀念故乡,又不囿于故乡,才能展翅远翔”“心中 倘若有故园情, 何处不闻莼鲈香?”“此心安处是吾乡, 只把他乡当故乡”“心 系故乡,方能立足天下”“四海为家,是时代的召唤”“身在远方,心在故 乡”“维系于原乡,进取在他乡”“乡愁为舟,伴我远航”等。 佳作展台 心安即吾乡
17、 纵然一直在不断地行走,路过许多的城,遇见无数的风景,可心中最柔软 的一处,依旧是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简净无恙。每番风尘仆仆而归,只要走 进故乡,皆能被一一拂去,回到浮世清欢,自在闲逸。 岁晚归乡,梅花早已零落满径,隐入尘土,不见芳踪。只余记忆中的那阵 寒香如故,疏影依依在桑梓旧年的印象里。青竹倒是仍然簇簇朝气,在溪涧边 上绿枝斜斜。岁月在缓缓地流淌,每次归来,都要去寻一遍那些被时光淌过的 风景遗韵,细细与之叙旧。在自己看来,那些蔓草丛生的一砖一瓦皆是沉默的 言语,岚烟连绵的一山一水则如灵动的画卷。老宅旧巷,或断壁残垣,藏着旧 时的风云人事。竹溪古榕,幽径花草,从前总与之相好为邻。在这平凡的小
18、村 落里,藏着外界找不到的美好与温暖。从来到去,从离到归,只愿它们能安然 无恙地存在着。纵然免不了人事的更替,只愿它们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最 好是能在每次独临时,可以有着如以往同样的心绪便好。 还是恋极了暮色时的故乡,那炊烟袅袅,一派简朴如初的模样,且在心中 长久安放着。临风而立,看着晚霞披在那些老宅子的黛瓦上,仿佛旧年的遗迹, 浅浅古韵如初,不惊不扰。每至日落时分,总是一个人走到顶楼去好好享受那 一日之中最美好的时刻。当故乡的风迎面拂过时,一念清闲。倒也时常庆幸, 生长于这个与世无争的村落。无数次行遍乡径,走过阡陌,于须臾之间,悠悠 恰逢故音。满目山河不改,只是岁序荏苒,在不知不觉中,流转
19、得飞快。 曾留意过很多地方的夜晚,终不似故乡的夜,那般安宁朴和。乡间的夜, 星子澹澹,虫声四起,月光轻柔,清风入窗,吹动一帘乡愁。枕着月华而眠, 仿佛又做起了年幼时那不谙世故的梦。也屡屡在清幽的月影下徘徊过,总觉幼 时的无邪岁月,在忽来忽往的流年里,落了满地,无从捡拾,只能默默送离。 也许是当年的离开太义无反顾,以至如今总是念念昔归。却因年华尚好,心系 远方,终难两全。但明月亦然知我,为何总对故乡的一切深深眷念着,又为何 总是喜欢去重温那些被时光荒置遗忘的地方,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 自从离开故里,所有地方,只作天涯。这些年,无论走得多远,终不忘云 烟深处,山水环绕的故乡。不曾想过,原来小时候
20、的寻常岁月光景,都成了长 大后的乡愁。是那场打湿衣衫的绵绵秋雨,是霞光暮色里的炊烟人家,是桑梓 旧径的竹坞梅林,也是古榕树下的追逐嬉闹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规则规则” 黄大姐是某科技公司的老员工,因上班期间接了丈夫 30 秒的电话被辞退。 黄大姐不服,公司在支付了 3 万元的赔偿金后仍坚决辞退。公司负责人表示, 这是因为公司刚制定了新规凡上班期间使用手机,一律开除,员工都签字 认可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 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公司辞退违规使用手机的职工
21、的事件, 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 可从赞同公司的角度立意为“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建立就要执行”;从反对的角度立意为“要学会变通”“不 要带着戾气来管理”。可从综合的角度立意为“执行规矩也需要变通”。可从 “黄大姐”的角度立意为“要循规守矩,尤其是在制度上已经签字,就要严格 遵守”。还可从整体上立意分析“规矩和人情”的关系。行文时注意从事件的 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现实中的事件进行拓展,使文章具有针对 性和深度。 佳作展台 请敬畏规则 请敬畏规则,否则规则就将把你抛弃。 题记 规则无处不在,孟子曰:“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挣断线的风筝不仅 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22、是规则就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不能得成正 果。 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生活的规则,如作息制度、卫生要求、礼貌习惯等;社 会生活中有社会生活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规则,虽然不起眼, 但它却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一次工作中,一位领导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他的秘书给文化馆 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同志回答:“我 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这位领导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接 电话的同志见到站在眼前的人竟是周总理时,心里很懊悔,总理却和蔼地跟他 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生活中,我们应遵守的规则很多,人之所以成熟,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 己放进了
23、“规则”当中,不论是谁,规则就是规则,人人都要遵守,伟大的周 总理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规则的重要性。 有一次列宁去理发,当时很多人都在等候理发,但是时间宝贵的他却没有 接受别的同志让他先理发的请求,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 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 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正是有了像周总理、列宁这样遵守规则的人,才有了更多的和谐的场面, 才有了我们今天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去钓鱼。河边的告示牌上写着:“钓鱼时间从上 午九点至下午四点。”父子俩从上午开始钓了很长时间的鱼,终于钓了一条大
24、鱼。他们很高兴。突然,父亲看了一眼手表,严肃地对孩子说:“现在已经是 四点十二分了,按规定我们只能钓到四点,因此我们必须把这条鱼放回河里 去。”虽然孩子很不情愿,但父亲最终毅然地把鱼放了回去。 规则本身无美感可言,但只有人们自觉遵守规则,才能拥有和谐有序的美 好景观,才能显示规则的好处与美丽。这位父亲用行动教育了孩子:每个人要 遵守规则! 敬畏规则是一种态度,敬畏规则是一种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 使我们的世界和平美好。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自己!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教育与惩戒教育与惩戒” 班主任双手捧着一把戒尺, 缓缓走进教室, 全班学生见到戒尺后集体起立, 自觉向这把戒尺行
25、拱手礼;紧接着,戒尺“入座”讲台,班主任也向这把戒尺 鞠躬行礼。这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戒尺进入课堂”活动的场景。 近期该校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 全校 36 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刻 有弟子规内容的标准“戒尺”。这一举措,引发了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 热烈讨论。 请以“我看戒尺进课堂”或“我心中的戒尺”为副标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副标题中的 “副”字。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戒尺进课堂)”,还是写 “
26、我心中的戒尺”。 如果确定写“我看(戒尺进课堂)”,重点就在“看”,要谈对戒尺进课堂 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心中的戒尺”,重点就在“戒尺”, 要写出我所理解的戒尺的不同含义,可写议论文,也可写散文,还可写记叙文。 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赞同的角度。可以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中比较优良的部分。学校可以让 学生们在这些规则下管控自己的行为。让老师规范课堂纪律,有利于规范学生 的日常行为。 现实中的戒尺作为惩戒的工具,它还是规矩、规则以及法律意识。在家庭, 它是家庭的家风,是习俗的规矩等。在学校,让学生从小
27、就有规则意识,遵守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守则等规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戒 尺”则意味着规则意识、法律意识。 2不赞同的角度。从学校看,引入程序不合法,使用戒尺就不合法。教师 使用戒尺的轻重怎么把握?还是只是一个摆设,起不了多大作用?从孩子的身 心发展规律来看,作为惩罚,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惩戒方式,还需鼓励惩戒相 结合。 佳作展台 教育与惩戒 我看“戒尺进课堂” 对于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戒尺进入课堂”这件事, 网上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表示赞同,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很有个性,又调皮捣蛋,让戒尺进入课堂, 对于维持课堂纪律,对于那些遵守纪律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有人表示 担心,戒尺进
28、课堂最难拿捏的是尺度,什么时候使用戒尺?惩戒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具有不确定性。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多数 教师都认为对违规学生施以恰当的惩戒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但实际上,在日常 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又大都不敢行使惩戒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截至目前,在“适当的惩戒”和“体罚”的界定方面,还没有出台一个明 确的细则。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认为“必要而且恰当的惩戒”,很可能就会被 家长和学生视为“体罚”,从而导致师生矛盾甚至家校矛盾的产生。在学校教 育的问题上,很多媒体报道也有失偏颇,出现了一味强调学生的权利,而淡化 纪律的现象。 教师在这种观念的熏陶
29、下,就会对惩戒教育避而远之,谁如果使用这种教 育手段,就是教育观念落后。现在,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媒体,常常戴着有色 眼镜看学校,动辄对学校、对教师加以指责,学校、教师在此大环境下小心翼 翼。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在繁重学习压力的挤压下, 有的孩子呈现出心理脆弱、情绪焦躁等不良现象。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还怎 么敢进行惩戒? 当前,我国中小学批评、惩戒、处分学生,有很多就由当事班主任、老师 直接做出,这貌似十分直接、快速,可是,却缺乏程序正义,把属于学校公共 事务的批评、惩戒和处分,演变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恩怨,直接导致被批评、 惩戒、处分的学生(及学生家长),把矛头对准教师,制造
30、师生间的冲突。 惩戒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并非仅仅为了 “教训”和报复,因此,惩戒只能罚过失,不能罚尊严。一方面,惩戒的标准 应该是确定、适度的,要让受教育者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惩罚, 界限在哪里,并由此学会理性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还应该将惩戒与鼓励 结合起来使用,即在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时,还需要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鼓 励。 在保障教育惩戒权的前提下, 让惩戒成为有效的教育手段离不开多方合力, 包括制定合法明晰的惩戒规则与实施程序, 以及社会、 家长对惩戒教育的理解。 教育惩戒权的落实需要社会媒体、大众舆论,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惩戒权说到底不
31、是教师需要,而是学生需要,是给学生正常成长以保 障。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历史历史”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荀子成相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的发展 提旧事者失一目,忘旧事者失双目索尔仁尼琴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 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强调要把以往的失败当作教训。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强调要发展就要破除传 统中一些消极因素。 强调不要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或痛苦,更不要忘记过去的教训。 综合
32、三则材料,找出其间的矛盾统一点,从而提炼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 点,可针对“成功、发展与辉煌、失败”的关系来立意。 佳作展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西伯利亚有一种白雕,全身纯白,它们引以为自傲,认真梳理漂亮的羽毛, 生怕遭到玷污。然而正是这个习性害了它们,猎人们在它们周围撒上煤灰,就 可以轻松地捉住它们。但更可悲的是,它们的后代并未吸取教训,一如既往地 守护着羽毛,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白雕的故事告诉我们,只图外表的虚荣与珍 视害了它们,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后代不会吸取教训,仍然延续这种生活 习性,可怕可悲。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是唐太宗总结的历史教训,作为中国历史上数 一数二的明君,想必他自己
33、也能牢记这个教训。历史上有许多教训需要牢记, 有许多准则需要去遵守,而特别强调“以人为鉴”这一点,说明吸收前人的教 训是极为必要的。唐太宗帮助父亲推翻了荒淫无道的隋炀帝,建立了唐朝,他 深知荒淫无道的下场,才会立志做一代明君,保证李唐江山永不变色,谓万古 流芳。 反观隋炀帝,隋朝建立仅仅十余年,当初他帮助父亲灭掉了南朝的陈国, 对陈后主的荒淫无道、纸醉金迷的生活也不是不了解,可他却没有吸收教训, 依旧做了一个暴君, 最终落得一个社稷破碎、 身死人手的悲惨下场。 何者?“仁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34、阿房宫赋的总结可谓精辟。人们都只顾眼 前,并未追溯过去,反思古人,甚至连自己以前犯的错误都无法转化为经验教 训,不可谓不悲哉!人不犯错误就不会进步,但犯了错误不知道总结吸取教训, 也只能徒增伤疤而已,这样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正如“鞋子合不合脚, 只有脚知道”一样,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这要看这个国家的历史发 展状况,才能展现其未来。日本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联合国对其是有约束的, 而当今,新任领导人安倍上任以来,大肆夸大中国威胁,渲染别国无力,目的 是想恢复集体自卫权,复辟军国主义。他的这种做法,打破了亚洲乃至世界和 平的格局,激起周边国家的军事竞赛,给亚洲以及世界和平带来隐患。 以史
35、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不忘历史,才能珍视和平,开拓美好的未来。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立志、担当立志、担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会为我们每一 个人出一份试卷,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答卷人。作为时代新人,我 们也要面对新时代这个“出卷人”为我们命制的试卷。这份试卷既有如何规划 我们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题,也有如何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来调整我 们步伐的社会实践题,还有如何树立远大理想、无愧历史担当的深入分析题。 你正在思考哪类题?你准备如何答好这类题?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
36、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可选择任何一道题来作为写作角度,需注意的 是作文内容一定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时代主题、一代人的使命的思考, 重点要突出你在新时代里如何做,如何规划我们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 何适应时代,跟上时代,如何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佳作展台 鸿鹄志立,无愧担当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掩卷沉思,深以 为然。是啊,答好规划个人成长的基础题,可助我们成就小我,却难免格局狭 小;答好适应时代步伐的实践题,可助我们成就新我,仍稍显目光未远;只有 答好树立远大理想、无愧历史担当的分析题,才能在当今时代主题下完成属于 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因此,请允许我谈一谈:
37、鸿鹄志立,无愧担当。 鸿鹄志立,无愧担当,需要一双注目家国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 所向,若要承担起时代的使命,便不能成为北大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精致的利 己主义者”, 而要让这双眼望向天下、 苍生。 张载曾将眼望向那里, 才吟出“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顾宪成曾将眼望向那里,才写下“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西南联大师生曾将眼望向那里,才唱响“中兴业,须人杰,便一 城三户,壮怀难折”。要有一双以天下为己任的眼睛,就算流泪,也应是“因 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鸿鹄志立,无愧担当,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望 到的家国梦想总是远在天涯路尽处,如要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
38、前行。不由 想到了晚唐杜牧,这个也曾有过“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家国之梦的樊 川居士,却因为不懂脚踏实地而在担任扬州掌书记期间整日沉醉于歌楼酒馆, 最终蹉跎岁月,毫无建树,只留下一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的喟叹。答好时代的问卷,不能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要当踏实前行的跋涉 者。 鸿鹄志立,无愧担当,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肩负时代之担的路途注定 坎坷,此时,我们要拥有一颗不畏艰难的心。如韩愈一般,纵“夕贬潮州路八 千”也要“肯将衰朽惜残年”;如范仲淹一般,纵三遭左迁也要“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如鲁迅先生一般,纵“寄意寒星荃不察”也要“我以我血荐轩 辕”。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
39、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时代大河中的奔流逆潮会将我们一次次拍向乱石,但不屈的心可助我们最终击 水中流,独立潮头。 梁任公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因此,别说自 己肩膀尚弱,别说国家与我无关。时代的问卷早已出好,愿我们每个青年人都 可以让眼注目家国,用脚踏实前行,凭心百折不挠,树立鸿鹄之志,无愧历史 担当,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镌刻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烙印。 鸿志薄云无愧怍,十年饮冰血不凉。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利利” 2018 年 1 月,一辆公交车失控坠入河中。危急时刻,一位吊车司机迅速开 来了吊车,把人一个一个全部“钓”上来。因为这次义举,常州
40、市授予他“见 义勇为市民”称号,还奖励他 5000 元人民币。没想到他竟然拒收奖金,“救完 人拿奖金,那救人的性质不就变了吗?” 子贡家里富有,拿钱为国家做了好事,主动不要赏金和名誉。孔子听到此 事后表示不妥:这会让别人认为做好事收酬谢钱物就是追名逐利,这会影响人 们做好事,于国于人无益。 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中, 见义勇为的吊车司机拒绝接受奖金, 他认为救人是不需要报酬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救人是一种无功利的事,并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和诉求,所 以不应该和利益、 奖励有所牵扯。 而孔
41、子认为子贡的做法提高了做好事的标准, 原本人们拿自己的钱为国家做好事,从而获得赏金和名誉,是双赢的事情,但 子贡拒绝赏金和名誉, 虽凸显了自己的品质, 却影响了其他人做好事的积极性: 有子贡不受珠玉在前,其他人再接受赏金和名誉,就成了追名逐利,而如果想 继续做好事,就必须自己承担损失,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做好事的成本。从长远 来看,这破坏了全民做好事的氛围,反倒对社会有负面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吊车司机和子贡是一种观点:做好事当不求奖励,也无须 奖励,奖励会让好事变了“味”。孔子是另一种观点:做好事,需要给予相应 的奖励,这既是对做好事者的认可,又是对后来者的鼓励和引导。当然,在认 可奖励的时候,
42、一定要注意辩证思维,因为做好事可以要奖励,但并不仅仅是 为了要奖励。 作文立意 美德拒绝名利的熏染; 好人不为名利,也不拒名利; 助人之因,应得名利之果; 助人何必损己,奖励无可非议。 佳作展台 应得之利,受之无愧 吊车司机拒绝 5000 元“见义勇为”奖金, 子贡主动不要赏金和名誉, 其德 行让人钦佩。确实,真正的做好事,并非以名利为目的,自然不想让这些“俗 物”沾染了心灵。但我却想和孔夫子一样劝当代的“子贡”们接受奖励:那是 你们应得的利益,你们受之无愧! 我们自古就有“好人有好报”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念。国家、社会、他人给 予做好事者的奖励,正是基于此。这虽然不一定是对好人最好的褒奖,却是对
43、 善的一种认可。所以,我们接受行善后的奖励,完全不必担心会让好事变了质, 因为这是大多数善良之人的共同意愿,这是好人应得的奖励。 之所以把奖励称为行善者的应得之利,还在于“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 的社会共识,不能把“利人”建立在“损己”的基础上。很多做好事的人,付 出了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甚至还要承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选择挺身而 出,这样的人是伟大的。他们遵循内心的良知,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那么我 们的社会有没有做到自己该做的事呢?有没有保障他们的利益,维护他们的权 益, 为这些善良者保驾护航, 让他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去践行自己的良知呢? 在他们做出义举之后,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补偿和精神
44、表彰,这已经是社会最 小的心意了。 不光从保障自身权益的角度看,行善者们对奖励受之无愧,考虑到深远的 社会影响,好人们更应该接受那些奖励。正如材料中的孔子所担心的那样,如 果不接受这份奖励,不接受国家、社会的一片心意,虽然就个人而言,实现了 自己对道德的追求,但无形之中,却为社会树立了一个更高的做好事的标杆: 只有不接受奖励的无功利的做好事才能称得上做好事, 做好事就不能讲求回报, 必须要牺牲个人的利益。 这样一来,做好事的成本和难度变得更高了,子贡富有,或许还可以不断 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做好事,但普通人的行善之路却被阻塞。长此以往,子贡 的拒绝,反倒会让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少。 不管从传统
45、认知、自身权益还是社会影响等方面看,社会对好人好事的奖 励都是应该的,行善者也当受之无愧。虽然我们主张做好事需要奖励,却并不 意味着我们把奖励视为做好事的目的。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云:有心为善, 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行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功利的义举, 奖励只是善行自然结出的善果,却绝非善行之因。 最后,还是要对行善者衷心地说一句:奖励是对你们的认可,更是对后来 人的激励,这种应得之利,你们受之无愧!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梦想梦想” 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尚早,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已晚。 对这句话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 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46、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材料所揭示的观 点主题进行理解,特别是要注意材料本身所蕴含的哲理。这类题,要求学生首 先要读懂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辩证科学全面,立意要准确贴合材料表达 的主题,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知识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 行写作。这则材料的观点态度,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 学习、亲情孝道、做事模式、社会发展,都可以有所展现。材料实际上说的是 要辩证科学地看待我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早”和“晚”的关系。没有绝 对的早也没有绝对的晚。要科学正确地看待,做到珍惜当时,行
47、动在当下。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成功、梦想的角度:要避免因“早”产生优越感,虚度光阴,碌碌无 为;也不要因为所谓的“晚”而止步不前,绝望放弃,只要开始行动永远不晚。 2 从亲情、 友爱的角度: 亲情、 孝道要趁早, 就会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悲剧,维系亲情、珍惜友爱要行动在当下,永远不会太晚,等等。 3从辩证思考的角度:正确看待“早”和“晚”,没有绝对的 “早”“晚”, 都是相对而言的。 条件的变化可以使得“早”“晚”发生质变。 佳作展台 追求梦想永远不会太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就要努力去追寻,千万不 要怕时间太晚而停止追逐的脚步。 想建立一个跨国企
48、业,要几岁开始着手才不会太晚?科劳克到加州圣胜伯 纳蒂的麦当劳速食店,看到他卖给他们的八部拌奶机不停地运作,生意很好, 他亲自品尝过他们美味可口的汉堡和薯条后,觉得有不错的商机,于是凭借三 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胸无大志的两个兄弟和他一起合作,由他负责到各地 开连锁店,将麦当劳推广和建立到全美国。当时科劳克已经五十二岁,既患有 糖尿病和关节炎,又动过甲状腺手术,但他却觉得“我还年轻,还会成长,我 的心飞得要比云朵还要高”。而事实就是如此,五十二岁时才刚起步的事业, 到他七十六岁的 1974 年,麦当劳已成为总收益超过十亿美元的跨国大企业。 想要成为闪亮的戏后,要几岁开始学戏剧才不会太晚?明华园
49、孙翠凤过去 本是个连闽南语都讲得不顺畅的上班族,到二十六岁才开始学习戏剧。她靠着 拼音和注音强记发音, 苦背台词, 和一群年纪仅十几岁的小朋友一起练习拉筋, 努力突破语言障碍及肢体限制,才有如此成功的表现。 想成为一位名留青史的音乐大师,要几岁进修音乐学院才不会太晚?乐坛 传奇柴可夫斯基,十九岁时因为父母的反对,放弃了自己热衷的音乐,委 曲求全地踏上了法律的路途。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司法事务员的稳定工作, 但柴可夫斯基依然对法律条文兴致不高。为了完成对音乐的梦想,他放弃了公 务员的“铁饭碗”,求得父亲的同意后,转而进修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义无反 顾地朝梦想奔去。当时的他已经三十二岁了,早已过了读
50、大学的适当年龄,但 在往后的时光里,柴可夫斯基在音乐与歌剧上的造诣却比那些出自名校又跳级 的音乐神童要高出许多。 此外, 他独树一帜的曲风也成为俄国乐坛的一大潮流。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伟大的“梦想家”,他们想象着他们的未来以及理想, 并且为了目标而努力,持续不断地向遥远的愿景前进。唯有义无反顾,唯有放 手一搏,唯有“勇敢”,才能够“成功”,所以我们要勇敢向前去追求梦想。 高考高频主题之高考高频主题之“内外内外” 某班班会上,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格言名句并畅谈感想,其中有 六句同学们感受尤深,这六句是: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立身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