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五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目 录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点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目 录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联系观 考法2 发展观 考法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法3 矛盾观 目 录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 方法 开放(探究)类试题 析热点时政解读 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通方法解题指导 考情解读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联系观2020全国卷, T21 2020全国卷, T40(1) 2017江苏高考, T27 学会运用唯
2、物辩证 法的观点认识事物 内部及事物之间的 联系、事物的发展、 事物之间的对立和 统一;树立创新意 识,培养批判性思 维。 领会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发 展观 发展观2020天津高考, T11 2020山东高考, T20(1) 2019全国卷, T23 领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意义; 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 和处理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矛 盾观 矛盾观2020山东高考, T14 2019全国卷, T21 学会运用唯物辩证 法的观点认识事物 内部及事物之间的 联系、事物的发展、 事物之间的对立和 统一;树立创新意 识,培养批判性思 维。 辩证否定观与创 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与 创新意识 202
3、0全国卷, T40(1) 2019全国卷, T23 2018江苏高考, T32 高考怎么考 基础性:主要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 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等主干知识。综合性: 以选择题进行考查时,主要体现在对某一观点,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 观等内部进行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进行考查时,主要考查本专题的主干 知识,突出考查考生的分析与综合、据理与论证能力。 应用性:主要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事例为背景材料,以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创新性:以漫画、简洁的文字等为情境内容的呈现方式,考查考生对联系 观、
4、发展观、矛盾观等知识的综合理解,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考点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总论 (1)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分析问题时,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把事 物作为一个矛盾体来考察。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 法的总特征,是我们认识事
5、物的基本方法。这是因为普遍联系和变化 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两大状态。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4)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联系的含义 (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从本质上看:联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的关系。 从结果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 系,会引起相关事物、要素的变化和发展。 从范围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
6、约和相互作用的关 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这种关 系。 (3)判断某一具体联系究竟是事物之间的,还是事物内部的,关键在于把 谁看成是一个事物。 3.联系的基本特征 2020全国卷第21题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 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 作用。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表现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 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 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 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 事物的联系都是客
7、观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 部联系、外部联系;偶然 联系、必然联系;本质联 系、非本质联系;等等。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 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 件为转移。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 反对 的错 误倾 向 孤立地看问题。 主观臆造世界上并不存 在的联系。 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 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 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认为人在联系面前是无 能为力的。 不注意条件的变化。 强调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名师点拨 1.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8、 (1)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又 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 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 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 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如何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但这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 是从根
9、本上取消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 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从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 就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3)从认识论角度: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要坚持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反对孤立地、
10、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 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 (4)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与时俱进,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22,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 复杂。() 2.2017全国卷,22,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 性。 () 3.2017江苏高考,27,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 答案: 1. 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3.(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 4.整
11、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20全国卷第40题第(1)问 整体部分 区 别 内涵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 是一。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 功能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 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 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 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 其变化影响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12、体的最优目标。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名师点拨 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三种情况 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构成整体的部分单独存在时,只具 有其自身的功能,甚至连自身原有的功能也会丧失,如离开人体的手不 再具有手的功能,不能活动,不能抓取。 2.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会产生部分 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得不到 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整体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5.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2019全国卷第22题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的方法 实践
13、方面认识方面 整体 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 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 单独具有的功能。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有序 性 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有 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 无章的,系统的各要素总 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 向发生作用。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系统 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 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 作用的。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 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 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 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 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的方法 实践方面认识方面 内部 结构 的优 化趋 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 结合使
14、整体的功能具有 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 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 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 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名师点拨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 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但这两对关系又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完全等 同。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 ,还强调层次性 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着的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更强调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性原则。 6.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
15、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 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5)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坚持系 统优化的方法。 (6)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处于永恒的运 动、变
16、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辨析比较 1.区分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比较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区别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和相互作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是指事物数量的 增减和性质的变 化。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即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比较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17、联系 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 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 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2.区分新旧事物 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其根本标志在于它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简单 判定一个事物是不是新事物;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 快慢、是否成熟
18、和完善来判定新旧事物;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 表面形式来判定新旧事物。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比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区别 从新事物 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 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从旧事物 来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 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从社会历 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比较事物发展的前途
19、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联系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发展,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方法 论 我们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 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名师点拨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比较内容 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 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 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20、迂回的、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 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 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途径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任何事物的 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019全国卷第23题 量变质变 区 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 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等。
21、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量变质变 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 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 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 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教材纵横 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与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
22、事物总体数量不变 的情况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 变。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 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事物发展的状态与矛盾转化过程 (1)事物从量的变化进入质的变化,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一定的临界 点。 (2)从本质上看,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最后主次 方面易位的结果。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 系的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 度时,矛盾双方地位发生变化,原来的主要方面不再是主要方面时,事物就 会发生质变。 考点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
23、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 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020山东高考第14题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区 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 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 有条件的、相对的,随时间、条件的变化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无条件的、绝对的,贯穿于事物发展的 整个过程。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区 别 作用 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 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同一性使矛盾 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 己,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规定了事 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对立面转
24、化 的趋势。 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 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 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 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 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 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 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 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 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 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名师点拨 全面理解矛盾双方在一定
25、条件下的转化 1.矛盾双方的转化本质是矛盾着的双方地位的转化。 矛盾双方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本质上都是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在这种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斗争,主次 方面力量此消彼长。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变化还没有引起依存 关系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达到一 定程度,原来弱小的一方由弱变强,上升为主要方面,强大的一方由强变 弱,下降为次要方面时,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发生转化。 2.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而不是虚幻的、任意的。没 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可能转化的。 3.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矛盾转化趋利避害。
26、在对待矛盾转化问题上要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承认转 化,分析转化,把握转化,利用转化。矛盾转化有向前的、进步的转化,也 有向后的、倒退的转化,我们可以强化矛盾中某一方的力量,使矛盾转化 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4.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指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同 一性向斗争性的转化,也不是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区 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 表现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 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
27、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 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 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坚持两分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区 别 错误 倾向 否认矛盾、忽视矛盾、回避矛盾。 千篇一律,一刀切。 一点论,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 系 辩证 统一, 不可 分割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 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
28、史的统一。 名师点拨 1.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 (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 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 (2)“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任何两个 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就不 能构成现实的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2.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 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 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
29、开了许多丰 富多彩、具体生动的特殊性,只是概括了、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 (3)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 的。 高考链接 1.2018浙江4月选考,29,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 出来。() 2.2017全国卷,20,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 认识事物的本质。() 3.2020江苏高考,28,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 1.2.3.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 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 是
30、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怎么 做 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怎么 做 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 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 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 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 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
31、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矛盾越少越好,也不能认为人们应该努力消除矛盾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 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 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们只能寻找正确 的方法解决矛盾,而不能消除矛盾。 名师点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 别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 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 性,作为我们
32、行动的依据。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 正确方法。 原理 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侧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按客观规律 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办事。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一刀 切”。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 别 角度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 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 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表现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 开一把锁。 反对 唯意志论、无所作为、形式主义、本 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33、一刀切、一风吹、主次不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二者都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 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入体现和必然 结果,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也难以得到贯彻和 落实。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比较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区 别 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
34、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 系 辩证关 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 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 发展;次要矛盾虽然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 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比较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区 别 含义 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 导作用的矛
35、盾方面。 在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处于支配地位处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起着主导作用不起主导作用 联 系 辩证关系 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 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 就改变了。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2018全国卷第22题 比较两点论重点论 区 别 内容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 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 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 面,又要看到矛盾的
36、次要方面。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 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 主流。 反面 一点论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 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名师点拨 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1.从内涵上看: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 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 为“一个”或“一种”;矛盾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 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2.从作用上看: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
37、情、解决问题、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矛盾的主要方面常用在看问题上, 用于评判事物的利弊、优劣、功过等。 3.可以通过关键信息来区别 (1)体现主要矛盾的:抓重点、抓关键、把作为重中之重、把作 为第一要务、集中优势力量、牵牛要牵牛鼻子、突破口、核心、症结、 要害、焦点、着力点、根本、骨干力量、首要地位等。 (2)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以为主体、本质、总体、主流、因小失 大、权衡利弊、性质、辨方向、识大局等。 高考链接 1.2018全国卷,2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 发展变化。() 2.2016全国卷,21,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3.20
38、17江苏高考,31,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答案: 1.2.3. 8.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包括: (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 2019全国卷第21题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反面肯
39、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即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辨析比较 区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比较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 力 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 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事物否定的根源要到事物的外部去寻 找,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 否定与肯 定的关系 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 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 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 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与联 系和发展 的关系 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把否定看成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
40、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 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 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 论 抛弃旧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 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关注新的: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 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名师点拨 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都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但二者 的角度有所不同。辩证否定观讲的是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既要保留 原来合理的、有益的东西,又要否定其落后的、不适应的部分,创新过 程是曲折前进的。辩
41、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从根源上就不承认永恒的 东西,认为任何东西都要被新事物代替,这对于树立创新意识更具全面 概括的意义。 3.创新的作用 4.创新的要求 2020全国卷第40题第(1)问 (1)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 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3)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 境界。 名师点拨 从不同角度把握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 度的变革(政治角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
4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社会角度)。 教材纵横 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角度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情况是不断变 化发展的,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使主观与客 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 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辩证法角度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 和促
43、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 不唯上,只唯实。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 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 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认识论角度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法1 联系观 考法2 发展观 考法3 矛盾观 考法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联系观 命题 分析 近年高考对联系观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涉及。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多涉及 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整体与部分
44、的关系等知识点。以非选择题形式 考查时,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 力,引导考生树立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备考时,要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中各地区、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 性、条件性,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已考 视角 1.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2.联系的多样性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系统优化 预测 视角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1 2020全国卷,40(1),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 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
45、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 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 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 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 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 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 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 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 交出了
46、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 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 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解析 提取信息对接知识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 整体,统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 坚持山水林
47、田湖草综合治理、系 统治理、源头治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 这个“牛鼻子”。 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答案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 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 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 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 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
48、项工作,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备考启示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要求运用指定的知识分析论证问题, 这体现了高考对考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重视,因此考生在平时复 习备考中要学会对教材的主干知识做到宏观一中观一微观的准确理 解和灵活应用。 考法2 发展观 命题分析 近年高考对发展观的考查较多,主要考查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所涉及,以说明类、措施类题型为主,考 查考生的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能力。备考时,要关注我国“十三五”时期 的成就、“十四五”规划开局的做法等,准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 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知识。 已考视角 1.发展的实质
49、2.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预测视角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 2020山东高考,20(1),8“新故相推,日生不滞。”70多年来,新中 国不断发展壮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与新事物一起成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历史,是一部与新事物同行、和新事物一起成长 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从 产业扶贫中的“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再到云计算、 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新事物层出不穷,一桩桩一件件,体现出发展不止、 变革常新的社会发展规律,刻印下国家与新事物一起
50、成长的深深足迹。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明我们应该如何与新事物一起成长。 解析 答案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我们要顺应时 代发展潮流,善于发现新事物并热情支持其成长;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接 受新事物一时的不足,并克服困难促使新事物日臻完善;树立创新意识,提 高创新能力,勇于开拓创新。 试题分析 本题以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为情境素材,提出设问要求:我 们应该如何与新事物一起成长,富有新意。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灵活运 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提示信息,按照要求准确回答。 考法3 矛盾观 命题分析 近年高考对矛盾观的考查频率很高,主要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