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5.97KB ,
文档编号:1478068      下载积分:1.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47806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alice)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文本一: 马幼渔 张中行注 马幼渔先生名裕藻,是我的双重老师。三十年代初我考入北京大学, 选定念中国语言文学系。他是系主任,依旧说,我应该以门生礼谒见。上 学时期听过他一年课,讲的是文字学中的音韵部分。马先生虽然是宁波人, 风范却没有一点精干善于拨算盘珠的样子。口才也不见佳,因而讲课的效 果是平庸沉闷,甚至使人思睡。总之是,因为看不出他在学术以及行事方 面有什么突出之点,同学们对他总是毫无惧意,甚至缺乏敬意。他早年在 日本,也是听过章太炎先生讲学的,因而以太炎先生为引线,关于马先生 就有个颇为不好听的评语,是某某人得其(代太炎先生)什么

2、,某某人得其 什么,马先生列在最后,是得其胡涂。 说胡涂,是近于开玩笑,难免过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马先生不过 是好好先生而已。好好先生有可取和不可取的两面,可取的是不伤人,不 可取的是不办事。不办事而能多年充当系主任,这或者正是北京大学容忍 精神的一种表现吧?不过无论如何,他总是系主任,依照帅比将高的惯例, 他就不能不出名。出名还有另外的原因,都是来自家门的。其一是有几个 弟弟,其中两位在学术界相当有名:一位是马叔平(衡),金石学家,写过 石鼓文为秦刻石考,受到门内汉的赞许,后来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一位是马隅卿(廉),有大成就的小说学家。其二是有一位贤内助。怎么个 贤法,家门之外的人自然不

3、得详知。其三,就是这位贤内助生了个赫赫有 名的女儿,名马珏,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我在校时期,全校学生公推为 校花。校花,闺门待字,其在男学生群里的地位可不言而喻,这且不管; 马先生却因此而受到株连,这也不是什么过大的伤害,只是间或,当然是 背地里,戏呼为老丈人。 三十年代末,北京沦陷了,马先生因为年近花甲,没有随着学校往昆 明。他原来住在景山西街,也许为了隐姓埋名,迁到王府井大街大阮府胡 同,与刘半农先生的夫人住前后院。其时我和同系同学李君也住在北京, 寂寞,很怀念旧日的师友,而师友星散,所以有时就到马先生那里坐坐。 我们发现,马先生也很寂寞,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于是渐渐,我们就把 到马先生那

4、里去当作后辈的义务。 这样,日久天长,我们才明白,在校时期对马先生的认识其实并不对。 他通达,识大体,以忠恕之道待人,并非庸庸碌碌。其实,他律已很严, 2 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在这方面,可记的事情颇不少,随便举一些。 还是任系主任时候,他家的某一个年轻人报考北京大学,有一次,不知是 有意还是无意,在马先生面前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今年国文会出哪类 题。”马先生大怒,骂道:“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又,有一 次,同学李君请马先生写些字,留作纪念。马先生沉吟了一会,不好意思 地说:“真对不起,现在国土沦陷,我忍辱偷生,绝不能写什么。将来国 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叫我写什么我写什么,叫我

5、写多少我写多少。” 马先生可谓言行一致。北京大学迁走了,他借贤内助善于理财之助,据说 生活没有困难,于是闭门读书,几年中不仅不入朝市,而且是永远不出大 门。 他爱国,有时爱到近于有宗教的感情。他相信中国最终-定胜利,而 且时间不会很久。我们每次去,他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听到什么好消 息吗?”为了安慰老人,我们总是把消息挑选一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 报喜不报忧。我们确是有个忧,是马先生有个羊角疯的病根,几年反 复一次,而且,据说一次比一次重,不久之后会不会有意外呢? 大概耐到一九四四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 来消息,马先生得病,很快作古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七

6、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了。他不能瞑目是可以想见的,真的胜 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 (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有删节) 文本二: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逝者如斯夫”,知识已成为老生常谈,无可 吟味,旋转在心里的常是伤逝之情。年华远去,一事无成,真不免有烟消 火灭的惆怅。 可惜的是并没有消灭净尽,还留有记忆。所谓记忆都是零零星星的, 既不齐备,又不清晰,只是一些模模胡胡的影子。影子中有可传之人,可 感之事,可念之情,总起来成为曾见于昔日的“境”。老了,有时也想到 三不朽。可是惭愧,立德,谈何容易;立功,已无投笔从戎的勇气;立言, 没有什么值得藏之名山的精思妙意。或者损之又损,

7、随波逐流?可惜连挤 满年轻人的园林街市也无力去凑热闹。那么,还食息于人间,怎么消磨长 日?左思右想,似乎可做的只有早春晚秋,坐在向阳的篱下,同也坐在篱 下的老朽们,或年不老而愿意听听旧事的人们,谈谈记忆中的一些影子。 我这些琐话,虽然是名副其实的琐屑,就主观愿望说却是当作诗 和史写的。自然,就读者诸君说就未必是这样,因为时间空间都隔得远, 他们会感到,作为诗,味道太薄,作为史,分量太轻。那么,古人云:“不 3 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设想有的人有时也许一人枯坐萧斋,求博 弈不得,那就以此代替博弈,或者不是毫无用处的吧。 一九八四年四月 (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小引,有删节) 【注】张中行(19

8、09 年 1 月 7 日-2006 年 2 月 24 日),字仲衡,著名 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著有 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叙写对马先生的初步印象, “平庸沉闷” “甚至使人思睡” , 师出名门,却得其“胡涂”,欲扬先抑,为后文刻画人物张本。 B.第二段不避其繁,用较多笔墨描写马先生的家人,既对主人公起到 了衬托作用,又丰富文本内容,使文章横生摇曳多姿之美。 C.三十年代末,我跟马先生滞

9、留在北京,常常到先生处坐坐,这既是 一种责任也排解了彼此的寂寞,为进一步了解他提供契机。 D.后来几年中,先生闭门读书,不入朝市,是因为他面对国土沦陷的 社会现实,心痛不已;屈辱苟活,无心救国,深感愧怍。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或者正是北京大学容忍精神的一种表现吧?”语言风趣犀利, 寄寓褒贬,与读伊索寓言里的“大胖子都是小心眼儿”有异曲同工 之处。 B.金石学,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 刻及拓片。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金石”也是此义。 C.文本一引用了“家祭无忘告乃翁”,谏太宗十思疏引用了“怨 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10、所宜深慎”;使文章含蓄典雅,更具抒情 性。 D.张中行的“负暄琐话”,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写近现代北大的旧 人旧事,人物个性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如同一部现代的世说新语。 3.文本一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并说明其用意。(4 分) 4 4.负暄琐话记录了作者的“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 结合文本二,谈一谈文本一的创作特点。(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木匠老陈(有删节) 巴金 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过了多少时间的 磨洗也不会消灭。 故乡里那些房屋,那些街道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我还记得我每天 到学堂去总要走过的木匠老陈的铺子。木匠

11、老陈那时不过四十岁光景,大 家都说他的相貌丑,但是同时人人称赞他的脾气好。 他平日在店里,也经常到相熟的公馆里去做活,我们家里需要木匠的 时候,总是去找他。我就在这时候认识他。我那时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 倒是他的那些工具:有两个耳朵的刨子啦,会旋转的钻子啦,像图画里板 斧一般的斧子啦。这些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全没有看见过。一块粗糙的木头 经过了斧子劈,锯子锯,刨子刨,就变成了一方或者一条光滑整齐的木板, 再经过钻子、凿子等等工具以后,又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像美丽的窗 格,镂花的壁板等等细致的物件,都是这样制成的。 老陈和他的徒弟的工作使我的眼界宽了不少。那时我还在家里读书, 祖父聘请了一位前清

12、的老秀才来管教我们。老秀才不知道教授的方法,他 只教我们认一些字,呆板地读一些书。此外他就把我们关在书房里。过惯 了这种单调的生活,无怪乎我特别喜欢老陈了。老陈常常弯着腰,拿了尺 子和墨线盒在木板上面画什么东西。我便安静地站在旁边专心地望着。我 有时候觉得有些地方很奇怪,不明白,就问他,他很和气地对我一一说明。 他的态度比那个老秀才的好得多。 家里人看见我对老陈的工作感到这么大的兴趣,就嘲笑地唤我做老陈 的徒弟,父亲甚至开玩笑地说要把我送到老陈那里学做木匠。而且我对老 陈说过要跟他学做木匠的话。 “你要学做木匠?真笑话!有钱的少爷应该读书,将来好做官!穷人 的小孩才做木匠。”老陈听见我的话,马

13、上就笑起来。 “为什么不该学做木匠?做官有什么好?修房子,做家具,才有趣啊! 我做木匠,我要给自己修房子,爬到上面去,爬得高高的。”“爬得高, 会跌下来。”老陈随口说了这一句,他的笑容渐渐地收起来了。 5 “跌下来,你骗我!我就没有见过木匠跌下来。” 老陈看我一眼,依旧温和地说:“做木匠修房子,常常拿自己性命来 拼。一个不当心在上面滑了脚,跌下来,不跌成肉酱,也会得一辈子的残 疾。”他说到这里就埋下头,用力在木板上推他的刨子,一卷一卷的刨花 接连落在地上。他过了半晌又加了一句:“我爹就是这样子跌死的。” 我不相信他的话。一个人会活活地跌死!既然他父亲做木匠跌死了, 为什么他现在还做木匠呢?我简

14、直想不通。 “你骗我,我不信!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做木匠?难道你就不怕死!” “做木匠的人这样多,不见得个个都遭横死。我学的是这行手艺,不 靠它吃饭又靠什么?”他苦恼地说。然后他抬起头来看我,他的眼角上 嵌着泪珠。他哭了! 祖父死后木匠老陈不曾到我们家里来过。但是我每天到学堂去都要经 过他那个小小的铺子。 他的店起初还能维持下去,但是不久省城里发生了巷战,一连打了三 天,然后那两位军阀因为别人的调解又握手言欢了。老陈的店在这个时候 遭到“丘八”的光顾,他的一点点积蓄都给抢光了,只剩下一个空铺子。 这以后他虽然勉强开店,生意却很萧条。我常常看见他哭丧着脸在店里做 工。他的精神颓丧,但是他仍然不停手地

15、做活。我听说他晚上时常到小酒 馆里喝酒。 又过了几个月他的店终于关了门。我也就看不见他的踪迹了。有人说 他去吃粮当了兵,有人说他到外县谋生去了。然而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见了 他。他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装了几件木匠用的工具。 “老陈,你还在省城!人家说你吃粮去了!”我快活地大声叫起来。 “我只会做木匠,我就只会做木匠!一个人应该安分守己。”他摇 摇头微微笑道,他的笑容里带了一点悲哀。他没有什么大改变,只是人瘦 了些,脸黑了些,衣服脏了些。 “少爷,你好好读书,你将来做了官,我来给你修房子。”他继续笑 着说。 以后我就没有再看见老陈。我虽然喜欢他,但是过了不几天我又把他 忘记了。 等到公馆里的轿夫告

16、诉我一个消息的时候,我才记起他来。他告诉我: 老陈同别的木匠一起在一家大公馆里修楼房,工程快要完了,但是不晓得 怎样,老陈竟然从楼上跌下来,跌死了。 在那么多的木匠里面,偏偏是他跟着他父亲落进了横死的命运圈里。 这似乎是偶然,似乎又不是偶然。总之,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就这样地消灭 了。 6 (1934 年秋于上海) 文本二: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可能是最喜欢跟读者谈论自己的作家了,而 且总是那么亲切,那么坦率,从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欢乐和懊丧。这些文 章清丽流畅,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中回荡,事实随着情 绪的急流展开,虚实相间,挥洒自如,写得很有魅力和光彩。 (选自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17、 5.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写的老陈被人找去做工,他的工具繁多,一块粗糙的木头变成 窗格和壁板等细致物件都说明他的手艺好。 B. 文中前清老秀才和老陈形成对比: 老陈和气可亲, 老秀才呆板僵化。 同时写出了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C. 文中叙述的大军阀在城中发生巷战又握手言欢的事情是在暗示故 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军阀混战,动荡不安。 D. 老陈跌死的事实让我痛心,我深感黑暗、罪恶的社会是造成老陈悲 剧的原因,由此引发了我反抗现实的决心。 6.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巴金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作家,这种特点不仅体

18、现在木 匠老陈中,也体现在他的随笔小狗包弟中。 B. 巴金被誉为“20 世纪中国的良心”,本文选自巴金文集生之忏 悔,深刻之处也在于隐含于文字中的忏悔之情。 C. 老陈的悲惨命运反映了旧中国最底层善良、 淳朴的劳动人民的共同 命运,就如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民一样。 D. 孟子说“劳力者治于人”,老陈坚持自己的手艺,安分守己,不知 反抗,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7. 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老陈“笑”与“哭”的内涵。 8. 文本二中评价巴金的文章“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 述中回荡”,请分析文本一是怎样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7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文本一: 天

19、青色等烟雨付秀宏 在这个轻寒的冬天,天青色像一个郁郁寡欢的女子,但眼眸中还满是 期待。那首青花瓷曾款款唱道:“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虽 然每一段青春都会苍老,但哪个女子不希望记忆里的他,一直都是光泽 似锦般地等着她。 握着青花瓷的茶盏,之中有轻暖,宝物之光泰然自若,听着冬夜初雪 的声音,想着天青色这种最珍贵的釉色,要等雨过天晴后才能出现,突然 有一种明月碎在舟桨上又复归的感觉。不用想寒星与东山,疏影中的圆月 似有歌声飘来,蝙蝠像穿夜影衣的使者在音符之上潜行,有了心底的初心 之爱,就有满满的暖。 天穹下,百影、千灯、萧萧之声不是落叶,而是我行走的足音,我在 寒冷中有时会高吟一章诗。于是,在

20、浅笑安然里握一管墨笔,在素色流年 里写上一句天青色,何先生望着笔墨看来看去,连声叫好。何先生和我是 邻居,已认识好几个年头。 何先生是性情中人,在一小片地上种了“玉田青”大白菜。晚风吹过, 已包芯的大白菜并没有多少动静,只是外缘青绿的叶子内敛地卷着。“玉 田青”的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正面是一般的绿色,而反面是深 邃的绿色。有一次,我对何先生说:“和你住在一起,真是饱眼福了。” 何先生听后,非常高兴,说:“天青色是一种感觉,等烟雨只是缘分。 在“玉田青”这个俗物里,能看出很不俗的气质呢。”回去后,我欣然写 了“何处天青色,君心即家园”送给他,他得之奉若至宝。 最爱看雪后的晴空,天青如碧,

21、青透无比。微小的雪粒,掠过寒澈的 空气,掠过人的鼻翼,万物肃静,广袤的天际铺展而去,周围像静寂的海, 天青色就趴在心灵的隧道口。你如果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这种宁静,那么 就像我一样,从雪后的天青色里,用眼睛和耳朵去领受。闭上眼,那种天 青色好像是平躺着的,又是耸立的,更是飞动的。 我想,此时南方可能还没有降雪,即使有雪也是小雨夹雪。这桩清冽 的供享,不一定得到。但南方树木葱茏,却另有一番洞天,深圳一位江姓 朋友,喜欢在雨过之后、空气清新如水的日子,去河涌下茂盛的小叶榕树 下流连散步,天与树的颜色惊人的相似,随着薄雾升起,便真有天青色等 烟雨的韵味了,翠色连绵如云,缀着露水的树叶重叠密匝,因重力作

22、用, 枝叶微微下垂着 天青色等烟雨,是心底的颜色与大自然颜色的心心相握,并不是真的 等雨来,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据说,烧制天青色这种瓷器,开炉那一 8 刻需等待烟雨蒙蒙的天气,如此温度与湿度契合后,才能铸就浑然天成的 天青色。一个“等”字,在被动、无奈的背景之下,又交织着爱与相遇, 很奇妙。是呀,没有人“等”,哪里会有下一个与之相遇呢? “何处天青色,君心即家园。”我和邻居何先生之间发生的那些故事, 充满了相知与和味的情趣,于是才会有那幅书法的产生。这好像是“等” 出来的,又好像不全是,但首要是懂对方才行。依稀记得几年前某个冬日 雪后,我说:“我,在森林公园。”何先生在微信上回:“你等我。”

23、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哪怕头发上有丝丝吹雪,我在等你。但 是,青色不因为“等”就热闹了,它总跟沉默联系在一起。有时,青色是 沾染忧愁的,像一个女人的脸上都是眼泪,却没有任何狼狈相。那青色发 亮的眼泪,搅得人心痛的样子。慢慢洗淡,慢慢回味,缘来缘去,落地成 花。所有天青色的遇见,都会在时光深处、生命深处、情感深处。青云、 青烟、青荇、青瓦、青箬笠仿佛只要与青一配上,就无端地有了诗情, 有了意境,有了内涵。 宋徽宗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曾梦到自己行走在苍茫天地之间,一 道闪电伴随响雷照亮了瞳仁。瞬间大雨倾盆,宋徽宗慌忙寻找躲雨的地方。 可还没待他找到,却又雨收云散,天空放晴。这时,天与地交汇

24、处,一抹 天青色渐渐显露出来。那青色温润如玉,明亮但不刺眼,如水般滴进了 宋徽宗的心里。醒来后的宋徽宗,对那一抹青色念念不忘,于是下旨“雨 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汝窑的天青色才得以问世。 炊烟袅袅千万里,唯美却弥漫着忧愁伤感。但经过岁月磨洗,清瞳自 成青黛。与周遭相容并蓄,宝光升起之时,也一定受过了书香晕染,那里 面映着李清照、映着苏轼,也映着晓风残月的洗练,你的脸庞,透着外物 相融的亲切。为什么你轻轻地唱着歌,因为你懂生活、懂岁月,有烟有雨, 才可能衍生天青色。(摘编自人民周刊2021 年第 3 期) 文本二: 散文写作是行走和心灵相互印证的一种方式,没有行走元素的散文作 品,会让

25、人感到有些缥缈;相反,山水风景的在场、生活元素的在场和历 史人物的在场则别有一番天地,非常值得“尊重”,但这并不是说,它就 是散文的内核。如果没有联想和镜象,这样的散文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散文,因而一位散文家他真诚“行走”之外,更需崇尚内在的“质地”。 “为关节装上翅膀”,从而发掘散文家独特的直觉、心弦和肃然,这才是 散文大家的艺术真谛所在。(摘编自付秀宏散文在行走中壮丽) 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将“天青色”比作一个充满期待的女子,将自然状态幻 化成具有生命力的形象,譬喻新奇。 9 B.第 2 段中“天青色”引发作者的诗意联想,传达出一种美好珍

26、贵、 缥缈朦胧的心理感受,韵味无穷。 C.作者题写给何先生的条幅是两人相知的见证,“君心即家园”暗 合“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人生态度。 D.文末提及“李清照”“苏轼”,意在表明没有书香晕染,没有生 活历练,便不能衍生出“天青色”。 10.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引用青花瓷歌词,歌词中关涉的具有千年历史的“青 花瓷”,是全文情思展开的起点。 B.文中的“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亦可理解为一个抒情对象, 抑或是潜隐于青花瓷中的一种文化。 C.“天青色就趴在心灵的隧道口”中的“趴”字运用比拟修辞,生 动地表现了天青色虚无不可求的特征。 D.作者发掘独特的直

27、觉,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实践了文贵“质地” 的主张,文章灵动飘逸,意蕴悠长。 11.“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句颇有韵味,请加以赏析。(4 分) 12.结合文本二,概括文本营造的三重“叙事空间”,并简要分析 其艺术效果。(6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文本一: 草原深处的笑声 唐均 很久没去祝桑乡了。周末,我和几个轮休的同事一起去祝桑乡回访帮 扶过的贫困户,其实称其为贫困户已不合适,因为他们都在去年集体脱贫 了。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 祝桑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 汽车爬上 3800 米高的 黑石山,辽阔的祝桑草原映入眼帘。 10

28、远方,一顶牛毛帐篷冒出牛粪饼燃烧散发出的余烟。成群的牦牛,安 静地散落在山坡上。草坪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格桑花和着微风跳起了 弦子舞,蒲公英把成熟的花籽伞兵般轻轻地放飞到空中,孕育来年的繁盛。 平整的柏油马路边,两条木凳,一块门板,便是我们的回访对象仁青 措一家出售高原特产的简易店铺。圆柱形的酥油饼整齐地码在木板上,在 阳光下闪耀成一块块“金砖”;玻璃罐里黄灿灿的虫草,宛若熟睡的金蚕; 一方不锈钢托盘里,珍珠般的贝母堆成了小山。 脱贫后的仁青措打扮得精致干练: 混编着红色丝线的麻花辫盘在头上, 戴着一副小巧的藏式金耳环,穿着一身褐色暗花拉萨长裙,搭配一双黑色 小羊皮矮跟鞋。仁青措在遮阳伞下,

29、望着来来往往的自驾游小汽车,不断 地向游人们招着手:“买酥油,买酥油吗?新鲜的。还有今年新采的虫草、 贝母,货真价实。” 我们的车在不远处停下来,仁青措不失时机地跑来向我们招揽生意。 待我们取下遮着脸的口罩,她见是熟人,一下子害羞起来,用手捂着嘴偷 笑,脸上悄然绽放出两朵粉红的高山杜鹃。 “哎呀,辛苦了!”仁青措的丈夫丁则尼玛迎了过来,热情地与我们 打着招呼。 得知我们的来意,丁则尼玛把我们带向身后的帐篷。帐篷前铁链拴住 的藏獒摇着尾巴,大家都是熟面孔了。掀开帐篷的门帘,我们围坐在钢炉 边。一碗碗喷香的酥油茶,恭敬地递到我们面前。 “伙计,生意做得好哦。天天让老婆在那里招揽顾客,小心被别人拐

30、跑了。”同行的前任第一书记和丁则尼玛调侃。 丁则尼玛豪爽地拍了一下巴掌,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的她呀,怕是 赶都赶不走了。”他边说边取出手机,翻到一条银行存款信息,递给第一 书记看。 “哇!个、十、百、千、万、十万,厉害啊。”第一书记一边用手指 点数着数字,一边惊喜地瞪大了双眼。 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与快乐。 要知道,这对夫妻 3 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 闹过离婚。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 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 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 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丁则尼玛的家传绝活。他从

31、小就在牛场长大,祖 上代代相传的放牧经验,让他阿爷、阿爸都成了远近闻名的放牧高手,更 有一手骟牛、杀牛的好手艺。几年前,第一书记鼓励他,承包村合作社的 牦牛放养,不但每月有固定工资拿,还可以让其他养牛群众省出时间,去 11 发展别的致富门路。对丁则尼玛来说,放一头牛是放,放十头也是放,百 头、千头也不在话下。 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的担保下,丁则尼玛不但承包了村合作社的 320 头牛,还把村里零散牦牛的放牧也承包下来,按每头母牛每月固定交给 主人一定量的酥油、其他酥油全部归丁则尼玛所有签订协议。丁则尼玛将 承包的公牛、母牛登记后打上记号,遇到哪家的母牛产子,就在哪家的登 记簿上画上一笔,同时在

32、牛犊耳朵上做好标记。遇到主人要求骟掉牛犊作 为菜牛喂养的情形,他们收费也很公道。对本村那些贫困户,两口子也会 相视一笑,免了骟牛费用。 到了年底,有着丰富养牛经验的丁则尼玛,除去该上交给合作社的款 项,第一年的收入就把贫困线甩得远远的,再加上代销虫草、贝母的业务, 他的腰包一天一天鼓了起来。小两口的腰杆挺直了,感情也越来越好了。 说话间,帐篷外,几头小牛犊回来了,哞哞哞地呼唤着主人。丁则尼 玛从蛇皮袋里舀出一小碗红盐端了出去,几头小牛亲热地围上来,用还未 长角的小脑袋轻轻地碰触着他的小腿,他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盯着它们 舔舐。 回访结束,我们走出帐篷,雪域的阳光普照着万物,晃得人睁不开眼。 汽

33、车飞驰在 318 国道上,同行的小护士得意地唱了起来:“是谁帮咱 们翻了身呃,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呃,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呷拉 羊卓若呃” 她高涨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唱起了我们 的县歌:“高尔寺山,蜿蜒的臂膀,迎接远方的朋友” 嘹亮的歌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选自 2020 年 10 月 30 日中国民族报有删节 文本二: “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 的反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优 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 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

34、须以反映时 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摘自李昕揆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 13.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把回访说成“走亲戚”,意在表明“我”和同事们现在把脱贫后 的祝桑乡村民当作了亲人,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 B 文中描写前任第一书记和丁则尼玛见面时的幽默调侃,着力表现出帮 扶工作人员和乡亲们关系的融洽和谐。 12 C.文中写丁则尼玛用红盐喂食小牛的情景,既表现了他与牛之间的亲 密无间,同时也暗示了他家庭生活的温馨幸福。 D.结尾写歌声,既表现了帮扶人员看到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欣慰、 喜悦, 又表现了对党和国家脱贫政策的歌颂赞美。 14.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

35、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写自驾游小汽车来来往往,与上文“平整的柏油马路”相照应, 侧面表现了祝桑乡村民生活状况的改观。 B.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祝桑乡色彩艳丽、充满 生机的草原景色,烘托出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 C.文中描写仁青措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她的服装打扮、动作、语言及神 情,字里行间表现出她当前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D.文章运用大量笔墨,插叙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过程,意在赞美 他们勤劳上进的美德,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15.文章题目“草原深处的笑声”有什么含义?(4 分) 16.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请结合文本二的 内容,简要分析文本

36、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6 分) 13 文学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 1.D【解析】“屈辱苟活,无心救国,深感愧怍”错。 2.D(A.“语言风趣犀利,寄寓褒贬”,错;B.与劝学中的“金石” 含义不同;C.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引用”不是“更具抒情性”,是“增 强说服力”。) 38.(1)对马先生的认识,前后有变化。一开始我认为马先生“好好 先生”庸庸碌碌,深入了解后发现他通达,识大体,先抑后扬,赋予故事 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 (2)马先生“严于律己”,与“以忠恕待人”形成对比,突出了马先 生的厚道质朴,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敬 重之情。 (3)马先生对人的迁

37、就仅限于礼让,与他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形成对 比,突出了马先生的治学态度和“爱国情怀”,有助于深入了解他的形象。 (每点 2 分,具体分析 1 分,意图 1 分。答对两点给 4 分。) 4.这些琐话,作者是当作诗和史写的。 所谓“史”,即史传品格。客观真实地记录下历史事件,再现时代 背景,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文中“三十年代末,北京沦陷”“北大迁居 昆明”等;全面的塑造人物形象,如文章既描写了马先生讲课平庸沉闷, 又强调他治学上的原则性,不虚美不隐恶。 所谓“诗”,即诗意蕴藉。指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为文风韵,有诗 意的美。比如语言上,幽默敦厚,风趣隽永,从修辞、句式、引用等角度 分析。文章的文化内涵及

38、作者的精神意旨,体现诗意的美。在与马先生 的相处中,作者对先生的感佩、同情、叹惋和思念等情愫充溢于字里行间。 【评分标准】要点 1 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1 分。以上 4 点,答出 3 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 D 6. A 7. 觉得我的想法幼稚可笑;想到父亲的惨死,内心沉重;为父 亲的惨死感到哀伤,对自己生活状态感到痛苦;性格温和,但是生活的 窘境让他感到悲哀无奈。 8. 开篇抒发我对故乡往事的深刻怀念和深沉感慨并引出下文对老 陈和他的店铺的回忆。文章通过对动作、语言的细腻描写,记叙老陈在 我家做工及和我交往的经历,饱含对老陈的亲近之情,同时为下文记叙老 陈悲剧

39、的人生埋下伏笔。在记叙老陈店铺遭遇时抒发我对老陈的怜悯、 关心和不舍之情。文章末尾以平淡的笔调记叙老陈之死,实则强烈抒发 14 了本文的主旨情感,同情老陈,为他感到悲伤,为像他一样的在旧社会安 分守己而又命运悲惨的劳动人民感到痛苦和无奈。 9.(3 分)D.(“李清照”“苏轼”是受“书香晕染”的代表,与衍生出 “天青色”之间不存在关联) 10.(3 分)C(并非表现“虚无不可求”) 11.(4 分)“天青色等烟雨”,将“天青色”“烟雨”这两个意象组 合在-起,创造出清婉迷蒙的意境,淡雅脱俗;“天青色等烟雨”,一个 “等字,赋予天空与天气以人的生命与情感,韵味别生;“天青色等烟 雨,而我在等你,

40、运用比兴手法,凸显“你的可贵,空灵含蓄;“天青 色等烟雨”,烟雨天等到天青色晴空出现时才能出炉天青色青花瓷,词语 的倒装与重置,创造出一种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 12.(6 分)(1)一指作者赏玩青花瓷,与何先生交往、观赏晴空的现实 空间,二指作者回顾汝窑天青色由来的历史空间,三指作者想象深圳江姓 朋友雨后散步的想象空间。(3 分) (2)多重叙事空间拓展了文本内容, 强化作者对 “天青色” 的独特感受, 使作品具有时空交织、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3 分,答“形散神聚”的给 1 分) 13.A(文中说“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 意

41、思是我和同事们把祝桑乡村民白帮扶起就一直当作亲人而不是在祝桑乡 村民脱贫后才当作亲人) 14.D(“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错误本文的主题应是通过写扶贫工作 人员对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帮扶过程赞扬了扶贫人员一心为民的高贵 品质,赞美我国的扶贫政策而不是简单地赞美夫妻的勤劳上进美德) 15.(1)“草原深处”意味着精准脱贫政策深人到国家边远地区;(2) “笑声”意味着祝桑乡的人们脱贫后生活的幸福与美好;(3)“笑声”还意 味着扶贫工作人员帮扶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每点 2 分,答任意两点即可 得满分) 16.(1)文章以大量生活细节讲述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经历,塑 造出一个个扶贫人员及村民鲜活的形象体现了创作内容的真实性。(2)字里 行间饱含了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国家扶贫 政策的赞美之情体现出创作态度的真诚(3)本文讲述了祝桑乡村民尤其是 丁则尼玛一家的脱贫经历,故事虽小,却反映出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折射 出时代精神。(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