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J “五项管理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落实情况 作业管理篇作业管理篇 Z ZJ J 根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五项管理”实地督查工作的 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对作业的布置、作业量及作业批改 等做了规定,并成立领导组,对规定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一、作业布置要求 (一)教师布置作业坚持“精选、先做、精析” 。教师 要精心进行作业布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 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 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提高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 神。ZJ 三、作业建设基本要求
2、 (一)总量要求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目及作业量应严格按照上级有 关规定执行,小学一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其他年级 除语文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数学书面作业每 天不超过天不超过 1 1 小时。小时。 (二)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 ZJ 1.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必须坚持每周研究一次学生作业 布置,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经过组内成员集体 讨论,提出学生作业周布置计划。最后由教导处进行审批。 2.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 和启发性。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 目标要求
3、,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 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 教师必须先做一遍。教师在先做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 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 学生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4.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 业。不允许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翻印配 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的现象。 5.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教师不得让教师不得让 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 appap
4、p,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 面或实践作业。面或实践作业。 (三)作业批改要求 1.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书面作 业全批全改,鼓励教师对部分学生作业进行面批,有针对性 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不得让学生、家长代为批改作业教师不得让学生、家长代为批改作业。 2.注意作业批改规范。要根据学科作业特点,做到逐题 批改,防止漏批、错批。批改符号要规范,要有等级、时间 ZJ 以及激励性和指导性评语。 3.注重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要深入 分析学生作业的过程表现, 研究、 归纳学生共性的作业错误, 分析致错原因,为作业讲评和学习改进积累资料。 4.关
5、注不能及时完成并上交作业的学生。要深入分析学 生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调整作 业量。ZJ (四)作业讲评要求 1.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对学生 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要面批校正或予以 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订正,并做好复 批工作。 2.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 环节。要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 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作业管理要求 1.加强集体备课制。学校要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 研,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 理教材,明确学科知识体
6、系和认知要求,掌握作业设计的依 据和方法。 2.实行作业统筹把关制。 建立教导处牵头、 年级长协调、 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 统筹平衡工作,确保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时间的协调。 3.建立健全作业评价体系。坚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过程性评 ZJ 价。建立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评价制度。对那些需要学生自 学、实践、思考的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的作业,如社会 调查、长篇名著阅读、实验性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等,应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相应内容应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评 出相应的等次,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 能力。 与此同时, 学校把作业评价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体系。 定期对作业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经常性的开展作业评选活动。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 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促进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有效落实,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关作业 改进的活动,定期举行优秀作业成果展评活动,学习交流, 树立典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ZJ 5.建设校本作业库。学校建立学科作业库,并将其作为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学科教师的合作研究, 不断完善、更新作业资源,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减负 增效的目的。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