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一、拓展阅读训练一、拓展阅读训练 桑茶坑道中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释】 1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草满花堤(d):此处倒装,即花草满堤。 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 柳阴:柳下的阴影。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花堤和_等景物。(10 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 绘。(5 分) _ 3. 诗歌第二句用两个“满”字,描绘了桑茶坑道_的情景。(5 分) 4.这首诗表达诗人杨万里的什么思想感情?(7 分) _ 乡村四月乡村
2、四月 【宋】翁卷【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2子规:鸟名,杜鹃鸟。 3才了:刚刚结束。 插田:插秧。 1. 本诗描绘出_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_,后两句着重写 _。(6 分) 2. 从“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想象不到的画面是()(5 分) A. 树木茂盛B. 细雨绵绵C. 杜鹃啼鸣D. 沟壑纵横 3. 下列选项中描写内容与农民或农村景象无关的一项是()(5 分) A. 悯农B. 乡村四月C. 四时田园杂兴 D. 早发白帝城 4. “闲人少”原因是什么?(用诗句回答)_(5 分) 5.
3、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_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 _ 的赞美。(8 分) 二、拓展阅读训练二、拓展阅读训练 牧童牧童 【唐】吕岩【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1判断对错。(6 分) (1) 诗中“六、七”和“三、四”是虚数。() (2) “不脱蓑衣”的原因是担心下雨。() 2.说一说“铺”和“弄”二字的妙处。(5 分) _ 3.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怎样一种生活?(6 分) _ 4.后
4、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6 分) _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杨万里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释】 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 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 欲:想要。 掬:两手相合捧物。 1.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节。(5 分) 2.诗人为什么没有看书?(5 分) _ 3.根据理解,选择正确的选项()(5 分) A.松树荫下有一小块苔藓 B.因为芭蕉树需要浇水了,所以诗人洒了水 C.真的下雨了 4.请写出“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这句诗的理解。(6 分) _ 答案: (一)桑茶坑道中(一)桑
5、茶坑道中 1.春雨、溪水 2.初春的午后,一个牧童惬意地躺在柳荫下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 渐渐远去,直吃到柳林的西边。 3.花草茂盛 4.热爱田园风光 (二)乡村四月(二)乡村四月 1.初夏、景、人 2.A 3.D 4.才了蚕桑又插田 5.乡村风光 劳动生活或劳动人民 (三)(三)牧童牧童 1.(1)(2) 2.“铺”写出了草的茂盛和“横野”的辽阔无垠,给人以平缓舒坦的感觉。 3.向往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4.自然天真、自由自在、悠闲放松的牧童形象。 5.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四)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四)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1.初夏 2.因为诗人刚午睡起床懒得看书。 3A 4.诗人捧起起泉水去浇芭蕉,那哗啦啦的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以为下起 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