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发 展 经 济 学 参考书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山西经 济出版社,2001年. 张培刚主编:发展经济学教程,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7,2009). 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 人民出版社,1999年增订版. A. P.Thirlwa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Growth and Developmen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eveloping economies, Macmillan Press Ltd, 1999. Michael P. Todar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the Third World, Longman Inc.New York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 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趋势; 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国工业化对工业国的影响 等问题 【相关早期研究:】 (国外)国外) 威廉威廉吕彼克吕彼克:“农业国家的工业化:一个科学的问题” (1938),国际经济评论; P.N.P.N.罗森斯坦罗丹罗森斯坦罗丹:“东欧与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 题”(1943),经济学杂志; (国内(国内 ) 方显廷、方显廷、 刘大钧、刘大钧、 吴景超、吴景
3、超、 谷春帆、谷春帆、 韩稼夫、韩稼夫、 王学文王学文 等。 【参见:】 胡寄窗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罗荣渠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 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叶世昌叶世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 【 1950-60s 代表作:】 W. A. W. A. 刘易斯刘易斯(W.A.Liews) :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1954)、 经济增长理论(1955) H. H. 莱本斯坦莱本斯坦(Harvey Leibenstein) : 经济落后与经济成长: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1957) . H. H
4、.赫希曼赫希曼(Albert O.Herschman): 经济发展战略 (1958) 查尔斯查尔斯 金德尔伯格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gdloberger): 经济发展 (1958) H. H. 明特明特(Hyla Myint):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 (1964) 二. 发展经济学:不同流派/思路及划分标准 【分类一:分类一:】 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 经济发展理论 (1)“单一经济学论单一经济学论”。 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即“新古典 主义经济学”),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不仅适合于解释 DCs,而且适于解释 LDCs 的 经济现象。 (2)“经济发展和谐论经济发展
5、和谐论”: 其一、“利益和谐论利益和谐论”。 经济发展过程是渐变的、和谐的、没有冲 突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将通过“涓流效应”, 惠及社会大众,各阶层将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 果和好处; 其二、“制度和谐论制度和谐论”。 经济发展是在 社会制度、产权关系社会制度、产权关系 和和 经济运行机制条件下经济运行机制条件下,对 既定既定 资源资源进行“边 际”或微量调节,进而达到优化配置的过程。 (3)“市场机制万能论市场机制万能论”。 认为市场经济制度是完美完美和有效有效的, 它对社会经济活动起着根本根本调节作用,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 只能造成价格信号扭曲价格信号扭曲、资源资源 配置恶化配置恶化、经济效益降低
6、经济效益降低。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 经济发展理论 (1)关于经济发展过程经济发展过程 结构主义认为,它并非“和谐”,而是充满 矛盾和冲突的。 特别是在战后的 LDCs, 在城乡、地区、部 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普遍存着“二元 结构”等矛盾和冲突现象。 因此,发展的首要任务任务,是要对现行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制度和结构进行改结构进行改革。 (2)关于市场功能市场功能/作用作用 结构主义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市场 体系体系不发达,价格信号不灵敏价格信号不灵敏,因此, 经 济活动无法依据价格信号作出正确反应。 因此,政府有必要政府有必要直接参与参与经济活动。 (3)关于凯恩斯经济学的普凯恩斯
7、经济学的普适性问题 结构主义认为, 凯恩斯经济理论是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或大萧条的产物。 LDCs 经济落后 与 DCs 经济危机的 原因不同,因此,解决方法和出路也不同。 所以, 适合于解救 DCs 危机的理论, 不一定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问题。 原因:原因: DCs:消费、投资不足,储蓄相对过剩; LDCs:储蓄不足,消费早熟和投资过热 出路:出路: DCs:减少储蓄,刺激消费、增加投资; LDCs:减少早熟性消费和过热性投资,增加自愿储 蓄 结论结论:对 LDCs 而言,凯恩斯经济学并不 适用 3 、 “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或 “激进激进”经济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 世界经济
8、之所以表现为 “两极分化” 格局 即 “中心外围中心外围”; “南方北方南方北方”; “发达不发达发达不发达” 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原因的 即 “外围”、“南方” 或 “不发达” 国家的存在,是“中心”、“北方”、 “不发达” 国家(即资本主义国家)产 生和发展的特殊条件和形式。 换言之,少数 “发达”、“富裕”、 “先进”国家的存在,是以剥削大多数 “贫穷” 、“落后” 和 “不发达” 国 家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 为此,该学派提出“脱钩论脱钩论”, 即 主张 LDCs 摆脱 DCs 的经济控制, 断绝经济联系,以避免吃亏上当; 提倡 LDCs 走“自力更生”发展的道 路, 以及在 LDCs
9、 之间进行互惠互利贸易, 达到共同富裕和发展 【思考题:】 从方法论角度,比较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思 路。 【评论:评论:】 有人说, 在发展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均 有其各自的偏颇。 新古典经济学在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研 究和分析发展问题,往往流于简单化,无法揭示问题的 实质。 而结构主义等发展经济学却往往忽略“经济人的理 论假设”过分夸大市场缺陷和政府作用,提倡扭曲的宏 观经济政策,同时,又缺乏主流经济学形式化的分析工 具,所以其给出的结论往往无法令人信服。 见 查尔斯I琼斯经济增长导论(总序 陶然 ),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2 【分类分类 二二:】张培刚指出, 上述分类
10、存在两个 缺陷: 第一,分类的标准不统一; 第二,存在重大遗漏 张培刚分类:以“立场立场”为标准: (1)传统传统 或 新古典新古典的经济发展理论 即 站在DCs的立场,认为LDCs应该实现工业化和 现代化,但必须以不损害DCs 的根本利益为前提。 (2)民族民族 / 民主民主学派学派 的经济发展理论 即 站在本国本国或本民族本民族立场,研究和探讨本国和本民族 在取得民族独立及国家政治主权后,如何实现工业化 或经济发展。 所谓 “民族民族”,是因为其目的目的是谋求本国本国、 本民本民 族族的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 所谓 “民主民主”,是因为他们把反封建及其残余反封建及其残余的影 响,当作实现本国
11、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思考题: 列举并分析当今我国仍然存在的封建 余毒影响及原因 (3)“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或“激进学派激进学派” 的 理论 即 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国家掠夺理 论为依据,揭露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发达 与 落后落后 国家 之间的 “依附依附” 或 “不平等不平等” 关系。 告诫 LDCs , 要彼此团结互助, 在与 DCs 的经济 交往中,谨防吃亏上当。 (4)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银行、联合国 等机构的经济发 展理论 【 特点:特点:】 1) 保持 “中立中立” 立场; 2) 注重 实际情况实际情况 调查 和 实际数据实际数据 的采集和整理; 3)进行 对比
12、分析对比分析 和 借鉴研究借鉴研究 ; 4)其研究结论比较 客观、中肯客观、中肯,因而容易为 LDCs 所采纳和接受。 资料:World Bank 在中国 (1978年以来, ) 提供资金:340亿元; 援建项目:200个; 援助重点:扶贫、交通、教育、农业、大型环 保和水利项目。 绩效: (1)我国贫困人口总数由3亿减少到5000万; (2)我国高速公路系统中40由WB的资金援 助; 资料(接上) (3)我国大中小学教育都直接或间接受益于WB的资金 援助; (4)支农; (5)西北地区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6)援建基础设施(包括“三滩大坝”(四川)、 “小浪底” (河南)等)。 趋势
13、: (1)扶贫; (2)帮助R Emp: 2006.) Data: 2008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GDP 11.3 48.6 40 Emp. 39.6 27.2 33.2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关于发展的最高境界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关怀、 人本主义思想和意识、 对人的权利人的权利的保障和尊重等 即公民的 生存权、劳动(就业)权、 劳动所得 及 财产所有权、 参与政治、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等均需予以保护。 Data:幸福指数 中国人幸福指
14、数全球排名第31位, 强于日本(95)、韩国(102)、新加坡(131); 从年龄看,我国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幸福感强于3545 岁中年人; 可见,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加人的幸福感, 但人的幸福感不一定与GDP同步增长 【作业与思考题:作业与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广义/狭义) 发展经济学的先驱者/奠基之作 关于发展经济学思潮或流派的两种划分 关于发展经济学的前途和命运(悲观与乐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联系与区别 “后发优势” / “后发劣势”之争的实质与焦点( 提示:民族民 主学派 /新古典主义学派,林毅夫/杨小凯,以及郭熙保等) 【作业作业/思考思考】 判断“富
15、国” 与 “穷国”采用什么指标? “发达”与“欠发达”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why OPEC with high income per capita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group of rich country? 德/日/俄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 【作业作业/思考思考】 中国 GDP 总量及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 GDP水平及世界排名 中国HDI排名 为什么战后少数小经济体成功推进了工业化现代化,发展中人口 大国则未能如愿? 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根据本国资源或要素禀赋选择正确的工业化或 经济发展战略,而有的国家则不能? http:/ http:/ http:/ ; 制造业制
16、造业/ /采矿业采矿业/ /建建 筑业等)筑业等)提高服务的产业 “派生性派生性”/”/”衍生性衍生性(derivational , derivative)” 产业 功能: 提供生活性服务提供生活性服务 提供生产性服务提供生产性服务 【讨论:】 谈谈你对以下表述的看法: 第三产业占比较大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标 志之一。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有利于加 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 第4节 结构变动:案例分析 根据以下数据分析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状态: 良性良性/ 扭曲扭曲? 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
17、stry GDP 15.2 52.9 31.9 Emp. 42.9 6 25.2 32.2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GDP: 2005; Emp: 2006.) 本 章 相 关 文 献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 科林克拉克:经济进步的条件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 产值与生产结构 H.钱纳里,S.鲁宾孙,M.塞尔昆:工 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作业/思考题 结构良性变动/扭曲的判断依据/标准 工业化阶段结构变动的典型表现 后工业社会结构变动的典型表现 农业基础作用解读 制造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服务业的性质 服务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作业/思考题 用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判断美/日,台/
18、韩,中/ 印等六个经济体的结构变动 分析中国经济结构扭曲的原因 有人认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较大是经济发达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有利于 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你的看法如何? 房地产业的产业属性及其功能是什么?该产业能成为 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吗? 第2章 资本形成 与 经济发展 第1节 资本形成的重要性:相关理论介述 第2节 初始资本形成:来源和方式 第3节 投资效率 / “X效率理论” 第1节 资本形成的重要性:若干理论 一、R. 纳克斯(R. Nurkse):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
19、形成(1953)一书中, Nurkse阐述了资本形成对LDCs的重要性,提出著名的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指出,LDCs存在着一系列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恶恶 性循环性循环。其中,最主要的是贫困引起的恶性循环 所谓“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的恶性循环” 由供求两方面原因引 起,且相互影响互相作用、源于贫困又回归于贫困的 一种恶性循环 Supply Side: 低Y 低S 低K形成 低 Q (Y); Demand Side: 低Y 低C / 低投资引诱 低K形成 低 Q (Y) 综合以上两方面循环又形成以下难以打破的循环: 图3-1:“贫困恶性循环” 低收入/产出低收入/产出 低S低C 低Y 低K形成
20、低K形成 即 低S 低Y 低K 形成 低C / 低投资引诱 低Y ( Q ) 该该循环表明循环表明: 1)即使有足够的 S,但如果 C 水平低(即市场规模 或 投资引 诱小),K 形成仍然十分困难; 2)即使不缺少投资引诱,但由于 S不足,K 也难以形成 总之, K 稀缺 一方面造成 了 LDCs 生产生产/ /供给供给 能力能力; 低水平的 消费消费/ /需求需求 能力能力 供给供给 的 “推力”(push) 使 LDCs 经济由于缺少 需求需求 的 “拉力”(pull) 而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Nurkse 认为,资本稀缺是导致 LDCs 经济 难以“起飞”的主要原因 纳克斯( Nurks
21、e )的结论:- “ 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 评论:】 (1)该理论 混淆了储蓄水平(S)和储蓄率(s),储蓄 水平(S)是绝对量,储蓄率(S/Y)是相对量,相当于绝 对量而言,对经济发展更有意义的是相对量 【 本人以为,比储蓄率更有意义的是人均 储蓄 (S/P) 或 人均资 本占有量(K/P)。 根据战后 一些LDCs (无论计划或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看,这些国 家的储蓄率并不低,但经济发展却不尽人意 原因 :1)这些国家由于人口众多,虽然储蓄率较高,但人均 储蓄或人均资本占有量较少; 2)由于经济体制(如计划经济)效率低导致投资效率
22、低 】 (2)该理论把 K 形成困难简单归结于贫困,实际上贫困,实际上 有失偏颇有失偏颇 事实上,在许多 LDCs ,由于社会政治结构和制度政治结构和制度 的落后和不合理的落后和不合理,国民对经济发展缺少认同感,对前认同感,对前 途途丧失信心和希望,信心和希望,因此,很难产生储蓄好投资的愿 望 【例如,由于缺乏安全感或信心,导致资本外逃/以及资源的非生产性使 用和消耗】 (3)该理论在封闭经济封闭经济条件下讨论资本形成 问题,忽视了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利用外资的可能 性,因此,一定程度夸大了资本形成难度 二、罗森斯坦罗森斯坦- -罗丹罗丹(Rosenstein-Rodan): “大推
23、进理论大推进理论”(“big push theory”) 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1947)一文中, 罗阐述了LDCs 工业化起步时期大规模投资的必要性: 即 一方面一方面,LDCs 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收入水平低、市场容量小、基础 设施匮乏,小规模投资难以使其脱贫致富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 经济活动本身 具有 “不可分性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y), 因此,投资必须具有“整笔性整笔性”(lump)特点 具体而言,大规模投资的必要性如下: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整笔性整笔性“(“不可分性不可分性” ) 基础设施 ( 或或“社会分摊
24、资本社会分摊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ocial Overhead Capital)包 括: 能源、交通、运输、通讯,以及电、气、水等公用设施(public ublic utilityutility) 广义 “基础设施” 还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 基础设施投资往往是一揽子计划的大额投资 (2)储蓄储蓄具有“不可分性不可分性” 由于 LDCs 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低,因此, 指 望通过消费的减少来增加储蓄的空间较小 因此,大规模增加社会储蓄,必须大幅度提高提高 人均收入,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又必 须依赖大规模投资, 即 S Y I S Y 【Quest
25、ion:】 在罗森斯坦罗丹关于储蓄(S) “不可分性” 的论证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 (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具有 “不可分性不可分性” 由于社会各种经济活动具有自身的内在联系(即 “不不 可分性可分性”) 因此,针对个别行业/企业的小额投资,难以解决众多 产品的相互需求需求问题 因此,必须对各部门/行业进行全面投资 (4)大规模投资不仅使企业增加了生产,还 能可以产生 “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效应效应 (external economy) 即 基础设施共享; 产品相互需求; 模仿和模仿和学习、竞争与合作学习、竞争与合作 等带来的企业创新激励 【注: 】 “外在性” “正外在性”(外在经济) (1)
26、 “负外在性” (外在不经济) “可用货币方式补偿的” (2) “不易用货币方式补偿的” Case: 工业污染 菜农与蜂农 “正正”、 “负负” “外在性” 影响,可望通过其 “内在化” 而得以消减。 【思考题:】 列举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外在性外在性”的的存在及其解决办法 三 、K.K.纳尔逊(K.K.Nelson)(美): ”低水平均衡陷阱论低水平均衡陷阱论”(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 Nelson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1956)一文中,中
27、,采用数学模型方法,从从人均资本增长人均资本增长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以及 产出增长产出增长 等三方面,考察LDCs 人均收 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指出,人口增长过快,是阻碍LDCs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的重要原因。只有大规模投资使产出增长超过人口增长, 才能使人均收入水平得以提高,否则,经济将陷入“低水 平均衡陷阱”。 (1)人均资本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 Nelson假定,一国资本的增长(dk)由两部分组成:由储蓄创造的 资本增长(dk)和由土地的增加所代表的资本增长(dR) 即 dk=dk+dR 假定 dR=0 则 dk=dk 又假定 S=I 则 人均资本增长(dk / p)可用
28、下式表示: b 【(o/p)- x】, 当 o/p (o/p) ; dk / p dk / p - c , 当 o/p 或=(o/p)。 其中:o/p 人均产出(收入); x、o/p o/p 的两个特定值; c 常数; b 斜率 图21:人均资本增长与人均收入 图2-2表明: (1)当(o/p) (o/p) 时,dk 是(o/p) 的增函数,即随着(o/p) ,dk/p 。 不过,当 (a) (o/p)(o/p)x 时,dk/p0. 表示当人均收入水平超过x 点(即人们收入超过消费)时, 人均资本开始呈正增长。 总之,当人均收入水平极低时,消费超过收入,整个经济是存在负储蓄和 负投资,只有当人
29、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才引起人均资本的增长。 也就是说,资本形成受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两者呈同方向变动。 (2)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 在 Nelson 看来,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本 增长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b o/p - s,当o/p或(o/p). 其中: d/p 人口增长率; b 斜率; (o/p)” 和 s(o/p)”的某个特 定值; (dp/p)* 常数 图2-2: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 人口增长率 人均收入 A ba C B O 图22 图中: x 轴人均产出(或 人均收入)(do/p); Y轴人口增长率(dp/p); dp/p曲线人口增长曲线。 图22 说明: (1)当 o/ps 时,dp/p
30、 0。 表明: 当人口的死亡率(motality)超过出生率(birth rate)时, 人口呈现负增长。总人口数将下降。 (2)当( o/p )= s 时,dp/p = 0. 表明:随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将下降, 出生率上升,两者在收入水平 s 处相等,此时,人口增长率为零。 (3)当 s o/p 0。 表明: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较高水平时,出生率将超过 死亡率,人口将呈正增长。 (4)当 o/p (o/p)” 时,dp/p = (dp/p)*。 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死亡率将下降到某一 极限水平,出生率也将下降,并稳定在某一水平。 这时人口将以某常数形式增长。 总之,
31、Nelson 的结论是: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密切。 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影响并决定人口增长。 (3)国民收入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 Nelson 首先假定,一国产出(或 国民收入),是各种 生产要素投入的线性齐次函数(所谓“线性”指该函 数幂的次数为1次;所谓“齐次”指各幂的次数相等 )。 还假定,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技术水平不变。 那么,国民收入(产出)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 关系表示如下: 该图中: X轴人均产出(或收入)(o/p); Y轴产出(或收入)增长率(do/o) ; do/o曲线产出增长率曲线。 图23: 国民收入与人均收入 国民收入生产率 人均收入 O A a C B
32、 图2-3 图23说明: (1)当(o/p) z 时,(do/o)0. 表明:当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时,(dk/p)和(dp/p)都呈正增 长,因此,产量也呈正增长。 (4)当(o/p)继续提高,并达到某一特定水平(o/p)* 时,产出增 长将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边际报酬递减率”的作用,产出增长 率将呈下降趋势。 (4)“低水平均衡陷进理论” 将上面的 图2.2 和 图2.3 放进同一个 坐标系中,就能描述“低水平均衡陷进 ”状态(见下图)。 该图中: X轴人均收入(产量)(o/p); Y轴人口增长率(dp/p)和国民收入(即 产量)增长率 (do/o); (do/o)产量增长率曲线; (dp
33、/p)人口增长率曲线; z 点“低水平均衡点”; q点高水平均衡点; a点不稳定点 图24:低水平均衡陷阱 国民收入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O 人均收入 A A a D B aa E B 图2-4 图24说明: (1)当(o/p) dp/p。 即当产量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时,人均收入水平有提高趋势。 (2)当 z o/p do/o. 表明:在该人均收入范围内,人口增长率超过产量增长率,即产出 增长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o/p)停留在 仅能维持生存的低水平。 (3)当 a o/p dp/p。 表明:在该人均收入水平,产出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因而人均收入 水平将提高。然而,由于受“
34、边际报酬递减率”的作用,产出增长率 在达到某个最大值之后便趋于下降,而后将在q点于人口增长率再次 相等。此时,经济处于高水平位置上 的均衡。人其他条件不变,该均 衡点将是稳定的。 评论: (1)Nelson 把 LDCs 的贫困归结为资本形成不 足,又认为资本形成不足的原因是人均收入水平 低。因此,与Nurkse 一样,犯了循环论证 的错 误。 (2)该理论以“新马尔萨斯人口论”和”边际 收益递减规率”为基础,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 (3)该理论最早由莱苯斯坦(Libenstein ?)提 出,经过 Nelson 的论证和充实,又成为莱本斯 坦 日后提出的“临界最小努力论“ 的基础。 (4)
35、瑟尔沃尔(A.P.Thirlwall)指出,少量投资 也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临界最小努力“的投资 并非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图25: X轴人均(产量)收入; Y轴人口和产量增长率; do/o产量增长曲线; dp/p人口增长曲线。 该图说明: 如果经济发展初期只有少量投资,使人均收入从x 增加到x,按照Nelson 的观点,这时,由于dp/pdo/o ,o/p 有跌回到低水平均衡点x 的趋势。但 Thirlwall 指 出,如果考虑到时间因素的作用,就有理由认为,当 人均收入水平由x 增加到x 时,由于资本存量的质量 、劳动力的素质,以及工作与管理的技能和水平都有 所提高,因此,新的收入水平
36、(x) 中,虽有一部分被人 口增长所抵消,但不会完全抵消,以至于退回到原来 的收入水平(x),而可能处于 x 和 x 两者之间的某个 水平(例如,x”)。这时,点 x” 就可能成为人均收入 水平增长的新起点。这样,人均收入水平就可能通过 一系列渐进增长逐步达到和超过水平a, 从而最终摆脱 “低水平均衡陷进”,实现经济起飞。 图25:并不一定需要“临界最小努力” 国民收入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人均收入 a X2X1 A A a DE B B O 四、缪尔达尔(G. Myrdal): “循环累积因果论循环累积因果论” (circular and acamulate caucation) G. Myr
37、dal : 1974年经济学诺奖诺奖得主 他在富国与穷国、亚洲的戏剧:一些国 家的贫困问题研究等著作中,试图从制度制度方面探讨 LDCs 经济落后的深层原因经济落后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论论” 作为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者代表之一,与新古 典主义不同,缪尔达尔采用制度制度分析和动态动态分析 方法研究 LDCs 经济问题,指出: 社会经济的变化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因 素(包括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 及传统 等)决定的 经济发展不是仅是 产量产量 增长,还包括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经济、政治、文化 和 制度制度 等全方位改变 事物的发展往往呈现 “循环累积循
38、环累积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变 化 即 “初始变化初始变化” “第二级强化运动第二级强化运动”( 即 “上升或下降”的结果) “初始变化初始变化” 在 LDCs 国家,这种所谓“循环累积循环累积”的变化具体表现 为: “ Y 低 生活水平(营养、卫生、健康和教育等) 低 人口或劳动力素质低 劳动生产率低 Y(Q)低; 显然, 与纳克斯相同,Myrdal 也认为贫穷贫穷是 LDCs 落后和陷 入“累积因果循环”的原因; 但在能否和如何 摆脱贫困摆脱贫困 问题上,缪尔达尔与纳克斯 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思路 缪尔达尔之思路: (1)重新分配不平等的 “权利权利关系”(如“土地等财产关系 ”); (2)
39、提高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促进 收入平等收入平等; (3)提高穷人 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增加 投资引诱投资引诱; (4)增加 社会储蓄社会储蓄,促使资本形成资本形成,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5)促使 人均人均 收入收入水平提高 由此, LDCsLDCs 的 人均收入 和 生活水平 人口 和劳动力素质 劳动生产率水平 产出(收入)水平 ; 进一步,对下一期的, “人均收入水平 和 生活水平,人口和劳动力素质, 生产率水平 和 产出水平” 产生更大“累积性影响” 这样, LDCs 经济将受到 循环累积的循环累积的 “正正”影响影响 【思考题】: 缪尔达尔缪尔达尔 与 纳克斯纳克斯的 理论思路及结论
40、有何 不同? 第2节 工业化的初始资本积累 DCs vs LDCs: 初始/原始资本积累比较 DCs 原始资本积累 马克思说:资本原始积累是一部充满着“血与火的历 史” 战后 LCDs 初始资本积累 一.资本来源和主体 (一)来源: 国内 储蓄(Sd) 国外 资本流入(FDI, etc.) (二)主体: 个人/家庭(household) 企业(firm/enterprises/corporation) 政府 (government ) 二. 国内储蓄及影响因素 1. 个人或家庭(household):储蓄及影响因素 a)收入水平收入水平 (Yd)( PDIpersonal disposable
41、 income) 个人或家庭储蓄与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化 即 收入水平越高,储蓄倾向越大 b)存款利率存款利率(interest rate of deposit) 个人或家庭储蓄与存款利率同方向变化 即 r 越高,S 越多; c)预期预期 (expectation) 如果对经济前景预期 乐观乐观(optimistic), 则增加储蓄; 如果预期悲观( pessimistic), 则减少储蓄 ,进而从事其他非生产性投资 ( 例如,购买贵金属及其制品、房地产,古董,艺术品等) d)传统传统 习俗、价值观习俗、价值观 和和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tradition、 custom、value judgme
42、nts and religion) 例如: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视节俭为美德,以奢侈和浪费为耻; 因此,在一些亚洲国家亚洲国家和地区,国民储蓄率普遍较高,国民储蓄率普遍较高 在崇尚现实主义价值观的西方国家西方国家,超前消费, “借贷消费”, “透支 消费”比较流行 而在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看来,利息收入无异于剥削收入,通过储蓄获取利息 被看做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这些国家国家的商业银行发展缓慢 【案例:】 case 1. 伊朗伊朗前宗教和政治领袖 霍梅尼霍梅尼,在伊朗创办第一个 无息银行 ( 资料来源: 1998,年9月. “凤凰卫视”节目: “杨澜工作室”) case 2. 2001年,美国“911
43、事件”之后,布什政府冻结了与拉登 以及“基地组织“有关的所有在美国银行的存款等金融资 产,使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存款开始转移到伊斯兰投资银行 ( 资料来源: ”参考消息”, ) 【资料: 美国宗教 】 特点: 不断演变、日趋多元化 个人宗教信仰改变: ( 成人中,28%以上的人放弃童年时代宗教信仰,改信其他宗教) 分布: 3/4 为基督教; 在基督教中: 福音教 占 26% 天主教 占 24% 传统新教 占 18% 5% 为其他基督教; 16% 无具体宗教信仰 宗教团体内部多元性(所谓“教中有派”): 新教:1/2 福音派; 1/3 传统教派(卫理公会、路德公会等); 13 % 黑人教会 犹太教:
44、革新犹太教; 保守犹太教 伊斯兰教:Sunnis ; Shiites 移民对美国宗教的影响: 61% 移民 来自 Latin America 和 加勒比海地区; 其中, 墨西哥移民 占 近 3/4 墨西哥移民 和 1/2 的其他拉美国家移民 为天主教徒 1/4 的美国天主教徒为移民 移民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带入美国 e)收入分配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对社会储蓄的影响: W. A. W. A. 刘易斯刘易斯认为认为 ,社会收入中的 工资收入工资收入: 用于消费消费; 财产收入财产收入: (大部分)用于储蓄储蓄 即 社会储蓄主要来自富人阶级富人阶级 因此,收入分配向富人阶级倾斜,有利于增加社会储蓄
45、 ( 注意,刘易斯眼中的“富人”是企业家阶级企业家阶级) S.库兹涅茨库兹涅茨 等 认为, 改善收入分配(改善收入分配(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将增加社会储蓄 在他看来,收入分配的改善, 一方面, 全社会收入 社会储蓄 另一方面, 全社会消费水平,消费水平, 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和实际投资,实际投资, 社会储蓄储蓄 产出产出/收入水平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 人均财富差异 2. 企业储蓄企业储蓄及影响因素 a)企业利润企业利润(profit of enterprises) 利润越多,企业储蓄能力越强,储蓄水平也越高 b)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tax of corporation ) 企业所得税率越高
46、,税后利润越少,企业储蓄能力就会 降低,储蓄水平也会降低 【概念区分:】 企业企业 “储蓄储蓄” 和 “融资融资” : 企业储蓄 企业利润 内部(自我)融资 企业利润, 企业融资 间接 银行 外部(社会)融资 直接 证券市 场 股权 融资 外部融资 短期(银行信贷) 债权 融资 长期(企业债券 ) 3.政府储蓄政府储蓄 及 影响因素 a)政府收入(税收,tax) 政府不是生产者,因此,不具有生产性收入,因而也不应有 储蓄。但政府作为一国国家事物的管理者,能通过征税获得政府收 入,因此,有可能形成政府储蓄 政府收入与税收规模成正比 即 税收规模越大,政府收入越多 b)政府支出支出(expendi
47、ture) 政府税收用途: 支持政府开支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政府储蓄储蓄大小,取决于 税收税收 和支出支出 大小 三者关系: S T G 即 (1)当 T G , S 0 (即 正数, 财政盈余); (2)当 T G, S P(A); (3)P(I) / P(A), P(A) P(I) ; (4)P(I)/ P(A) , P(I) P(A) ( 然而幅度均较小) 在工业化 早期,一些LDCs除了通过扩大工 农业产品“剪刀差”(即挤压农业挤压农业)的方式发 展工业外, 还通过在工业部门内部,压低 基础工业基础工业 部 门产品(原材料、能源 等)价格,提高加工工业加工工业 部门部门产品价格的方式
48、(即挤压基础工业挤压基础工业)的方式 加快制造业发展 【评论:】 利用扩大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动员资本,最早 产生于苏联 战后许多 LDCs 效法该方法 如果说,在战后LDCs工业化初期,普遍采取 这一方法尚有某种合理性,但长期采用这一方法 ,无异于“杀鸡取蛋”、“竭泽而渔”、 “饮鸩 止渴”: 它不仅极大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不利于 基础工业基础工业的发展,使LDCs 工业化出现严重的产产 业业 结构结构和经济结构经济结构 扭曲扭曲 3、金融动员: 即 通过金融机构/市场/体系动员储蓄 即 通过 LDCs 的金融改革: “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
49、alization) , “金融深化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 ) 消除: “金融抑制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 ), “金融浅化金融浅化”(financial shallow) 达到 动员 或 筹集资本的目的 (见: R. I. Mekinnon,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1973); Edward Shaw,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1973). (上海三联出版社,1984)。 Mekinnon和Shaw指出,LDCs
50、 普遍存 在着政府干预金融活动的现象,使金融 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压抑 LDCs 政府金融干预的手段/后果: (一)为刺激社会投资,政府采用压低利率的手段,导致两 种后果: 放弃金融资产 (1) r s 人们 追求实物资产 金融系统规模 ,可投资资金来源 (不适当的)I 资金供不应 求; (2) r capital intensive 产业/技术 资源配置恶化,就业水平 和 收入分配恶化 (二)为平衡资金供求缺口,政府进一步干预金融: (1)对内实施“信贷资金配给制信贷资金配给制” ,结果 只有 大企业 和 特权阶层 获得融资支持; SMEs 和 小农户 融资难 强化和加剧 “金融二元结构” (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