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 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 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
2、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 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 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 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 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相
3、机导入(一)旧知复习,相机导入 1回忆旧知 (1) 我们已经学习了 “周长” , 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 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 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 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2)课件出示:例 4 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 ,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 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 的桥梁,
4、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 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看课件: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 3 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 4 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 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 再同桌合作验证 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5、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 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 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探究
6、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 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 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 (106) 2。 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 同算
7、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 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 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即时练习。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 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 形的长和宽) 课件出示: 学校有一个花坛,长
8、10 米,宽 7 米,求花坛的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 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探究正方形周长 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 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6+6+6+6, 62+62, (6+6)2,6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
9、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自主优化。 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 算呢?(64 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 )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 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 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有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 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 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
10、数学生的认可,自主 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 ,实则“有为” 。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 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 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 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 一块正方形土地, 边长是 8 米, 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 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随练 本上做一做。 3再次验证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 知识,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
11、生拿出相应的学具。 长 方 形 长正 方 形 边长 宽周长 周长 结 论 【设计意图】再次验证,与课首相呼应,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引导学生有序思 考,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让学生感受了表格 的特点,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 (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 85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 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 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 87 页第 1 题。 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2提升练习 (1)选择。课件出示 王伯
12、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 10 米,宽 6 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 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B.(106)210C.1062D.1026 “一面靠墙” “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 彻。通过选择,出示几个算式,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 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 87 页的第 3 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 长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 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