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分析及全部教案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细心观察”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 习 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这三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 住宅 。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旨在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学本单元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主动探究 揭秘,拓宽视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 写作方法;在教学内容时体现“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让学生在有 趣的语文学习中培养科学的思考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单元目标: 1.会认
2、 24 个生字,读准“降、曲”2 个多音字,会写 40 个生字。 2.积累词汇,准确把握句子中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积累关于气候的谚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中 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4.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5.通过口语交际,懂得正确的用眼方法,爱护自己的眼睛,在交流中,注意 说话的音量,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6.培养观察兴趣,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 式记录下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会认 24 个生字,读准“降、曲”2 个多音字,会写 40
3、 个生字。 2.积累词汇,准确把握句子中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积累关于气候的谚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与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文章准 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难点: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并分析原因,交流如何保 护视力,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3 习作要求学生连续观察,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作者的表达方法,按照 一定的顺序写观察日记。 单元教学措施: 1.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2.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教学时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 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针对“爱护眼睛 保护视 力”发表意见,讨论制订解决近视问题的办法。 5.结合课文提示进行习作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互评法互相 点评习作。 6.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单元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备注 9.古诗三首3 课时 10.爬山虎的脚2 课时 11.蟋蟀的住宅2 课时 口语交际三1 课时 习作三3 课时
5、语文园地三2 课时 单元检测三3 课时 9 9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月日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 7 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1)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
6、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 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暮江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 顿挫。感受古诗暮江吟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重点) 3.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 ,记得吗?(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 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 江吟 。 (板书: 暮江吟 学习会写
7、字“暮、吟” 指导书写: “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 “吟”的最 后一笔不是点。 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3、理解题意。 这首诗作于公元 822 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 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 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 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 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
8、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5、出示学习目标: (略) 二初读感诗意 1、自学要求一: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再次自由朗 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 出。 (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诗意理解: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说一说吗? 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 理解。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自学要求二: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 的?(师生共同解答“残阳” “铺” “瑟瑟”等字。
9、)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 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 (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3.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自学要求三:自由朗读三、四句,思考:这两句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抓 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 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
10、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板书:景色美丽)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 ,即“可 爱九月初三夜” ,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 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4.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5.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 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
11、快,被江边这红 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 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 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3.小结学法: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 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五、延伸展诗兴 同样是歌颂明月,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 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指名学生背诵已经掌握的描写月亮的诗,然后师出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齐诵) 六、当堂训练 1.在加点字的正确
12、读音后画“” 。 日暮( mm)吟诵(ynrn )瑟瑟 (sb) 2.辨字组词。 幕()吟()似() 暮()拎()拟() 3.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 七、作业布置:背会古诗;完成学习之友第四题。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残阳铺景色美丽 江水瑟瑟红 可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第二课时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重点)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重点)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难点)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播放
13、庐山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回忆望庐山瀑布 ,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 画家苏轼的一首和庐山有关的诗。(板书:题西林壁) 3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 景,教师指点、补充) 4. 出示学习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一: (1)试着自己读,并找出难写的字。 (2)同桌互相读, 对照注释交流诗意。 2.解决疑难字,指名读诗。 3.师指导全班读诗。 (1)师范读,学生尝试划出节奏。 (2)学生尝试按节奏读诗。 (3)师指导全班读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14、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感悟诗意 1出示自学要求二:思考: (1)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 山的?从前两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为什么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2全班交流归纳诗意。 (1)前两句写出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美景。 假如你身在庐山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我站在庐山的,看到庐山像。 (2)后两句写了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看不到全景的感慨。 3理解升华:刚才同学们非常准确地理解了题西林壁 。但老师有一个地 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
15、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各组交流后汇报) 4师:大家说的不错,老师更想知道这首诗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全班交流收获: 思考: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的道理 与哪些成语或俗语意思相似? 师总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 赞美,更包含了“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人生哲理。师引出俗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1)指名练习朗读; (2)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们有哪些收获? 2.你还知
16、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 五、当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缘()隐()侧()峰() 绿()稳()测()锋() 2.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 () 。 ” ()朝诗人 ()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 ”说明的就是 这个朴素的道理。 六、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搜集苏轼写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完成学 习之友第一题,第三题 1.2 小题。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雪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重点)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
17、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引入新课 1.背诵王安石的梅花在雪中,梅花独自绽放。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 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 雪梅 。(教师板书:雪梅 ) “雪 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2.出示学习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一: (1)试着自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 奏。 (2)同桌互相读,对照注释交流诗意。 2.解决疑难字,指名读诗。 3.师指导全班读诗。 (1)师范读,学生尝试划出节奏。 (2)学生尝试按节奏读诗。 (3)师指导全班读诗。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
18、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感悟诗意 1.出示自学要求二: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什么的哲理?结合注 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 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思考: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诗中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 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 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
19、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 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思考: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 思考: 雪梅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只有取长补短,既 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4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
20、,还告诉我们 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 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出示 作者的雪梅二。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 子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 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
21、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 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像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好吗? 四、当堂检测:第三题 3.4 小题;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会本诗; 2.积累描写梅花的诗词,并试着背会自己喜欢的一首。 3.完成学习之友第二题;第五题;第六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10 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 (授课时间:月日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 12 个生字。正确 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
22、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重点) 2.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难点)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就来猜猜老师出示的谜语吧: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过渡:丝瓜和葡萄向上爬都是靠的什么 ?搭架子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
23、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 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就能找到答案。 二、读题设疑 1.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脚写得大一点。 师:看了老师所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啊? 预设: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爬山虎是怎样 往上爬的?学生回答 2.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 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叶柄 紧贴蛟龙枯萎牢固
24、蜗牛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 萎” “曲”是多音字,读 q和 q; “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 、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指书写: “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 点; “均”的最后一笔是提; “叠” 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 “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 “瞧” 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
25、的写字姿势。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 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 :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 步一步往上爬的。 四、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出示自学要求二: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为什么要先提到学校操场北边的爬山虎,而不直接从自己家的爬山虎写起? 默读第 1 自然段举手回答。 3.指导朗读。 五、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cochngchng dikngx ()()() kwiybnjny
26、n ()()() 2.按照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隙”应查()部首()画。字义是“空” ; “空隙”是由近义字组 成的词。再写三个结构相同的词语: () 、 () 、 () 。 “萎” 是 ()结构的字, 字义是 () 。 用它可以组成 () 、() 、 () 。 3.读句子,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画上“” 。 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均匀”供选择 的解释: (1)指时间的间隔相等。 () (2)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2.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休 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休”供选择的解释: (1)歇息。 ()(2)停止。 ()(3)
27、不要,别。 () 六、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 。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 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布置:完成学习之友第六题 板书设计: (1) :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10.爬山虎的脚(2)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35) :爬山虎脚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重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并从课文第 1 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这
28、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 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略) 二、研读第 2 自然段 1. 出示自学要求一: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 自然段。 (1)请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词语,读一读。 (2)你认为哪个字用得 好?为什么?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d. 叶子的样子:比较均匀和匀称(教师板书:墙上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观看风吹爬山虎叶子视频后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 3、4、5 自然段,交流体会。 1.出示自学要求二: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
29、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 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从第 3、4、5 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汇报交流 (1)研读第三段找一名同学来读读第 3 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咱们刚才提出 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板书:位置: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 像蜗牛的触角,还像什么? 颜色:嫩红 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样子写得那么具体, 是因为作者 “注意观察了” 。 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细心。三分钟后抽查。 (2)研读第四段 出示自学要求三: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用“” 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变、巴、拉、贴、爬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学生利用这些动
30、词来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总结:是啊,爬山虎就是这样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那个月一 脚,历经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在你不经意间爬到房顶上去了,你要不花点时间, 还真不知道它是怎么爬的。所以除了认真看之外,还要坚持观察。 (3)出示自学要求四:研读第五段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 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朗读 5 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 触着墙的枯萎 没触着墙的变成灰色今年,作者注意了爬山虎的脚, 过去没注意,那他过去注意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 四、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 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
31、言描写,使爬山虎旳脚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2.说说你的学习体会。 五、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题目见课件) 2.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描述你喜欢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吗? 六、作业布置(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 记录它的变化。 3.完成学习之友第一、二、三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11 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 (授课时间:月日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 14 个字。正确 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
3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 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3、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除了 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 什么?(蟋蟀的住宅)(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一起读课题! (齐读) 师:什么是住宅?预设:住房, (多指规模较大的) 。 师:一般来说,人住的房子我们才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一般叫巢、穴、窝, 那为什么题目要叫“蟋蟀的住宅”而不叫“蟋蟀的窝”和“蟋蟀的穴”呢? 预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了,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对,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
34、写,可以看出,作 者是多么喜欢蟋蟀呀! 师:你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喜爱蟋蟀吗?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来介绍蟋蟀的住宅的? 3.出示学习目标(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导入:同学们都很想了解蟋蟀的住宅,我们先把书翻到第 7 课,一 起来读读课文的第 1 自然段。 (生齐读) (1)出示自学要求一:默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 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师:它的住宅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想知道吗? 2.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要求二: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5、;边读 边想: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生自由朗读) (2)检查生字词 师:你想到蟋蟀的住宅走一趟吗?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都认出来,你就可 以进去参观了。 出示词语: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慎重、选择住址、洞穴、挖掘、柔 弱、搜索堤岸、倾斜、隧道、骤雨、平坦粗糙、扒土、钳子、宽敞、抛出 4 组词语分别指名读。 提醒:洞穴的穴是第二声;倾斜的倾是第一声;扒土的扒是个多音字,这里 读 b,还可组词扒开、扒皮,另一读音为 p,可组词扒窃、扒手(PPT:扒的注 音和组词) ;宽敞的敞这里读轻声,单个字念第三声。 指导写字。蔽和搜:把笔顺写正确倾和抛安排好减价结构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
36、读。 齐读。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师: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整篇课文可以分几部 分? 预设 1:住宅的选址、住宅外部的样子、内部的样子(综合这三方面即蟋蟀住 宅的特点) 师:蟋蟀住宅的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身的特点有关。 预设 2:住宅的建造过程 师:讲了住宅的建造过程。课文就是从这两大方面写了蟋蟀的住宅。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三、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wjuzhzhixunz ()()() suyrnhobkxdngxu ()()() 2. 构成“蟋蟀”一词的两个字都带
37、有“”旁,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一般 都和有关,带有这个偏旁的两字词语还有、。 3.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工具()的住宅()的本领()地选择()地铺开 四、作业布置:完成学习之友第六题。 板书设计: (1)出名的原因 11.蟋蟀的住宅(2-6)住宅的特点 (法)法布尔(7-9)住宅的建造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 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重点)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难 点)
38、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略)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出示自学要求一:.蟋蟀的住宅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第 2 至 6 自然段,划一划相关的语句。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后,概括出三个方面:选址、外部、内部。 2.学生汇报: 选址: (1) “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 2 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2)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 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 (3)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 刻就会
39、干的。 门隐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平台平坦 3.齐读第 5 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 部) 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 6 自然段)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出示学习要求二:自由朗读 79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 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 挖掘过程: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 (挖掘工具柔弱)蟋蟀钻 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
40、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 触须轻微地摆动。 (勤劳,作者观察细心)长时间修整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 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 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 3.再次朗读 79 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 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 (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 通过“扒” “搬, ” “踏” “推” “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 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
41、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总结:回顾课文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 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 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四、当堂训练 1.课后第三题:读片段,比较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阅读链接: 燕子窝 五、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之友一、二、三、四、五题 板书设计: 11.蟋蟀的住宅 (法)法布尔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住宅特点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动工时间:十月 建造过程挖缺过程(勤奋) 不断修整 教学反思: 伟大的工程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
42、护视力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授课时间:月日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预防近视,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体验感受,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 长在人脸上,白天开 窗望,晚上关紧窗。生:眼睛。 2.让学生闭上眼睛活动,谈感受, 师讲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引出课题:爱护眼 睛,保护视力 3.出示
43、学习目标(略) 二、了解眼睛,叙述作用 1课件出示眼睛结构图,大体了解眼睛结构。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后, 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 到物体了。 2紧接着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猫的图片,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 常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 1.小游戏:找茬! (测测大家的眼力)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 2. 联系生活,评论做法课件出示生活中对眼睛有害处的做法的图片,让学生 说说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3.小组讨论。 (影响视力的原因。 )强调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
44、免 干扰其它小组。 4.汇报总结。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 继续补充。 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1. 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 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归纳起来,产生近视的原因是日常的举动增加了眼睛的负 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 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 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加以改正。 五、拓展作业,加强体会 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眼睛的知识,办有关护眼手抄报一份。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预防近视: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教学反思: 习作:写观察日记习作:写观察
45、日记 (授课时间:月日月日)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 写下来。 教学难点: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 虎的秘密, 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 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
46、 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出示学习目标(略)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 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 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 5. 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 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 44 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 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 一个写作内
47、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 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 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 日记。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 书翻到第 46 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 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 样去观察选好的
48、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 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 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 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 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2)如是观察植
49、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 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 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 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 44 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 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 “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 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
50、细致。 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比如,看:眼睛看到 什么? 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 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 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样? 4. 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 ,更要有“察” ,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同 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