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考点要求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1.(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读标题,探内容第一首:_第二首:_,提示标题交代了诗的中心事件(“溪行逢雨”)和写作对象(“与柳中庸”)。,提示,读懂文本(约5分钟)
2、,提示标题点明了“吟”的写作对象(“三峡”)。,(2)读正文,明主旨第一首:该诗的“情语”是“_”一词,表达了_之情。第二首:该诗的“情语”是“_”一词,表达了_的道理。(3)读注释,挖暗示注释的暗示是:_。,鉴赏,答案,那堪,思念友人的伤心,愁,愁并非因客观事物,而生,而是从自己而生,用典,景哀,李诗鉴赏李端这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日落”“山昏”“雨繁”,烘托出昏暗、凄冷的意境。后两句写“共听一声猿”,其实听猿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作者却将猿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这种写法使情思显得稍为复杂。,徐
3、诗鉴赏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本诗的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得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自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该诗以猿声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答题思路:_形成答案:_ 题型归类:形象鉴赏题对应考点: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真题训练(约6分钟)
4、,答案,答案猿声,答案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就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题思路:_,答案,答案该题问的是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首先要考虑有哪些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此外,两首诗一为唐诗,一为宋诗,唐诗重情韵,宋诗重思理的特点也是解答的依据。第一首诗全诗不见“愁”,但描写之景处处见“愁”,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第二首诗明显的是用典并点明“愁”字,另外,三、四句有以理写愁的特点。,形成答案:_ 题型归类:表达技巧鉴赏题对应考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答案,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
5、,“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2.(2015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 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读标题,探内容:_,提示标题点出了写作对象弹琵琶者,诗作可能是赞美
6、其技艺的。,提示,读懂文本(约5分钟),(2)读正文,明主旨该诗交代琵琶女弹奏地点的字是_,时节的词是_,其弹奏曲调特点的字是_,弹奏情感特点的字是_,高度赞美其技艺的句子是 。作者写对琵琶女情感态度的字是_,写自己听的感受的词语是_。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琵琶女_的赞美、_的同情,抒发了自己_之感。(3)读注释,挖暗示注释的作用是:_。,鉴赏,答案,垆(酒肆),雅,幽,落红,爱,帮助理解词语,似醉还醒,技艺,曲折身世,被弃无靠的漂泊,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 筝,鉴赏此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
7、、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有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
8、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 筝”之声可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的烦人还是“群喧夜寂”的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寄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醒”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答题思路:_,真题训练(约6分钟),答案,答案题干是“浔阳”“月色”,再找出琵琶行中与之匹配的诗句,该诗涉及“浔阳”的有三句,涉及“月色”的有四句,各写出其中一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形成答案:_ 题型归类:思想内容把握题对应考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答案,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
9、(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题思路:_,答案,答案根据题意,先理解、把握“描写角度”,再辨析“差异”点。结合题意与词句,可供分析的“角度”有:人物(弹琵琶者、“洗耳为渠听”者)与手法。从人物角度分析,前者可选取乐曲的弹奏,如弹奏技巧、旋律变化、曲调特点等,后者可选取听者的反应,如感受、联想等。从手法角度分析,常见的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至于上下片的描写侧重点不难把握。,形成答案:_ 题型归类:表达技巧鉴赏题对应考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答案,
10、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请就上片所用的典故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补充训练(约5分钟),答案,答案文君当垆卖酒、昭君出塞、化用琵琶行诗句。上片用卓文君临街卖酒的典故,写琵琶女酒肆卖艺弹奏琵琶,表现作者对琵琶女处境艰难的同情,为下文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做铺垫。,(2)这首词尾句与琵琶行的尾句相比,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答案相同点:都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琵琶行自问自答,表现出听完琵琶后的感动至
11、深。本词通过自问自答,点出今日相约相见的地点语溪,时间雨后初晴。不同点:琵琶行运用夸张(“青衫湿”)、借代(“青衫”代指低级官员)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作者一方面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及曲折的人生经历所感动,另一方面触发自己被贬江州司马的愤恨、无奈、伤感之情;本词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以雨后初晴这一优美清新的环境,表现出作者对琵琶声的陶醉、对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的赞赏,与琵琶女曲折坎坷的身世、孤独的处境产生共鸣,并与她相约今朝互诉衷曲的时间、地点,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3.(2016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1)读标题,探内容:_,提示标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北来人,暗含“北来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悬念。,提示,读懂文本(约5分钟),(2)读正文,明主旨该诗中的“北来人”是指_,即_(用自己的话解释)。它是以_的口吻叙述了“北来人”_的悲惨故事,表达了_,流露出_之悲。(3)读注释,挖暗示注释的暗示是:_。,鉴赏,答案,旧京女,北来人,家破人亡、饥寒交,逃到闽地的北宋遗民,迫,“北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