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110KB ,
文档编号:1639865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63986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全部教案(共9课时).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全部教案(共9课时).doc

1、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 页 共 29 页 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 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 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 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 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 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 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全册教学目标:全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一)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 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 (分母小于 10) , 会读、 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 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 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 一些物体的长度,

3、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 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千米=1000 米;认识质 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 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 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

4、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 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 必要性。 (三)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2 页 共 29 页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

5、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6、。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 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 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 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 子学习的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时、分、秒时、分、秒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 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

7、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 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 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 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 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 课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 念。 3.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4.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

8、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3 页 共 29 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 间的意识和习惯。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4.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2.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第1 1课时课时时、分、秒时、分、秒 主备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4页。 教学目标: 1认

9、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 念。 3 通过教学,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渗透珍惜时间、 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及钟表教具 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 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课题:计量很短的时间,

10、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4 页 共 29 页 (二)前置检测 1、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和分)钟面上最短的针是什 么针?较长的针是什么针? 2、 钟面上的这位新朋友, 它叫什么名字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特征。 (秒 针又细又长,跑得最快)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 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播放课件)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学习指导(仔细阅读数学书 3 页及 4 页的例 1,思考: )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 , ()是比分更小时间单位。

11、2、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针,秒针走()小格的时间是 1 秒, 走()小格就是一个大格,那么一个大格就是()秒。 3、1 分=()秒2 时=()分 四、自主学习 (请学生根据自学问题自学数学书 2 页-4 页) 五、合作交流 请小组学生根据自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六、汇报展示 (一)各小组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其他学生根据汇报的结果进行补充 (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进行补充小结 1.教师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来验证秒针走一小 格就是一秒。 2.体验 1 秒的长短。 师:1 秒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 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钟面演示

12、1 秒)你感受到了吗?说一说:你是怎么 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点一下头)你感受 1 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 见) 师小结:1 秒的确很短,但用处却很大。你知道 1 秒能干些什么吗? 飞机 1 秒约行 250 米,小汽车 1 秒约行 20 米,卫星 1 秒约行 7900 米,现 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 1 秒钟可以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电脑 1 秒钟可以完 成 3 万亿次运算。 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所以同学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呀,尽管它很短,但好好利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5 页 共 29 页 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3

13、认识几秒。 师: 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 计时的情境图) 生:10 秒。因为秒针从 10 走到了 12,经过 10 个小格就是 10 秒。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 秒针从 1 走到 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 1 走到 2 经过了 5 个小格,就是 5 秒。 4. 教学 1 分60 秒。 师:“嘀嗒,嘀嗒”(课件演示)秒针又要走了。 我们知道 1 时60 分, 因为分针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大格, 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 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汇报。(秒针转一圈,分

14、针走一个小格。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60。秒 针走一圈是 60 个小格,是 60 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 1 分钟,所以 1 分 等于 60 秒) 课件演示: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板书:1 分60 秒 5.电子表上的 1 分钟是怎样计时的? 看来只要满 60 秒,时间就会增加 1 分钟。 6. 体验 1 分的长短。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 1 分等于 60 秒,那 1 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你 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课件演示钟面走 1 分钟 师:1 分钟能做些什么? 七、当堂检测 1、完成数学书 4 页“做一做”练习题。 2、 填一填。 (1)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针,它走 1 小

15、格是() ,走 1 圈是()秒,也就是()分。秒针走半圈是()秒。 (2)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 9()系红领巾大约需要 20()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6 页 共 29 页 做熟饭大约需要 25() 3、 谁是冠军?(50 米折返跑成绩表) 姓 名小 军小 明小 刚小 亮 成 绩17 秒15 秒18 秒16 秒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 1 分60 秒 教学反思: 第第2 2课时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单位的换算 主备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16、教学目标: 1、知道1时=60分1分=60秒,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2、能用1时=60分1分=60秒正确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能用1时=60分1分=60秒正确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会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置检测 1、填一填。 1分()秒1时()分 2、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早晨穿衣服大约用3() 。 (2)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9()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7 页 共 29 页 (3)爸爸每天坚持锻炼身体1() 。 (4)王强跑100米用了1

17、8() 。 3、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学会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2、能用1时=60分1分=60秒正确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三、自学指导(仔细阅读数学书第 4 页的例 1,思考: ) (一)2 时=()分 想:1 时是()分,2 时是()个 60 分,也就是()分。 所以 2 时=()分 (二)120 秒()分4 分()秒5 时()分怎样 计算?说说你是怎想的? 四、自主学习 请学生根据自学问题自学数学书第 4 页的例 1 五、合作交流 请小组学生根据自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六、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

18、交流结果。 生 1:因为 1 时是 60 分,2 时是 2 个 60 分,也就是 120 分。所以 2 时=120 分。 生 2:因为 1 时是 60 分,2 时是 60 分+60 分=120 分,也就是 120 分。所以 2 时=120 分。 生 3:60 秒是 1 分,120 秒是 2 个 60 秒也就是 120 秒。 生4:因为1分=60秒,4分是4个60秒相加,60606060240,所以4 分240秒。 生5:可以想,1时是60分,5时里有几个1时,就是几个60分。 七、当堂检测 1. 填一填。 3时()分1时25分()分 3分()秒150秒30秒()分 2. 在里填上“” 、 “”

19、或“” 。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8 页 共 29 页 9分90秒1分15秒65秒 3时200分1时30分90分 3.选一选。 (1)4时()分 A. 400B. 240C. 140 (2)2分20秒()秒 A. 220B. 120C. 140 (3)300秒()分 A. 3B. 30C. 5 4. 小组同学中的一人计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坐在座位上。如果你认为过 了30秒,就把手举起。 (1)核对一下,每人估计的30秒实际是多长时间。 (2)小组同学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准。 (3)请估计得最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估计的, 你打算怎样调整自

20、己 估计的方式?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 例 1.2 时=()分 想:1 时是( 60 )分,2 时是(2 )个 60 分,也就是(120 )分。所以 2 时=(120 )分 120 秒(2 )分4 分(240)秒 5 时( 300)分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9 页 共 29 页 第第3 3课时课时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21、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置检测 1、 填一填 7时=()分4分=()秒5分=()秒180分=()时 78秒=()分()秒2时50分=()分 2分25秒=()秒90分=()时()分 2、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 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3、猜谜游戏引入课题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 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22、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4、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 分,6时,9时50分等。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 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 (板书课题)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指导(仔细阅读数学书 5 页的例 2,思考: ) 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0 页 共 29 页 2、你是怎样解答的? 四、自主学习 (请学生根据自学问题自学数学书 5 页的例 2

23、) 五、合作交流 请小组学生根据自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六、汇报展示 (一)各小组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其他学生根据汇报的结果进行补充 (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进行补充小结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 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七、当堂训练: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2、一列火车本应9:15

24、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 什么时候能到达? 3、旅游车 7:30到达学校,7:55开车,在学校停留了多长时间? 4、周日,乐乐到游乐园玩投飞镖,从下午1:50玩到下午2:20,他玩了多 长时间?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例2:7时45分7时30分15分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45分钟。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1 页 共 29 页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人:主备人: 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

25、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 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 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 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 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

26、重、难点:单元教学重、难点: 1.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 十。 2.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约 6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1 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1 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 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 1 课时 几百几十的加、减综合练习1 课时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主备人:主备人: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10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2 页 共 29 页 1.使

27、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一、前置作业 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 二、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会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28、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课导入三、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 页主题图) 生:因为他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啦! 观察教材第 9 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 (一 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四、四、自学提示(课本第自学提示(课本第 1010 页例页例 1 1) 1.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 (2)上面所列算式是如何计算的?说说你的算法。 2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么

29、列式? (2)上面所列算式是如何计算的?说说你的算法。 五、合作学习五、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重点指导学困生。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3 页 共 29 页 六、汇报交流六、汇报交流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 35 人,二 班 34 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3)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 知道 35+34 中的

30、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 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 34 可以看成 30+4,先算 35+30=65,再算 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 35,把 35 看成 30+5,先算 30+34=64, 再算 64+5=69。 生 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 计算也很简便,34 看成 30+4,35 看成 30+5,先算 30+30=60,4+5=9,再 算 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

31、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 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七、七、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32、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4 页 共 29 页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 39 元,买一个天线宝宝 75 元, 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八、八、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1 在这一节课中, 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1)班 35 人一(2)班 34 人一年

33、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二(1)班 39 人二(2)班 44 人35+34=69(张)想:35+30=65 65+4=69 或想:30+30=605+4=960+9=69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2 2 课时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主备人:主备人: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 页及练习二 6、7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3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5 页 共 29 页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前置检测一、前置检测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提高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 能力。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谈

35、话导入三、谈话导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11 页的例 2 内 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 元,普通快客票价:65 元,动车票价:54 元) 四、四、自学提示(课本第自学提示(课本第 1111 页例页例 2 2) 1.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怎么列式解决第一个问题?怎么计算呢?。 3、怎么列式解决第一个问题?怎么计算呢?。 五、合作学习五、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学重点培养几个小组。 六、汇报交流六、汇报交流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

36、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 65-34.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6 页 共 29 页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 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 1:先算 65-50=15,再算 15-4=11。 生 2:也可以先算 65-4=61,再算 61-50=11。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 54 分成 50 和 4 两部分, 然后从

37、被减数 65 中先后去 掉 50 和 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 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 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 65-48 是多少,并说说你们 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 65-()=()再算 ()()=() 生:把 48 拆分成 40 和 8 两部分,从 65 里分别去掉 40 和 8。可以先 算 65-40=25, 然后再算 25-8=17, 也可以先算 65-8=57, 然后再算 57-40=17。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

38、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七、当堂检测七、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二”第 6 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 7 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7 页 共 29 页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 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

39、第一 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八、课堂小结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 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答: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 11 元钱。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3 3 课时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主备人:主备人: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 页及练习三第 1、2、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40、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前置检测一、前置检测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8 页 共 29 页 1口算。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 个百和 7 个十组成的

41、数是多少? 67 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 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 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提高自己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三、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终于进入了世博园,同学们想不想进纪念品商店逛 一逛呢?借助轻松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 力。 四、四、自学提示(课本第自学提示(课本第

42、1414 页例页例 3 3)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解答题中的问题,说说你具体的算。 五、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帮扶学困生。 六、六、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 3 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 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19 页 共 29 页 (3)探究算法。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 1:38+55=93,所以 380+550=930。 算法 2:300+500=80080

43、+50=130800+100+30=930 算法 3:因为 38 个十加 55 个十等于 93 个十,所以 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 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 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 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 位进一。 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 3 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 8?(百位上 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 来的 1,所以是 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 上

44、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 13,十位上写 3,向百位进一, 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 1,百位相加为 8,再加上进上来的 1,百位写 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 3 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 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 1:55-38=17,所以 550380=170。 算法 2:55 个十减 38 个十等于 17 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

45、计 第 20 页 共 29 页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 十继续减。如 550-380,个位相减为 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 1,则十 位上多了 10 个十,加上原来的 5 个十,是 15 个十,减去 8 个十,十位上 为 7,同时百位上退 1 后剩下 4,减 3,为 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 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 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 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 一位进 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 。竖式计算减法时, 从个位减起

46、,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七、当堂检测七、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三”第 1 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 2 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 3 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 4 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八、课堂小结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本书设计:本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21 页 共 29 页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47、第 4 4 课时课时 估算估算 主备人:主备人: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5 页及练习三的第 6、8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 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 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前置检测前置检测 1填空。 (1)实验

48、小学今年有学生 1021 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 492 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 1095 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 702 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二、二、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小红想买一支 5 元的钢笔,一个 4 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 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教案案教教 学学 再再 设设 计计 第 22 页 共 29 页 (2)一盆花 25 朵,一盆花 33 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 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

49、估 算。 (板书:估算) 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四、1学会估算,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 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四、自学提示(课本第四、自学提示(课本第 1515 页例页例 4 4)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呢? 2、具体说说你的做法? 五、合作学习五、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讨论,重点帮扶学困生。 六、汇报交流六、汇报交流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呢?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 生 1:要想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

50、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就要先求 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 223+239 得多少。 生 2:223 大于 200,239 也大于 200,223+239 一定大于 400,但还是不能 确定是否大于 441。 生 3:把 223 看成 220,把 239 看成 230,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就比较容易 算出 220+230=450,应该是坐不下。 生 4:223220,239230,220+230=450,223+239 一定大于 450,所以坐不 下。 生 5:223 接近 220,239 接近 240,这样 220+240=460,所以坐不下。 生6:在计算223+239时,我们可以从223中拿出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