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第 4444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 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 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 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 面。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 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 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 的助推力。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 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 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3、。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 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 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 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 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 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 小有机会说方言,与
4、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 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 有优势。 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 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其实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并成为一种习 惯。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 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不鼓吹方言 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摘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 ,人民网) 材料二: 苏
5、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2008 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 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 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 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 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 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 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二 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使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 款也对苏州话保护做
6、出了相关规定。 从 2017 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 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 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 (摘自保护传承吴侬软语,方言文 化能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 2019.5.30)材料三:早在 2012 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 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2017 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 ,3 年来已收集方 言语音超过 86 万条,支持 23 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 11 种方言 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 AI 说方言
7、”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 “方 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基础。以 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调查者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和语义分 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 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 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 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 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
8、别技术会是一种促进 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 站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 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 量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国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 本。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 (摘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 ,新华网 2019.8.29) 1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 B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
9、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 C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D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 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所以我国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 要鼓励孩子从小大胆说方言。 B材料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需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能够和谐相处。 C材料二: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方面,苏州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他们的经验无疑是最有 效的,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 D材料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国方言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
10、开发各种方言版语音 识别产品,利于企业差异化竞争。 3材料一、二强调方言保护,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方言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 A流动人口普遍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 活,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 B到 203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70%,而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 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 C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友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 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嘲笑,甚至孤立。 D民革苏州市委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 会羡慕别人能讲苏
11、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 4材料一侧重论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方言保护?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闹市闲民 汪曾祺 我每天在西四倒 101 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 101 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 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 “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 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 ,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 一张床,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
12、镜片的 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 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 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 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 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 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 起过,说是: “乱! ”他愿意一个人。他的
13、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 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 和亲属很少来往。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 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 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 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 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 “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 ”他说: “没什么,早一 点把面和上,多搅搅。 ”我学着他的法子
14、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 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 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 。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 水) ,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 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 “这是 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 “没吃过。南方人会吃。 ”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 的。 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 酱,很少出门。 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
15、进城,扭秧 歌, “呛呛七呛七” 。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 “文 化大革命” 。 “四人帮” 。 “四人帮”垮台 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 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 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这是一个活庄子。 一九九年五月五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闹市闲民”叙写一位老人,是汪曾祺坐公交换乘时所见,他没有大喜也没有大忧,
16、无欲望亦无追求,这样的恬淡情境是作者欣赏的。 B.老人“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 ,每天“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这境界与 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都市闲人有相似之处。 C.文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但社会动荡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 迹,他仍“天然恬淡” ,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 D.作者常与老人攀谈,为了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 儿,买各种新鲜菜蔬,也可以说是一个“闲民” 。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 3 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 有名姓,却形象鲜明。 B
17、.“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 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 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 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 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 8.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运用中说: “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 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 ”本文题目中的“闹市”与“闲 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4 分) 9.文章结尾说 “这是一个活庄子”
18、 ,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 分)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大漠人家 红柯 老汉一大早就带着孙子下地了。老汉扛一把铁锹,孙子拎一个装满水的“鲜橙多瓶子。 那瓶子挺大的,差不多跟孩子的胳膊一样长,快挨到地上了,就像牵了一只狗。孩子换了几次手, 拎过瓶子的手都拉长了。爷爷告诉孩子,胳膊长了,也就长大了。 孩子六岁了。就在昨天,妈妈说该让孩子上学用脑子了。上学是好事情嘛,爷爷高兴啊,眼 睛都笑没了,胡子都抖起来了。爸爸提议明天就把孩子送去学前班,
19、爷爷的声音一下子就冷下 来了。 “不是明年才上学吗?土豆还没收哩,我这乖狗娃是他爷的好帮手哩。爷爷摸着孙子的 脑袋,很威严地扫了两口子一眼:“忙你们的,不要瞎操心。 ” 爷爷带着孙子走出村子,穿过田野快到沙土地带的时候,太阳慢慢升起来,正好贴在沙丘 上,一老一少奔向太阳,太阳在无限地敞开着。孩子怪爷爷,说去年就该带他出来了,爷爷就笑 了。好多年以后孩子还能想起来一老一少在黎明的苍穹下奔向大漠的情景。也就是在那天早 晨,一双神奇的眼睛从孩子心灵深处一下子跃上苍穹之顶,俯视着大地上匆匆而过的老人和孩 子。孩子呀叫了一声,他自己的眼睛在看他自己。 半个时辰后,他们到了地头。爷爷在地上挖一个坑,点上火
20、,两三根干梭梭轰轰喷射火焰, 就像地底下迸出的一股子岩浆,孩子上学后看到火山爆发的图片就想到爷爷点燃的篝火。爷 爷开始挖土豆,轻轻一刨,沙土底下就滚出一个个结实浑圆的大土豆,土豆滚出来时散发着凉 嗖嗖湿漉漉带着土腥味的芳香,孩子伸手去捉,可使出吃奶的劲,土豆还是跑掉了。孩子站在爷 爷旁边,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爷爷把这些骄横无比的土豆一个个从大地深处牵出来。在爷爷 的侧面,太阳一点点亮起来,那是一支一支从远方射来的箭,一下子扎在爷爷的背上,很快就扎 满了爷爷的前胸后背。爷爷就像传说中的英雄,万箭穿身还在挥动手臂。 大地被掏空了,梭梭也燃尽了,红彤形的火烬成了松软的火灰。爷爷把十几个土豆埋进火 灰
21、里。火灰开始变暗,另一种芳香被唤醒了,孩子呀叫了一声。爷爷告诉孩子,大地上的人都会 闻到香味的。爷爷盘腿坐着,爷爷相信最大的善举就是有人来这里吃一顿。太阳到了天顶,烤 熟了的土豆的芳香还真把陌生人给引过来了。用爷爷的话讲,闻到香味的人就是最尊贵的客 人。爷爷从火灰里扒出一个焦黄的土豆,让陌生人看。陌生人举起土豆,对着太阳看了片刻,很 熟练地剥光了皮,全是粉粉的肉啊,刚刚从大地深处挖下来的一块嫩肉啊。陌生人捧着吃着,太 阳就悬在他的头顶,跟一盏灯一样,陌生人连吃了三个,吃得豪迈而庄熏,显然进入了一种忘我 的境界,真是天地间的一场盛宴。 爷爷留了几个土豆在火灰里,带着孙子离开了。回家的路上,太阳正
22、在降落,爷爷说太阳给 土豆磕头呢,孩子伸长脖子看那辉煌的大漠落日,太阳正像爷爷预言的那样,一下子跪在沙丘 上了。爷爷轻摸着孩子的大脑瓜,那只硬邦邦瘦巴巴跟干梭梭一样裂缝纵横的手给孩子传递 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孩子的脑子闪电一样出现了沙丘上的梭梭,那燃烧的干梭梭轰轰喷射着火 焰,跟电影里的机关枪喷射火舌一样,把大地熔化了。 三天后,爷爷赶着车子去运土豆,孩子也去了。在空旷的大漠,孩子一声不响地检查了那个 火堆,那些烤熟的土豆已经让人掏走了。孩子真希望大地上最遥远的人到这里来。这个大胆的 想法让孩子难以自持,孩子跟发射火箭一样朝远方扔了一个土豆,还傻傻地保持着投掷的动 作,好像他就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发
23、射架,从准噶尔盆地深处向太空发送最了不起的飞行器。然 后孩子就跪下去了,连自己都不明白是感激还是感恩,这是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凭借的纯而又纯 的一个举动。很久之后,孩子站起来,自己挖一个坑,拣了柴禾点了一堆火,把土豆埋进火灰里。 大地上好像只有孩子二个人,孩子沉醉在忘我的境界里。这种辽阔的空间和永恒的瞬间永远 留在孩子的心灵里。 第二年八月,孩子离开爷爷去镇上上学。村庄在他视野中逐渐消失的时候,孩子流泪了。 在学校,孩子跟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谁都不会轻视他,甚至包括老师。有一个从北京来西部 的女大学生,课讲得好,还放光碟。大漠深处的孩子们看到了故宫,看到了圆明园和长城。这些 内容在课堂上是要提问
24、的,孩子第一个被叫起来,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北京太好了,就是太偏 僻了。 ” 老师不敢相信,又问了一遍。可孩子清清楚楚地说:“北京好,就是太偏僻。 ” 教室里静了好长时间。这个女老师太年轻了,二十出头吧,戴一副眼镜。她摘下眼镜擦一 擦又戴上,她走到孩子跟前,问了孩子的名字,还摸了孩子的头。 女老师回到讲台上,讲她的家乡,大概是内地一个贫困山区,讲她努力学习考到北京的大 学里。 “这个同学所讲的,我在大学二年级才明白过来。他讲得这么好。 ”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爷爷在地头的所作所为,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通过这种仪式,爷爷将对生命的态度
25、传递给了即将离开村庄的孩子。 B.小说先后两次写孩子“呀叫了一声”,第一次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第二次是 因为他闻到了烤土豆的芳香。 C.陌生人“连吃三个,并吃得“豪迈而庄重”,表明烤熟的土豆味香肉嫩,也流露出他对 老汉的敬重和对粮食的敬畏。 D.女教师之所以讲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经历,是因为孩子的回答引发了她的共鸣,同时她 也想以此来教育引导孩子们。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对爷爷带孙子到村外沙土中收土豆的缘由进行了说明,既使文章 内容丰富充实,又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 B.小说通过爷孙俩收土豆这条线索,把谈上学、挖土豆、烤土
26、豆、吃土豆、运土豆、听讲 课等情节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 -体。 C.小说结尾孩子的问答,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不仅使孩子的形象更加立体鲜 明,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耐人寻味。 D.小说不专注于故事的精心构筑,而是用油画般的色彩描绘了大漠上一幅幅浓烈得逼人 的画面,以此寄寓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8.请简要分析孩子回答“北京好,就是太偏僻”的理由。(4 分) 9.有评论家说,这篇小说以“苍穹上的眼晴”为独特的叙述视角,表达了丰富的主题。请 简要分析。(6 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第(第 6 6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
27、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 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 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 项,材料一第 5 段表明方言可以“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 ,但 并不是出于选项中所说的“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而存在的” 这个目的。故选 C。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
28、文意思的,就 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 项,强加因果。 “我国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的原因并非是“多言多语是世界 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扩大范围。原文为“城市的家长”而非“我国的家长” 。B 项, “要每 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理解错误。材料一第 5 段表明“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 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第 6 段表明“在促进社会和 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所以和谐的语言环境指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每一 个人可以说方言,也可以说普通话,而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C 项, 看法应从材料二找根据,从整体来看,材
29、料二并没有“苏州的经验无疑是最有效的”的意思。 故选 D。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 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 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流动人口学习流入地的方言,有 利于流入地的方言推广。B 项中的时代环境,C 项中的家长的观念,D 项中的调查结论反映的 现状等,这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与推广。故选 A。 4 (1)侧重论述了方言的价值、作用,以及多言多语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2)运用了引证法。第 3 段引用联合国“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
30、达人 们心灵最深处、 最复杂的情感” , 表明了母语方言对人们表达情感的作用。 运用了例证法 (事 实论证) 。如第 2 段用“湖南花鼓戏”来印证方言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以“用传统方式做训 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来表明方言的作用;第 6 段举出了中国多地方言,以表明 方言存在的常态化特征。 运用了因果论证法。如第 5 段用“因此”来论证世界上使用不止一种语言;第 6 段用“因此”来论证多言多语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第 7 段用“因此”来论述使用方 言要有文明的意识。 5公众方面。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 政府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
31、作的开展;举办相 关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 社会方面。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 企业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 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 “并没有介绍”错,是没有详细介绍。 “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当 时是否真的无忧无喜?也许是成为老人后才这样,汪曾祺也并不肯定,汪曾祺只是客观地记 录了他的现在。 ) 7.A(没有比喻修辞。 ) 8.“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生活热闹、繁杂,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清静、 简单甚至
32、一成不变,外界的闹越发显出老人的“闲” 。“闹市”与“闲民”有内在的因果关 系。 “闹”市之“闹”代表的是生机与繁华,儿女生活安定,粮价稳定,老人才能够保有这样 的“闲” 。(答对一点得 2 分,两点 4 分) 9.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 不变。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多变的时局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住在闹 市却能闹中得静。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连擅长做菜的汪 曾祺都做不来,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答对一点得 2 分,三点 6 分。如有从生活习惯、心态、 行为等角度提炼作答的,酌情给分)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
33、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3 分)B 7.(3 分)B 8.(4 分) “北京好,因为北京有大漠中没有的故宫、 圆明园和长城等建筑;北京 “太偏僻” , 因为大漠是孩子的家,是他生活的中心,而北京无论在方间上还是心理上都很遥远。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9.(6 分)以“苍穹上的眼晴”俯视大漠,表达对大漠风景的赞美;以“苍穹上的眼晴 见证人生,蕴含对淳朴、善良、乐观、自强的人性的礼赞:以“苍穹上的眼晴关注教育,激 发孩子亲近自然,热爱土地;以“苍穹上的眼晴观照现实,呼吁人们关心西部发展,支援西部 建设。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