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第 6666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 七则别抒已见,加以嘲笑: “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 ;桃李“争春则有之,红 杏闹春 ,余实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 斗字、 打字皆可用矣!”苏轼 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 ,纪昀评点苏诗卷二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批: “似流星。 ”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所写:“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 且有声曳其后。 ”宋人诗文里
2、常把“闹”字用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宋祁的 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 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 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 亮” ,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 “皎白的嗓音” ,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 。培根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 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 “那不仅是比方,而且是
3、大自然在不同事物. 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 。这算得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 (摘编自钱锺书通感 材料二 阅读荷塘月色 ,我们感受到诗情画意。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心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 游目骋怀地观察,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 色” 。 作者所写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 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 这样的描写,离不开作者娴熟而有个性的艺术技巧。有鲜明的比喻,有明显的对比,有强烈 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
4、 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即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 ,这种出神入化的 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 以说明问题。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他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 是亲自体察, “又有两回亲听到月夜的蝉声” ,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 到“观察之难” ,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关于“月下蝉声” ) 。整篇荷 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 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
5、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 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 色令人“惊异”之美。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 “山水田园固然 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诗与感觉 ) 。艺 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 。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 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 ,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 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 如他自己所主张的, “新而不失自
6、然” 。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 达意。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 炼。 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是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 “顺耳 “顺眼”的境地(诵 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 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 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 富有情趣美。 (摘编自刘泰隆荷香月色诗情画意读) 材料三 1927 年 7 月,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想回扬州,他的两个孩子在扬州他的父亲那里。 但他与父亲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闹得很僵,他怕
7、回去之后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决。这样 的心情表露在荷塘月色中,就是开头的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而这证明朱自 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 ,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 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样的解释, 如果不是更加贴近朱先生的本意,至少也是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和艺术的奥秘。朱自清自 己曾说:“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 “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生活 的中和主义” “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 “还是别提超然为好” “最终的选择还是暂 时逃避 ”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个猎人在无尽
8、的森林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 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这些表明朱自清因为考虑到 老婆孩子的责任问题,而不能绝对地作政治的抉择。 (摘编自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渔与纪昀两位大家对“闹”字的认识,说明古人对“通感”手法运用的妙处还未能 领会。 B.“通财之谊”原指交情甚笃的朋友之间的钱财往来,文中指各个官能的领域不分界限。 C.“通感”的手法在现代散文创作中较少运用, 荷塘月色中则运用得巧妙、奇特、新 颖。 D.“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这几天”应该有所指,孙绍振顺着此思路得出新结
9、论。 2.下列语句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通感”观点的一项是()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读者不亲自体察而凭常有经验质疑“月夜蝉声”一说,朱自清最后确认自己无误。 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诗意,是朱自清以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荷塘月色中的“诗” 。 C.朱自清提倡文学语言要“顺口” “顺耳” “顺眼”
10、 ,他的确实做到了。 D.对荷塘月色情感中“自由”的理解,不能仅从政治的角度,也要从伦理的角度。 4.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请简要概括。 5.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观点,这样的引用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喂 鸡 王春迪 外乡人说老街,说街上的钱眼儿比那路边的榆钱儿还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弯腰去捡了。 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老街商铺遍地,人流如织,物阜民丰,随便给你一个插脚的 地儿,卖个扫帚、箩筐、竹席啥的,不用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吆喝,也够糊口了。 正因如此,蔡老谋的媳妇,每每见到蔡老谋闷在家里侍弄那
11、几只大公鸡,火气就直往上 蹿!媳妇觉得蔡老谋养鸡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如编个席、拉个煤到街上卖。媳妇隔三岔五就骂 蔡老谋,瞧你这出息!你每天空着手出去拾粪,也比弄这几只鸡强!脑子灌鸡屎了,养鸡就养 鸡呗,偏偏只逮着公鸡养,等着公鸡腚里给你拉个金蛋来吧! 蔡老谋由她说,也不搭理,只是进屋抓了把小米,背着手就出门了。那些公鸡见状,就 跟有绳子拽着似的,乖乖地凑成一团,跟着蔡老谋出门溜达去了。 蔡老谋的这些公鸡,打去年年前就开始养了,当初,为了这几只鸡,蔡老谋走遍十里八 村,选的都是那种身高羽艳的种。每天,吃的是稻谷玉米菜叶,喂的是蚯蚓蚂蚱米虫,偶尔, 蔡老谋还弄几只小蜈蚣给它们啄啄。没事时,就带它们出
12、去爬高、遛弯儿。一年下来,这几 只公鸡眼似珍珠,冠如火焰,尾似彩虹,爪如金钩。羽毛油亮,似绣袍锦缎;步履强健,如 将军出征,好不威武!清早打鸣,那叫声好似利剑一般,直冲云霄,简直要把天给捅破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天不亮,蔡老谋便起身,从鸡舍里抱了一只公鸡,直奔老街而去 这天清早,老街首富海爷府上的大门刚一打开,便见一只金羽红冠大公鸡昂首挺颈、精 神抖擞地在院子里迈着方步,毫无胆怯之色。正当大伙儿无比惊奇的时候,那公鸡挺立在院 子中间,铆足了劲儿,喔喔地亮了一嗓子。那个鸣儿打得清脆敞亮,余音绕梁,像是在人的 耳边吹了一口仙气,把府上男女老少都给叫醒了! 当天上午,管家就让人把鸡抱到了海爷跟前,并
13、把这喜庆事儿告诉了海爷。海爷听罢, 桌子一拍,连说三声好!要知道,接年就是鸡年,大过年的,就“开门见鸡(吉)” ,对于生意 人来说,这是多喜庆的事儿啊!更何况,这只公鸡,似天鸡一般色彩鲜艳、威风凛凛,看一眼 就想上去摸一把。海爷让管家抱到各个屋里去,给老太太和大奶奶瞧瞧,让她们也高兴高兴。 海爷的小儿子,今年十岁,听大人说了这件事儿,手舞足蹈,还像模像样地写了一首诗,惹 来大伙儿一阵夸赞。 哪想到,正当午的时候,有个下人来禀告管家,门口来了一个老农,说自己一只公鸡进 了府里头,想把它要回去。 管家眉头微微一皱,照理,是该把鸡还给人家。堂堂一个大户人家,霸着穷人家的一只 鸡,愣是不还,说出去,不
14、让人笑死才怪!可大过年的,多好的一个彩头,整个府里老老少少 喜庆一番,又这么还回去了,谁甘心?东家知道了,铁定会不高兴的。 想到这里,管家顺手抓了一包果子,对下人说道,带我去见见那人。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蔡老谋。管家见他时,蔡老谋正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穿着一件打着 补丁的破短袄,腰间用草绳系着,两手揣在袖筒里。 管家问蔡老谋,那鸡,是你的? 蔡老谋躬身道,咱一乡下人,给俺十个胆,也不敢讹到这儿啊,那只鸡的鸡冠上有一块 黑点儿,是两个月以前让别的鸡给啄的,不信,您瞧瞧? 管家微微一笑,把手上的果子递给蔡琳,顺带着,又从袖筒里掏了一个小银锭给他。 管家笑道,这大过年的,讲究你来我往。这只鸡,既然进了
15、门,就算你送给咱府上的新 年贺礼吧。这些东西你先带去,不成敬意,赶明路过这儿了,不嫌弃的话,进来歇歇脚。 一只鸡竟然给了一个小银锭!这都够买满满一车的大米了!一旁的下人看了,惊得直吐舌 头! 蔡老谋听罢,腰一弯,手一拱,说了一堆吉祥话。 管家不待他说完,抱了抱拳,便转身回去了。 谁能想到,这只公鸡,恰恰就是这个看似老实巴交的乡下老汉故意放在门口的。更想不 到,就这个不起眼的乡下老汉,用他养的这些鸡,年前年后,几乎把老街上几个大户人家走 了个遍!开春以后,蔡老谋用这些大户人家给的鸡钱,修了屋引了渠,娶了儿媳买了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始两段写老街商铺林
16、立、人流如织、物阜民丰等,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提供了 时代背景。 B. 蔡老谋背着手出门溜达,公鸡跟在他的身后也出门溜达,小说写这一笔意在表现公鸡 颇通人性。 C. 走进海府的公鸡体形伟岸,叫声清脆,越突出描写公鸡的优点,就越能表现海府对公 鸡的喜爱。 D. 蔡老谋来海府时,身穿破袄,腰系草绳,他故意打扮寒酸,从而博得海府同情,挣得 更多银两。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欲扬先抑,先借蔡妻之口使读者对蔡老谋产生游手好闲的印象,再借因喂鸡发财 展示他的精明。 B. “一旁的下人看了,惊得直吐舌头” ,写下人的反应表情,侧面表现了蔡老谋靠公鸡 发了笔财。 C.
17、 小说通过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了海府管家心思细密和办事周全的形 象特点。 D. 小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布局谋篇,故事情节曲折有致,起伏跌宕, 扣人心弦。 8. 文中画线部分是怎样细致描写公鸡的?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好处?(4 分) 9. 有人说蔡老谋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有人说蔡老谋并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呢?请结 合小说进行分析。 (6 分)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 : “你攀上船 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
18、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 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 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 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 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 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 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 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 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
19、、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 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 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 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 “感兴”或 “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 “伫兴” ,诗的作品中 蕴含活生生的“兴象” ;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 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 美学的“
20、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 : “迷狂” “游 戏” “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 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 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 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 (取材于王一川的 审美体验论导言 ) 材料二 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 审美体验包含两个部
21、分: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 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大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是 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 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 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 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 艺术品。 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
22、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 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早 晨起床看竹,太阳照进竹林的晨雾之中,如云如烟,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这个过程变园中 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 第二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 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 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是成为艺术品之前的最后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艺术创造,
23、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虚构艺术形象转化 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 郑板桥还就此总结了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 作之前,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外化过程,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时期所储备的艺术意蕴;趣在法 外,即艺术趣味来自艺术法则之外,艺术法则只是创作方法而已,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 才是艺术之源。 (取材于孙先旭、胡鹏林的艺术家的审美体验 ) 材料三 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 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 ,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您怎么看? 叶朗:当然。美学是人
24、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 ,这个“生活世界” ,是一 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 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 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 中国美学历来认为, 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 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世 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山涛说他“岩 岩若孤松之独立” 。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长叹: “ 广陵散于今绝矣。
25、”嵇康的音乐和生命 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 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 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 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 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 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 世界, 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 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 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
26、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 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 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 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 “把自己 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 一番真正的成就” 。 (取材于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 ,有删改。 ) 1.下列有关审美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恩格斯记述的海上奇妙体验,包含着他对自然壮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的感悟。
27、B.审美体验应该是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的,它强调直觉、想象等审美特征。 C.审美体验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 D.中西美学思想的一个相通之处是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 B.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一定要与审美体验结合。 C.变“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 D.郑板桥认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创作的重要原则。 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美学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引
28、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 B.研究艺术经典,不仅要关注作品,还要关注艺术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C.取得真正成就的人需要具有不计利害得失、追求理想和情趣的出世精神。 D.中国古人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 4.叶朗在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4 分) 5.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审美体验的含义和作用。 (6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渔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则则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 “师停大高明,大高明。 ” 和尚笑了: “两个年青人各带这神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
29、说: “因为村中豪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 “众生在勃,阿弥陀佛。 ”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 所以就在门前玩。 ”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 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 我只听人说到过双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 “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 了。 ”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的说: “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 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
30、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做。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 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很。 ”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天井,有南瓜赚率 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类。他们就在院中略站, 那弟弟是初来, 且正唱亮歌,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 “真是好地方, 想不到这样好! ”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航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 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 和尚为指点商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神房, 很洒脱的坐到工夫粗键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
31、的蜜茶。 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旋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 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 隐隐约的知道所薄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部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 言语。他们到后又该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 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 不到一会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部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赛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 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
32、一大 石,不久仍然就到了边。 弟弟到船上取洞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慢,才想到不知定时需是否还在燃。过去 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 “香熄了,还剩三盘, 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1” “远天好象有风。 ”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 “你瞧,星子全在腹眼! ” “是咧,不要紧。 ”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篱,摇荡着,且说: “在船上喝吧,好坐。 ”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 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
33、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拨刀剖魔肉吃,哥哥把福 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 “我怕有隔。 ” “有附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 “怎么?” “我想着是落了隔,不如坐船下去,告他们,省得派了水可惜这一船药。 ” “你瞧,这哪里会落隔?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 “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 人,同父亲也认识。
34、”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 还讲究这些事情! 。 把和尚作中心,该到后来,那一萌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剩下一堆豆 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 各处运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筛妹星,还不曾见到那层子。弟弟 说: “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 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 “把船摊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 ”
35、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内已经告馨,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 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弃去。 他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 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量着。 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 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 照到月光下曾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 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
36、现。过了一小时左 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踪的水中,挥刀听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 在月光下挥刀擦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 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 。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 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育一点的汉子,他只 得一束偏体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抬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 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 (节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
37、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 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B.“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 , “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 ,表现了兄弟 二人的友悌和融,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 ,害怕“落了隔” “涨了水可情这一解药” ,体现兄弟二人 做事认真,担优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偏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着 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 感,也为表达主题作了铺垫。
38、 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 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 血类抹人的湘西画卷。 D.小说风格别政,既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又有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 读者以无限类的巡想。 8.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9.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第(第 6666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
39、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A【解析】 “说明古人对通感手法运用的妙处还未能领会”以偏概全,李渔与纪昀 作为古代批评家,他们未能领会“通感”手法,并不能代表古人的全部,古代诗家运用“通 感手法而境界全出的例子比比皆是,说明有些古人对“通感”的运用之妙早已心领神会。 2. C【解析】A 项,运用了拟人和比喻;B 项,运用了比喻;C 项,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通感”观点;D 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 3.A【解析】 “有读者不亲自体察而凭常有经验”的说法无中生有,那些读者未必就没有 亲自体察,只是可能由于地域差别等原因,体察的结果与朱自清不同。 4.从艺术技巧(
40、或艺术手法、或描写技巧)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诗意意境。从 作者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来赏析荷塘月色 。从语言方面,赏析荷塘月色自然 新颖的语言。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来赏析荷塘月色的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 富有情趣美。(每点 1 分) 5.能充分证明作者观点。朱自清的观点在材料中起着论据的作用,能有力支撑作者的 观点。体现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和发掘大自然“诗”的自觉追求。体现艺术家语 言艺术实践与其写作理论相统一。使读者的解读更贴近作家本意,揭示心理和艺术的奧秘。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给 6 分,意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 C 7. D 8、第一问:运用比
41、喻的手法,写了公鸡的眼、冠、尾、爪、毛和步履,生动形象,形神 毕现。第二问:呼应下文公鸡在海爷府院中的不俗表现,为下文海府重金买公鸡埋下伏笔(或 做了铺垫)。 9. 示例一:值得肯定。蔡老谋做事用心:虽然老街挣钱容易,但他并未为挣钱而走寻 常道路,而是别出心裁,且做事专心、有方。蔡老谋取财有道:他用自己养的上好的公鸡, 以特殊方式“卖”给大户人家,大户人家自愿“付钱”,方式虽然特殊,却是正当的。蔡 老谋懂得生活:他虽没有远大理想,但善于经营生活,他用挣来的钱盖房引渠,置办家业, 给儿子娶媳妇。 示例二:不值得肯定。蔡老谋专养公鸡令人费解,给人以游手好闲的感觉。蔡老谋 靠养的几只公鸡用计让大户人
42、家主动掏钱给他,给人以巧取的感觉。蔡老谋得到这些钱后, 修屋引渠,娶儿媳买驴,没有更高的生活目标,给人以目光短浅的感觉。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C( C 项,“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错误。依据原文“需要追问,社会存在 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 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可知,应该是:“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 复杂性”通过“审美体验”转化为“艺术”。 ) 2.A( A 项,“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 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
43、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 想想象, 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 “只能” 一词曲解文意。 ) 3.D( D 项,“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原文的 表述是“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 精致的生活世界”。 ) 4.(4 分) (1)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先阐述美学的含义和作 用,然后以嵇康为例来论证艺术作品品格和艺术家品格的统一(2 分) (2)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先以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 为例,然后引用朱光潜的论述来论证要寻
44、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2 分) 5.(6 分)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 觉。 (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 ) (2 分) 作用: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使 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 的提升和人格的美。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4 分,每点 1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C 7.B 8.他是乌鸡河的见证,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与当下渔事形成对比,凸显了和平的主 题。曾参与两族械斗、现版依佛门的经历,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9.“人人低声响喊, 有如赴敌”, “那哥哥, 勇敢如昔年战士”, “似乎也报了大仇。 ” 体现了过去族间械斗血腥残酷的痕迹。 “就得到许多鱼回家, 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 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表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似乎”虚写了过去族间的 械斗,“像”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阅景象,虚实相映,凸显了追幕和平的主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