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例文与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语文要素】 3.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基本的说明方法,把要介绍的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写清楚。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一、直接导入,交流拟定的习作题目 1.导入: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 74 页表格中的内容,说一说
2、自己的发现。 预设: 有些题目不是介绍一种事物, 而是在介绍一种事物的制作或使用方法, 如怎么泡酸菜 溜溜球的玩法 。师点拨:习作如果是介绍“怎样泡酸菜、溜 溜球的玩法”等流程性说明文,可以参考风向袋的制作 ,学习按顺序、有条 理地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而介绍“恐龙、菊花、灯”等事物,可以参考习作例 文鲸或精读课文太阳 。 提示:本次习作可以继续以“初试身手”中写到的内容,或是改写白鹭 片段,作为习作的对象,对其他特点做进一步的介绍,写成一篇完整的说明性文 章。 2.小组内讨论,说说准备介绍什么事物,取什么题目。教师相机引导,力求 让学生习作的内容多样化。 二、结合表格,完成习作提纲 1.让学生
3、结合“习作准备单” ,对照教材 74 页的习作要求,和同学交流自己 要介绍事物的特点、搜集到的资料以及想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我准备用的题目:我准备从哪些 方面介绍我搜集到了哪些 相关资料我准备使用的 说明方法提示:可以引导学生根据 太阳 松鼠 中学到的抓特点分段介绍、 分条记录相关信息的方法,尝试自己列出习作提纲。 2.小组内交流、汇报,完善“习作准备单”内容。 提示: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会比较多,要引导学生针对所写事物的特点,对 资料做出进一步地筛选、梳理,选取有用信息。 3.教师总结:一步步调整和完善这个表格,其实就是在列提纲,它能帮我们 理清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三、明确要求,学生自主习作
4、 1.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有的事物需要介绍它的多个方 面的特点才能介绍清楚,之前我们进行的片段练习都是只针对事物的一个特点, 现在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2.根据“习作准备单”或自己列的提纲,进行习作。 四、布置作业 1.课上习作没有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写。 2.写完的同学可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修改。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和同学们分享习作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能依据习作评价标准和习作例文,对习作进行评价、修改。 一、谈话导入,拟定标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介绍一种事物,怎样才算是说明白了。学生自由谈 感受,教师梳理归纳。 预设: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能运用
5、到各种说明方法;能有条理地介绍事物; 能用上搜集到的资料等等。 2.课件出示评价表。 二、根据标准,引导评价 1.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习作,重点进行指导。 (1)点评习作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选择介绍事物内容简单、 不具体或段落结构不清的习作, 让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读习作例文鲸 ,全班交流:文章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写到了 鲸的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把典型习作和鲸进行比较,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试着给典型习作提出修改建议。 预设: 鲸分几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多个特点。我们习作也可以用上这 种方法。 (2)点评习作二:介绍事物的制
6、作过程时要有条理、具体、完整。 出示学生写事物制作过程的习作全文,全班讨论。 (以学生习作怎么泡酸菜片段为例)师点拨:制作酸菜的步骤。 引导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星级评定,并说说问题在什么地方。 预设:主要信息介绍不完整,具体制作(使用)过程介绍得过于简略。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 ,讨论批注的内容,说说在介绍 事物制作过程的时候,可以用上哪些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制作过程或活动过程时,可以用上表示次序的 词语,且注意步骤不能遗漏、不能调换,主要信息要介绍完整。 三、自主修改,交流分享 1.学生尝试修改习作,同桌互评交流。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发现典型的修改后的习作,
7、进行展示交流。 3.学生给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写的事物。 教学反思 说明文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体,但学生第一次写总会感到有些棘手。因此 导入时,我引导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充分交流,打开学生思路,并引导学生结合 “初试身手”中白鹭片段的试写的方法来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紧接着, 我引导学生借助 “习作准备单” 来列提纲, 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写作方法。而“习作例文”版块我则让学生与自己的 习作进行对比,从而明确习作的修改方向,这一方法的采用,让学生再次感受了 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特点。虽然是第一次写说明文,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把握事 物的特点,并运用了所学的说明方法,这令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