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2 文言文二则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 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 感受。 4.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 【语文要素】 5.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 感受。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哉、巍、弦”3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 ,并背诵。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
2、流 感受。 (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支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 流水 。这支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来了解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范读,配乐。指导学生注意“少()选、汤()汤乎、 复为()鼓琴者”等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 分) 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
3、合作,疏通文意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 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讨论,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课件出示译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 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1)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 答) (伯牙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
4、达出来。 ) (2)锺子期听之。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 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 “善哉”是表赞叹之意。 (教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这句话表明,伯 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锺子期能心领神会。 (3)如果你是锺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 什么画面? 预设:巍峨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滔滔不绝的江水,水流湍急;一望无 际的大海 4.师: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的画面。当伯牙鼓琴志在 清风、志在明月时,锺子期会怎样赞叹?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 示例: “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
5、 “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 5.师小结:只有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 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 容吗?(喜悦、激动、兴奋) 6.指导朗读。 (自由读、分组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时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 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锺子期不幸去 世。 (二)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 琴者。 ) 1.锺子期死了,伯牙为什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锺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在这里伯牙“绝”的仅
6、仅是 “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齐读。 (教师指导,要求读出伯牙此时的心情。 ) 4.引导: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 说应该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 ,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反馈) 5.小结:是啊,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是音乐让两人心意相通,成为了知音。 知音已逝,乐曲似乎也失去了意义。 6.配乐,试背诵全文。 五、教师小结 自古以来, “良朋易求,知音难觅” 。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 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 难觅” 。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轴、曝、锦、矣”4
7、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 。 3.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重难点)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 3.“书”是什么意思?“戴嵩”是谁?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 交流) 二、疏通文句,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 学生对照注释, 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圈点批注, 标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由交流对文章的理解。 (3) (课件出示全文注释)学生对应古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指名概括课文内容。 3.感受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
8、由是什么?(指 名说) (2)师:你觉得牧童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牧童有善于观察、敢于向权 威挑战的精神。 ) (3)师:杜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杜处 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齐读,注意读出牧童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领悟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指名说) 2.归纳: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 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四、选角色说故事 1.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说故事。 (点拨:讲故事时可适当增加想象
9、) (1)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2)今天我赶着牛儿去山上吃草,还没出村子,看见 (3)吾乃苏东坡,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2.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3.交流评价,相机点拨。 4.小结:我们尝试选择角色,用自己的话讲了文言故事,同学们讲得很好。 教学板书 2222 文言文二则文言文二则 教学反思 为了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我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 进行读、思、悟。只要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 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感受到伯牙与锺子期 之间的真挚情谊,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学生也能从牧童的表 现中体会他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尤其是在选角色说故事环节,学生 想象力丰富,课堂效果较好。以“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是对文本语 言理解后的加工和运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