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公的后人爱好斗鸡,当然是连斗带赌。国君士 大夫们斗鸡与众不同,为此,营造了豪华气派的 斗鸡台(原址在今山东诸城);所有斗鸡都要精 挑细选,体形、外观要出类拔萃,且能征惯战。 进入战斗状态时,要精心配置必要的装备,如季 氏的秘密武器是将芥末面洒在鸡翅上,郈氏的绝 招则是在鸡爪上安装金钩(据史记鲁周公世家 载:季氏与劶氏斗鸡,季氏芥鸡羽,劶氏金 距。)。鲁昭公25年(公元前517年),季平子 (姬意如)与郈昭伯(郈恶)斗鸡,结果季氏鸡 大败,想必输了不少银子。季平子甚为恼火,一 怒之下侵占了郈氏的封邑,两家彻底闹翻了。郈 氏到鲁昭公处控告季氏,早已对季氏专权不满的 鲁昭公发兵讨伐季平子,反被季平
2、子联合叔孙氏、 孟孙氏击败。鲁昭公出亡,最终死于晋国,郈氏 亦被孟孙氏所杀。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喜好书画、蹴 踘,整日沉迷其中,其也实乃历史上 的书画大家,瘦金体文字和花鸟名画 传承千古,但是重用蔡京、童贯、高 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 穷奢极侈,荒淫无度,朝政荒废,民 不聊生,最终酿成“靖康之耻”,北 宋被金灭亡。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 等被金人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 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玩物丧志 促 织 蒲松龄 作 者 及相关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 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 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时,
3、家境衰落,生活贫困。 自小醉心科举。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 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才援例为岁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 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 定的了解和体会。他以毕生精力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 异。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作品。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逸 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 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 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 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
4、分。” 清初统治者注意整顿吏治,但不能彻底扫除贪官污 吏,更不能消灭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蒲松龄写作的 聊斋志异,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 压与剥削。他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封建官吏横行无忌, 豪绅恶霸鱼肉乡里,底层人民大众哀告无门的社会面 貌,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 矛盾。这种矛盾在促织一文中有所体现。由于清 代大兴文学狱,故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 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 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 “促织”,蟋蟀的别名。以“促织”为题, 点明写作对象,表明文章内容是围绕“促织” 展开的。 通译课文把握文言知识 1.通假释义。 手裁举 翼日进
5、宰 “裁”同“才”,刚刚 “翼”同“翌”,次于今日、今年的 2.古今异义。 隐中胸怀 日与子弟角 古义:心中事。今义:抱负、胸襟。 古义:古义:年轻人。今义:泛指子侄辈;年轻的后 辈。 3.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宫中尚促织之戏( )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 执图诣寺后( ) 急逐趁之( ) 惊起觇视( ) 抚军亦厚赉成( ) 民日贴妇卖儿( ) 斯须就毙 ( ) 动词,崇尚,喜 好 副词,非常 动词,到 动词,追逐 动词,窥视,探看 动词,赠送,赏赐 动词,抵押 副词,一会儿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岁征民间( )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 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 细疏其能(
6、 )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 裘马扬扬( )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 名词作状语,用力 名词用作动词,分条陈述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名词作状语,每年 名词用作动词,被杖责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骏马 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2)动词的活用 辄倾数家之产( ) (3)形容词的活用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 成以其小,劣之( ) 益奇之( ) 成述其异(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用尽 形容词用作名词,特殊的本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不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抬高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非字而画 ( ) (2)省略句 又试之(以)鸡
7、 ( ) (3)状语后置句 问者爇香于鼎 ( ) 既而得其尸于井 ( ) 掭以尖草 ( ) 焚拜如前人 ( ) 覆之以掌 ( ) “非”表示否定判断 省略介词“以” 即“问者于鼎爇香” 即“如前人焚拜” 即“既而于井得其尸” 即“以尖草掭” 即“以掌覆之” (4)定语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5)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杖至百 即“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 “为”表示被动 即“百顷田,万椽楼阁,各千计牛羊蹄躈” 语义上的被动,“杖”意思是被杖责 6.文化常识。 宣德“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 1435),“宣德间”是用年号来纪年。 童子
8、“操童子业”中“童子”就是童生。明清的科 举制度规定,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 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但童生并不完全 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 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 成为童生后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 秀才。 庠指古代地方学校。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 庠、学、国子监”等名称。夏称“校”,商称“序”, 周称“庠”。 里正里长。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胥,官府的小吏。 抚军官名,明清两代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 和军政。 学使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 科考两试的官员。 课
9、文 探 究 1.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什么 深意? 点题,开宗明义,揭示矛盾产生的社会根源。 “宫中”二字把矛头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为主人 公成名一家悲剧性的遭遇做了充分的铺垫。 成名妻子求神问卜得佳虫这个情节提炼了当 时社会中人们陷入绝境时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的现 实,但神灵的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的 情节,实际上反映了成名夫妇现实中已无生路。 2.写成名妻子求神有什么深刻用义? 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安危,而是上哪儿 捉蟋蟀,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 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 小小的蟋蟀,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3.成名“目不
10、交睫”“僵卧长愁”是担心儿 子的安危吗? 少年第一次“笑”,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形若土 狗”,不由地“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刻画 出少年对成名促织轻视鄙夷的神态;第二次是他看见成 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 他用猪鬣挑逗促织,但促织“仍不动”,于是“又笑”, 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写,一个终日游手好闲、 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4.少年“三笑”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围绕一只小虫,成名的心理活动由“惴惴”到 “大喜”,由“大喜”到“失色”,又由“失色”到 “惊喜”。他的内心变化,写得错落有致,时悲时怒, 时喜时愁。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其命运紧密联系区
11、 区小虫关系着成名一家之祸福安危,得之则化祸为福, 失之则大难临头,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使人物的 形象也更加丰满。 5.成名捕得小虫之后,和“蟹壳青”搏斗时作者用哪 些词语写出了他的心理变化?有什么深层含意? 情 节 小 结 1、序幕:朝廷 征 促织 2、开端:被摊派交纳促织 3、发展:卜促织 索促织 4、高潮: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5、结局:献促织 6、尾声:评促织 深 入 研 究 故事始终围绕促织之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情节波折:波折一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 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波折二神巫指点,成名得 虫;波折三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 成家陷入绝境;波折四成子起死回生,
12、魂化促织, 成家因祸得福。 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 避免了平铺直叙。情节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 深化了思想内容。 1.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 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是有思想有灵魂的, 从这方面说,人的生存意义是超越其他任何一种动物 的。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人不愿成为人,而甘愿变成 一只虫子。这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呢?在人与蟋蟀的关 系中,人是弱者,是蟋蟀把人折磨得走投无路,是蟋 蟀紧紧地掐住人的脖子,人与蟋蟀是一场不对等的较 量。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宁愿自我否定,而魂化 成一只蟋蟀。这种否定,是极其震撼人
13、心的,它以寓 言的形式影射了人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 2.成名之子魂化蟋蟀这样一个情节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促织的结尾没有摆脱传统小说的喜剧结局,但正是这 种喜剧结局更能反衬出作品的悲剧色彩。作者以乐写哀,一方 面,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和美好祝愿;另 一方面,更有其深层的美学意义。成名的否极泰来,只是因为 一只促织,而这只促织竟是儿子魂化而成,多么离奇的幻想! 这个幼小的心灵为了“赎罪”,为了解除父母的痛苦,甘愿魂 化促织。不难看出,成名后来的幸福是儿子用生命换来的,这 简直令人不能接受!更可悲的是,成名儿子魂化促织后,还被 进贡到宫中与别的促织打斗,“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4、, 供皇帝取乐。这是封建最高统治者对一个幼小灵魂的蹂躏,何 等残酷,何等酸楚!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压迫暴露 无遗。小说正是以喜剧结局反衬出更深层的悲剧意义。 3. 促织是喜剧还是悲剧?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魔幻小说。它谈狐论 鬼,超越现实,促织也不例外:其一,成名在走投无路之时, 求神问卜,巫婆竟能“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问卜得图,按图 苦搜,终获佳品;其二,成子因误毙促织而投井,竟然魂化为虫, 历经险厄,拯救全家,因祸得福。 这些看似虚幻的想象,其实都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神产生于 人对自然的恐惧,源于人对现实的无法超脱。当人们在现实中无法 解决自身困难的时候,便很自然地
15、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成名 正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求神问卜的。试想,如果不是神的意 志,成名如何能从现实的苦难中得到解脱?因此,这个看似荒诞的 情节,并没有减弱作品的思想意义,相反,它更深刻地反衬了现实 的黑暗百姓苦海无边,除非神仙显灵,否则不能脱离苦海。 4.促织具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是否超越了现实生活? 艺 术 手 法 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故事情节曲折,却构思严谨。纵观全文,起承转合, 前呼后应,结构完整。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 索,条理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 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是故事的开端,“求虫 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
16、虫斗虫”是故事 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 巧妙运用伏笔和暗示。 文章多处运用伏笔和暗示,使故事于情于理都让 人觉得真实可信,在情节上前后呼应。如第一段中 “此物故非西产”,句中的“故”字既是伏笔,又是 暗示。促织本不是陕西一带的特产,而上至宫廷,下 至县令却每年在民间强征,这为成名一家悲剧的必然 性埋下了伏笔。 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生动。 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如成名夫妇 得子尸于井的相关描写,描绘出人物亦悲亦愁的神态; 又巧妙地借用衬托,以“茅舍无烟”“相对默然”来表 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心理描写是推动 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成名在儿子失手弄死促织到找 到另
17、一只促织的过程中,由“如被冰雪”而起,经过 “怒悲喜愁惊喜惴”的心理变化。事态 的急剧发展,造成人物心理的剧烈震荡。小说惟妙惟肖 地刻画了成名焦急、悲愤、忧喜交加的复杂心理变化, 极写成名精神上的痛苦,从而激起读者对制造这一痛苦 的社会根源的强烈憎恨。 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促织一文语言精练、生动。用词精练主要表现 在对动词的运用上。如“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 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 敌 领 ” 。 这 一 段 文 字 通 过 “ 怒 ” “ 奔 ” “ 腾 击”“跃”“张”“伸”“龁”等词,把斗虫过程中 促织的神态和动作写得细腻逼真。 主 题 本文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 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遭遇,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 抚军县令里胥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 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再 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