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 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第四四单元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313. .云和雾云和雾 1.实验一:人造雾 所需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 制造方法: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 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实验说明: 造雾的时候, 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 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实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 实验总结: 在造雾的活动中,在量筒中倒温水,而不是热水,也不是
2、冷水的原因是:如果往量筒中 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 来了。如果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 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 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 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 实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 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3.云是怎么形成的? 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
3、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 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4.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 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5.云和雾的区别是:漂浮在高空的就是云,接近地面的就是雾。云和雾的位置不一样。 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 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 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 6.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人造雾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有 线香燃烧的烟弥漫。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有 雾产生。 用冷水代替温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冷水代替温水后,量筒里水蒸气很少,造雾效果
4、不明显。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出大自然中云和雾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 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1414. .露和霜露和霜 1.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漂浮在高空就是云, 接近地表就是雾。 2.了解露和霜的样子,体会他们的不同之处。 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 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3.实验一:人造露 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湿毛巾、冷水、温度计等。 制造方法: 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湿毛巾。 将冷水倒入碎冰中,测量冰水的温度。 观察杯子的外壁。 实验现象: 杯子的外壁有一颗颗的小水珠
5、。小水珠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然后沿着杯壁流下去。 实验结论: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表物体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的空气层随之降温。当地面或地物表 面温度降到露点(0C 以上),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就会有水汽 凝结,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4.实验二:人造霜 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冷水、湿毛巾、食用盐、温度计等等。 制造方法: 在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 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 观察杯子的外壁。 实验现象: 加入食用盐之前,杯子外壁凝结有许多的小水珠。 加入食用盐之后,杯子外面凝结的小水珠变成了白色的霜花。 在实验中,如果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
6、杯子外壁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当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回升,过一会儿就会发现杯子外壁的霜花慢慢 融化成小水珠。 实验结论: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 就是霜。 5.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 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C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 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6.露和霜的区别: 形成条件不同。露水的形成是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就可以,而霜的形成是夜晚的气温急 剧降低到 0以下。 形状不同。露水是小水滴,霜是冰晶。 7.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7、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花草树木上,形成密布的小水珠。早晨,经阳光照射,这 些小水珠看上去晶莹剔透,因而得“白露”之美名。白露在每年的 9 月 7 日或 8 日。 霜降为每年的 10 月 23 日或 24 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 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8.学生活动手册: 比较露和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露 液体、无色、小水珠,多形成于春夏以 及初秋的夜晚。 都是在夜晚形成的。 都是由水蒸气在遇到冷的情况
8、下形成。 一般都附着在地表的花草树木或是建筑 物上。 霜 固体、白色、冰晶,多形成于深秋及冬 天的夜晚。 记录人造露和霜实验。 当冰水的温度是()C 时, 杯子的外壁有小水珠。这是模 拟露珠的形成。 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 C 时,杯子的外壁有白色的冰 晶。这是模拟霜的形成。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温度。 1515. .雨和雪雨和雪 1.雨和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 中融化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 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相同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
9、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 2.实验一:模拟雨的形成 所需材料: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自来水、培养皿、冰块等等。 实验方法: 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 用一个热培养皿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 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 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然后在培养皿中加进冰块,再观察培养皿 底部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使用酒精灯时要按照正确步骤进行操作,同时在加热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这些器皿,防 止烫伤。 实验现象: 在加热的过程中,用一个热的培养皿盖住烧杯,培养皿底部没有水珠。在培养皿中加进 冰块,发现培养器皿底部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越聚越
10、多,最终会滴落下来。 3.为什么培养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 因为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烧杯上面的培养皿中加进冰块, 这些水蒸气遇到冰块,就会迅速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培养皿底部。 4.在培养皿中放进冰块起什么作用? 在培养皿中放进冰块是为了降低温度,使水蒸气迅速凝结。 5.雨雪形成示意图 6.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 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 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7.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边形
11、。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边 形,是因为水分子形成冰的过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 8.雨夹雪、冰雹和冻雨是不同类型的降水形式。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 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 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温度低于 0C 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而成,是初冬或冬 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这种天气现 象的发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 9.学生活动手册: 比较雨和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不同之
12、处相同之处 雨 液体, 四季都有降雨, 形成时的温度 不一定低于 0C。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 下来的。 雪 固体, 一般降雪发生在冬季, 形成时 的气温要低于 0C。 记录模拟雨的形成实验。 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 小水珠。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 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雨的形成。 1616. .水水滴的滴的“旅行旅行” 1.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 3/4 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 约有 13 亿 8,600 万立方千米,其中 96.5%布在海洋。
13、还有一些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 高山以及地下。 2.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 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 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 降水。 3.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哪里去了? 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 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4.水蒸气又是来自哪里? 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 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5.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
14、意图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 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 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 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 海洋、 大气间不断地循环, 总量保持不变。 这幅示意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 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 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 动力来自
15、地球引力。 6.实验一: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所需材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营养土和蛭石等等。 活动方法: 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实验说明: 注水是为了形成充足的水蒸气。 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 。 实验结论: 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飘散在透明的罩子中,遇到冰块 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越聚越多,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 的水又蒸发成水蒸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水循环。 7.学生活动手册: 在图中画箭头解释“天上的水
16、为什么总也降不完” 。 文字说明: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 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 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 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 海洋、 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 创作一首科学小诗或一篇童话水滴的旅行 。 我的家,在海洋, 太阳一晒暖洋洋。 我会变轻飞上天, 钻到云里去旅行。 我会变脸不一样, 有时结成小水点, 有时凝成小雪花, 穿上晶莹是露珠, 披上洁白成霜花。 清晨醒来, 我又成了旅行的水娃娃。 2021
17、2021 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第五五单元单元人体人体“司令部司令部” 17.17.刺激与反应刺激与反应 1.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 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2.观察 48 页上面的 4 幅图片,分别说一说这 4 幅图片中的刺激和反应是什么? 刺激反应 早晨被闹钟叫醒闹钟声起床动作 因便急赶往洗手间排便体内的腹涨感或腹痛感赶往洗手间的行为 学生在绿灯亮时过马路绿灯亮过马路的行为 学生听到老师宣布明天秋游教师的话语学生欢呼的行为 3.玩翻转打手游戏时,被打到的次数少说明这个同学的
18、反应比较快;被打到的次数多说 明这个同学的反应比较慢。 4.玩快速抓尺子游戏时,如果抓到尺子下端的长度长,说明在这个游戏中反应比较慢; 抓到尺子下端的长度短,说明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反应比较快。 5.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因为一些不同的因素,反应快慢是不一样的。 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性。 6.人的起跑反应时间有快有慢,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 0.2-0.3 秒;而 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反应时间通常在 0.1-0.2 秒。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 0.11 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 7.人的反应时间是有快有慢的,而经过专门的训练,人们在某一些事情上面可以提高反
19、应速度。 8.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的本能。 9.举例人的本能反应: 听到放鞭炮,连忙捂起耳朵。 要踩到钉子,急忙缩回脚。 手指刚一触碰到仙人掌的刺,就缩了回来。 手被烫到之后,首先的反应是拿开手而不是感觉到疼。 饥饿的人看到食物会流口水。 晚上走夜路本能的感到害怕,心跳加快。 当身体失去平衡时,两手会伸开晃动。 10.体验人的本能反应 所需的材料:一个棉球、一个护目镜。 活动方法: 两人一组,相距 1 米左右面对面站立。 一人出其不意地向对方面部投棉球,一次投一个,一共投 10 次,记下对方眨眼的次数。 交换角色,重复游戏。 活动要求:学
20、生两人一组进行游戏,记下对方眨眼的次数,比一比谁眨眼的次数少。 实验结论: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飞向眼睛的物体时,人会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做出保护动 作。人的意志很难控制此反应,因为这是一种人的本能反应。 11.学生活动手册: 将人体接受的刺激与相应的反应连线。 刺激反应 胳膊有处地方有点痒避开它们,绕着走 闻到香味迅速将手握起 吃到苦的花生深呼吸,感到满足 抓尺子时看到同伴松手抬起另一只手抓挠那里 看到路上有碎玻璃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听到一声巨大声响找地方吐掉 记录在“快速抓尺子”游戏中抓到的尺子下端的长度。 尺子下端的长度比试结果 第一次 我抓到()厘米 我抓到尺子下端的平均长 度是()厘米;
21、 同伴抓到尺子下端的平均 长度是()厘米; ()的反应速度快。 同伴抓到()厘米 第二次 我抓到()厘米 同伴抓到()厘米 第三次 我抓到()厘米 同伴抓到()厘米 第四次 我抓到()厘米 同伴抓到()厘米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818. .从刺激到反应从刺激到反应 1.官兵们是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气象报告员和部队情况。 报告员收集并报告信息。 司令员接受信息,进行思考,做出决策,下达命令。 传令兵传达指令。 2.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3.脑和脊髓是身体的控制中心,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 把来自感官的信息
22、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 集各种感官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作出反应。 4.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是协同工作的,他们共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人体的从刺激到反 应的整个过程。 5.小女孩通过眼睛看到收到的短信内容,眼睛会将这个信号通过周围神经传到脊髓和大 脑,大脑存储和加工信息,然后发出回复短信的指令,并通过脊髓传到周围神经,周围 神经又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手指的肌肉,使其作出回复短信的反应。 6.守门员的眼睛看到球飞过来,迅速的通过周围神经将这个信息传递给脊髓和大脑,大 脑通过分析信息,下达指令,这个指令又通过脊髓传递到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把大脑的 指令
23、传送到肌肉,命令守门员做出扑球的动作。 7.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 测试要求: 把眼睛闭起来,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身体的不同部位。体会哪些部位可以感觉到 有两个笔尖,哪些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尖。 测试结论: 人的皮肤各部分触觉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按敏感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 是指尖皮肤、手背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处皮肤。其中,只有指尖皮肤能感受到 两个笔尖触点,其他三个部位的皮肤只能感受到一个触点。 8.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测试要求: 学生两人一组,避让从相同高度落下的橡皮,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看看身体 哪个部位的反应最快,哪个部位的反应最慢。 测试结果:
24、 手的反应比脚的反应快,因为手到大脑的距离比较近。 9.人体的不同部位反应有快有慢。一般来讲,眼部肌肉是整个身体中反应最快的肌肉, 收缩时间不到 1%秒, 眨眼睛通常只需要 100-150 毫秒, 通常聊天时人们会更多地眨眼睛, 但是在看书看报的时候,会减少眨眼睛的频率。 10.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是不一样的,而人体不同部位的反应也有快有慢。因此 我们身体各部位在应对外界刺激的时候。反应也各不相同。 11.上面两幅图上每一幅图中的两条线段都是一样长,而我们看上去却是不一样长,是 因为这两幅图片能够造成视觉上信号的模糊错觉,这样导致大脑判断出错。 12.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
25、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 给周围神经。 13.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 14.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脊柱中间,虽然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但还是有可能受到伤害。 一旦脊髓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 15.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例如,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 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16.学生活动手册: 画出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图。 守门员的眼睛看到球飞过来,迅速的通过周围神经将这个信息传递给脊髓和大脑,大脑 通过分析信息,下达指令,这个指令又通过脊髓传递到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把大脑的指 令传送到肌肉,命令守门
26、员做出扑球的动作。 用两支铅笔的笔尖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画“”记录测试结果。 触碰感觉身体部位 手指手背肘部膝盖 一个笔尖1111 两个笔尖2111 我的发现:按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是指尖皮肤、手背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处 皮肤。 19.19.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 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三部分组成,其中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是 人体的“司令部”。 2.我们的大脑被坚硬的颅骨包围着,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3.成人脑的质量大约为 1400 克,其中大脑的质量约占人脑的 80%。 4.大脑表面像核桃仁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
27、。 5.用手指摁一摁豆腐,感受到的软硬程度与大脑的差不多。大脑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粉色 的。 6.大脑的基本特点。 大脑的基本特点记录表大脑的基本特点记录表 方面特点相似物体 轻重1400 克 相当于 1400 克的苹果 大小和形状两只手握成拳并拢大小两只手握成拳并拢 大脑的表面 有许多凹陷的沟 和隆起的回 核桃仁 软硬比较软豆腐 颜色淡粉色桃花花瓣 7.看图 10 秒,闭上眼,凭记忆说出图上有哪些物品,这一活动说明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 辨认图中恐惧、高兴、愤怒、悲伤的情绪,这一活动表现大脑具有识别的功能。 弹棋子活动表现大脑具有控制的功能。 根据图中前三个图形的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这一活动表
28、现大脑具有推理的功能。 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这一活动表现大脑具有创造的功能。 8.一般来讲,大脑具有非常强大的记忆功能,普通人只使用到了大脑全部记忆的 1/10 左右。 9.大脑控制着人们的情绪,控制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10.人的大脑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拥有高度发达的大 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1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左脑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左脑偏 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右脑则偏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 12.科学家还发现,大脑在工作时,不是所有部分都参与同一件事情,它的各个部分是有 不同分工的。 13.学生活动手
29、册: 测一测大脑的记忆功能。 记录记忆图片中有哪些物品时的表现。 我记住了()个 小组同学中记得最多的是()个 班级同学中记得最多的是()个 两人一组,一名同学报一个 6 位数,让对方倒着顺序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准。 这些现象说明记忆的特点是:记忆一开始记得快,但忘得也快。记忆图片比记忆文字内 容更容易一些。 把课堂上做的活动与大脑的功能连线。 创造记忆控制推理识别 2020. .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1.科学家一直在用多种方法研究大脑,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例如, 脑科学发现了神经之间的联结方式,学习科学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图形表征是建立知 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气
30、泡图、概念图、鱼骨图等。 2.这幅图利用的是气泡图。 展现了大脑的记忆功能、情绪功能、思考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以及书 写功能等等。 3.利用的是鱼骨图。 把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展现了出来。 4.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不同 于完成重复任务的简单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 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人工智能未来可运用在生产、生活、军事、航空航天等各领域。 6.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大脑? 研究发现,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 2.5%,却消耗着身体 20% 的能量和 25%的
31、氧气。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一个区域长时间兴奋活跃,就会 产生疲劳感,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 7.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 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 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 10 小时的睡眠时间。 保持愉快 的心情也有利于大脑的健康,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8.观察下面这些图片,想一想这些做法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原因是什么? 第 1 幅图,开窗通气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大脑的工作耗氧量大,开窗通气,有利于室内 空气保持新鲜大脑健康非常有帮助。 第 2 幅图,戴头盔玩滑板车是正确的。因为大脑柔软,经不起撞击,戴头盔可以预防大 脑受到撞击。 第 3 幅图,不吃早饭是错误的。因为大脑是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不吃早饭,身体 的营养得不到保障,对大脑健康不利。 9.学生活动手册: 把蒸发、凝结、上升、下降等词语填到合适的圈里,用因果关系图表现水在地球上的循 环。 下面的做法,正确的在“() ”里画“”,不正确的画“” 。 轮换做不同学科的作业。 ()吃完饭立即做作业。 () 边吃饭边看书。 ()考试前熬夜。 () 戴头盔坐在摩托车后座上。 ()蒙头睡觉。 ()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