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10 页 4 4灯笼灯笼优质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灯笼是一篇感情深沉的散文。作者通过细数灯笼的记忆, 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回忆童年生 活的文章中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沉浸 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 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当 头的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孩童心性、往昔 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思绪万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2、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灯笼 ”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 化内涵。 2、品味作者典雅的语言特点,学会化诗入文使文章更加典雅。 3、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 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作者典雅的语言特点,学会化诗入文使文章更加典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时间】1 课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2 页 共 10 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 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
3、、象征着幸福、光明、活 力、圆满与富贵。那么它还有着什么样的象征和意义?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二、自学检测二、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焚身(fn) 溺炕(n) 神龛(kn) 皎洁(jio) 幽悄(qio) 犬吠 (fi )乡绅 (shn) 斡旋(w)霍骠姚 (pio) 怅惘 (chngwng) 锵然(qing)裴公(pi)燎原(lio) 司马懿(y) 熙熙然 (x)星阑(l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斡旋:调停,调解。 掌故: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4、静穆:安静而严肃。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 3、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山东省莱芜人。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10 页 家。吴伯箫一生鞠躬尽瘁,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译 过海涅的诗波罗的海。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灯笼三、初读课文,感知灯笼 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灯笼。 2、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 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
5、什么? 明确: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 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 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第段,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第段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第段元宵节看灯; 第段,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第段,纱灯上描红; 第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第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的誓愿。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4
6、 页 共 10 页 明确:作者写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 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 四、细读课文,悟灯笼情四、细读课文,悟灯笼情 1.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 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感激之情; 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美好的 回忆回忆; 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温暖他人; 记录、传承传承着家族历史历史; 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激发爱 国热情热情。 2灯笼引起了作者小时候对家乡的哪些回忆?表达了什么情
7、感? 明确: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 ;就会想起庞大的晃 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 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 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 ,花脸,司马懿探山。表达 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灯笼” 的意义有哪些? 文化上的意义:在纱灯上描红,爱的爱的是那份雅致雅致;对宫灯的想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5 页 共 10 页 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历史况味。 情感上的意义: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 下灯学,
8、母子情深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绽放着飞扬 的青春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岁月沧 桑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 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4、 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材料 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 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 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 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 骨鲠在喉,不吐
9、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 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 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 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明确: 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 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 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 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6 页 共 10 页 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
10、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 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五、研读课文,探究写法五、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 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析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们对 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一段又由 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华中心, 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可见,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的两段紧密
11、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 构。 3、读读第段,说说“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 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将李晟之子李愬的故事,他有 谋略,善骑射。宪宗元和八年(814 年),淮西吴元济反叛,朝廷出兵讨 伐,屡招败绩。这时,李愬自求参战。元和十一年(817 年)十月,雨雪 不止,李愬乘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重地蔡州。此战 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指的是蒙恬率军反击匈奴的故事。公元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
12、课教学设计 第 7 页 共 10 页 215 年,在黄河之滨,蒙恬率军与匈奴骑兵开战,蒙恬的军队击败匈奴 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这里借用典故,写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 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4、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请结合文本,分 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明确:以第段和第段为例,第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 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 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 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 的
13、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5、本文丰富有味。结合课文,品味下列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1)“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明确:运用拟人,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 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 好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 的怀恋。 (2)“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 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 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明确:运用动作、外貌描写。 “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 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细心周到的关爱;“母亲的头发也
14、全白了”,写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8 页 共 10 页 岁月的无情以及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 (3)“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 了人的耳目的。” 明确: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 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 之情,为下文表现家国情怀作铺垫。 六、课文小结六、课文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 的情感。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 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 忆历史
15、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从情感、 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 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 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 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七、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如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 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试比较与本文的风格有什么异同点。 【教学反思】 灯笼是部编教材中新添的一篇新文章,我对此比较陌生。由 于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上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
16、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9 页 共 10 页 解读课文内容,可吴伯萧的这篇文章是文白夹杂,内容比较难懂,又 是以散文的形式来写,导致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是困难重重。 教材中的“阅读提示”写着:“作者写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的 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书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作 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 自然流淌出来,意绪纷繁。结尾处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 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情感的变 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提取到的信息有:写作时间(也就是 写作的大背景
17、),文体,写法,主题。我觉得作为一篇自读篇目,从 提炼出的这些信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足矣。 上课之前,我问学生文章的题目是“灯笼”,题目在本课中起什 么作用?这个问题并无多大难度,可难在很多孩子到现在为止,依然 没有养成使用语文专业术语的习惯。当然,让人欣慰的是,每个班里 也总会有那么几个用心的孩子。所以,我刚把问题抛出来,就有心急 者脱口而出:“灯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为全文写了那么多的事 情都和灯笼有关系。 然后,我又问学生文中写了哪些与“灯笼”有关的记忆?请将每 一个记忆概括出来。为了节省时间,我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概括归纳。 起初,在巡视时发现孩子们讨论没有思路,然后我提示学生可以参照 阅读提示,聪明的孩子们发现,原来“阅读提示”中竟然有现成的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0 页 共 10 页 案。于是,在他们回答时,我只是让他们对号入座,找出他们所归纳 的句子相对应的段落罢了。 这篇自读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所以,最终的自读阅读变成 了我的指导阅读,下课时,还有几个孩子依然是一脸茫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