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孟浩然论文言文:孟浩然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浩然论 廖燕 呜呼,古今贤人达士之所为,岂可以一端测哉!以一端而得之者,亦以一端而失之矣。 且曷以见名士?名士者,恒多为过情之行者也。使复以常情测之,其不为古人所欺者鲜矣, 又何贵而论世也!传称王戎为晋司徒,曾与夫人烛下持筹算计家资,园有好李,恐人得其种, 钻其核而后售,其鄙吝可谓极矣。然其后父死,友人赠转赙百万,悉却不受。此岂持筹钻 核之人所能为者哉!故观其不受赙赠,然后知持筹钻核之别有隐情也。 尝怪唐以诗取士,而孟浩然不第。曾因王维得见明皇帝于慈恩阁上,诏诵旧诗,因诵“不 才明主弃”之句,帝
2、不怿,遂放还。迨后韩朝宗约基偕至京师欲荐之朝会友人至剧饮欢基或 曰君与韩公有约。叱曰:“业已饮,遑恤其他。”此何为者耶?吾以为此即诵“不才”之句 之意也。夫杯酒与功名轨急,况一误不可再误者非斯时也欤?而孟浩然独做然不屑者,其意 盍可知矣。惟楚廷刖足之恨,衔之已深,而南山归隐之谋,计之已熟,于是孟浩然无复有仕 进之念矣。 其于天子之前而诵“不才”之句者, 安知非借此以讽主司失已,而鸣其不平者耶? 又安知非尘泥轩冕,其志卒不可以告人,而故出诸于此而为畸人玩世之据耶?即不然,亦足 以名气嘐嘐自尚之意。而遇与不遇,又何足以介其怀来也哉?亦不欲第耳。 呜呼,古今复才之士,骯髒不羁如浩然其人者多矣,非圣明
3、大度之主,又安能用之也 哉? 选自廖燕全集校注 注赙:送给丧家的布帛钱财等。嘐嘐:志大而言夸。骯髒(kng zng):刚直,不 屈不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迨后/韩朝宗约其偕至京师/欲荐之朝/会友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约 B. 迨后韩朝宗约其偕至京师/欲荐之/朝会友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约 C. 迨后/韩朝宗约其/偕至京师/欲荐之朝/会友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约 D. 迨后韩朝宗约/其偕至京师/欲荐之朝会友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约 2. 关于文中下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
4、,考中称“及第”,没考中称“落第”“下第”“不第”。 B. 司徒,官名。周代始设,主管民事、户口、籍田、徒役和财赋诸事,后主管教化。 C. 放还,与“谪”意相同,是贬官降职或流放之意,文中指孟浩然惹怒皇帝被流放。 D. 刖足,是古代砍掉双脚或者脚趾的酷刑,“楚廷刖足”说的是楚人卞和献宝和氏璧,却被 楚王砍去双脚的故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作者的观点,古今贤人名士的“过情”行为不可以单从某一个方面来揣测, 要全面地综合地看待,否则会被古人欺骗。 B. 作者认为王戎担心别人得到李核种,钻核售卖,是庸俗小气至极的表现,但是他也能拒绝 接受友人的
5、馈赠,这又是有骨气的表现。 C. 作者认为,孟浩然诵读“不才明主弃”诗句以及延误与韩朝宗的约定,都是有意而为之, 因为他心中已有南山归隐之意。 D. 文章结尾的议论,指出了孟浩然这样刚直又有才华的人,不被朝廷重用,其实是因为君主 不够圣明大度,从而揭示出“孟浩然不第”真正原因。 4. 把文中划随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复以常情测之,其不为古人所欺者鲜矣,又何贵而论世也! (2)夫杯酒与功名孰急,况一误不可再误者非斯时也欤? 【答案】 【小题 1】C 【小题 2】C 【小题 3】C 【小题 4】(1)假如又按照惯常的情感来看待他们,那些不被古人欺骗的人太少了,又 怎么被看重因而被世人谈
6、论推崇备至呢! (2)那杯中酒与功名哪一个更紧急更重要呢,况且机会不可一而再(错过一次又有第二次) 的错过,该把握住的不正是这次机会吗? 【小题 1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句意参考:等到后来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 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 按照约定俗成的断句习惯,“迨后”这个时间状语后边一般要停顿,排除 AD; “韩朝宗约其”中“韩朝宗”为主语,“约”为谓语,“其”为宾语,成分完整独立成句, 前后需要断开;“偕至京师”承前省略主语,“偕至”为谓语,“京师”为到的地点,作宾 语;“欲荐之朝”承前省略主语,“欲”为谓语
7、,“荐之朝”作宾语部分;“会友人至”中 “友人至”主谓完整,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 B。 故选 C。 【小题 2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 项, “文中指孟浩然惹怒皇帝被流放”,从上下文看不出是被流放。应该是皇帝很不高兴, 就没有重用让他回家。选项主观臆断,太绝对。 故选 C。 【小题 3 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 项, “都是有意而为之”错误。原文内容是“安知非借此以讽主司失已,而鸣其不平者耶? 又安知非尘泥轩冕,其志卒不可以告人,而故出诸于此而为畸人玩世之据耶?即不然,亦足 以名气嘐嘐自尚之意”,大意为:怎么能知晓不是借着机会来委婉地讽谏帝王
8、在自己这方面 有所失,进而为不公平的事情而愤慨呢?又怎么知晓不是轻贱权贵,藐视世俗,自己的志向 最终不可以告诉别人,而故意在这样的场合表达出来以便成为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玩世不恭 的人的凭据呢?即便不是这样,也足够满足有名气和气节之人自大而言夸的心意”,可见文 中只是推测,并非“都是”,选项判断绝对。 故选 C。 【小题 4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子并进行翻译的能力 (1)使,假如;复,又;以,按照;其不为古人所欺者鲜矣,被动句;“鲜”,少;何 也,固定结构,表达反问语气;“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贵”, 认为高贵,看重、推崇,句中翻译成意念上的被动。 (2)夫,那;孰,哪一个;
9、再,两次或第二次;斯,这。 【点睛】翻译句子时,要联系原文语境,做到字字落实。在逐字翻译的时候可按以下方法进 行操作:保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用名词; 替换,将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运用修辞、典 故的词要指出其含义; 删除,别除没有意义的虚词; 调整,倒装的句式要按现代汉语语法进行调整; 补充,为使句子表达连贯,补出省略的成分。 参考译文: 孟浩然论 廖燕 唉,自古及今德才兼备明达事理的人所做的,怎能从一个方面来评判呢!若根据一方面 来判定,也会因此失去其他方面啊。况且从哪里可以显现出是著名的人呢?所谓名人,会有 很多率性放旷、不拘礼法的行为举措。假如
10、又按照惯常的情感来看待他们,那些不被古人欺 骗的人太少了,又怎能被看重因而被世人谈论推崇备至呢!传说王戎担任过晋的司徒,曾经 和夫人在烛光下精打细算家里的财务开支情况, 园里有棵上好的李树, 担心人获得它的种子, 钻开李子的核然后出售,他的见识短浅小气吝啬可以说是达到了极点了。然而后来他的父亲 死了,友人赠送发丧用的布帛钱财高达百万,全都推辞不接受。这个难道是精打细算管理财 务钻开李核的小气人所能做的吗?所以我先看那个他不接受别人赠送丧礼的行为,这样以后 就知道所谓的斤斤计较钻核算计的怪异行为是另有隐情的呀。 曾经很奇怪唐朝通过做诗选择有才能的人,但是孟浩然却没有因此被录取。曾经通过王 维得以
11、在慈恩阁上拜见圣明的帝王唐玄宗,下召令他吟诵以前的诗句,因为吟诵了“没有才 能被圣明君主淘汰”的诗句,皇帝很不高兴,就没有重用让他回家。等到后来韩朝宗邀孟浩 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 “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 “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就是他吟诵“无才”之句的深意呀。那杯中酒与功名哪一个更紧急更重要呢,况且 机会不可一而再的错过,该把握住的不正是这次机会吗?但是孟浩然唯独做了这样看轻最好 时机的事情,他的心意难道不是可以就此了解了吗?只怕是对于楚国卞和好心到朝堂敬献和 氏璧反遭断足的冤情心有所忌, 耿耿于怀太深久, 而归隐南山的想法,在内心早已筹划成熟, 于是孟浩然不再有为官求进的念头了。他在天子面前吟诵“不才”之句的原因,怎么能知晓 不是借着机会来委婉地讽谏帝王在自己这方面有所失,进而为不公平的事情而愤慨呢?又怎 么知晓不是轻贱权贵,藐视世俗,自己的志向最终不可以告诉别人,而故意在这样的场合表 达出来以便成为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玩世不恭的人的凭据呢?即便不是这样,也足够满足有 名气和气节之人自大而言夸的心意。因而被赏识或者不被待见,又何以放在心上呢?也是不 想即第为官罢了。 唉,古今有才之士,像孟浩然那样刚直不阿洒脱不羁的人太多了,不是圣明大度的君主, 又怎能做到重用他们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