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小处着手 与细处剖析 小学数学微课圆柱的体积案例分析 西陵区刘家大堰小学 尚建军 微课是近几年在我国蓬勃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 维彭罗斯于 2008 年首创的,主要是运用建构的方法,将大的知识块拆分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性和 系统性的微小知识组块,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供学习者学习的课程。微课具有时间短、主题目标明确、 知识内容灵活精简、自主选择性强等优势,正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今年我带毕业班,为了更好地教学圆柱的体积 ,特意留意了网上有关这节课的一些微课教学。 一、内容解读 这节课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 、 “长方体的体积” 、 “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 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教学时,多数教师会先让学生回顾长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的计算公 式。接着创设教学情境,通过 ppt 的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再转化成长方体,通 过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通过观看,我发现这类微课教师都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旧知来导入新课,为学习新知识 做铺垫;然后推导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转化思想。主 题明确、目标突出,有
3、效填补了学生在课堂上对本节课的知识遗漏,使学生把微课可以作为学习后的 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分析与发现 (一)选题要小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点可以做成微课,因为微课最佳时间是在 5-8 分钟以内,因此内容只能集中于 某一个知识点或问题,不能多而繁。其次应选择那些概念型、约定型的知识点,内容抽象,学生在课 堂上不易一下子就能理解到位的,利用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极具针对性。 (二)推理要细 我们知道制作微课先要制作 ppt。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 程中一气呵成。 微课使用的 ppt 绝不能照搬以前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的整体性思考,教师要学会取
4、 舍,学会整合。要提前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和拓展。 在我观看的这类微课里,我发现有的 ppt 制作过于简单,几乎就是课本的翻拍或文字的表达,这 样的结果极易使学习的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我建议微课制作时 ppt 能深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微课不同于常规的课堂,能更贴近他们的生 活,使之乐学而非强迫;能更多地考虑参入动画的成分,如圆柱的体积中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 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一演示过程被分成四步效果明显: 第一步,把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切割成 16 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让观看者初步感知所 示的圆柱与长方体的体
5、积相等。 第二步,把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切割成 32 等份,再拼成一个更加近似的长方体,让观者进一步感 受到所示的圆柱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的关系。 第三步,把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切割成 64 等份,再拼成一个越发近似的长方体,让观者再次感受 到所示的圆柱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的关系。 第四步,通过比对圆柱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 公式为 v=sh。用动画表现出来就生动、直观、形象的多了,更便于学生理解。 同时我还建议教师在公式推导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使学生在发现圆柱体积计算 方法的同时真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毕竟知识的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
6、三)讲解要精 微课因它的短小精悍, 学习方便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其实对授课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讲解要尽量做到语言清晰、简洁,用词准确,再配置以直观的图片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如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中提到“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 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 高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 学生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 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成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将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引入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